協同管控 快速實現空氣品質達標改善

2021-01-14 中國環境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細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重汙染天氣明顯減少。但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呈逐年上升態勢,成為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又一重要汙染物,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成為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亟需監測科技力量的支持。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成立於2002年,經過近2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國內高端分析儀器儀表領軍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全流程監測設備技術成熟,已廣泛應用於眾多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多年技術研發,公司目前取得專利800餘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00餘項,主持或參與標準制定70餘項,累計承擔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項目100餘項。

  強化多汙染物協同管控 

  針對大氣複合汙染日益突出的問題,聚光科技準確分析大氣複合汙染成因,強化多汙染物協同管控,落實汙染源治理任務,加快實現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其《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管控服務方案》通過當地基礎數據分析,建立汙染成因案例庫,掌握汙染物歷史變化規律,指導多汙染物的日常協同管控與重汙染應急。採用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揮發性有機物(VOCs)、甲醛(HCOH)、過氧乙醯硝酸酯(PANs)、光解速率等多因子、全流程協同走航監測技術與雷射雷達掃描技術,開展重點地區走航摸排,快速掌握區域汙染物濃度與汙染源時空分布狀況,識別熱點管控區域與時段;進一步結合車載顆粒物來源解析、臭氧光化學汙染綜合監測系統,源排放清單及空氣品質模擬技術,分析各項汙染成因與生成機制,識別主要汙染源類,定量評估一次、二次汙染貢獻,識別重點管控行業,為從時、空、物各角度制定差異化協同管控策略,提供決策支撐。依託多元數據分析成果及相關工作流程與機制構建測管治一體化達標管控服務體系,可根據區域、點位差異性,形成日常與重汙染分級管控策略,保障重點區域空氣品質;針對各類汙染源形成行業管理、治理體系,落實汙染源管治任務,協同減少汙染物排放;並多維度量化評估管控效果,確保及時發現問題,精準定位問題,有效解決問題,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協同管控,助力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管控服務方案》已在海南省、宿州市、武威市、徐州市、聊城市、宜昌市等多個省市區進行了應用,並取得顯著效果。方案配置的核心在線監測設備均為公司自產設備,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可為大氣汙染防治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圖 1. 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管控服務方案設計思路 

  管控提升空氣品質排名 

  2017年,聚光科技在歷史數據研判分析基礎上,採用空氣品質走航監測車、雷射雷達監測車等技術對宿州市顆粒物的整體汙染特徵進行了摸排分析,並制定了管控策略。2018年-2019年,通過在當地組建技術組、走航巡查組等專業團隊,建立網格分級、部門聯動、汙染巡查等機制,並提供動態研判分析、汙染巡查處置、敏感點防控策略以及工地揚塵、散煤、餐飲油煙等汙染源專項管控服務,逐步降低PM2.5濃度,提升空氣品質排名。

  2018年宿州市PM2.5濃度明顯下降,擺脫倒一,下降率全省第3(-17.71%)。

  2019年宿州市PM2.5濃度明顯下降,下降率省內排名第1(-9.09%)。

  2019年1-12月宿州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168重點城市第一。

 

  圖 2. 2019年宿州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168城市第一 

   精準臭氧管控技術服務 

  2020年4月,聚光科技進駐湖北宜昌,利用當地基礎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光化學全流程監測數據以及走航技術開展臭氧汙染特徵分析、VOCs區域整體特徵摸排、臭氧成因診斷及來源解析工作,並組建數據分析組、走航巡查組,確定指導專家,建立了宜昌市本地化臭氧研判分析機制、日會商機制、預報預警機制。針對宜昌市工業企業、加油站等行業開展了拉網式巡查和突擊巡查,形成巡查問題臺帳,整理特徵因子庫,保障臭氧汙染防治工作有序推進。

  2019年5-8月均為不降反升,2020年均改善為同比顯著下降。變化率湖北省內排名各月均有提升,2020年8月下降率居全省第一。

  優良天同比增加21天。5月同比增加3天;6月全月優良,同比增加7天;7月全月優良,同比增加4天;8月同比增加7天。

  臭氧濃度顯著下降,6月同比下降29μg/m3;7月同比下降38μg/m3,8月同比下降30μg/m3。

  2020年1-6月,宜昌市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全國168城市第一。

 

  圖 3. 2020年5-8月宜昌市臭氧濃度改善率排名逐月提升 

 

 

  由不達標到達標 

 

  168個城市第一 

   多項技術應用於重點項目中 

  聚光科技涉及顆粒物來源解析、光化學反應全過程因子監測系列設備技術成熟,已應用於眾多國家級/省級重點項目建設,可提供準確可靠的大氣汙染監測數據,開展精細化汙染成因分析及精細化管控指導,協助客戶實現大氣汙染管控「產品-技術-服務應用」的一站式購買。目前公司已建設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大氣顆粒物組分-光化學監測網建設項目,海南省大氣複合汙染綜合來源解析項目、廣東顆粒物組分監測網(二期)建設項目、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杭州光化學監測網-金華光化學監測網、石家莊大氣複合超級站及應用項目。此外,公司擁有專業化數據分析服務團隊,均由國內雙一流高校(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碩博學歷的高素質人才組建,並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有深入合作。

 

相關焦點

  • 報告| 《中國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路徑(2019):「藍天保衛戰」目標下...
    」 的主要政策與措施的實施情況,評估了2018年政策措施實施效果,探討了「藍天保衛戰」 下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路徑和協同效益。本報告的編寫旨在評估重要減排措施的實施效果,為制定持續改善中國空氣品質的協同路徑提供科學依據和政策建議。
  • 【永州市】永州首次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域達標
    在2019年道縣等7縣達標的基礎上,2020年中心城區、祁陽、東安空氣品質六項指標全部達標,實現了永州市首次全域達標。2020年,永州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3.29,同比下降16.3%,全省排名第5,空氣品質優良率94.5%,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 中山市空氣品質全面達標規劃(2020年)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中山發布《中山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2020年)》。O3作為珠三角區域環境空氣的首要汙染物,也是我市汙染天佔比最大的汙染物,嚴重影響我市達標天數比例。因此,O3是我市空氣品質全面達標的核心關鍵因素,NO2、PM2.5也是本規劃的重要因素,均需重點管控。(四)環境空氣品質達標面臨的主要問題1.大氣複合汙染相對嚴重。
  • 我市建立大氣汙染防治精準管控「四個體系」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市生態環境局組建大氣汙染防治指揮調度中心,與市氣象局加強汙染天氣預警預報,專家團隊與氣象部門提前預警、實時研判分析,每日發布管控措施,市縣兩級組建2個工作專班,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強化應急管控措施落實,並對管控情況進行跟蹤績效評估,結合實際進行實時調整,不斷提高管控措施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二是建立精準減排體系。
  • 只靠治霾,空氣品質很難大幅改善
    12月2日,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21世紀中心)主辦的第28期「氣候沙龍」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強調,未來我國空氣品質標準不斷提升將給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嚴峻挑戰。如果只依靠治霾,想實現空氣品質大幅改善、PM2.5濃度大幅下降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將治霾和減碳結合起來,實現二氧化碳和大氣汙染物的協同減排。
  • 廣東去年空氣優良率95.5%,連續6年PM2.5穩定達標
    記者6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面完成國家考核約束性指標,空氣品質優良比例達95.5%,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十三五」最優水平,劣V類國考斷面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水質近四年持續改善,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較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 《中山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2020年)》,大氣治理,大氣汙染物...
    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8.9%,輕度、中度、重度汙染天分別達53天、21天、3天。整體而言,我市O3、NO2和顆粒物為主導的複合型汙染特徵明顯,且大氣汙染呈現出明顯的季節變化,秋季臭氧汙染嚴重,冬春季存在一定顆粒物汙染。空氣品質在廣東省處於中上遊水平,改善空間較大。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防控臭氧汙染,我省在去年7—9月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夏季會戰基礎上,今年提早謀劃,省大氣辦印發《河北省加強臭氧汙染防治的指導意見》,自5月份起,各地啟動了為期5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對重點行業、移動源、生活源等實施綜合整治,推進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改善空氣品質。
  • 南京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全省「雙第一」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全市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為全省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南京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建議》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建設美麗中國,良好的環境質量是重要標誌。
  • 上半年邯鄲空氣品質數項指數改善率河北第一
    今年以來,邯鄲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緊盯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任務,持續強化科學治汙、精準治汙、依法治汙,全市空氣品質持續好轉。六項主要汙染物濃度均同比下降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上半年,邯鄲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96,PM2.5年均濃度為6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為106微克/立方米,O濃度為18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102天,增加36天,優良天比例56.0%。
  • 孫金龍: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建議》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建設美麗中國,良好的環境質量是重要標誌。
  • PM2.5均值改善明顯,位列全省第一 南京的好空氣是如何得來的?
    各板塊劃分重點管控區域,由板塊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點位長」,分片包幹,按周現場調度工作落實情況,統籌推進治氣工作。市委主要領導每天了解各重點管控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情況,每周統一調度,聽取各部門、板塊治氣工作推進情況。市攻堅辦每周通報各板塊治氣項目進度和空氣品質改善情況。
  • 廣州白雲實現空氣品質監測全覆蓋
    2020年,白雲區在已有的5個國控站點基礎上新建了23個空氣品質加密監測站,實現了監測站網在各鎮街的全覆蓋,實時監控各點大氣汙染態勢,並形成快速響應機制,以科學施策、精準發力、上下聯動等一套犀利的組合拳,為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數據支撐,大幅提升了生態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
  • 今年濟南環境空氣品質實現「開門紅」 PM2.5和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均...
    最近一兩個月,經常關注環境空氣品質的市民會發現,「濟南藍」幾乎天天見。省生態環境廳最近公布今年4月和1-4月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狀況,證實了市民的上述感受。4月,我市PM2.5和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1-4月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在全省7個傳輸通道城市中濃度最低。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建議》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建設美麗中國,良好的環境質量是重要標誌。
  • 今年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攝    【報告摘錄】  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鞏固行業整治與鍋爐綜合改造成果,深化無組織排放整治,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紮實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實施更加嚴格的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管控制度。
  • 上半年昌吉州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上半年我州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六項汙染參數「五降一升」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劉茜、通訊員 楊茗茹)7月14日,在奇臺縣金域名門三期項目施工現場,建築工地嚴格落實施工區域圍擋、渣土物料覆蓋等管理標準,抑制揚塵、減少汙染。
  • 我國空氣品質標準落後了嗎?
    本報記者 李豔潔 北京報導隨著「大氣十條」和「藍天保衛戰」的實施推進,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比起八年前有了較大的改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的47%可以實現六項主要汙染物全面達標,全部城市均可達到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兩項汙染物標準的要求,城市年均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基本接近我國環境空氣品質的二級標準限值。然而,我國現行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於2012年發布,迄今已經過去了八年。
  • ...太原市2020年度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獎懲辦法(試行)》《太原市...
    二、決戰目標  (一)約束性指標  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通過國家、省「十三五」環境空氣品質考核。整合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微觀站系統、建築工地揚塵自動監測系統、汙染源在線監測系統、企業用電監管系統、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氣象觀測系統,建立大氣汙染防治一體化監管平臺,實現提前分析預報、及時精準溯源、實施精準治汙。繼續引進和發揮專家團隊作用,對大氣汙染特別是PM2.5、NO2、O3、降塵等影響空氣品質指標的進行科學分析研判,及時提出針對性治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