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2021-01-15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濟南的環境越來越好,空氣品質和水質都有了很大提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攝

   【報告摘錄】
  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鞏固行業整治與鍋爐綜合改造成果,深化無組織排放整治,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紮實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實施更加嚴格的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管控制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傑 劉飛躍 戚雲雷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濟南提出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12日,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介紹,2020年,濟南市大氣環境質量的6項汙染物指標都有了提升,其中老百姓對「氣」的感受最為直接。
  據悉,2020年全年,濟南的平均PM2.5濃度是47微克/立方米,是濟南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40+的水平。而在2013年,這一數據還高達110微克/立方米。「兩年之前,我們都很難相信能達到這麼低的水平。」侯翠榮表示,空氣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空氣品質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
  根據數據統計,過去一年裡,按國控點數據,濟南共有10天是重汙染天氣,而在2013年的時候,重汙染天氣還是72天;去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有227天,佔全年的62%,是濟南首次超過60%的比例。
  另外,在空氣品質的6個等級中,嚴重汙染天數為零。侯翠榮表示,去年實際上還有很多天是輕度汙染天氣,在優良的邊緣「徘徊」,相信以後優和良天數會越來越多。
  除了大氣,水和老百姓的生活同樣關係密切。
  侯翠榮介紹,2020年,濟南水的質量也有極大改善。去年濟南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瀛汶河徐家汶斷面圓滿完成省「提優Ⅲ」目標要求,國控水環境質量指數居全省第一,好於三類水體的比例達到了85.7%,在全省率先消除劣五類水體。泉城老百姓頗為關注的地下水的質量,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除了空氣和水的質量取得改善,侯翠榮表示,濟南多項環境汙染防治工作,都在加緊推進。例如對土壤的監測,已實現所有縣區全覆蓋,並且已對農用地和重點工業用地的土壤做了全面調查,對全市的土壤質量狀況摸清了底數。目前,耕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為100%。
  「雖然不像水氣土環境質量狀況那樣受到市民關注,但我們都沒有輕視,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在進行,努力給市民創造一個全面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侯翠榮說,濟南市危險廢物、輻射、工業噪聲的防治等工作也都在有序進行。
  雖然2020年濟南的生態環境質量取得了很大改善,但要實現空氣品質的根本性好轉,仍然任重而道遠。侯翠榮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加大對汙染物的源頭治理,通過更大力度的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工業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等,進一步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提升環境質量。
  「十四五」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實現「碳達峰」。我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採取植樹、節能減排等方式全部抵消。
  對此,濟南也正在努力走在前列,目標在「十四五」末率先實現「碳達峰」,目前正在制定相關實施方案。

相關焦點

  • 聚焦兩會|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濟南提出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表示,2020年,濟南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62%、提高10.5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完成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創建任務,新增城市汙水日處理能力13.5萬噸,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7%,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 PM2.5和臭氧需要協同控制嗎?
    臭氧控制逐漸成為大氣汙染防治重點為什麼說PM2.5和臭氧(O3)需要協同控制?總體說來,PM2.5中的二次組分是由氣態汙染物(SO2、NOx、NH3和VOCs)等被O3、OH自由基等大氣氧化物氧化生成。經過多年的治理與管控,我國PM2.5的一次排放已顯著降低,部分城市PM2.5已轉變為以二次生成為主,因此,臭氧(O3)濃度和PM2.5濃度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
  • 濟南2020年優良天227天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報告摘錄】  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鞏固行業整治與鍋爐綜合改造成果,深化無組織排放整治,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紮實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傑 劉飛躍 戚雲雷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濟南提出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 觀瀾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
    去年,觀瀾國控子站PM2.5濃度均值為2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6%;臭氧年評價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7.6%,均已完成年度目標,是全區唯一實現PM2.5和臭氧8小時年度目標值雙達標街道。
  • 生態環境部回應每經:以PM2.5和臭氧協同...
    新聞發布會以視頻形式召開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完成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9年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達到74.9%,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達到3.4%;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下降23.1%。
  • PM2.5與臭氧「按下葫蘆浮起瓢」?
    本期嘉賓:哈佛-南信大空氣品質和氣候聯合實驗室研究團隊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釗本期觀點:由於PM2.5對臭氧汙染有抑制作用,當PM2.5濃度下降時,臭氧汙染若不加以控制,將會逐漸抬頭。研究發現,需要同時控制臭氧汙染的兩種重要來源——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才能在降低PM2.5濃度的同時,降低臭氧汙染影響。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過去30年間先後面臨了全球最嚴峻、最複雜和最難解決的酸雨、霧霾等區域大氣複合汙染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資料圖。我國1995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強化酸雨和燃煤汙染控制,2000年劃分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即「兩控區」劃分)。十一五期間,國家實施了二氧化硫總量排放控制政策,強化對地方政府落實二氧化硫減排責任的政治考核,並通過一系列經濟和技術手段成功遏制二氧化硫排放上升的趨勢,酸雨汙染逐漸好轉。
  • 滬大氣汙染防治對手有變化: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和臭氧
    東方網 汪偉秋 攝上海大氣汙染防治的「對手」正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NO2)和臭氧。4月26日,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壽子琪做客「2018民生訪談」時透露,雖然2017年上海市PM2.5和PM10都已達到國家下達的考核目標,但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指標均未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
    原標題: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去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喜,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臭氧超標問題。26日,省政府就我省2015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指出我省臭氧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江蘇13個省轄市總體處於中等偏後水平。
  • 超越PM2.5!臭氧為何成為北京空氣首要汙染物?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淨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連日來,臭氧已經超越了PM2.5,成為北京市的空氣首要汙染物。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信息,從2016年5月16日開始,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就變為臭氧。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地球的一半|疫情期間,PM2.5還未走遠,臭氧汙染卻來了
    4月,由於溫度進一步升高和其他汙染物的增長,臭氧的前體物過多並促使了臭氧生成和增長。這使得在細顆粒物下降而臭氧上升勢頭明顯的重要交替關頭,其他汙染物和臭氧的協同治理需要得到嚴格的關注、調查和防控。通過去除氣象影響後用增長回歸樹模型測算,2020年1月到3月臭氧排放水平平穩而高於同期水平,並由四月初開始快速上升。除去氣象影響,人為排放的臭氧前體物增多也是今年臭氧水平同比增高的重要原因。
  •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2018年06月11日 10:55 來源:重慶日報     6月5日至7日,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重慶臭氧濃度連續3天超標,臭氧濃度總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以來,重慶已有9天臭氧超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2天。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
  • 上半年河北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值
    今年以來,我省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緊盯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任務,持續強化科學治汙、精準治汙、依法治汙,全省空氣品質持續好轉。今年1—6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全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31,同比下降14.5%;優良天數為119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平均濃度4、5、6月連續三個月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圖片來源: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PM2.5 的降低讓臭氧汙染加重了嗎?這些措施看上去頗有成效:在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們統計近幾年空氣品質,發現2013年到2017年,中國東部PM2.5的濃度下降了近40%。但在同樣的時間內,大城市的臭氧濃度卻上升了5%-10%。
  • 科學精準防治臭氧汙染
    因此,協同控制對臭氧汙染防治意義重大。中國環境報: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是影響臭氧汙染的主要因素。揮發性有機物往往是無組織排放,監管難度更大。如何運用科學治汙理念,強化對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PM2.5的存在增加了氣溶膠光學厚度,削弱了達到近地面的光量,減少了光解反應速率,削弱了臭氧生成。再次,高臭氧濃度導致大氣氧化性增強,有利於二次顆粒物的生成,從而加劇PM2.5汙染。採用協同控制的策略是科學治汙理念的具體體現。臭氧的前體物NOx和VOCs也是PM2.5的前體物。因此,協同控制對臭氧汙染防治意義重大。近幾年PM2.5治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