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20年優良天227天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2021-01-14 新華網山東頻道

  【報告摘錄】

  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鞏固行業整治與鍋爐綜合改造成果,深化無組織排放整治,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紮實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實施更加嚴格的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管控制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傑 劉飛躍 戚雲雷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2021年濟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濟南提出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12日,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介紹,2020年,濟南市大氣環境質量的6項汙染物指標都有了提升,其中老百姓對「氣」的感受最為直接。

  據悉,2020年全年,濟南的平均PM2.5濃度是47微克/立方米,是濟南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40+的水平。而在2013年,這一數據還高達110微克/立方米。「兩年之前,我們都很難相信能達到這麼低的水平。」侯翠榮表示,空氣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空氣品質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

  根據數據統計,過去一年裡,按國控點數據,濟南共有10天是重汙染天氣,而在2013年的時候,重汙染天氣還是72天;去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有227天,佔全年的62%,是濟南首次超過60%的比例。

  另外,在空氣品質的6個等級中,嚴重汙染天數為零。侯翠榮表示,去年實際上還有很多天是輕度汙染天氣,在優良的邊緣「徘徊」,相信以後優和良天數會越來越多。

  除了大氣,水和老百姓的生活同樣關係密切。

  侯翠榮介紹,2020年,濟南水的質量也有極大改善。去年濟南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瀛汶河徐家汶斷面圓滿完成省「提優Ⅲ」目標要求,國控水環境質量指數居全省第一,好於三類水體的比例達到了85.7%,在全省率先消除劣五類水體。泉城老百姓頗為關注的地下水的質量,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除了空氣和水的質量取得改善,侯翠榮表示,濟南多項環境汙染防治工作,都在加緊推進。例如對土壤的監測,已實現所有縣區全覆蓋,並且已對農用地和重點工業用地的土壤做了全面調查,對全市的土壤質量狀況摸清了底數。目前,耕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為100%。

  「雖然不像水氣土環境質量狀況那樣受到市民關注,但我們都沒有輕視,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在進行,努力給市民創造一個全面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侯翠榮說,濟南市危險廢物、輻射、工業噪聲的防治等工作也都在有序進行。

  雖然2020年濟南的生態環境質量取得了很大改善,但要實現空氣品質的根本性好轉,仍然任重而道遠。侯翠榮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加大對汙染物的源頭治理,通過更大力度的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工業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等,進一步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提升環境質量。

  「十四五」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實現「碳達峰」。我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採取植樹、節能減排等方式全部抵消。

  對此,濟南也正在努力走在前列,目標在「十四五」末率先實現「碳達峰」,目前正在制定相關實施方案。

相關焦點

  • 今年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攝    【報告摘錄】  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鞏固行業整治與鍋爐綜合改造成果,深化無組織排放整治,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紮實推進機動車汙染治理,實施更加嚴格的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管控制度。
  • 聚焦兩會|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
    「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土壤汙染防治」「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濟南提出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表示,2020年,濟南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62%、提高10.5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完成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創建任務,新增城市汙水日處理能力13.5萬噸,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5.7%,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 深1度|從110+降到40+,濟南PM2.5濃度七年降了三分之二
    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在接受天下泉城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濟南首次實現全年超60%天數為優良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40+」,力爭「十四五」末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
  • PM2.5和臭氧需要協同控制嗎?
    第二天隨著太陽的升起,上述的光化學反應過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循環。為什麼說PM2.5和臭氧(O3)需要協同控制?總體說來,PM2.5中的二次組分是由氣態汙染物(SO2、NOx、NH3和VOCs)等被O3、OH自由基等大氣氧化物氧化生成。經過多年的治理與管控,我國PM2.5的一次排放已顯著降低,部分城市PM2.5已轉變為以二次生成為主,因此,臭氧(O3)濃度和PM2.5濃度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
  • 長春2015年優良天氣237天 PM2.5是首要汙染物
    2015年有237天的優良天氣2015年,長春市空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只要汙染物年均值分別為66ug/m3、107ug/m3、36ug/m3、45ug/m3、1.8mg/m3、151ug/m3。
  • 今年上半年西安收穫121個優良天 PM2.5等4指標下降
    西安市2020年上半年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召開。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今天(7月31日),記者從西安市2020年上半年大氣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21天,同比增加19天;PM2.5等六項指標「四降、一平、一升」,環境空氣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倒數第19位。「四降、一平、一升」 都有哪些指標?
  • PM2.5濃度下降 優良天增加 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河北新聞網11月25日訊(記者魏雨)從今天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河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預計到年底,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可完成「十三五」規劃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
  • 滬大氣汙染防治對手有變化: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和臭氧
    未來上海環保部門還將進一步嚴查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塗裝等重點行業,力爭在2020年使上海PM2.5年均濃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以下,未來五年更加突出PM2.5和臭氧汙染的協同控制。「對手」正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和臭氧「2017年的優良天數比2013年增加了34天,讓我們全體市民多呼吸了一個多月的優良空氣。」做客民生訪談時,壽子琪說,2017年,上海市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為75.3%,意味著全年超過四分之三的日子沒有出現空氣汙染。
  • 「十三年」成績單|2020年聊城的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了72天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三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圓滿收官,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0年的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了72天。在大氣方面,2020年,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PM2.5、PM10、SO2、NO2、CO、O3分別為5.36、53微克/立方米、94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33微克/立方米、1.6毫克/立方米、17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改善12.6%、8.6%、15.3%、14.3%、13.2%、5.9%、14.7%,其中,臭氧平均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列全省第1位。
  • 觀瀾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
    去年,觀瀾國控子站PM2.5濃度均值為2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6%;臭氧年評價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率為97.6%,均已完成年度目標,是全區唯一實現PM2.5和臭氧8小時年度目標值雙達標街道。
  • 2020年北京優良級別天數276天 全年嚴重汙染日為零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到「30+」全年優良級別天數276天;今年將深度減排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2020年北京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全年嚴重汙染日為零。
  • 7年來空氣品質最好!南京「水晶天」增加一倍
    揚子晚報網12月1日訊(通訊員 王莎 記者 劉瀏)今天上午,記者從江蘇省南京監測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南京已累計收穫優良天數281天,提前完成了江蘇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這也意味著南京提前一個月,完成2020年的「藍天小目標」。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2020年前11月PM2.5濃度達世衛第一階段目標值 藍天保
    將這一目標進行拆解,可以看到一系列細化指標:到2020年,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重點區域鐵路運輸比例達到50%以上;全國基本完成「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3年後的「十三五」收官之年,藍天保衛戰交出了一份「PM2.5和優良天數均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實現
  • 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優良天首超290天
    三年攻堅,江蘇空氣品質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0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1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獲悉,藍天保衛戰三年攻堅,全省空氣品質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至2020年,PM2.5濃度下降9微克/立方米、降幅19%,首次「破40」;優良天增加27天,首超290天,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鹽城5市PM2.5濃度首次達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以下,均為新標準全面實施後2013年以來最好成績。
  • 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
    原標題: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去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喜,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臭氧超標問題。26日,省政府就我省2015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指出我省臭氧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江蘇13個省轄市總體處於中等偏後水平。
  • 都江堰市喜提323個優良天,空氣品質達5年來最好水平!
    2020年,都江堰市優良天數323天,同比增加8天,優良率88.2%,PM2.5年均濃度3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空氣品質達5年來最好水平!已超額完成成都市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和「十三五」期間目標任務,空氣品質首次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
  • PM2.5防治拐點尚未到來,重點行業仍是主戰場
    不過,在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看來,我國PM2.5防治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未到來,PM2.5治理任重道遠。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科技大會」上,柴發合專門作了「臭氧與PM2.5協同控制 深化VOCs和NOx聯合減排」的主題演講。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去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空氣品質要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行動計劃第一年剛剛結束,北京已經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
  • 天更藍!嘉興南湖區PM2.5首次全域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20-11-13 06:00 |南湖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