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去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本市空氣品質要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即56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重汙染天數明顯減少。行動計劃第一年剛剛結束,北京已經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6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均較明顯,較2017年下降幅度分別為25.0%、8.7%、7.1%。
2017-2018年四項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
2018年,北京市SO2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NO2超過國家標準(40微克/立方米)5%;PM10超過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11%;PM2.5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
2018年,北京市優良天數227天,佔比62.2%,比2017年增加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8年重汙染日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2018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藍天」含金量進一步提高,空氣品質呈現「優增劣減」特徵,一級天同比增加6天,重汙染日同比減少9天。近六年來重汙染日持續減少,2018年全年首次無持續3天及以上的重汙染過程,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
從空間分布上看,2018年全市SO2、PM2.5和PM10仍呈現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城區及南部地區的NO2濃度較高。其中位於京西南區域點PM2.5濃度為全市最高值,69微克/立方米;京東北區域點為濃度最低值,41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PM2.5濃度空間分布及變化
從月際變化上看,受氣象條件波動影響,2018年3月和11月是汙染水平明顯偏高的月份;1月、8月和9月,PM2.5月均濃度分別為34、35和30微克/立方米,分別達到空氣品質年評價標準。
從2013年以來,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其中,北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顯著增加,2018年達標天數為227天,佔比62.2%,較2013年增加了51天。一級優天數為72天,較2013年增加了31天。
2013-2018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天數分布
2013-2018年PM2.5空氣品質級別日曆圖
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空氣重汙染天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58天,減少到2018年的15天,六年間減少43天;2018年連續195天沒有發生PM2.5重汙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重汙染發生率明顯降低。
空間特徵變化顯示,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各區域PM2.5濃度均顯著下降;2018年總體空間分布仍為南高北低特徵,但南北濃度差距持續減小。
北京空氣品質改善本地貢獻佔五成。清華大學副教授邢佳介紹,經過研究,北京空氣品質改善來自本地和周邊的共同改善,可以看出,本地減排貢獻佔5成,周邊減排貢獻佔2成,氣象因素佔3成。長期來講,區域減排工作最主要,短期波動尤其是重汙染期間,和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特別是重汙染形成和消散過程。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