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PM2.5!臭氧為何成為北京空氣首要汙染物?

2020-11-27 科技世界網

臭氧又稱為超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淨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連日來,臭氧已經超越了PM2.5,成為北京市的空氣首要汙染物。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信息,從2016年5月16日開始,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就變為臭氧。之後,北京空氣品質整體處於輕度至中度汙染之間。2016年5月23日8時,北京空氣品質整體處於良至輕度汙染之間,天壇、萬壽西宮、農展館、密雲、平谷等多個監測點位的臭氧濃度均超過了100微克/立方米。

而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臭氧汙染上升的原因。揮發性有機物不但會生成臭氧,也是PM2.5的「前體物」。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多次表示,「VOCs排放失控,影響臭氧汙染治理;要是臭氧問題解決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劇PM2.5汙染」。

於是,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將VOCs納入總體控制指標,並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在「十三五」期間,VOCs排放量從3000萬噸/年降至100~200萬噸/年。

 

——新聞追蹤——

成立服務平臺,集中解決防治難點

京津冀是大氣汙染的「重災區」。2016年5月21日,霍普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市西青區中北鎮政府在天津市節能大廈聯合舉行「環境創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合作籤約儀式。據悉,該項目位於西青區中聯產業園,預計將在2016年12月竣工。

在籤約儀式上,霍普科技董事長孫浩表示,該平臺的建立旨在通過與國內頂級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模式,為天津市的相關企業提供最新的環境治理技術和科研成果,為京津冀汙染治理服務;環境創新技術公共研發平臺著眼於解決環境治理中難點問題,涉及大氣VOCs綜合治理、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置,開發切實解決環保企業中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的創新力。

汽車表面塗裝等行業是VOCs排放的重點行業。在「環境創新技術研發平臺」暨籤約儀式後,韓國恩彼電子(天津)有限公司與霍普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有機廢氣綜合治理項目合同等。

 

——治理難點——

排放源小而散、種類繁多、成分複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唐孝炎認為,與氮氧化物減排相比,VOCs汙染排放控制難度更大。「VOCs排放源小而散,涉及眾多行業;而各行業排放的VOCs種類繁多、成分複雜,即使同一行業,如果原料構成和生產工藝不同,排放的VOCs種類、性質和濃度也不盡相同。因此,與氮氧化物減排相比,VOCs減排難度更大。」唐孝炎介紹說。

霍普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黃志勇教授表示,VOCs排放量大、種類多、結構複雜。VOCs的排放主要來自四個環節,既工業源、運輸、加工生產、產品,涉及行業眾多,包括有機化工、石油石化、包裝印刷、表面塗裝等的72個大項,2000多小項,具有排放強度大、濃度高、重點區域集中、汙染嚴重的特點。

據統計,2005—2012年,中國VOCs排放量逐年增長,工業源VOCs排放量增幅大,其中2012年排放量驚人,排放量約為2088.7萬噸,預計2020年、2030年工業源VOCs排放量將達2147.22萬噸、3660.85萬噸。其重點區域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江三角洲19個省市,排放總量、單位面積排放量東部地區均大於中西部地區;從排放總量上看,2010年重點區域代表性行業VOCs排放量最大的3個區域為山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排放量分別達79.6萬噸、52.7萬噸和51.3萬噸;從單位面積排放量看,2010年重點區域代表型行業VOCs排放濃度最大的3個區域為上海市、天津市和廣東省。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還未充分意識到VOCs的巨大危害,認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沒有什麼毒性,化工廠、石化廠的汙染比鋼鐵廠和火電廠小,於是各地競相上了很多化工和石化項目,這必然給VOCs減排、臭氧汙染等治理造成巨大困難。」唐孝炎說。

「VOCs、臭氧和PM2.5是彼此關聯的。」賀克斌強調,想解決臭氧汙染問題,就必須在氮氧化物和VOCs協同減排上下大力氣。「如果兩者不能協同減排,很可能大氣中臭氧濃度反被『整高』,同時還會增加PM2.5治理的難度。」

 

——專家建議——

按地區和行業制訂防治政策

霍普科技董事長孫浩認為,正是由於VOCs的危害極大,目前國家對VOCs的治理極為重視。自2013年開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規來確保VOCs治理的進程,包括「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實施細則》,《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等。

「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將VOCs納入總體控制指標,同時要求各地陸續出臺配套的治理標準、重點行業整治方案、排汙費徵收政策。」孫浩說,2014年10月,天津在全國首先出臺VOCs的排放標準。到目前為止,國家和各省市已出臺針對不同行業VOCs的排放標準。截至2016年5月20日,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遼寧等10省市出臺了VOCs排汙費徵收標準,其他省市排放和徵收標準正陸續出臺中。

 

研發汙染治理技術

「大氣與水汙染治理不同。全球對大氣汙染治理起步較晚,因此,中國與國外在大氣汙染治理技術方面差距不大,我們有趕超國外的可能。」霍普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黃志勇表示,VOCs治理有吸附法、直接燃燒法和生物法等多種方法。霍普科技作為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為一體的環境汙染治理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共獲得專利78項,在有機廢氣綜合治理、工業廢水高效處理、城市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等領域有著許多優秀工程案例。

「比如我們在表面塗裝行業的有機廢氣汙染物綜合治理方面,利用現有技術,整合吸附催化燃燒技術,設計和優化組合工藝包,在實現達標排放的同時,還通過蓄熱方法降低能耗20%~30%,為業主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目前我們在天津地區的表面塗裝行業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80%左右。」黃志勇介紹說,公司還針對部分高濃度大風量廢氣排放的特點,研製高性能吸附劑、催化劑,開發新型VOCs處理技術,有效提高有機廢氣的治理效率,以適應當前VOC處理達標的要求;積極研發新型「吸收—生物耦合」技術處理有機廢氣,通過功能微生物的降解活性,實現VOCs的有效降解,具有能耗小、運行成本低、清潔治理等優勢。隨著「環境創新技術公共研發平臺」的落成,將進一步加快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的進程等。(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自科技世界網

 

名詞解釋

VOCs是揮發性有機物的總稱,包括烷烴、芳香烴類、烯烴類、滷烴類、酯類、醛類、酮類等8大類化合物,共300多種。

由於VOCs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氣體,在大氣中既可以一次揮發物的氣態存在,在紫外線照射下再次生成為固態、液態或二者並存的二次顆粒物;又可隨風吹雨淋等天氣變化,或飄移擴散或進入水、土壤,汙染環境,參與反應的這些化合物壽命相對較長。

長期接觸VOCs氣體會明顯導致一系列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白血病、肝腎功能衰竭,提高癌症發病率,對環境和人體有嚴重危害性。

 

相關新聞:

人類活動是空氣汙染增加的主要責任人

京津冀汙染物減排進入「攻堅期」 2030年或達國標

PM2.5顆粒頻頻爆表 直面霧霾之下的「肺腑之憂」

相關焦點

  • 夏日裡,臭氧成空氣首要汙染物
    本報記者 李 禾  環保部發布消息,受持續高溫影響,7月17日—19日,華北、東北和西北多地出現了臭氧汙染。而在北京,臭氧汙染持續的時間尤其長。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
  • 【特別報導】臭氧8小時取代PM2.5成長株潭首要大氣汙染物
    【特別報導】臭氧8小時取代PM2.5成長株潭首要大氣汙染物 來源:紅網 作者:李慧芳 編輯:王娉娉 2014-07-30 18:19:49
  • 上海「十三五」期間PM2.5濃度下降36%,臭氧已成為首要汙染物
    記者 | 楊舒鴻吉2020年上海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仍有1天是重度汙染水平,PM2.5汙染天數達17天,臭氧汙染天數有27天。「從現階段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上海空氣汙染防治還處在『人努力天幫忙』的階段,稍有鬆懈空氣品質可能會有一些反覆。」
  •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  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品質預報,8月27日,華北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汙染,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和細顆粒物。
  • 11月中上旬全國空氣品質預報出爐 PM2.5仍是首要汙染物
    11月中上旬,我國大部分區域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少數地區短時間內有中度汙染,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長三角區域、西南區域首要汙染物為PM2.5;   北京市、汾渭平原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NO2;   華南區域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臭氧;   西北區域首要汙染物為PM10或PM2.5;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連日來,長沙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臭氧已替代PM2.5,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劭劼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 近年來,廣大市民對於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細顆粒物(PM2.5),但有一種汙染物正在悄然作祟,這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臭氧汙染。特別是近段時間,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制約長沙空氣品質改善的最大障礙。 什麼是臭氧?它會帶來哪些危害?
  • 未來一周,山西PM2.5或PM10仍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全省環境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忻州、朔州可能達到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PM10。太原市環境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首要汙染物為PM2.5。  11月19日  受弱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較好。 全省環境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PM10。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來,廣大市民對於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細顆粒物(PM2.5),但有一種汙染物正在悄然作祟,這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臭氧汙染。特別是近段時間,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制約長沙空氣品質改善的最大障礙。什麼是臭氧?
  • 北京2013空氣狀況:PM2.5超標1.5倍 好天氣不到一半
    超標天主要汙染物兩成是臭氧綜觀去年全年,PM2.5無疑是本市的第一大首要汙染物,在輕度汙染以上的超標汙染日中,首要汙染物主要是PM2.5,佔77.8%。綜合來看,PM2.5的濃度在秋冬季相對較高。除了PM2.5,臭氧在主要汙染物榜上排名第二,佔比20.1%,其他汙染物類似PM10、二氧化氮等,成為首要汙染物的比例僅佔2.1%。據統計,臭氧成為主要汙染物大多發生在5月至9月,高濃度時段集中出現在午後至傍晚。張大偉解釋,自然界的臭氧對生物有保護性,但近地面層的臭氧濃度太高就會有氧化性,對生物造成損害。
  • 長春2015年優良天氣237天 PM2.5是首要汙染物
    2015年有237天的優良天氣2015年,長春市空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項只要汙染物年均值分別為66ug/m3、107ug/m3、36ug/m3、45ug/m3、1.8mg/m3、151ug/m3。
  • 上海PM2.5濃度下降趨勢明顯 臭氧取而代之成為大氣汙染的首要汙染物
    據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介紹,從歷史的軌跡來看,上海的空氣品質已經呈現出持續改善而且比較明顯改善的趨勢。整個「十三五」期間PM2.5濃度下降了36%,從具體的數字來看,2019年PM2.5是達到35微克每立方米,這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2020年PM2.5的年平均濃度是32微克/立方米,又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 莆田PM2.5、PM10濃度驟升 成首要空氣汙染物
    昨日,記者從市環保部門了解到,近期可吸入顆粒物PM2.5、PM10濃度明顯升高,相對9月份上升了兩倍多,多天超過臭氧濃度成首要汙染物。有關專家表示,PM2.5、PM10濃度上升影響大氣能見度,後期有雨水可降低顆粒物濃度。
  • 11月下半月全國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 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
    會商結果顯示,11月下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顆粒物。 其中,18-27日空氣品質持續優良;16-17日以及28-30日可能出現PM2.5輕度或中度汙染過程。  長三角區域:11月下半月,區域大部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其中,19-20日以及28-30日,區域中北部可能出現PM2.5輕度汙染過程。  蘇皖魯豫區域:11月下半月,區域大部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為PM2.5。
  • PM2.5和臭氧需要協同控制嗎?
    在六項常規汙染物中,二氧化硫(SO2)、PM2.5、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的濃度均逐步下降;但與此同時,部分地區的臭氧(O3)的濃度反而有所上升,成為首要汙染物,臭氧汙染問題逐漸顯現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汙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在珠三角,臭氧已超過PM2.5,成為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nbsp&nbsp&nbsp&nbsp張遠航說,日照相對較強是臭氧的生成條件,所以當PM2.5濃度降低,天空變藍,陽光「輻射通量」增加,會使得大氣化學過程更活躍。「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得大氣氧化性能力增強,導致臭氧濃度上升。」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專家詳解  霧霾天氣成因  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範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  PM10和PM2.5是   近日空氣首要汙染物  記者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了解到,自從1月1日我國74個城市按空氣品質新標準開展監測並實時發布PM2.5等數據以來,我國第一批74個率先實現空氣品質新標準監測城市中,京津冀區域城市的80個國家網監測點位中半數以上出現空氣品質連續超標現象,長三角區域城市的129個國家網監測點位約有三分之一出現空氣品質連續超標現象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毋庸置疑,以霧霾為代表的空氣汙染等問題,正在越來越多地入侵我們的生活。一說到空氣汙染,有人會習慣性地把它等同於PM2.5(細顆粒汙染物)。但事實上,評定空氣汙染的指標裡,可不單單只是這個傢伙。目前的空氣品質評價使用 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氣品質指數),它衡量了6種主要汙染物,分別是SO2、NO2、PM10、PM2.5、O3和CO。
  • 臭氧汙染看不見卻比PM2.5更可怕 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裡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汙染元兇。全國74個城市空氣品質統計顯示:2015年6月所有超標天數中,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最多,超過了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與之呼應,7月23日廣東省公布2015年第二季度全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臭氧成最常見首要汙染物;另據媒體報導,6月至8月京津冀地區的近半數汙染日內,臭氧均代替PM2.5成為空氣首要汙染物。   被公眾熟知和關心的PM2.5,何以會被臭氧「超越」?
  • 地球的一半|疫情期間,PM2.5還未走遠,臭氧汙染卻來了
    臭氧汙染悄悄「來勢洶洶」隨著初夏來臨,尤其在2020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範圍內出現的一波熱浪使多地出現了不等程度的臭氧汙染。北京的最高溫度多日突破30攝氏度,北京全市20個國家氣象臺站中有一半站點在今年五一期間突破了該站歷史同期高溫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