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2020-12-01 央視網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原標題:

  核心閱讀

  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汙染。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

  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品質預報,8月27日,華北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汙染,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和細顆粒物。27日—28日,長三角內陸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局部地區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中央氣象臺26日環境氣象公報顯示:未來一周,華北中南部、江淮中東部、黃淮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白天太陽輻射較強、氣溫較高,較有利於臭氧生成。

  今年上半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2%,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同比下降。但是,有項看不見的汙染物卻在悄然增加,那就是臭氧——今年上半年,臭氧濃度同比上升2.6%,成為多地夏季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臭氧具有明顯季節性,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有一定危害

  明明陽光很好,天也很藍,為何有時空氣品質數據卻不太好?這往往是因為臭氧在「搗亂」。「陽光是臭氧發生的催化劑,陽光好的時候更有利於臭氧生成,影響空氣品質。」寧夏銀川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解釋。

  記者了解到,近地面臭氧汙染主要由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形成機理非常複雜。臭氧汙染程度與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前體物濃度,以及光照、溫度等氣象要素密切相關。

  因此,臭氧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夏季濃度較高,其餘季節濃度較低。在夏季,一天中隨著氣溫升高、紫外線增強,臭氧濃度也會增加,在午後出現峰值。臭氧超標往往發生在溫度高、光照強的夏季午後,傍晚後,濃度一般會回落。

  「臭氧分『好』與『壞』」,銀川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所謂「好」的臭氧,是指大氣圈平流層中的臭氧,距離地面12—35千米,像一把保護傘,阻擋紫外線射向地球,對地球生物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壞」的臭氧則是低空臭氧,大致出現在盛夏距地表約2.5千米的大氣層中,主要由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汙染物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而產生。

  據介紹,近地面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系統等黏膜組織,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對生態環境也會有一定危害,包括損傷植物葉面、降低農作物產量、加速建築材料老化等。考慮到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2012年,原環保部在對空氣品質標準進行修訂時,對臭氧標準進行了調整,使其成為空氣品質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因為監測數據的變化,促使臭氧問題進入公眾視線。

  專家建議公眾可藉助手機APP、網站等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平臺,隨時了解臭氧濃度水平,在臭氧濃度較高時減少外出。有研究表明,即使室外臭氧濃度達到400微克/立方米左右,室內濃度也只有幾十微克/立方米。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但總體可控

  在京津冀和珠三角區域,近年來,臭氧汙染逐漸受到關注。據了解,在北京,臭氧是夏季大氣首要汙染物,2017年5月—9月的空氣品質超標日中,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約佔3/4,但從全年看,PM2.5依然是北京的首要汙染物。2013年—2017年,北京臭氧超標水平在14%—27%之間,每年會有個別天臭氧達到五級重度汙染水平,這與溫度、光照等天氣條件有關。

  在寧夏銀川市,近年來,臭氧也成了夏季大氣首要汙染物。銀川市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市臭氧超標天數為23天;2017年,臭氧超標天數達到47天,臭氧年平均濃度同比上升15%;2018年以來臭氧平均濃度持續呈現上升趨勢。

  「一季度6項大氣汙染物指標中5項均實現大幅下降,但臭氧平均濃度上升了15.2%。」銀川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說。

  在廣東,臭氧也是首要汙染物。根據廣東省環保廳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5月,該省各城市臭氧平均濃度為1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0.7%。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環境監測與科技標準處處長林文說,2015年—2017年,廣東全省及珠三角空氣品質連續三年達標,完成國家大氣考核目標,但與此同時,臭氧濃度雖然達標,升高趨勢卻明顯。林文說,這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造成臭氧的生成潛勢大。比如,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持續上漲,導致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家具、塗料等行業企業眾多,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二是高溫強光照射。三是全球和區域臭氧濃度背景值持續上升,進一步抬高了臭氧濃度。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生態環境部將不斷加強治理和管控,紮實推進臭氧汙染和PM2.5汙染的協同治理。

  控制臭氧汙染,需減少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控制臭氧汙染,除了改善整體生態環境外,重點是減少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

  據了解,北京市氮氧化物主要來自煤炭、油品和天然氣的燃燒過程,其中,最大來源是機動車和非道路柴油機械。

  人為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結構複雜,除機動車尾氣和石化企業排放外,汽車製造等生產工藝過程、建築生活等溶劑使用、生活散燒等都是重要的排放源。

  由於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也是PM2.5的前體物,所以近年來它們一直是北京市治汙的重點。源頭控制方面,北京市先後出臺了印刷、家具製造等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推動京津冀三地聯合出臺建築類塗料與膠黏劑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標準,實施第五階段車用汽柴油標準、全國最嚴的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減排治理方面,北京市實施了燃煤鍋爐清潔改造、散煤清潔化替代等壓減燃煤措施,並通過淘汰高排放車、儲油庫油氣回收等措施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還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退出了部分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行業。

  銀川市把今年5月—9月作為臭氧汙染防控攻堅期,強化臭氧汙染監測、評估和應對,以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重點監管企業和已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收集治理的企業為重點,加強廢氣收集治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監管,從嚴從重查處廢氣收集、治理設施擅自停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近年來,廣東已由環保和科技部門組織專家團隊,加強了對臭氧生成機理的研究,同時制定各區域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管控的措施,開展臭氧「削峰」行動,建立精細化的管理機制以控制臭氧上升趨勢。

相關焦點

  • 夏日裡,臭氧成空氣首要汙染物
    本報記者 李 禾  環保部發布消息,受持續高溫影響,7月17日—19日,華北、東北和西北多地出現了臭氧汙染。而在北京,臭氧汙染持續的時間尤其長。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核心閱讀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汙染。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 上海「十三五」期間PM2.5濃度下降36%,臭氧已成為首要汙染物
    記者 | 楊舒鴻吉2020年上海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仍有1天是重度汙染水平,PM2.5汙染天數達17天,臭氧汙染天數有27天。「從現階段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上海空氣汙染防治還處在『人努力天幫忙』的階段,稍有鬆懈空氣品質可能會有一些反覆。」
  • 上海PM2.5濃度下降趨勢明顯 臭氧取而代之成為大氣汙染的首要汙染物
    柏國強說,從現階段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可以說還沒有擺脫「人努力天幫忙」的階段,稍有鬆懈空氣品質可能會有一些反覆,秋冬季還有汙染天氣甚至重汙染天氣發生,夏季高溫時段臭氧超標時有發生,複合汙染問題進一步凸顯,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大氣汙染的首要汙染物。2020年PM2.5超標17天,臭氧超標27天,重汙染出現1天。
  • 【特別報導】臭氧8小時取代PM2.5成長株潭首要大氣汙染物
    【特別報導】臭氧8小時取代PM2.5成長株潭首要大氣汙染物 來源:紅網 作者:李慧芳 編輯:王娉娉 2014-07-30 18:19:49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來,廣大市民對於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細顆粒物(PM2.5),但有一種汙染物正在悄然作祟,這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臭氧汙染。特別是近段時間,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制約長沙空氣品質改善的最大障礙。什麼是臭氧?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連日來,長沙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臭氧已替代PM2.5,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如何進行有效控制……25日,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市生態環境局聘請的大氣汙染防治專家尤翔宇高級工程師。 A 近地面臭氧是空氣汙染物 記者(以下簡稱「記」):什麼是臭氧?臭氧有什麼危害?
  • 臭氧為何成為北京空氣首要汙染物?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淨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連日來,臭氧已經超越了PM2.5,成為北京市的空氣首要汙染物。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信息,從2016年5月16日開始,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就變為臭氧。
  • 汙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在珠三角,臭氧已超過PM2.5,成為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nbsp&nbsp&nbsp&nbsp張遠航說,日照相對較強是臭氧的生成條件,所以當PM2.5濃度降低,天空變藍,陽光「輻射通量」增加,會使得大氣化學過程更活躍。「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得大氣氧化性能力增強,導致臭氧濃度上升。」
  • 11月中上旬全國空氣品質預報出爐 PM2.5仍是首要汙染物
    11月中上旬,我國大部分區域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少數地區短時間內有中度汙染,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長三角區域、西南區域首要汙染物為PM2.5;   北京市、汾渭平原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NO2;   華南區域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臭氧;   西北區域首要汙染物為PM10或PM2.5;
  • 臭氧為何夏季容易超標?
    環保小知識當前,人們對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多集中於PM2.5。但隨著季節更替,空氣中的首要汙染物也有所變化。省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7月我省空氣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也就是說,臭氧已成為夏季空氣汙染的「頭號殺手」。臭氧到底從何而來,為何夏天容易超標?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
  • 【環保科普】臭氧的形成、危害和防治,你該看看
    今天的「科普微講堂」小編跟大家回顧下大氣汙染物——臭氧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大氣平流層集中了約90%的臭氧,對流層臭氧僅佔10%左右,除了平流層輸入,近地臭氧大部分是由人為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反應二次轉化而成的。
  • 科學精準防治臭氧汙染
    來源:中國環境報圖集 近年來,臭氧在我國多地已經成為影響夏季環境空氣品質的重要因素。臭氧汙染治理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臭氧汙染治理亟須強化科學支撐。如何科學治理臭氧汙染?目前,各地在科學治理臭氧汙染方面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 當夏季首要汙染物被臭氧霸佔時 氮氧化物影響不可小覷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初曉)6月1日報導 前段時間,成都市環保局已對臭氧(O3)做了不少的科普。今天,成都市環保局將和網友討論產生臭氧(O3)的關鍵物種之一——氮氧化物(NOx)。1、什麼是氮氧化物(NOx)?
  • 科普丨臭氧(O3)與氮氧化物(NOx)的關聯
    科普丨臭氧(O3)與氮氧化物(NOx)的關聯北極星大氣網訊:當臭氧(O3)取代PM2.5,成為夏季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作為生成臭氧的重要物質之一,氮氧化物(NOx)也引起了環保專家的關注。氮氧化物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又該如何通過控制氮氧化物來減少臭氧汙染?
  • 如何防治近地面臭氧汙染?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冉倩婷)成都市環保局5月18日晚發布相關消息:據統計,今年4月成都市大氣汙染物中的顆粒物濃度環比上月下降了36%到49%,但從監測數據來看,臭氧汙染已成為繼PM2.5之後,影響成都市空氣品質的又一因素。那麼什麼是臭氧?產生近地面臭氧的原因是什麼?臭氧有什麼危害、又該如何控制呢?......
  • 唐孝炎專訪:防治臭氧汙染重在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文丨鳳凰網主筆 陳芳據「新華視點」報導,6月初,環保部公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臭氧已經成為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僅次於PM2.5的空氣汙染物,在珠三角地區更是取代PM2.5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 打贏臭氧汙染防治狙擊戰,蕪湖市使出了這些「硬招」!
    打贏臭氧汙染防治狙擊戰,蕪湖市使出了這些「硬招」!藍天如洗、PM2.5很低的日子,也有可能空氣品質指數(AQI)並不是優良,其主要原因就是臭氧(O3)濃度超標。「在天為佛,在地成魔」,臭氧在高空中是「保護傘」,可以阻擋紫外線對地表生物的傷害,近地面的高濃度臭氧汙染則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 治理臭氧超標 將有新招
    臭氧濃度大幅上升,造成全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損失2.3個百分點春天防沙塵、夏天防臭氧、秋季防秸稈焚燒、冬季防重汙染天氣,這幾乎成了大氣汙染防治的「四季歌」。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降低夏季臭氧汙染影響,6月起,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工作,全面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有效治理和精準管控。這幾年,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
  • 「臭氧超標」加劇部分地區空氣汙染
    進入夏季以來,受高溫天氣的影響,「隱形的汙染物」臭氧開始取代PM2.5和PM10,成為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汙染物,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前我國「臭氧超標」形勢嚴峻,呈現出區域性特徵明顯、濃度和超標率逐年上升、高值濃度明顯增多的三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