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PM2.5濃度下降趨勢明顯 臭氧取而代之成為大氣汙染的首要汙染物

2021-01-15 大眾網

  東方網記者王旭、柏可林1月14日報導: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完成情況和「十四五」規劃思路,並答記者問。

  據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介紹,從歷史的軌跡來看,上海的空氣品質已經呈現出持續改善而且比較明顯改善的趨勢。整個「十三五」期間PM2.5濃度下降了36%,從具體的數字來看,2019年PM2.5是達到35微克每立方米,這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2020年PM2.5的年平均濃度是32微克/立方米,又有了進一步的改善。所以從歷史的軌跡看,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了,這也得益於全社會各方面的努力,也得益於長三角的聯防聯控,同時得益於全國範圍的空氣品質提升工作。

  柏國強說,從現階段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可以說還沒有擺脫「人努力天幫忙」的階段,稍有鬆懈空氣品質可能會有一些反覆,秋冬季還有汙染天氣甚至重汙染天氣發生,夏季高溫時段臭氧超標時有發生,複合汙染問題進一步凸顯,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大氣汙染的首要汙染物。2020年PM2.5超標17天,臭氧超標27天,重汙染出現1天。

  究其原因:一是汙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各類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仍處於高位。二是結構性汙染矛盾還比較突出。以鋼鐵、化工等重化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和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運輸結構尚未根本改變,雖然大氣治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四大結構調整方面依舊任重道遠。三是大氣汙染成因複雜。既有本地排放量大的內因,也有區域傳輸的外因,還有部分時段不利氣象條件下汙染累積加快擴散不利的因素,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任務艱巨。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以協同推進空氣品質全面達標和碳排放達峰為抓手,更加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通過啟動實施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降低PM2.5和臭氧濃度,提升空氣品質。

  具體來說,一是繼續降低本地汙染排放。以能源、產業、交通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移動源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同時充分發揮減汙降碳的協同效應,加快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深化區域聯防聯控。以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為抓手,深化三省一市合作協作,協同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

  柏國強說,我們有信心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只要科學、精準的實施一些處置,力量花下去,總歸會看到效果。

相關焦點

  • 上海「十三五」期間PM2.5濃度下降36%,臭氧已成為首要汙染物
    記者 | 楊舒鴻吉2020年上海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87.2%,仍有1天是重度汙染水平,PM2.5汙染天數達17天,臭氧汙染天數有27天。「從現階段的空氣品質狀況來看,上海空氣汙染防治還處在『人努力天幫忙』的階段,稍有鬆懈空氣品質可能會有一些反覆。」
  •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但是,有項看不見的汙染物卻在悄然增加,那就是臭氧——今年上半年,臭氧濃度同比上升2.6%,成為多地夏季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臭氧具有明顯季節性,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有一定危害  明明陽光很好,天也很藍,為何有時空氣品質數據卻不太好?這往往是因為臭氧在「搗亂」。「陽光是臭氧發生的催化劑,陽光好的時候更有利於臭氧生成,影響空氣品質。」
  • 莆田PM2.5、PM10濃度驟升 成首要空氣汙染物
    昨日,記者從市環保部門了解到,近期可吸入顆粒物PM2.5、PM10濃度明顯升高,相對9月份上升了兩倍多,多天超過臭氧濃度成首要汙染物。有關專家表示,PM2.5、PM10濃度上升影響大氣能見度,後期有雨水可降低顆粒物濃度。
  • 夏日裡,臭氧成空氣首要汙染物
    本報記者 李 禾  環保部發布消息,受持續高溫影響,7月17日—19日,華北、東北和西北多地出現了臭氧汙染。而在北京,臭氧汙染持續的時間尤其長。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數據,從7月1日開始至今,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關鍵詞。
  • PM2.5剛下降 臭氧汙染又上升: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的成績與挑戰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3年1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發生重霾汙染事件,大氣汙染治理迫在眉睫。為此,黨中央和國務院於2013年頒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旨在通過源頭減排,實現重點區域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的大氣汙染得到控制,使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 【特別報導】臭氧8小時取代PM2.5成長株潭首要大氣汙染物
    在湖南省氣象局聯合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共同發布的長株潭24小時空氣品質預報中,臭氧8小時取代了PM2.5成為夏日首要大氣汙染物。    這立即引起了細心群眾的關注。檢測中,長株潭地區的首要汙染物中,低空臭氧的含量正步步飆升,有時會代替PM2.5成為夏日首要大氣汙染物。7月30日,湖南省氣象臺環境氣象科科長唐傑向公眾解釋了這一現象。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今年上半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2%,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同比下降。但是,有項看不見的汙染物卻在悄然增加,那就是臭氧——今年上半年,臭氧濃度同比上升2.6%,成為多地夏季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 2018年重汙染天氣汙染物濃度峰值有改善院士:到2035年時城市PM2.5...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在2013~2017年汙染物排放大幅減少的情況下,2018年重汙染天氣的汙染物濃度峰值確有改善。「現在這個階段,重汙染的濃度下降幅度還沒有達到老百姓憑眼睛能夠看出非常明顯的變化。」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教授表示。
  • 臭氧為何成為北京空氣首要汙染物?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在常溫常壓下,穩定性較差,可自行分解為氧氣。臭氧具有青草的味道,吸入少量對人體有益,吸入過量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不可燃,純淨物)氧氣通過電擊可變為臭氧。 連日來,臭氧已經超越了PM2.5,成為北京市的空氣首要汙染物。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信息,從2016年5月16日開始,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就變為臭氧。
  • 新疆2017年環境空氣品質好轉 首要汙染物為PM10和PM2.5
    中新社烏魯木齊6月4日電 (耿丹丹)記者4日從新疆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疆2017年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較上年有所好轉,19個主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首要汙染物為PM10(可吸入顆粒物)和PM2.5(細顆粒物)。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中國最大汙染物不是PM2.5 是它!
    在公眾的視野還聚焦PM2.5(可吸入顆粒物)時,臭氧卻悄然成為今夏國內不少城市的首要汙染物。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它悄悄「隱藏」在萬裡晴空中,但其危害絲毫不亞於PM2.5,不容小覷。業內人士和環保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夏季臭氧汙染形勢嚴峻,必須高度重視,建議從頂層設計、前體物治理、區域協作等多方面入手,加大臭氧汙染防治工作力度。
  • 了解低濃度PM2.5之害
    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數據也有改善。確實,北京的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但汙染仍然存在。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
  • 汙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
    因此,想控制或降低大氣中的臭氧汙染和大氣氧化性,就必須同步減少氮氧化物、VOCs的排放,做到汙染物協同控制。」唐孝炎說。「在珠三角,臭氧已超過PM2.5,成為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nbsp&nbsp&nbsp&nbsp張遠航說,日照相對較強是臭氧的生成條件,所以當PM2.5濃度降低,天空變藍,陽光「輻射通量」增加,會使得大氣化學過程更活躍。「在某種程度上會使得大氣氧化性能力增強,導致臭氧濃度上升。」
  • 「臭氧超標」加劇部分地區空氣汙染
    進入夏季以來,受高溫天氣的影響,「隱形的汙染物」臭氧開始取代PM2.5和PM10,成為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汙染物,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前我國「臭氧超標」形勢嚴峻,呈現出區域性特徵明顯、濃度和超標率逐年上升、高值濃度明顯增多的三個特徵。
  • 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汙染明顯加重,咋回事?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高級工程師孟曉豔接受《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採訪時說,從2013年以來,三大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長三角臭氧濃度有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2017年上升最為顯著;珠三角在2013年至2016年的前5個月的臭氧汙染總體平穩,但2017年有大幅上升。
  •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根據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臭氧濃度超過一定限值,即可認為臭氧濃度超標。    目前,臭氧已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因素,而且呈現出區域性汙染特徵顯著、濃度逐年增長、夏季超標天數多的態勢。那麼,臭氧汙染又是如何形成的?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  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來,廣大市民對於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細顆粒物(PM2.5),但有一種汙染物正在悄然作祟,這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臭氧汙染。特別是近段時間,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制約長沙空氣品質改善的最大障礙。什麼是臭氧?
  •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臭氧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藍天白雲下的「隱形殺手」不可小覷 連日來,長沙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臭氧已替代PM2.5,成為首要空氣汙染物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劭劼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 近年來,廣大市民對於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大多集中於細顆粒物(PM2.5),但有一種汙染物正在悄然作祟,這就是被稱為「隱形殺手」的臭氧汙染。特別是近段時間,臭氧已經取代PM2.5,成為制約長沙空氣品質改善的最大障礙。 什麼是臭氧?它會帶來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