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為何夏季容易超標?

2020-12-06 環球網

打開手機客戶端「川報觀察」APP3.0版,點擊左上登錄進入菜單欄,點擊最下面的「AR」選項,進入攝像頭界面,對準這張圖片,加載完成後即可觀看「AR小科普」動畫。

環保小知識

當前,人們對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多集中於PM2.5。但隨著季節更替,空氣中的首要汙染物也有所變化。省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7月我省空氣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也就是說,臭氧已成為夏季空氣汙染的「頭號殺手」。臭氧到底從何而來,為何夏天容易超標?

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臭氧是天然大氣中重要的微量組分之一,也是大氣氧化劑,在地球大氣化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氣層中的臭氧,分為對流層近地面臭氧和平流層臭氧。平流層臭氧距離地面25公裡-30公裡,可以有效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是對地球表面生活的人類和動植物有益的紫外線屏障,是人類需要保護的大氣臭氧層。換句話說,平流層臭氧是好臭氧,是地球的「保護傘」。

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是對流層近地面臭氧,也就是所謂的壞臭氧。市民如果長期接觸壞臭氧,會對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產生傷害。近地面臭氧大部分是由人為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二次轉化生成。其中,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等高溫燃燒或工藝過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揮發等。

用數據來講,8小時內臭氧的平均濃度,如果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就屬於高濃度,空氣品質就不達標。

臭氧汙染帶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一般5月-9月濃度較高。盛夏季節,空氣擴散條件比較好,加上降雨較多,是一年當中PM2.5濃度相對較低的季節,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藍天白雲。但是,夏天強烈的太陽輻射和較高的溫度,容易造成光化學煙霧和二次臭氧生產。持續高溫和強日照天氣,有利於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發生大氣光化學反應,從而生成近地面臭氧等強氧化劑。因此,在夏季,臭氧會隨著氣溫上升而增多。

如果地面風速較低、混合層高度較低,還會導致地面臭氧不斷累積。同時,大氣中的氣態汙染物也可能在這種強氧化環境中生成二次氣溶膠,進一步加重PM2.5汙染,呈現地面臭氧和PM2.5複合型汙染的特徵。

本報記者 殷鵬 整理

相關焦點

  •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達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標城市個數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9年的103個。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2019年103個城市臭氧超標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今年1一7月,全國平均空氣優良天數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達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標城市個數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9年的103個。2019年,我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為41.8%,僅次於PM2.5。
  •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
    人類為何一邊防臭氧汙染一邊怕臭氧層空洞?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達到14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上升了20.3%,臭氧超標城市個數從2015年的19個增加到2019年的103個。
  •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但是,有項看不見的汙染物卻在悄然增加,那就是臭氧——今年上半年,臭氧濃度同比上升2.6%,成為多地夏季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臭氧具有明顯季節性,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有一定危害  明明陽光很好,天也很藍,為何有時空氣品質數據卻不太好?這往往是因為臭氧在「搗亂」。「陽光是臭氧發生的催化劑,陽光好的時候更有利於臭氧生成,影響空氣品質。」
  • 治理臭氧超標 將有新招
    6月起,生態環境部將開展夏季臭氧汙染治理監督幫扶工作,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等區域,推動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降低夏季臭氧汙染影響,6月起,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工作,全面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有效治理和精準管控。這幾年,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
  • 「臭氧超標」加劇部分地區空氣汙染
    進入夏季以來,受高溫天氣的影響,「隱形的汙染物」臭氧開始取代PM2.5和PM10,成為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汙染物,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前我國「臭氧超標」形勢嚴峻,呈現出區域性特徵明顯、濃度和超標率逐年上升、高值濃度明顯增多的三個特徵。
  •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臭氧為何連續超標,汙染情況如何,危害有多大,如何治理?重慶日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氣研所副所長李振亮、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蔣昌潭、市環保局大氣環境保護處副調研員楊鳳,全面解讀臭氧的「那些事兒」。
  • 環境部:臭氧超標一般集中在午後氣溫較高時段,儘量減少外出
    「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攔路虎』,與秋冬季PM2.5汙染成為擋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6月2日,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但是,有項看不見的汙染物卻在悄然增加,那就是臭氧——今年上半年,臭氧濃度同比上升2.6%,成為多地夏季大氣的首要汙染物。臭氧具有明顯季節性,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有一定危害明明陽光很好,天也很藍,為何有時空氣品質數據卻不太好?這往往是因為臭氧在「搗亂」。
  • 午後儘量減少外出 環境部:臭氧超標一般集中這個氣溫較高的時段
    「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攔路虎』,與秋冬季PM2.5汙染成為擋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6月2日,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
  • 為什麼臭氧汙染在夏季高發?預防汙染需要做到這些
    通報提醒,隨著夏季到來,臭氧汙染「粉墨登場」,與PM2.5共同成為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主要汙染物。那麼,什麼是臭氧汙染?臭氧汙染有哪些危害?為什麼夏季會成為臭氧汙染的高發期?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臭氧汙染呢?什麼是臭氧?新華社介紹,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跟大家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
  • 南京連續2天臭氧超標 尚未形成光化學煙霧汙染
    連續兩天的豔陽高照,讓南京也是臭氧連續超標。而臭氧超標,往往會引起光化學汙染。光化學煙霧汙染曾經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東京2萬多人患紅眼病。不過,專家表示,南京僅在2011年發生過一起大範圍光化學汙染,今年並沒有出現過。
  • 別忽視臭氧超標 搞不好就是又一樁「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北極星大氣網訊:最近幾天,盆圈裡出現很多有關臭氧超標的新聞。其實真的應該感謝自媒體時代,讓很多被忽視的事件,被發掘了出來,比如:2016年空氣品質超標天數中:京津冀26.3%的天數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珠三角70.3%的天數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好了,以後廣東人民再在北方人民面前炫耀沒有霧霾的時候,知道該怎麼互相傷害了吧?
  • 南京今年首現光化學煙霧汙染 源於臭氧汙染超標
    不過,最近空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並非PM2.5,而是臭氧。昨天上午10時,@南京環保微博發布前一天AQI日報,按新空氣標準,3月8日南京空氣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8小時」。揚子晚報記者獲悉,由於空氣中「臭氧8小時」今年首次超標,南京出現了一次大範圍光化學煙霧汙染。  為什麼臭氧會超標呢?
  • 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
    原標題: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去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喜,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臭氧超標問題。26日,省政府就我省2015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指出我省臭氧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江蘇13個省轄市總體處於中等偏後水平。
  • 臭氧汙染危害有多大?
    炎熱夏季裡,很多地方的監測數據顯示,臭氧已代替PM2.5成為大氣首要汙染物。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原標題: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如今,臭氧的身份從「地球衛士」急轉到「隱形反派」。不但上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名「黑名單」,生態環境部還專門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對付它。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嗎?為何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它?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如今,臭氧的身份從「地球衛士」急轉到「隱形反派」。不但上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名「黑名單」,生態環境部還專門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對付它。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嗎?為何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臭氧身份是如何逆轉的。1839年,臭氧在電解稀硫酸實驗中被首次發現。
  • 「於無聲處」的健康殺手——臭氧汙染
    也有網友說,進入夏季,霧、霾「退場」,終於可以大口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了。然而,在5月底至6月初,如果有人留心查看空氣品質測報,會發現華北、華中、黃淮甚至長三角地區,都出現過中度以上的空氣汙染。  有媒體說,這都是「臭氧」惹的禍。臭氧汙染究竟是什麼?其危害真的比PM2.5還要大嗎?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  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