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儘量減少外出 環境部:臭氧超標一般集中這個氣溫較高的時段

2020-12-05 大河報網

「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攔路虎』,與秋冬季PM2.5汙染成為擋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

6月2日,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2019年,全國以臭氧(O3)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僅次於佔比45%的PM2.5。

究其原因,柏仇勇說,現階段,我國臭氧汙染的根本原因是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體物還維持在較高的濃度水平。在強日照、高氣溫、少雲量、弱風力、少降雨等不利氣象條件下,將加速光化學反應,造成臭氧濃度超標。2019年,全國337城市O3平均濃度為148微克/立方米。

不過,柏仇勇稱,據研究O3平均濃度超過160微克/立方米,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大家不要談『氧』色變。臭氧在大氣平流層中是保護地球的『好東西』,近地面高濃度臭氧才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壞東西』。」

臭氧汙染比PM2.5汙染更隱蔽,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損傷作用。柏仇勇說,通常情況下,臭氧超標時段一般集中在午後氣溫較高、陽光較強的時段,在此期間只要大家儘量減少外出及室外活動,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可防可控」。

據柏仇勇介紹,我國臭氧標準已提前與國際接軌。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臭氧二級標準限值為160微克/立方米,與世衛組織標準限值一致,與美國0.07ppm(約150微克/立方米)較為接近。

從全球範圍看,近年來,全球臭氧背景濃度呈增長趨勢。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左右,與我國背景站變化趨勢較為一致。這主要與全球氣候變暖、人為汙染排放量,以及區域大範圍傳輸等因素有關。

我國臭氧汙染在空間分布上與PM2.5較為一致。主要原因是,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學反應生成O3的前體物,也是PM2.5中二次組分的主要前體物。2019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既是PM2.5的汙染較重區域,也是O3濃度較高區域。同時,大氣中PM2.5濃度顯著下降時,會導致光輻射增強,有利於臭氧生成,監測結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年際變化整體上呈反相關性。

臭氧已成為影響夏季空氣品質的首要汙染物。其中,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汾渭平原6-7月為O3汙染最重月份,長三角地區6-9月為汙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為汙染最重月份。從我國北方地區到南方地區,O3峰值時間逐步呈後移趨勢。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任華飛

相關焦點

  • 環境部:臭氧超標一般集中在午後氣溫較高時段,儘量減少外出
    「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攔路虎』,與秋冬季PM2.5汙染成為擋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6月2日,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
  • 今天北京臭氧五級重度汙染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現狀】  臭氧超標一般會持續到9月  北京環保監測中心介紹,進入5月後,雖然藍天經常陪伴大家,但很容易伴隨一個問題,就是臭氧超標,這種情況一般會持續到9月。  從2016年的監測數據看,雖然只有1天臭氧達到重度汙染水平,但臭氧作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日佔全年總超標日的32%。  這個臭氧可不在臭氧層裡,臭氧層裡的臭氧是寶貝。近地面臭氧濃度過高,就有些危害了。
  • 【環保科普】臭氧的形成、危害和防治,你該看看
    大氣平流層集中了約90%的臭氧,對流層臭氧僅佔10%左右,除了平流層輸入,近地臭氧大部分是由人為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反應二次轉化而成的。對全球氣候起到不良的擾亂作用而且臭氧超標對人體和動植物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 成都連續9天臭氧汙染結束!5月3日最高氣溫超35℃,屬歷史最早高溫
    本輪汙染過程是全省今年以來首次持續時間較長的區域性臭氧汙染過程,本次汙染過程呈現以下兩個典型特徵:一是汙染持續時間長、範圍廣、程度較重。受持續高溫炎熱天氣影響,從4月26日開始,我國東北中南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至汾渭平原、成渝地區、華南地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臭氧汙染,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共有149個城市出現臭氧超標,其中北京市和廣州市分別出現2天和1天重度汙染。4月25日,四川盆地從成都平原北部(綿陽市)首先受到汙染,4月28日發展到12個城市超標,成都平原和川南城市汙染較重;5月6日開始,汙染區域逐步南移,汙染範圍逐漸減少。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  6—9月陽光強烈的夏秋午後,容易發生臭氧超標  臭氧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具有強氧化性,普通人很難察覺到臭氧汙染。  不少人混淆「臭氧層」與「臭氧」的區別。與此同時,臭氧的生成增加大氣氧化性,也會加速二次顆粒物的生成。尤其在6—9月陽光強烈的夏秋午後,一般是下午1點至4點,溫度較高、相對溼度較低時,比較容易發生臭氧超標。此外,雷電等自然現象也會產生臭氧,還有少部分臭氧來自於平流層輸入。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品質預報,8月27日,華北中南部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汙染,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和細顆粒物。27日—28日,長三角內陸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局部地區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中央氣象臺26日環境氣象公報顯示:未來一周,華北中南部、江淮中東部、黃淮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白天太陽輻射較強、氣溫較高,較有利於臭氧生成。
  • 臭氧汙染治理亟待加大攻堅力度
    近兩年,全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臭氧汙染問題日益凸顯。今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城市中有30%的城市臭氧超標,其中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臭氧汙染尤為突出。2019年,全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僅次於佔比45%的PM2.5。
  • 臭氧汙染?京津冀不少受訪者搖頭「不了解、沒感受」
    幼兒園老師表示,知道這兩天的臭氧汙染,幼兒園一直開著空氣淨化器,這兩天也不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活動。 「我聽說了這兩天有臭氧汙染,我們家長就建議幼兒園減少孩子的外出活動時間。」北京市民吳女士的小孩也在上幼兒園,她告訴記者,本來今天幼兒園組織了一場運動會,但是在得知這兩天有臭氧汙染後,幼兒園臨時取消了活動。
  • 臭氧汙染危害有多大?
    專家表示,由於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當濃度超標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尤其對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危害更為明顯,需及時做好健康防護,在臭氧汙染嚴重時儘量減少外出。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特別是少雲無風的晴朗天氣下,最容易出現臭氧汙染。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陽光強烈的夏秋午後,容易發生臭氧超標。圖為藍天白雲掩映下的江南城市河畔。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6—9月陽光強烈的夏秋午後,容易發生臭氧超標臭氧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具有強氧化性,普通人很難察覺到臭氧汙染。不少人混淆「臭氧層」與「臭氧」的區別。自然界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15公裡至30公裡的大氣中,被稱為「臭氧層」,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人類及其他健康。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
  • 四川盆地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區域性臭氧汙染過程
    > 受持續高溫炎熱天氣影響,從4月26日開始,我國東北中南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至汾渭平原、成渝地區、華南地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臭氧汙染,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共有149個城市出現臭氧超標,其中北京市和廣州市分別出現2天和1天重度汙染。
  • 臭氧成為夏季多地大氣的首要汙染物 該如何防治?
    27日—28日,長三角內陸地區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局部地區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中央氣象臺26日環境氣象公報顯示:未來一周,華北中南部、江淮中東部、黃淮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白天太陽輻射較強、氣溫較高,較有利於臭氧生成。  今年上半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2%,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同比下降。
  • 臭氧為何夏季容易超標?
    環保小知識當前,人們對空氣汙染的注意力多集中於PM2.5。但隨著季節更替,空氣中的首要汙染物也有所變化。省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7月我省空氣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也就是說,臭氧已成為夏季空氣汙染的「頭號殺手」。臭氧到底從何而來,為何夏天容易超標?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
  • 氣體檢測儀——國瑞儀器WASP-XM-E-O3手持泵吸式臭氧檢測儀
    臭氧汙染帶有明顯的季節性和隱蔽性特點,一年之中臭氧濃度的最高峰集中在夏季,日照強、雲量少、風力弱是臭氧形成的最佳條件,一天之中在太陽輻射最強的中午時段臭氧濃度較高,但因人們對藍天的美好視覺而忽視了臭氧的存在。
  • 高溫天氣臭氧濃度高 不一定空氣品質好
    2017年1月1日至11月19日,VOCs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比升高12%以上;2018年1月1日至今,VOCs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比降低7%,說明今年的常態化限行對減少VOCs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很有作用。  夏季為啥臭氧濃度較高?
  • 最高氣溫達41℃!溫州發布今年首個高溫報告…高溫+午後雷陣雨繼續
    市區最高氣溫達36.3℃ 超歷史同期紀錄(35.7℃,1989年)0.6℃ 除此之外,當天12點, 浙江省承包了「中國氣溫榜」的TOP10
  • 霧霾下周一可望煙消雲散 專家建議:儘量減少外出
    專家表示,應儘量減少外出、遠離人口密集區、均衡飲食、充足休息。 省氣象臺預計,未來一周省內多陰雨,氣溫前高后低,6日至8日有一次較強降溫、降雨天氣過程,最高氣溫湘中以南將下降10攝氏度以上,湘東南降幅可達13至15攝氏度。霧霾方面,6日前後受較強冷空氣和降雨影響,霾會有所減弱但不會消散;9日左右,冷空氣和降水加強,可望徹底驅散灰霾。 霧霾天如何安然度過?
  • 又來了個臭氧汙染?你說的是臭氧層嗎?
    根據預測,未來幾天,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的臭氧汙染還會持續。好不容易告別了秋冬季節的PM2.5,又來了個臭氧汙染。這略顯低調的臭氧汙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跟大家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眾所周知,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對生物有很強的殺傷力。幸運的是,距地球表面25至50公裡處有一層臭氧層。
  •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他說,臭氧的形成條件是高溫、強輻射天氣,「來得快,去得快」。目前,我市臭氧濃度超標只屬於輕度汙染,危害不大,並且只發生在夏季高溫光照的午後1-7點,消散很快,室內濃度還不到室外實測值的1/3,只要呆在室內對人體健康基本無危害。比起PM2.5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危害,臭氧對人體健康危害要輕得多,時長也要短得多。
  • 這個「雙面小惡魔」也來了!
    夏日的午後,天氣晴熱,有一種獨特的「季節饋贈」也逐步活躍起來,隱藏在晴空萬裡的天氣背景下的它,在常溫下,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微量時有「清新」味,濃度高時有強烈刺激的味道。——它,就是臭氧。臭氧,按其高度分布來分,可劃分為平流層臭氧和對流層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