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炎熱的天氣讓人感覺到,夏天啊,終於藏不住了!下個沒完的雨,悶熱的天,正是最近南方天氣的真實寫照。
隨著高溫天氣的臨近,除了密不透風的熱之外,還有一位不速之客也不請自來。
夏日的午後,天氣晴熱,有一種獨特的「季節饋贈」也逐步活躍起來,隱藏在晴空萬裡的天氣背景下的它,在常溫下,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微量時有「清新」味,濃度高時有強烈刺激的味道。
——它,就是臭氧。
臭氧,按其高度分布來分,可劃分為平流層臭氧和對流層臭氧。「在天是佛,在地是魔」,臭氧的「角色」經歷了從「地球衛士」到「隱形殺手」的轉變。
地球衛士
約有90%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層(平流層臭氧),即常說的臭氧層。主要集中於距地面10公裡至30公裡的高空。它可以吸收太陽放射出的有害紫外線,因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隱形殺手
還有約10%的臭氧分布在對流層(距地面0~10公裡),對流層臭氧可就不那麼「受歡迎」了。近地面臭氧是一種光化學汙染,是由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高溫強光照的天氣背景下產生的汙染物,屬於二次汙染。少量臭氧具有消毒及滅菌效用,但當臭氧濃度過高,就會對人類及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臭氧的出沒有規律嗎
有助於臭氧汙染形成的氣象條件主要有高溫、強輻射(少雲)、低溼和少風。雷雨過後,少部分氧氣在遭雷擊後轉變為臭氧,濃度不高,甚至能聞到青草的味道,可以讓空氣變得更清新。
從全年中來看,臭氧汙染的出現,一般在晴朗少雲的春末及夏秋季節。從每年的4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其中6-8月份濃度比較高。
從一天來看,一般來說,早上開始隨著氣溫升高,紫外線輻射增強,臭氧濃度不斷增加,在中午1點左右出現峰值,下午2-3點持續高值,到傍晚5點左右隨著輻射減弱,臭氧濃度逐漸降低。
氣象部門開展臭氧氣象預報業務
2018年6月1日,《全國臭氧氣象預報業務規範》正式印發並實施。每年5月至10月,氣象部門相關業務單位據此開展臭氧氣象預報業務。根據規範,臭氧氣象預報業務包括臭氧汙染氣象條件落區預報和臭氧濃度站點預報。
當預計臭氧為首要汙染物且達到輕度及以上汙染時,氣象部門將在空氣汙染氣象條件落區圖上標註「光化學煙霧」符號。
天氣轉暖防臭氧
臭氧作為一種氧化劑,對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濃度較大時,可能會引起支氣管炎,增加氣道反應和氣道炎症,有哮喘的人還會加重。作為一種「看不見的健康威脅」,臭氧汙染特別容易被公眾忽視。
現在正值春末夏初,大家可以多關注臭氧的預報,在臭氧汙染可能加劇的高溫時段減少外出,避免長時間在戶外停留哦。
【來源:紅網時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