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去年世界環境日由我國主辦,主題正是「 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呼籲世界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技術,以改善世界各地城市和地區的空氣品質。近年通過對大氣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和倡導使用新能源等的方式,使我國整體空氣品質有了極大的改善。
那麼,在過去的2019年全年,我國空氣品質相較於之前有多大改善?同時在全球的空氣汙染水平又是一個怎樣的水平?在此,我為大家解讀一下由IQair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空氣品質報告》。
世界空氣品質依然嚴峻,亞洲為空氣汙染最嚴重地區
從全年通過世界各地政府及非盈利機構組織的大氣監測站實時監測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目前大氣汙染嚴重的地區依然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像北美,北歐及澳洲地區因為地廣人稀的原因,長年的PM2.5數值都保持在10μg/m以下達到世衛標準,為十分健康的狀態。
在南亞,東南亞和西亞等人口密集的區域,PM2.5汙染最為嚴重,在監測到的355個城市中,只有6個城市達到了WHO的標準。 而在2019年全年,在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中,印度有21個,南亞有27個,排名前30位城市均在亞洲範圍內。
我國空氣品質對比略有提升,全球排名無太大變化
鑑於去年在全球範圍內呼籲大氣汙染治理,倡導使用新能源的做法確有成效,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空氣汙染指數普遍呈現下降趨勢。
而我國在2019年的空氣品質數據中,全球排名第11位,PM2.5濃度全年平均指數為39.12,相較於18年並無明顯變化(相較於18年上升一位,但汙染濃度指數比去年42.01的數值有所降低)。
而聚焦於我國國內,通過我國幾個重點城市的監測數據可知,從2015起,大氣環境的治理卓有成效,每個城市的PM2.5汙染指數均下降至少40%以上,我國整體空氣水平正在逐年得到改善。
但儘管如此,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密度大,要讓PM2.5濃度降至WHO的世界健康標準讓然需要更大的努力,在去年全年中,重點監測城市裡只有深圳在6月份達到了世衛標準(低於10μg/m),而對於首都北京來說,只有八九月質量達到一般汙染指數,其餘月份均為中等汙染。
空氣汙染造成的危害
空氣汙染是我們全球人口面臨的最緊迫的環境健康問題。
全球每年因空氣汙染問題導致700萬人過早死亡 ,而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的數據統計,全世界92%的人口都在不同程度地呼吸有毒空氣; 在發展中國家,98%的五歲以下兒童正在呼吸有毒空氣。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據世衛2018年的統計數據),空氣汙染已成為1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約60萬人死亡。 同時根據世界銀行16年根據統計數據估算,從財務角度來說,空氣汙染造成的過早死亡給全球造成了約5萬億美元的福利損失。
而PM2.5作為對人體最為有害的大氣汙染物, 其顆粒物最大尺寸為2.5微米,可在空氣傳播,通過人的呼吸系統進入血液並在全身擴散,從而導致出現廣泛的健康問題,包括哮喘,肺癌和心臟病。 空氣汙染也與區域的嬰兒出生體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中風增加等疾病有關。
日常需關注空氣品質,做足應對防護措施
因此,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特別關注所在城市區域的空氣品質,平時出門時要看一下天氣預報裡的空氣汙染指數和PM2.5濃度指標,最好佩戴口罩外出,隔絕路上揚塵的同時,防止微顆粒物的吸入。
而在家裡,最好配備一臺空氣淨化器,回來後關閉家裡門窗做一下空氣淨化,畢竟我們至少每天有一半時間呆在家裡,其環境的空氣品質也直接影響到我們尤其是家裡小孩的身體健康。
而對於淨化器,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選購,目前世界頂級的品牌,自然是跟聯合國共同打造全球實時空氣品質檢測平臺,每年輸出全球空氣品質報告的瑞士IQair,從電機、濾芯到功能設計都是頂級造工水平,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就是太貴了。
追求性價比的話國內一些有自主研發實力的大廠商可以考慮。淨化器的主要技術核心在於其抽風循環的電機,其是否有足夠功率進行室內抽風,噪音是否過大,壽命是否長久耐用都由電機的質量決定,所以建議大家在選購國內品牌時,一定要留意淨化器的電機是否有自研能力,或是用松下三菱等大廠的電機製造。目前格力,海爾等的大品牌都有自主研發的電機,性價比不錯,推薦大家選購。
今天對2019年全球空氣品質報告解讀就到這裡,若大家想要報告原文,可關注本頻道並私信回復世界環境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