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月9日消息:2012年11月底,本報與《綠色時報》的記者及江蘇省中山杉良種基地的工作人員,一起考察了中山杉在江蘇如東、上海崇明的引種、應用情況。在驚訝中山杉表現出的巨大優勢時,記者也遺憾地發現,因造林成本等問題,中山杉推廣應用得並不順利。
「沒見過長得這麼快的樹」
中山杉是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選育出的落羽杉和池杉的雜交種,1990年拿了幾百株到如東做試點,並委託如東海堤林業管理站進行試種、管理。「在隨後的3年中,我們自己又種了200畝。」海堤林業管理站的宋萬平介紹,在上海搞大樹進城的那幾年,這些中山杉大部分賣到了上海。現在還有些當時因為質量不好挑剩的,胸徑都在30釐米以上。
1999年,植物研究所開發第二代中山杉,又安排在如東試種了200多株。這些中山杉種在海堤林業管理站負責管理的防護林帶中,現在像中山杉118等,胸徑已超過30釐米,鬱鬱蔥蔥的,旁邊的水杉胸徑不到它的一半。「水杉是1990年左右種的,中山杉比它晚栽10年,還長得比它粗。」宋萬平說,中山杉生長期也長,到1月份時葉子才變色,2月份還有葉子掛在樹上,葉色是棕紅色的,非常漂亮。看到記者不停地拍照,一位村民湊上來說,他自己也曾種了一株那種樹(中山杉),「長得太快了,還沒見過長得那麼快的樹。」
海堤林業管理站管護著107公裡的防護林,主栽樹種先後用過刺槐、意楊、水杉等。「我們這裡一年平均有三四次颱風,近30年來,還從來沒有一株中山杉被颳倒過。」宋萬平說,意楊是經常被連根拔起,水杉也會被風吹歪,「中山杉樹幹韌性很好,連傾斜的都沒有。」
2011年3月份海堤林業管理站栽了一批高度1.5米左右的中山杉小容器苗,栽後趕上當地25年中最旱的一年。這片種在公路邊的中山杉,現在已經有3米多高了,胸徑在5.5釐米左右,長勢健壯。「成活率幾乎百分之百,不到兩年的時間,樹增粗了近5釐米。在我們這裡,中山杉胸徑一年長兩到三釐米是沒問題的。」宋萬平說,他們計劃在環城防護林中大量使用。
「鹽鹼地的表現徵服了我們」
崇明島被定為生態島後,從2004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造林,到現在累計造林面積超過了12萬畝。「由於用苗量大,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從外地調進了大量的苗木,其中就有中山杉,2006年種了12萬株。」上海市崇明縣林業站站長吳願兵介紹,他們先後用過的樹種有90多種,除了鄉土樹種外,真正表現好的不多,中山杉是個例外,「在所有耐鹽鹼樹種中,中山杉表現最好,我們現在把它作為杉類中最主要的樹種在推廣。」雖然在接受採訪時電話不斷,業務繁忙,吳願兵說起中山杉來如數家珍,「耐鹽鹼、水溼,生長快,落葉期短,病蟲害少,樹形優美。」
崇明島北部地區是既水溼又鹽鹼的地帶,2006年,這裡的合興果林場種植了一片中山杉、女貞、香樟、銀杏等十幾個樹種的混交林。林子靠近水邊,風很大,裡面大部分樹木葉子都落了,只有寶塔形的中山杉仍然青翠,格外引人注目。我們現場測量了一下,中山杉胸徑多在15釐米左右,最大的達到22釐米,女貞等其他樹種胸徑在6釐米至8釐米之間。「這些樹是一起種的,種時胸徑在3釐米左右,有些樹已經枯死更換過。」帶領我們參觀的堡鎮林業站的杜大龍說,這一帶造林樹種換了一批又一批,不是不成活就是不生長,只有中山杉在這樣「艱苦」的地方表現出強大的適應性,仍然速生、茁壯。
「在島上立地條件好的地方,中山杉與水杉、落羽杉一樣表現出色,但在條件惡劣的北部地區,就顯出中山杉的優勢了。」杜大龍說,憑藉優良的表現,中山杉徵服了他們,決定今後在北部地區生態林改造中重點使用中山杉。中山杉良種基地的周仁山說,之前上海臨港新城森林公園也曾做過類似的試種,在pH值8.4以上的土地上,兩年過後,中山杉成活率達到90%以上,保存率達到86%。
「要深挖中山杉的經濟價值」
雖然贏得了交口稱讚,中山杉在如東和崇明島種的數量並不多。如東在2002年至2010年間,總共種植了70來畝,2007年到2010年,崇明島幾乎沒怎麼種中山杉。「中山杉育苗成本比水杉、落羽杉高,苗木售價也相應高一些。」宋萬平說,而現在很多地方的林業造林畝投入很少,還是重數量不重質量,「造一畝林政府補助一二百元,還不夠買中山杉等新優品種的種苗錢,只能用便宜的楊樹等苗子。」崇明島雖然在造林設計中用的是中山杉,但很多鄉鎮造林施工隊在種植時換成了價格更便宜的水杉。為了改變這一狀況,2010年崇明在造林工程中開始對購苗渠道進行統一管理。「中山杉我們指定江蘇中山杉良種基地作為供應商,造林單位要向我們出示購苗發票來驗證。」吳願兵說,通過這一措施,近兩年又種了6萬多株中山杉。
要改變「種時說好,用時嫌貴」的境況,讓種植者看到長遠經濟利益,中山杉良種基地總經理施建中的辦法是深挖中山杉的價值。「在難造林的鹽鹼地、低洼積水地,中山杉是少數能被選用的樹種。」施建中說,而且現在生態公益林造林面積這麼大,要做到持續發展,必須考慮它的經濟價值。在這方面,中山杉比楊樹、水杉等更具優勢。
宋萬平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現在一立方意楊木材售價350元左右,水杉、落羽杉等杉木木材更好,直接可以用作出口包裝材料,價格是每立方600元。中山杉樹冠窄,成材林一畝地可種70株,楊樹只能種25株,再考慮到生長速度的差別,種植中山杉的效益要比楊樹、水杉高很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曾對中山杉和落羽杉的木材做過檢測,結果表明中山杉的木材的基本密度、氣幹密度、抗彎強度、抗彎彈性模量和順紋抗壓強度的平均值均比落羽杉高,木材比落羽杉更好。
「楊樹、水杉現在病蟲害不少,而中山杉幾乎沒什麼病蟲害。」施建中說,因為病蟲害嚴重和經濟效益低,近年來安徽、江西、湖北、江蘇等地的林業部門一直希望找到楊樹的替代樹種,中山杉就是理想的一種,「安徽淮南就已經成功地在農田防護林中使用了中山杉。」
推薦閱讀:
雲南:671畝中山杉綠化晉寧4座水庫
三亞「綠化寶島」河流水庫綠化本月中旬完工
海南:萬寧推進綠化寶島進度 10月底完成造林任務
海南省各地「綠化寶島」園林綠化行動見成效
(來源:園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