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200多億!教材浪費引關注,課本循環使用為何叫好不叫座?

2021-01-09 騰訊網

近日,一則「全國教材循環用1年可省200多億元」的報導,將教材浪費現象推上了風尖浪口。#教材該被循環使用嗎#這一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

事實上,教材循環使用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早在十餘年前,就有媒體和學者開始探討我國教材循環使用的問題,甚至推算出如果循環使用教材,可節約300萬畝木材、52800萬噸純淨水和633.5萬噸煤等。然而,囿於諸多因素限制,雖倡導了十多年,教材循環使用依然「叫好不叫座」。

1

教材浪費現象有多嚴重?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在中部某省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3500平方米的車間內,一座近兩層樓高、如山丘狀的「教材山」異常醒目,幾乎涵蓋中小學所有科目教材。記者隨手撿起一本初中歷史教材翻看,發現品相完好、乾淨整潔。

「這裡有40多噸教材,都是這三四天收來的,全部變廢紙了。」公司負責人趙德華說,旺季時每月回收的教材數量是現在的3倍,絕大部分被送到造紙廠。

國家新聞出版署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大中專教材、業餘教育課本及教學用書的零售數量,平均每年約28億冊,金額超200億元。其中,2018年僅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全國零售數量為29.30億冊,總計259.89億元。

根據這一數據,如果全國當年零售的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能全部循環使用,1年可節約200多億元。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教科書用量巨大,教材印製越來越高檔,若不能循環利用,會造成極大浪費。

回收成本高,是制約教材循環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圖據中國青年報

2

教材循環使用,到底難在哪?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材由國家免費發放,部分免費教材的循環使用已在多個城市展開。但從數量上看,尚不及教材總量的零頭。

1、舊課本「髒亂差」

我國中小學教材使用強度較高,折舊率較大,很多並沒有循環使用的條件。目前採取教材循環使用的科目主要包括音樂、美術、體育、健康、科學、信息技術等,原因之一在於這些科目不需要學生做課堂記錄,適合循環使用。

廣州的研研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據她介紹,每學期學校都會給所有學生發放新教材。「進入中學後課業難度加大,很多學生聽課時都會在課本上做標記,有些學生衛生習慣不好,就會導致課本『髒亂差』。」

此外,如今的教材每隔幾年就會修訂更新,而不同年級、不同科目的教材更新版本時間參差不齊,某種程度上,這也會制約其循環使用。「有的舊教材回收後,還沒用多久可能就有修訂新版本了」。

2、教材回收成本高

回收成本高,是制約教材回收利用的另一重要原因。「每年都有二手書商來回收教材,價格約4000元一噸,是普通廢紙價格的2倍多,但來收書的人還是太少。」前述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德華表示,他曾想分揀品相好、沒有過時的教材,但因人工成本高、銷售渠道少而作罷。

簡而言之,二手書價格不高,但真的想實現大規模「循環」,卻涉及諸多問題,流通成本極高。無論是回收分類、管理二手教材,還是將信息上傳到各電商平臺,都需要很強的數據處理能力,一般的書商難以完成。

3、「教材生意」是最大攔路虎

阻礙教材循環使用最大的「攔路虎」,還是每年數百甚至上千億的「教材生意」。

據某諮詢機構發布的一份中國課本出版行業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共出版8.29萬種課本,2019年共出版8.72萬種課本。2014-2019年,中國課本定價總金額呈「v」字型走勢,2019年課本定價總金額為417.37億元,較2018年增加了30.49億元。

出售每一本新書都意味著更多的經濟收入,循環每一頁舊紙都意味著更高的管理成本。

每年數百甚至上千億的「教材生意」成了教材循環使用的「攔路虎」。圖據新華網

3

教材循環使用,有哪些爭議?

事實上,教材循環使用的觀點並非毫無爭議。此前,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取消循環教材制度,按人手一冊配發各學科教材。提建議的人大代表發現,有的老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保證學習質量,重新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和練習內容印製成冊子發給學生。如此一來,教材循環看似是節約環保,實則造成新的資源浪費。

不得不承認,如果一本教科書確定用於循環使用,意味著學生不能隨意在上面勾勾畫畫、記筆記,對學習效果難免產生一定影響。而在現實中,一些學校將所謂「副科」的教材用於循環使用,不利於相關學科開展教學,也存在學科歧視的嫌疑。

還有學生家長表示,「主要科目的圖書學生天天都在用,蘸著口水翻來翻去,若消毒條件跟不上,我們家長根本不願意讓孩子使用舊課本。」這也是限制教材循環使用的現實因素。

中小學教材使用強度較高,折舊率大,循環使用難。圖據新華社

4

線上交易讓二手教材「流動」起來

和線下教材當廢紙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幾年線上二手教材交易日漸火熱。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有效緩解了二手教材產業鏈梗阻、供需兩端匹配成本高昂的難題。

孔夫子舊書網負責人孫雨田介紹,該網站二手教材交易額近3年年均增長超30%,今年銷售總額已超1400萬元。

二手教材市場潛力巨大的背後,是大量教材未被有效利用。「我們一直堅持做二手書的回收、循環利用,二手教材佔很大一部分,我們1500萬用戶中有很多都是教師和學生。」孫雨田認為,二手教材是被閒置的資源,應該想辦法讓它們回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據「閒魚」此前公開的數據,學生黨已成為「閒魚」上發布圖書的主要賣家人群,其中考研、大學教材、公務員考試等各種考試類書籍佔比最高。

5

網友建議:教材循環使用從大學試水

教材循環使用,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有之。如在美國,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壽命為4~5年,雖幾經易主,依然光潔如新,循環利用根本不成問題。在英國,政府沒有就教材回收再利用進行明確規定,但英國的中小學普遍循環利用課本。而在我國,教材的平均使用壽命只有半年左右。

針對教材循環使用難的問題,有網友建議,不涉及改版問題的教材,可統一循環使用。還有網友建議,教材循環使用,可從大學試水。

相比中小學教材,大學教材具備更多實施循環使用的條件。因為大學課程體系豐富多元,一些教師習慣脫離教材授課,或者遵循自己的研究興趣進行教學。在一些專業學習中,學生日常使用教材的頻度不高,甚至一些教材下發後,到期末時也難得翻閱幾次。

另一方面,大學教材往往遵循市場定價,購買教材的費用對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容忽視的支出。有的高校還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其定價更是不容小覷。

此外,大學各專業的垂直性強,天然地適應教材的循環使用。即使上一屆學生在教材上留下部分筆記,也不影響下一屆學生使用。實際上,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學生的學習筆記本身就成了交易對象。下一屆學生通過使用「學長的教材」,能夠感受專業的傳承,得到正向的激勵。

不過,目前大學教材的循環使用,主要還是學生自發行為。杜絕教材浪費的初衷是好的,但觀念的轉變,以及相關利益的存在讓教材循環使用說易行難。教材循環使用如何在市場經濟下有效運作,仍待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

封面新聞徐亞嵐 綜合瞭望新聞周刊、央視網、中國青年報、錢江晚報、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教材浪費」引熱議 部分學校需要提前購買教材 兩套教材家長覺得...
    11月15日,微信公眾號「瞭望」發表了一篇名為《教材浪費驚人:全國教材循環使用1年,可節約200多億元》的推文,引發網友熱議。20日上午,都市時報記者走訪舊書市場、新華書店,採訪多位學生家長發現,部分學校需要提前購買教材,學校開學再發一套,兩套教材有些浪費。而每年的寒暑假,舊書市場、新華書店等,教材銷量驟增。
  • 數據顯示教材浪費驚人(雙語新聞)
    下面是數據顯示教材浪費驚人(雙語新聞)的內容。  Reusing textbooks meaningful  數據顯示教材浪費驚人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bout 2.8 billion school textbooks were sold per year, with total spending of
  • 清華將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版,學生稱更通俗易懂
    1.NASA將直播波音Starliner太空飛船的關鍵測試據外媒CNET報導,隨著美國宇航局(NASA)進一步推動將近十年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帶回美國本土,波音公司新的Starliner太空飛行器的測試將意味著一次大考驗。目前,該Starliner太空飛行器已經出現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飛彈試驗場的測試臺上,等待定於太平洋時間周一上午6點進行的逃生系統測試。
  • 教材循環難在哪兒?教育部分析三大原因
    教材浪費令人擔憂,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的關於教材循環使用的報導也引發關注。教材循環使用到底難在哪兒?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作出分析,教材修訂更新、不能在書上做標記的要求與學生學習習慣不符、存放場地受限等原因限制教材循環工作的推進。
  • 蘇-32海蛇海上攻擊機,神秘的蘇霍伊戰機,叫好不叫座意料之中
    看到這張圖,很多人第一個判斷這是一架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作為一款1990年首飛成功,直到2014年才正式服役的戰機,蘇-34可謂蘇霍伊24年磨一劍。這款戰機的定位是雙發雙座超音速中程戰鬥轟炸機,由於體型龐大。理論上其級別要略高於美國空軍的F-15E攻擊鷹戰鬥轟炸機。
  • 中山杉為何叫好難「叫座」
    1999年,植物研究所開發第二代中山杉,又安排在如東試種了200多株。這些中山杉種在海堤林業管理站負責管理的防護林帶中,現在像中山杉118等,胸徑已超過30釐米,鬱鬱蔥蔥的,旁邊的水杉胸徑不到它的一半。「水杉是1990年左右種的,中山杉比它晚栽10年,還長得比它粗。」宋萬平說,中山杉生長期也長,到1月份時葉子才變色,2月份還有葉子掛在樹上,葉色是棕紅色的,非常漂亮。
  • 小學1年級——高中3年級,12年所有課本教材在線電子版!值得收藏
    經常有很多家長跟我說:林老師,我家孩子放暑假放寒假了,好想給他們預習下學期的課本知識,可是無奈的是假期還沒有課本教材,怎麼辦好呢?還有部分家長的孩子聰慧過人,在學的課本知識已經熟透了,又想利用周末時間去學習下更高年級的新知識點,那麼如何是好呢?
  • 國臺辦發言人妙引古詩詞回應臺灣課本「文白之爭」:「去中國化」不...
    13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連引三句古詩詞為「為什麼要學古文」作出註解,以此評點臺當局和島內「獨」派勢力意圖刪減高中課本文言文比重一事。這段精彩應詢話音剛落,記者席中發出了會心的笑聲,隨後在網上更贏得人們熱烈「點讚」。安峰山強調指出,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圖謀割裂臺灣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繫,只會傷害臺灣社會、荼毒臺灣年輕一代,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
  •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人教版數學教材引圍觀
    6 月 17 日晚間,一位匿名的知乎用戶發布提問「如何看待人教版教材疑似出現低級錯誤,用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提到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的自讀課本中,出現了「愛因斯坦對勾股定理的證明」的相關內容。
  • 又一部韓劇叫好不叫座!MBC社長欽點年度好劇,收視一般太可惜了
    對於一部電視劇來說,最令人遺憾的地方莫過於口碑高卻收視率極低,這種冷門佳作在影視行業真的經常出現,近期熱播中的韓劇《Kairos》就是這樣一部叫好不叫座的作品,該劇在中韓兩國的網絡上都是好評如潮,很多網友都充當自來水推薦這部劇,但可惜的是沒有人看,該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9分,在韓國本土的口碑也是非常高
  • 中國網:體育明星的負面新聞為何引人關注
    那麼,為什麼體育明星的「負面新聞」為何越來越引人關注?   首先,這些體育明星具有新聞價值,無論是郭晶晶還是王治郅,都是體壇上的風雲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新聞,更別說他們的負面新聞了。再說了,無論是耍大牌還是打人,都不僅僅是「體育範疇的事」,而是事關體育明星的道德意識與法制觀念。
  • 語文教材改版引網友熱議,教育部做法遭猛批,改版真的不合理嗎
    語文教材即將改版,引發社會共同關注,網友:語文學什麼 全國教育改革有了最新動向和歷史性變革!教育部通知,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其實,教材改版也不是什麼稀有的事情。
  • 新學期高校課堂西方教材未見收緊 仍是必修課本
    隨後,該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一些關注教育的人士甚至推測,今年開學,一些高校使用的直譯原版教材可能會受到影響。為此,北青報記者調查北京多所高校發現,原版教材在大學書店仍然銷售,一些高校出版社也表示未接到收緊外國原版教材或者某個教材不能出版的通知,而新學期開學後,各種「洋」教材也還是學生們的必修課本。
  • 網友微博驗算π不等於3.14引關注 被批文不對題(圖)
    網友微博驗算π不等於3.14引關注 被批文不對題(圖) 而且,還引用了所謂國外教科書中的一套論證示意圖,還真把不少人看得發愣:難道π不等於3.14?  微博曝料  π=4是這樣算出來的  該微博博主的主要依據是據說來自美國小學課本裡的6張插圖和他的文字說明:「圓周率最早是古埃及人用『割圓法』得到的,在直徑為1的圓外作一個邊長為1的外切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等於4。
  • 高中物理「教材答案」,回歸課本一定用得上!必修+選修七冊全!
    這種邏輯關係課本是非常用心的。而且歷年高考題型變化不大,考試中有25%左右的課本例題或習題的改造題!吃透教材,高分只是附屬品!所以同學們如果基礎差的話,那就從課本開始,課後習題一定要做!不僅基礎,還強調公式的靈活使用,最重要還有許多思考型題目。動腦子學物理。等你理清了最基本的量、公式和規律,物理就上路啦。題永遠是做不完的,一定對這三樣有些基礎才好開始刷題。所以今天社長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了人教版【高中物理課後習題答案】共七冊,93頁!
  • 香港教育局對"毒教材"出手:考慮通識課本審核的可行性
    (觀察者網訊) 香港高中通識科已推行10年,但由於缺乏審核制度,不少通識課本已然淪為向學生傳播偏頗資訊的「毒教材」,最近還出現了醜化污衊香港警察的內容。 甚至在2013年非法「佔中」提出後不久,就出現了由非法「佔中」頭目戴耀廷任顧問及審查的通識課本,通篇煽動「佔中」,儼然成了一本「行動指南」。 這樣的形勢下,香港教育局邁出整頓通識教材的第一步,決定「特事特辦」,為出版社提供諮詢服務以提升通識教材的質素,同時將考慮課本送審的可能性。
  • 「地動儀」從歷史課本中刪除,網友驚呼:我們竟被騙了幾十年
    年齡稍大一點的人,都知道張衡,因為在我們小時候的課本裡,有一章是專門介紹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的。在一個圓圓的打酒桶上,在九個方位刻畫了九條龍,每個龍的嘴裡都含有一顆珠子,龍的下面各有一隻蟾蜍,一旦哪個方位有地震感應,龍嘴裡的珠子會掉到蟾蜍的嘴裡。這就是課本上對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介紹。
  • 百位國嘴聯合喜馬拉雅FM 為2億中小學生打造有聲課本
    400個人的禮堂裡座無虛席,央視主持人劉純燕正在為臺下200多位小學生朗讀課文《小松鼠找花生》。 這場特殊的活動是「美聲圖書館」的開館儀式,該圖書館是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主任、央視著名主持人楊柳與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央視著名主持人小燕(鄭鶯燕)聯合發起的中國高端有聲讀物品牌。目前,「美聲圖書館」已經在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獨家上線。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南都周刊記者_黃修毅 實習生 郜藝 攝影 劉林由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意象優美,對現在的小學生吸引力絲毫不減。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
  • 為何韓國錢上有渾天儀圖片,而中國課本裡卻刪除了地動儀
    為何韓國錢上有渾天儀圖片,而中國課本裡卻刪除了地動儀人類近二百年來所創造出來的科學技術成就,要比過去幾千年的歷史多上很多倍,但是古人的智商並不比我們差,甚至要更聰明,比如中國古代就有四個大發明,對於這些成果,每個民族都希望它是歸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