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香港高中通識科已推行10年,但由於缺乏審核制度,不少通識課本已然淪為向學生傳播偏頗資訊的「毒教材」,最近還出現了醜化污衊香港警察的內容。
甚至在2013年非法「佔中」提出後不久,就出現了由非法「佔中」頭目戴耀廷任顧問及審查的通識課本,通篇煽動「佔中」,儼然成了一本「行動指南」。
這樣的形勢下,香港教育局邁出整頓通識教材的第一步,決定「特事特辦」,為出版社提供諮詢服務以提升通識教材的質素,同時將考慮課本送審的可能性。
9月23日,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發表文章,指出有社會人士擔心個別激進教師和偏頗教材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高中通識科,擔憂教材內容不夠全面客觀,誤導心智未成熟的學生,甚至散播仇恨和偏見。坊間更質疑,教育局是否對於教科書的質素放任不管。
香港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臺界面
康陳翠華指出,市面流通的多套所謂高中通識教育科「教科書」,都未經教育局審批,原因是當代議題多發展迅速,送審制度難以適時處理教材更新。
為保障學生福祉,香港教育局決定特事特辦,為出版社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以提升現時已出版高中通識教育科「教科書」的質素,落實課程宗旨和目標。
此次諮詢是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經交流討論後達成的共識,出版社自願參與,教育局會依課程宗旨和目標,恪守專業,給予意見,讓出版社能及早優化通識教育科「教科書」,期望出版社在本學年內完成修訂的工作。目前,已有7家自願參與諮詢的出版社。
康陳翠華還表示,教育局會參考此次專業諮詢服務的經驗,考慮該科的長遠質素保證措施,包括課本送審的可行性。
通識科自2009年起成為香港高中的必修科,與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和數學並列四大核心科目。然而,通識科的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授課教師也只需接受35至100小時的培訓即可任教。
人民日報客戶端此前評論稱,通識教育的本意,是要讓學生「加深對社會、國家、世界和環境的觸覺,培養正面價值觀」,通過「擴闊知識基礎與看事物的角度」,培養「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但從今年夏天一些激進青年的表現看,通識教育自由而博雅的本意,顯然落空。
在7月立法會大樓受衝擊後,連董建華也承認,是自己任內開始推進的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歸納通識教育的問題,首先是教材不送審、無標準。不經送審的教材,既有錯誤,更有偏見;其次是課堂泛政治、帶私貨;再次是有通識教育、無國民教育。
舉例來說,2013年非法「佔中」一說提出不久,教協理事方景樂便製作所謂的「佔中」通識「教材」,由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任顧問及審查,以絕大篇幅「推介」「佔中」操作詳情,仿佛一本「佔中行動指南」,39頁的教材中只在1頁不起眼處添加少許「爭議」意見。近期的「修例風波」中,嘉諾撒聖心書院通識科教師賴得鍾更惡毒詛咒警察「死全家」。
某「通識教育」系列教材編審為戴耀廷 二手買賣平臺截圖
就香港教育局此次的舉措,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認為,此舉是釋除公眾疑慮的可行做法。通識教育學會副會長李偉雄表示贊成,他明言,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送審後重要的概念和理念得到加強和明晰,對學生有正面影響。
不過,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提供自願諮詢服務,未能解決通識科的核心問題,仿如「有姿勢無實際(虛張聲勢)」。她建議特區政府將通識科改為選修,取消必考必答的安排,通識教科書也需要送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