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吐不快的
「確保香港不會倒退回18個月前我們所見的樣子」
路透社周二引述未具名人士消息稱,「中央政府有決心遏制香港本地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確保香港不會倒退回18個月前我們所見的樣子」。18個月前,即2019年6月,被外界廣泛視為此前「修例風波」大規模爆發的重要節點。
據路透社報導,其中一名匿名人士稱,如今需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香港選舉制度或迎來改革,以解決「政治結構中的缺陷」。
目前不確定路透社在報導中所言的「政治結構中的缺陷」究竟指什麼,但從2014年非法「佔中」到2019年「修例風波」,香港社會所呈現出的政治亂象充分表明,「港人治港」所基於的「愛國者為主體」大前提,在憲制層面上亟待推廣落實。
例如香港基本法第67條,「非中國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國有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也可以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其所佔比例不得超過立法會全體議員的百分之二十」。
該條款在當年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對於確保香港平穩回歸、支持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自然有其現實意義,但在23年後的今天,香港的主權和治權均已不容外人置喙,在立法會中仍保留最高20%的非中國籍或在外國有居留權的議席,又是否合理,又該如何保障這些與境外直接利益相關的公權力者對於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持續忠誠?
因應當前疫情,香港特別行政區此前將立法會換屆選舉推遲至2021年9月5日。周二,港府特首辦公室發言人就路透社的報導回應指,「國安法令香港回復穩定,減少街頭暴力,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亦獲得保障,會確保立法會選舉開放、公平和誠實進行」。
此外,港府表示,正研究電子投票以及在中國內地建立投票和點票站。
林鄭月娥:香港人的安全是否不比美國人重要?
上周三,香港警方拘捕部分參與及舉辦非法「初選」的人士,並以涉嫌違犯香港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對他們提起指控。
周二,特首林鄭月娥對媒體表示,相關案件正在調查中,她不會作出評論,「但特區政府已先後發聲明,反駁外國政客或高級官員對相關拘捕行動的謬誤攻擊」。
她強調,香港是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人在法律之外」。林鄭月娥又指,若有人認為某些人基於某種政治理念,或曾經採取某種行動,就可以免除受法律制裁的話,這「並非法治精神,亦非香港的核心價值」。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國安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目前已列入基本法附件三,成為香港法律的一部分,而港府「當然是有法必依,否則法律是形同虛設」。與此同時,港警每次的調查工作也是依法辦事,「執法工作與政治觀點無關」。而國安法也早已清楚說明,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都在禁止之列,會受到合理的防範、制止及懲治。
林鄭月娥繼而表示,希望外國社會尊重每個國家和地區在內部事務上的自主權,避免雙重標準。她提及就在警方進行相關拘捕行動的當天,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國會大廈暴動事件,林鄭月娥指,該事件反映出部分外國官員和政客在評論香港事務時,「明顯持有雙重標準」。
她質問道,全世界各國都有保障自身國家安全的法律,但有外國政客只擁護自己的國家安全,貶低中國的國家安全,批評香港實施國安法,這些人是否認為香港人的安全就不比美國人重要?
法治並非空洞概念,林鄭月娥強調,其背後需要嚴格執法以維護治安,但2019年6月起的「修例風波」屢屢導致惡性暴力事件,傷害市民人身安全,而部分外國政客則似乎縱容和鼓勵以民主之名的暴力活動。
「而一旦當這些事在自己國家發生,就採取截然不同的態度,不單譴責事件,更形容事件幾乎是煽動叛亂。」
區議員、選委會委員應被優先視為公職人員,納入宣誓管制
當天,特首林鄭月娥還表示,基本法第104條列明有關公職人員宣誓的要求,但條文對公職人員的定義範圍相對較「窄」,而香港國安法的宣誓要求則涉及更「廣泛」的公權力人群。兩者之間就「公職人員」的法理理解,和香港不同現行法律之間對「公職人員」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她表示,港府正在釐定具體範圍過程中。
不過,林鄭月娥強調,區議員所屬的區議會,在政治體制內屬於「重要的組織」,至於選委會委員就更重要,肩負選出行政長官的責任。因此就該角度而言,她認為區議員和選委會委員應優先被視為公職人員,需要依法宣誓。
林鄭月娥表示,相關法律修訂工作進度,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較早前已向其進行過匯報,「希望能儘快將草案提交至立法會進行審議」。
港府早前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修訂《宣誓及聲明條例》和《立法會條例》等條例,以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6年就基本法第104條釋法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港區議會共有452名民選區議員,及27名官守議員,合計479席。選舉委員會委員會則由1200人組成,分別來自4大界別,由政界組成的第4界別共有300席,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其中,區議員共佔117席。
工聯會:規管學生教材與讀物,刻不容緩
香港立法會周二召開「研究幼兒園、中小學教科書及教材編制小組委員會會議」。當天,有工聯議員會至特區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教育局規管民間兒童讀物。
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表示,一個名為「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的民間組織將此前的「香港居民偷渡」案改編為「羊村十二勇士」兒童繪本及動畫,其中涉案的香港居民被形容為「溫純綿羊」,以此抹黑中央政府。
郭偉強指,有關組織「明目張胆地在社交平臺上大肆宣揚」,「其手法之卑劣令人髮指」,他要求香港教育局應立即為中小學、幼兒園的讀物和教材設立指標以作規管。
郭偉強表示,工聯會去年曾設立「不良教材及不當教學行為」的檢舉熱線,希望及早找出失德教師,此前也約見教育局,要求港府設立指引,以免「失實及錯誤讀物」在民間傳播。
「但遺憾的是,港府對建議置若罔聞,對此感到失望。」
此外,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副主任梁子穎建議,政府應主動開設「教材舉報熱線」,讓香港市民可以透過不同渠道,向教育局作出與教材相關投訴。同時學校管理層應設立「審視教材的機制和指引」,讓家長可參與審議教材,並有專門渠道提出意見。而教育局也應設立指定部門或機構,專門處理相關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