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沒教材資源配合 專家指香港性教育似有還無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中新網2月15日電 疑似藝人裸照事件對香港學界震撼甚大,有教育工作者批評,學校性教育追不上青少年實際需要,香港教育局的《學校性教育指引》亦沒有切實執行。教育局則決定,就事件製作教材,稍後會在該局網站推出「慎思、慎言、慎行——網上不雅照片事件」教學資源。

據香港明報報導,教育局發言人指出,為支持教師及家長,當局把握這次機會把網上傳閱不雅照片事件轉化成學習材料,協助學生作多角度思考和判斷,會在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網站發布該網上教材。另外,鑑於有裸照被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為「不雅」及「淫褻」,有近50所中小學的辦學團體中華基督教會區會14日立即向轄下所有中、小學發出指引,防止教職員及學生利用學校計算機觀看、發放或傳送有關照片。

家校雜誌《教得樂》就事件邀請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林以諾牧師和《中大學生報》總編輯曾昭偉等對談,檢視現時學校的性教育。曾為逾百間學校推行性教育的程翠雲指出,政府97年推出的指引雖全面,但只得範圍和框架,沒有配合的教材、政策及資源撥款,性教育似有還無。

她指出,近年不少學校舉辦性教育活動,亦能接受講者暢所欲言,「但始終追不上年輕人對性的好奇及社會現象的廣度與幅度」。

曾昭偉形容,初小性教育仍停留在認識生物,對兩性相處、性行為等隻字不提。教育局回應,指局方亦以不同策略協助學校推廣性教育,如於更新網頁信息、舉辦教師培訓、研討會和工作坊等。

相關焦點

  • 社工視角下小學性教育的總結與思考
    2018年,教育部在其官網上對兩會提案——《把性教育納入我國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公開答覆中提到「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完善性教育內容並編入相應教材」「加強性教育相關師資培養培訓工作」「建立性教育監測評估機制,納入督導評估範疇」「加大性教育研究力度,培養研究人才」。
  • 專家指香港金融市場「海嘯」中運作正常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一日電 題:專家指香港金融市場「海嘯」中運作正常中新社記者文青由美國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作為國際主要金融中心,未能倖免,港府在這場危機爆發之後,迅速推出了多項穩定金融市場和系統的措施,贏得了外界肯定。
  • 陳守良:「中國大學生性教育現狀堪憂」
    3月29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知名生物學教授「北大性教育第一人」陳守良先生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大學生性教育現狀堪憂。陳守良先生在講話中說:「據我所知北京還沒有一所高校正式開這個普及型課程,包括我的母校清華大學。現代社會在這方面風氣不夠好,還把這個問題當做一個禁區。我希望把這個課推廣開來,能有更多的學校開設這樣的課程。」
  • 拒絕「蜻蜓點水」,探索多層次的未成年人性教育·福建日報社數字...
    但是,由於性教育內容一般只是零星夾雜在這些課堂裡,針對性教育的授課並不系統,加上上課的效果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還是未能具備相關知識。在王曉斌看來,目前在廈門乃至全國,大部分學生、家長對「性教育」仍存在認識誤區,容易談「性」色變。「事實上,性教育不僅包括青春期生理變化、兩性關係,還包括幼兒階段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守護身體權、家庭關係、親密關係建立等。」
  • 內地與香港專家齊聚首,聊了聊STEM教育的最新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在第二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上,來自兩地的STEM教育專家進行了積極地交流互動,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殷長春、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副局長高聖元相繼進行了STEM教育經驗的分享。1申繼亮丨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
  • 香港教育局對"毒教材"出手:考慮通識課本審核的可行性
    (觀察者網訊) 香港高中通識科已推行10年,但由於缺乏審核制度,不少通識課本已然淪為向學生傳播偏頗資訊的「毒教材」,最近還出現了醜化污衊香港警察的內容。 9月23日,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發表文章,指出有社會人士擔心個別激進教師和偏頗教材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尤其是高中通識科,擔憂教材內容不夠全面客觀,誤導心智未成熟的學生,甚至散播仇恨和偏見。坊間更質疑,教育局是否對於教科書的質素放任不管。
  • 香港現代青少兒英語三大核心課程助你騰飛!
    香港現代青少兒英語成立至今16周年,在英語教學道路遇過形形色色的孩子,也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家長疑問,那麼針對孩子厭學、注意力不集中、不感興趣等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呢?下面且看香港現代青少兒英語專家怎麼說。
  • 「牛頓定律似魔鬼的步伐」超萌物理教材看醉網友
    但一向嚴謹的物理教材突然與神曲結合,這是怎樣的即視感?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一本物理書上,章節標題與「滑板鞋」無縫銜接。「牛頓定律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這樣的標題,看得網友都醉了。  網絡熱詞編入物理教材  「笑哭了,這誰編的書,出來,保證不打你。」8月2日,一本物理教材在網上迅速走紅。
  • 深圳高中生街訪性教育 72%學生上過色情網站
    這學期開學沒多久,周澤楠和班上的朱羚、朱賽葉、林少斌、呂曉歡、張澤金等6位同學組成了一個課題小組。高一(13)班語文老師周志芳是這門課的指導老師。  為什麼會選擇研究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話題?這裡面有個小故事:今年9月21日,深圳首屆性文化節在會展中心開幕,「我很好奇。」周澤楠打算前去一睹為快,但活動主辦方規定不對青少年開放。
  • 頭條|澳門妹子告訴你,他們的歷史教材是這樣的→
    來自澳門的學生「律子」近日製作了一期節目,展示自己在澳門讀書時使用過的人教版歷史和地理教材,獲得了不少網友關注,還「喜提」@人民日報、@中國警方在線等官方大V的轉發支持。律子在接受採訪時,詳細介紹了澳門中小學就中國歷史、外交常識等課程的學習內容。提及香港示威者就視頻內容對其進行網絡暴力一事,律子直接回懟其「暴徒」。
  • 《自我性賴》評測:高中生團隊打造的國產真人互動式性教育遊戲
    眾所周知,目前國人對於性教育還是持比較保守的態度,每當有關於性教育的教材出版時都會引來不少的爭議,而在西方,性教育卻是從小抓起的。不過近日,在Steam平臺出現了一款叫做《自我性賴》(Self-Reliance)的真人互動式性教育遊戲。
  • 經濟學人:中國性教育之現狀
    但是,缺乏性教育意味著許多人在性生活中沒有保護自己,以致墮胎率飆升,性傳播疾病高發。儘管如此,婚前性行為在中國是一大禁忌。「流氓罪」這項罪名在1997年才得以廢止。即使在今天,關於性的新聞不是醜聞便是犯罪。學校禁止學生戀愛,安排巡邏,取締打情罵俏。婚外性行為雖不違法,但未婚媽媽的子女難以落戶,進而面臨接受教育和福利難題。
  • 歷時20年,性教育終於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但禁忌和爭議仍在
    而性教育涉及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不僅傳授性知識,還培養與性有關的生活技能,以及對性積極美好的態度和價值觀,「全面的性教育應該貫穿人的全生命周期」。「從性教育(sex education)到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國際上關於性教育也有著自己的歷史發展脈絡。」
  • 致外國政客:香港人不配享有國家安全嗎?丨香港一日
    她提及就在警方進行相關拘捕行動的當天,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國會大廈暴動事件,林鄭月娥指,該事件反映出部分外國官員和政客在評論香港事務時,「明顯持有雙重標準」。她質問道,全世界各國都有保障自身國家安全的法律,但有外國政客只擁護自己的國家安全,貶低中國的國家安全,批評香港實施國安法,這些人是否認為香港人的安全就不比美國人重要?
  • 人教社:借鑑澳門經驗,啟動香港中小學教材研發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堅持「人教社」)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合編教材工作已取得新進展:官方近日披露,相關教材的英文版、葡文版將於2021年投入使用。目前,澳門中小學使用的合編教材包括《品德與公民》《歷史》《地理》。 據人教社官網9月30日消息,9月29日,由人教社舉辦的澳門教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教材主要編者、學界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介紹和研討。
  • 美專家指北極油藏或達千億桶 資源爭奪將趨激烈
    美國地質調查局一名專家前天估計,北極可能蘊藏了1000億桶石油資源,預料與北冰洋一帶的多國,將爆發更激烈的資源爭奪戰。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西班牙馬德裡召開世界石油大會,重點討論天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勘探石油等議題。
  • 重慶璧山區被指違規換教材重複購書:曾向市教委申請但未獲批
    在重慶市教委明文規定不更改2017年相應科目教材的情況下,重慶市璧山區多所中小學更換了一年級數學、二年級數學和七年級英語教科書。出版社質疑璧山區教委違反教科書選用規定更換教材,為學生重複購買教材,造成國家資源浪費。
  • 56名香港專家入選《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
    56名香港專家入選《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   中新社香港2月10日電(記者 梁今)香港創新科技署推薦56名香港專家加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專家庫),獲中國科學技術部(科技部)批核。
  • 《從尿布到約會》:性教育聖經,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教育類書籍
    哈夫納博士結合30多年性教育工作和研究經驗創作的經典著作,在美國已經暢銷了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我讀起來壓力大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專業,多難以理解,而是緣於內心的矛盾。矛盾點在於現實中有那麼多性侵害的事件讓我不得不警醒,但同時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們溝通這個話題。
  • 新深度|世界愛滋病日:性教育野蠻生長?本該與生死教育等量齊觀
    愛滋病離我們並不遙遠,但性教育時常缺位。「我女兒還小,希望您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今年9月,#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一位9歲女孩的家長在網絡上吐槽,對老師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識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