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布到約會》:性教育聖經,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教育類書籍

2020-12-05 魔斯媽媽

文 / 魔斯媽媽

我讀過很多教育類書籍,《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青少年》是我讀過壓力最大的一本。

這部由美國性知識教育理事會會長黛布拉·W. 哈夫納博士結合30多年性教育工作和研究經驗創作的經典著作,在美國已經暢銷了20年,被譽為「性教育聖經」。

我讀起來壓力大不是因為內容有多專業,多難以理解,而是緣於內心的矛盾。矛盾點在於現實中有那麼多性侵害的事件讓我不得不警醒,但同時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們溝通這個話題。

我就是那個一談到性教育,就如鴕鳥一般的家長。我想,像我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有千千萬。即便現在「婚前性行為」已經非常普遍,但絕大多數人心中仍會有一個暗箱,裡面充滿了羞恥、內疚、恐懼等等關於性的錯誤信息。

既然覺得有壓力,那我姑且不用對自己要求太高。就站在一個普通接受能力的家長角度談談,我們該如何看待「性教育「這個話題,該如何說服自己內心的障礙。

一、真相逼迫我們必須要面對「性教育」的話題

1、性侵害無處不在

一名教育工作者曾在網上分享,她讀大學時一次女生宿舍聊天。其中一個女生說起小時候鄰居家有個露陰癖的叔叔老偷偷堵住她。另一個女生也講起類似的遭遇。她想起自己五六歲時也曾被鄰居家十二三歲的哥哥「特別」對待過,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按照這樣的推理,幼年時被猥褻過的孩子可能會超過半數。只是大量的真相因為難以啟齒被遮蓋了。儘管現在訊息如此發達,媒體上經常會爆出各種有關「性侵害」、「早孕生子」、「愛滋病傳染」的新聞,但這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無處不在的性侵事件,毫無保護的性行為,都源於受害人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懂得自我防禦,自我愛護。

2、各種情愛信息、暗示、蠱惑在媒體上無處不在

你以為只有色情網站才是對孩子有害的嗎?

哈夫納博士說,即便在正規節目中,有關性的內容也會被頻繁提及。50年前,美國的電視上才開始出現同床共眠的鏡頭。但是看看現在的電視節目,有哪一部愛情片沒有親吻之類的鏡頭?

並不是說這些內容健康不健康,而是在沒有正確的性教育指引下,這些常常會讓孩子們產生錯誤的認知:性關係總是非常美好、浪漫的,沒有風險的。大家都在這樣做。

最近看《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決賽。蔡徐坤的一首《情人》讓我著實有些震驚。據說這首歌連續兩個多月霸榜國內外多個榜單,收聽量高得嚇人。可是我只想說:要不要這麼「欲」啊?他的粉絲大多是未成年學生吧?

被官方允許的節目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那些屢禁不止、無孔不在的違規網站。

3、孩子的信息甄別和自我認知能力嚴重缺失

未成年的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都尚不清晰。美國一項針對7-12歲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有11%的青少年不確定自己的性取向。想想現在國內盛行的耽美文學,不免有些擔心這會不會誤導很多學生。

不確定,是缺乏自我認知的表現。哈夫納博士在書中提到,一些孩子被同學語言暴力,說成是chippie,縱然是你試圖假裝沒聽見,但慢慢地自己都會這麼認為,變得自暴自棄。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中國也非常常見。我記得在大學時,經常有人在背後說誰誰誰是「公交車」。

前兩天看到一個採訪深圳小學生的視頻。一個女生在談到戀愛問題時,她竟然說希望集齊12個星座的男朋友,這樣才知道哪個星座更適合自己。我聽了感到萬分驚訝,這是在召喚神龍嗎?

除了自我認知,孩子的信息甄別能力也嚴重缺失。青少年常常擁有「想像的觀眾」,他們認為每個人都在關注他們。所以他們會尤其在意外在的形象,包括自己的網名、頭像。但是她們不知道,正是你可愛的名字吸引了網絡上一些不法分子的注意。你以為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同齡人,實際上可能正在掉入壞人的魔爪。

二、「性教育」為什麼必須要有父母的參與?

《從尿布到約會》這本書提到,很多家長都會迴避和孩子談「性教育」。能夠在孩子青春期,送給他們一本相關書籍讓他們自己閱讀,就已經算是很有覺悟的了。

1、整個社會都缺乏性教育的認知

相比較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學校的生理衛生課幾乎形同虛設。2011年出版的小學性教育讀本中,因為解釋了精子是怎樣傳輸的,更是被批色情。

社會上做相關知識普及的公益組織少之又少。因為太過隱晦,媒體的宣傳、引導也不足。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方面的教育幾乎為0。就像林奕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思琪曾用試探性的口吻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對此,媽媽顯得非常詫異。但正是因為這類教育的缺失,成為了思琪走向悲劇的源頭。

因為教育的匱乏,一群懵懂的孩子才會對非正常傳播渠道中的那些視頻、文字更有窺探欲。青春期荷爾蒙的激蕩,讓他們對人的生理結構、情感欲望充滿了好奇。面對這樣的現狀,父母承擔起對孩子的心理和認知教育,責無旁貸。

2、父母教育更大的意義在於引領孩子認知自己,營造更具支持性的家庭關係

黛布拉·W·哈夫納博士在《從尿布到約會》中說,好的性教育課程不只是講生理解剖結構和生育,也不僅僅是講怎樣預防少女懷孕和性傳染病。性教育課程應該圍繞人類的成長和發展、個人能力、關係、性健康、性行為和我們文化中的性。

從這個角度講,最合適給孩子普及性教育的人就是父母。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知道:不管自己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向父母求助。哪怕它多麼難以啟齒,父母永遠是自己堅強的後盾。他們需要父母為自己構建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引領自己在重大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包括愛情觀、性的價值觀。

事實上,再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研究表明,大多數孩子到了青春期仍然希望獲得父母的肢體撫慰,比如說擁抱。之所以很多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是因為他們在尋求父母幫助這件事情上已經感覺到了絕望,因此拒絕溝通。這反而會給一些錯誤埋下隱患。

三、 面對青春期孩子,把握這幾個可教時刻,是父母「性教育」合格的底線

可能是由於中西方差異,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建議,在我看來都太難操作了。我依然無法做到坦然地與孩子溝通這個話題。但是,我從書中也學習到了幾個值得借鑑的溝通方式。

個人覺得,把握好這幾個可教時刻,運用正確的溝通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關於性和愛情的困惑。我相信這幾點絕大部分家長都能做到,也應該做到。

1、如何對待中學時期的早戀傾向

尋找一些能和孩子共同做的事情。比如一起去購物,打球、鍛鍊身體,或者共同培養某一個愛好。儘可能多的陪伴,單純的用心相處,能夠降低孩子向外尋求情感寄託的訴求。父母也可以花一些時間看看孩子最近愛讀什麼書,瀏覽哪些網站,覺察一下這些內容中傳遞了哪些信息?這並不是窺探孩子的隱私,是對孩子的思想動態保持必要的了解,並給予積極向上的解讀和引導。

如果明確孩子已經開始早戀,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制止,而是首先承認並接納孩子的感受。事實上,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任何專斷的限制都是毫無意義的。倒不如鼓勵孩子邀請她喜歡的人來家裡做客。這樣做有3點好處:

(1)對孩子喜歡的人多一些了解,評估這個人是否真誠地關心和尊重你的孩子,識別潛在的問題。

(2)讓對方看到你非常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孩子,這等於在向對方表明:請善待我的孩子。

(3)當然,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在與對方相處時存在問題,比如不夠尊重對方,也不妨借這樣的機會和孩子探討健康的戀愛觀。

青少年經常會在初戀中失去自我,懈怠學業、冷落家人或其他朋友。對此,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初戀很美好。但這不代表全部。更積極的方式是把喜歡化為動力,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一起努力共同進步。

2、如何與熱戀期的孩子談性教育

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度新增15~24歲青年學生愛滋病感染者在相應感染總人群中的佔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4年的16.58%。大中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35%的速度遞增。

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如果您的孩子即將步入大學開始獨立自主的生活,或者正處在熱戀期,專家建議您認真地與孩子聊聊關於性的話題,交流下彼此的看法、能夠被接納的行為以及必要的保護措施。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這幾點:

(1)不論做什麼,都必須做好承擔結果的準備

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年輕不是藉口。當你打算和戀人發展更親密的關係時,必須要慎重思考這有可能帶來的結果。比如身體的傷害、心理的影響、懷孕墮胎的危險以及染上愛滋病的可能性等等。如果覺得自己還不能對性的後果負責時,一定不要試圖去嘗試。

(2)為愛付出全部,並不一定能維繫更長久的愛情

大多數青少年的戀愛關係只能維持幾個月,這與該年齡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有關。戀愛中的青少年看起來對愛情如飛蛾撲火,能付出一切。但其實並不能如實看到自己所愛的人,接納對方的一切。對方更像是一面鏡子,只是折射出自己所欽佩的那些品質。

要讓孩子明白,愛情中更應該追求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願景。能夠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在一段戀情還沒有超過6個月之前,不要投入太多。試圖通過獻身來鎖住愛情的,最終都是徒勞。只會讓自己在失戀的時候更加悲痛。

(3)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自己

告訴孩子必要的避孕措施和愛滋病的防範知識。風險無處不在,每一個青少年都必須懂得自我保護。數據表明:如果家長明確告訴青少年戀愛中什麼是不被允許的,與沒有和父母進行過類似討論的青少年相比,他們會持有更健康的戀愛觀。

當然,萬一孩子偷嘗禁果,父母也需要懂得接納。讓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避免因擔心被責罵,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3、如何鼓勵孩子勇敢走出失戀期

美國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33%-40%的青少年自殺都與戀愛失敗有關。

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愛情,同樣也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傷心。大多數青少年在分手後幾周內,就會開始恢復正常,但也有可能面臨抑鬱症的開始。

失戀,可能會讓孩子沉默寡言、沮喪、失眠、食欲不振。對此,父母應該提供額外的溫柔與愛護,比如擁抱、坐下來認真聆聽他們的傾訴。或者安排一些出遊項目。

面對失戀,父母都不要迴避孩子的感受。一些「天涯何處無芳草」、「她不值得你這樣」的勸慰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關愛,才能逐步減輕她的痛苦,有勇氣走出來。

寫在最後:

《從尿布到約會》有兩本書,我的這篇書評感想主要是基於「從初中到成年之後」這本書。還有一本書是專門針對「從嬰兒期到初中」的孩子來講述如何進行「性教育」。兩本書都引入了大量運用場景和溝通方法,非常實用、操作性極強。而且哈夫納博士還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能夠幫助父母站在孩子整個人格發展的高度上,引領孩子的成長。

一篇文章無法道盡一套權威教育著作全部的精華。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不妨親自讀讀這套書。

我是魔斯媽媽,倆寶媽。財務金融領域混跡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原創不易,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為回饋粉絲,魔斯媽媽免費向大家開放海量英文啟蒙歌曲、遊戲(學齡前)、繪本、國家地理兒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關注我,私信發送「國家地理」或「歌曲」或「繪本」。

相關焦點

  • 兒子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我該怎麼回答?在線等,急
    即使在大洋彼岸,人們刻板印象裡那個性開放程度很高的美利堅合眾國,在對孩子「性教育」的問題上,他們的挑戰和困惑,一點也不比我們少。不過,大洋彼岸的父母們比較幸運的是,有一位致力於研究性教育的專家,結合自己20年來的研究成果,寫了一本堪稱是指導手冊的書,為人父母的困惑,在這本書裡,幾乎都能找到答案。
  • 聖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篇文章告訴你真相!
    聖經是一本怎麼樣的書?大多數人都相信這是一本好書,但真正把聖經當做真理,並且遵照聖經的話語來生活的人其實不多。對一些讀過聖經的非信徒來說,聖經是一本道德、寓言故事集,他們只是覺得,聖經是幾千年前的故事寫成的一部書,和自己無關緊要。
  • 最值得程式設計師閱讀的非編程類書籍
    程式設計師書庫在 stackoverflow 上有人提問程式設計師應該閱讀的非編程類書籍有哪些確實,程式設計師的書架不應僅僅局限在自身專業的書籍上,偶爾也可以看看非編程類的書籍,擴寬自己的視野,看看除了0,1以外的世界。本文將會選取其中熱度最高的 10 本書,並按照各書的推薦數排序。
  • 基督徒只需要讀聖經,而不用讀其他的書籍嗎?
    經常會聽到有的信徒,特別是那些「很屬靈」的人講:我只讀聖經,從來不讀那些「亂七八糟」的書,並以此為榮,炫耀自己的信仰堅定。隱隱的我看到了極左思潮「讀書無用論」和「書讀得越多越反動」的幽靈在晃動。在《幸福365》中,他既把新舊約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全文「串起來」,每天一篇文章,而且從他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飽讀詩書、學養深厚,旁徵博引」(陝西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副主席李世崢牧師語)。這說明什麼?人非生而知之,讀書無疑是人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一個信徒,神學再好、聖經讀得再熟練,如果不去再讀其它類的書籍,從中吸取更多的營養,那就是「單打一」,猶如一隻鳥只有一隻翅膀,很難飛起來。
  • 如何正確閱讀性學書籍
    性學書籍有多種分類方法,這裡簡單分為兩類:科普類、社科類。科普類的書籍重在描述性的現象和規律,如生理知識、心理、身體對性的反應,性知識的普及等等。如《性醫學》、《人類性行為》、《性心理學》、《性學三論》、《性科學概論》、《人類性學》、《人類性學知識-性學觀止》、《性教育》、《知性》、《新婚衛生必讀》、《人類的性存在》等等。
  • 成本價900塊錢的3D列印書籍你肯定沒讀過
    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一本更加奇特的書,那就是裝有3D列印封面的Chang Rae Lee’s novel。這款書封面的設計者是Helen Yentus,他是一名書籍出版藝術總監。這種封面最初需要30個小時才能列印出來,流線化生產後還需要15個小時的列印時間。比起普通圖書封面來,這款書封面的價格要昂貴的多,定價高達150美元。
  • 陳守良:「中國大學生性教育現狀堪憂」
    陳守良先生回憶說:「我年輕的時候,性教育對於年輕人來講是一個實實在在存在的又不敢問也沒有地方問的問題。後來,1947年在長沙我有幸閱讀了潘光旦先生翻譯的《性心理學》,如獲至寶。後來在我快退休的時候,我就下決心在退休前爭取把這門課開出來,如果我不把這門課開出來,大家就更難了解性知識了。為什麼要開這門課,就是為了年輕人的健康幸福。
  • 兒童性教育該怎麼教
    前不久,一本《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因為內容出現包括「陰莖」「陰道」男女生殖器等圖片,被家長質疑「尺度太大」而引發爭議,「聲討」不斷。最終,這本讀本慘遭「下架」命運。    對此,編寫此書的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在其官方微信「愛與生命」作出回應。
  • 拒絕「蜻蜓點水」,探索多層次的未成年人性教育·福建日報社數字...
    她介紹,從小引導未成年人接受正確的性教育,對他們認識自我、健康成長、同伴交往、處理家庭關係乃至未來的兩性關係都有幫助。在林穎看來,家庭性教育是性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家長們都應該重視起來,從孩子第一次「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就坦然嚴肅地進行回答,讓性教育成為很自然的一件事。    如何向青少年兒童普及性教育也成為一些社會機構、組織關注的方向。
  • 新深度|世界愛滋病日:性教育野蠻生長?本該與生死教育等量齊觀
    約有86%的受訪者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性教育。中國性學會理事長徐天明就曾感嘆過:「中國的性盲比文盲還多。」性教育缺失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之中更加廣泛。通過問卷調查,《新記者》接觸到了兩位幾乎沒有接受過正規性教育的受訪者。對她們來說,性知識、性教育的缺失,帶來了日常生活中的難堪,甚至令一位受訪者遭遇性騷擾也渾然不覺。
  • 經濟學人:中國性教育之現狀
    他們中許多人有性經歷,或者即將開始性生活,但對他們大多數人而言,這是其平生第一堂性教育課。生自頑石?據英國《經濟學人》21日報導,他們的老師希望通過大聲喊出這些詞有助於年輕人開誠布公地討論性。24歲的林學專業學生盧忠寶(音)說,小時候他被告知自己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 《自我性賴》評測:高中生團隊打造的國產真人互動式性教育遊戲
    眾所周知,目前國人對於性教育還是持比較保守的態度,每當有關於性教育的教材出版時都會引來不少的爭議,而在西方,性教育卻是從小抓起的。不過近日,在Steam平臺出現了一款叫做《自我性賴》(Self-Reliance)的真人互動式性教育遊戲。
  • 讀過這14本外文書的女人定是高品質的女人,且讓你受益一生
    讀過這14本外文書的女人定是高品質的女人,且讓你受益一生每本女人必讀的14本外文書女士們,這裡,向你推薦14本非常適合於女性閱讀的、最重要的書籍。讀過這14本書其中的一、兩本或幾本,會讓你受益一生。這些書籍,從回憶錄、心靈雞湯到,不完美的故事和真實的經歷,我們都可以從小說中的中學到一些非常有用的東西。現在就來看看,有哪些外文書,值得推薦給你?
  • 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 這些圖書"吃香"了!
    原標題: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了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題: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了新華社記者「小威是一個小精子,他和3億個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體裡。遊泳大賽的日子到了,小威通過自己努力贏得獎品——『一顆美麗的卵子』。
  • 高校性教育課成"爆款" 老師都講哪些"大尺度"內容?
    有學生表示,「很多問題我問父母會覺得尷尬,但在課堂上大家都在討論,問起來毫無壓力。」開這門課的郭老師說,學生其實很想知道更多關於身體的秘密和性知識,但又羞於啟齒,並且很多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這個話題。她開這門課,想讓學生正確客觀看待性知識,為今後人生的戀愛觀和婚姻觀奠定基礎。網友:這種課應該是必修課!
  • 人生必讀的3本好書,每一本都如此經典,你讀過幾本?
    人生必讀的3本好書,每一本都如此經典,你讀過幾本?第一本:《誰動了我的奶酪》《誰動了我的奶酪?》是一本1998年出版的書,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第三本:《不抱怨的世界》看書名就知道,這是一本勵志書。市面上的勵志書、雞湯文千千萬,只有這本被奉為經典。在沒有紐約時報的一次投票中,這本書僅次於聖經是人們最愛看的書之一。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曾經推薦過它。
  • 喬治·斯坦納:我們對書籍負有一種責任
    我們可以把《聖經》裡的恐懼和瘋狂都挑選出來,做成一個選本,事實上已經有人這樣做了。《約書亞記》是很難解讀的,它殘留著種族主義仇恨和好戰式仇恨的烙印。《聖經》裡經常有這樣的東西。雖然有可能被嘲笑,但我還是承認:我不信教,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伏爾泰的信徒——我父親也是——我不理解《聖經》中的某些文本是怎樣為我們所知的。
  • 8款有趣有品的閱讀App:只想和他們約會
    藏書館最大的特色是「以書會友」,在這個App上,不光可以通過對書籍的「轉、借、租、售」完成讀書社交體驗,還可以在「發現」頻道中組織線下的讀書會、籤售會或交流活動。一句話點評:好用的書籍閱讀與管理App。
  • 怎麼看網絡下架聖經一事?
    雖然這些《聖經》與大多數基督徒使用的和合本、思高本等有所差異,但這些在很多聖經學者看來,仍是有價值的《聖經》漢譯本。可以視為《聖經》公開流通的一種方式。我們需要看到,儘管目前《聖經》只是在教會內部銷售、流通,但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愛德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聖經》出版機構。
  • 創新相關書籍推薦
    其實關於創新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讓人應接不暇,一般人很難有時間全部讀完。當然,也根本沒有讀完的必要。讀書只讀經典即可。讀太多創新相關的同類書籍反而是一種極大的時間與精力浪費。在親身試讀過無數本創新類的書籍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本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創新相關書籍:《創新必讀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