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了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題: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了
新華社記者
「小威是一個小精子,他和3億個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體裡。遊泳大賽的日子到了,小威通過自己努力贏得獎品——『一顆美麗的卵子』。不過,比賽結束後,小威不見了,但是一個小女孩小娜出生了」……為了回答3歲兒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85後」媽媽、武漢市民徐女士在網上買了《小威向前衝》《我寶貴的身體》等好幾本兒童繪本,給孩子上了一堂清晰的「性教育」知識課。
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記者在多地幼兒園、書店採訪了解到,許多幼兒園購買了兒童性教育繪本,一些書店還特意擺設了專櫃,原本放在角落裡「吃灰」的有關兒童性教育的圖書,如今成了「暢銷書」。
提起兒童性教育 依舊「羞答答」
「媽媽,我從哪裡來的?」面對上幼兒園的女兒提出的問題,武漢市民王女士有點不知所措,連忙在網上下單購買《我從哪裡來》《我的身體》等兒童繪本,計劃讀給她聽。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任何事物都好奇,有時就會問父母這些問題。」王女士坦言,自己小時候,父母從未教育過她這方面的知識。如今遇到孩子提出同樣的問題,王女士決定不再羞答答。
兒童性教育,一直是中國家長諱莫如深的話題。面對「該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依然有許多家長表示無從下手。
記者在瀋陽隨機採訪多位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一些家長對當前是否有性教育圖書並不了解,也不打算購買這類圖書,在他們看來,「越多的教育只能讓孩子更好奇、早熟,反而導致孩子的錯誤行為。」一些小學低年級家長表示,「現在這類圖書國內、國外的都有,分不同年齡段。大家不知道讓孩子閱讀哪種比較好。如果尺度太大,閱讀了反而有害處吧。」
但也有一些家長表示,從幼兒園開始,就需要教育孩子身體哪些部位別人是不能觸碰、不能看的。如果有人要侵犯,要堅決制止,並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從「吃灰」到「吃香」 國外版本仍是主選
記者走訪多家書店發現,一些書店的兒童書籍銷售專區都特意擺設了有關兒童性教育圖書專櫃,《小雞雞的故事》《乳房的故事》《我們的身體》《小威向前衝》……各種各樣有關兒童性教育圖書擺放在顯眼的位置。
「在孩子大班時,我給他買了第一本性教育書——英國的讀本《All about boys》。」廣州王女士告訴記者,她之前看到過一套日本的讀本,「日本那個讀本趣味性更強,但是裡面的插圖有點太『露骨』,所以就沒有買。英國這套傾向於科普性,趣味性弱一些,還是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尺度,但沒有聽說特別暢銷的原創讀本。」她說。
由連環畫出版社引進出版的蒲蒲蘭繪本館《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等系列叢書,一直位居網絡銷售榜的前列,這是由日本作家山本直英創作的一套繪本,適合5歲以上親子共讀。北京蒲蒲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編李波坦言,國內原創性教育繪本基本沒有太多,目前市面上銷量較好的同類圖書多數都是以國外引進為主。
廣東一所初中的心理健康老師說,一些意識比較超前的家長傾向於挑選國外的兒童性教育繪本作為孩子的第一本性教育圖書。但國外的很多性教育讀本並不適合我國國情,有些內容存在爭議,比如跨性別、性暴力這些,學界有些人認為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或心理暗示。
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劉彥華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關注,但總體還是相對滯後。而且國外的繪本畫面比較簡單,有的家長可能不太好把握尺度,進行科學健康解讀需要一定水平。
兒童早期性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上海徐匯區高安一路一小專職心理老師黎志輝說,「兒童性教育」是非常系統化科學化的一門課程,應該是性別、愛與生命、情感與責任、道德與法制的教育,需要比較專業的老師或家長結合性教育讀本循序漸進講授給孩子們。
「我們學校現在對學生進行性教育的繪本主要有《小威向前衝》《成長與性》《我們的身體》《嗨,青春期》《男孩女孩》等等」,黎志輝說,學校也會在給學生講解相應的性教育心理課之後再推薦給孩子們閱讀,閱讀之後還會有相應的交流和分享,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引導孩子從小樹立起科學的性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性健康知識。
劉彥華說,性教育對象低齡化是世界發展趨勢。特別是面對現在多元化的社會,加強性教育和兒童的自我保護很有意義。他認為,社會、家庭、學校應該協調一致,共同進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黎志輝說,現在我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沒有專門的一門課講這個,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兒童心理健康與發展、家庭教育等課程都有涉及,但真正建立起一門「兒童性教育」學科十分有必要。
他們還呼籲,我國的兒童作家和繪本作家,站在中國兒童的視角,用擬人化的方式、生動有趣的故事,編寫適合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性教育讀本,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求。(記者廖君、喻珮、鄭天虹、王瑩、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