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 這些圖書"吃香"了!

2020-12-02 中國網

原標題: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了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 題:怎樣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了

新華社記者

「小威是一個小精子,他和3億個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體裡。遊泳大賽的日子到了,小威通過自己努力贏得獎品——『一顆美麗的卵子』。不過,比賽結束後,小威不見了,但是一個小女孩小娜出生了」……為了回答3歲兒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85後」媽媽、武漢市民徐女士在網上買了《小威向前衝》《我寶貴的身體》等好幾本兒童繪本,給孩子上了一堂清晰的「性教育」知識課。

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記者在多地幼兒園、書店採訪了解到,許多幼兒園購買了兒童性教育繪本,一些書店還特意擺設了專櫃,原本放在角落裡「吃灰」的有關兒童性教育的圖書,如今成了「暢銷書」。

提起兒童性教育 依舊「羞答答」

「媽媽,我從哪裡來的?」面對上幼兒園的女兒提出的問題,武漢市民王女士有點不知所措,連忙在網上下單購買《我從哪裡來》《我的身體》等兒童繪本,計劃讀給她聽。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任何事物都好奇,有時就會問父母這些問題。」王女士坦言,自己小時候,父母從未教育過她這方面的知識。如今遇到孩子提出同樣的問題,王女士決定不再羞答答。

兒童性教育,一直是中國家長諱莫如深的話題。面對「該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依然有許多家長表示無從下手。

記者在瀋陽隨機採訪多位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一些家長對當前是否有性教育圖書並不了解,也不打算購買這類圖書,在他們看來,「越多的教育只能讓孩子更好奇、早熟,反而導致孩子的錯誤行為。」一些小學低年級家長表示,「現在這類圖書國內、國外的都有,分不同年齡段。大家不知道讓孩子閱讀哪種比較好。如果尺度太大,閱讀了反而有害處吧。」

但也有一些家長表示,從幼兒園開始,就需要教育孩子身體哪些部位別人是不能觸碰、不能看的。如果有人要侵犯,要堅決制止,並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

從「吃灰」到「吃香」 國外版本仍是主選

記者走訪多家書店發現,一些書店的兒童書籍銷售專區都特意擺設了有關兒童性教育圖書專櫃,《小雞雞的故事》《乳房的故事》《我們的身體》《小威向前衝》……各種各樣有關兒童性教育圖書擺放在顯眼的位置。

「在孩子大班時,我給他買了第一本性教育書——英國的讀本《All about boys》。」廣州王女士告訴記者,她之前看到過一套日本的讀本,「日本那個讀本趣味性更強,但是裡面的插圖有點太『露骨』,所以就沒有買。英國這套傾向於科普性,趣味性弱一些,還是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尺度,但沒有聽說特別暢銷的原創讀本。」她說。

由連環畫出版社引進出版的蒲蒲蘭繪本館《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等系列叢書,一直位居網絡銷售榜的前列,這是由日本作家山本直英創作的一套繪本,適合5歲以上親子共讀。北京蒲蒲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編李波坦言,國內原創性教育繪本基本沒有太多,目前市面上銷量較好的同類圖書多數都是以國外引進為主。

廣東一所初中的心理健康老師說,一些意識比較超前的家長傾向於挑選國外的兒童性教育繪本作為孩子的第一本性教育圖書。但國外的很多性教育讀本並不適合我國國情,有些內容存在爭議,比如跨性別、性暴力這些,學界有些人認為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或心理暗示。

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教授劉彥華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關注,但總體還是相對滯後。而且國外的繪本畫面比較簡單,有的家長可能不太好把握尺度,進行科學健康解讀需要一定水平。

兒童早期性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上海徐匯區高安一路一小專職心理老師黎志輝說,「兒童性教育」是非常系統化科學化的一門課程,應該是性別、愛與生命、情感與責任、道德與法制的教育,需要比較專業的老師或家長結合性教育讀本循序漸進講授給孩子們。

「我們學校現在對學生進行性教育的繪本主要有《小威向前衝》《成長與性》《我們的身體》《嗨,青春期》《男孩女孩》等等」,黎志輝說,學校也會在給學生講解相應的性教育心理課之後再推薦給孩子們閱讀,閱讀之後還會有相應的交流和分享,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引導孩子從小樹立起科學的性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性健康知識。

劉彥華說,性教育對象低齡化是世界發展趨勢。特別是面對現在多元化的社會,加強性教育和兒童的自我保護很有意義。他認為,社會、家庭、學校應該協調一致,共同進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黎志輝說,現在我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沒有專門的一門課講這個,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兒童心理健康與發展、家庭教育等課程都有涉及,但真正建立起一門「兒童性教育」學科十分有必要。

他們還呼籲,我國的兒童作家和繪本作家,站在中國兒童的視角,用擬人化的方式、生動有趣的故事,編寫適合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性教育讀本,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求。(記者廖君、喻珮、鄭天虹、王瑩、仇逸)

相關焦點

  • 被「圖書致癌」的新聞嚇到?一起科普,書的味兒,哪裡來?
    你好,我是滿滿媽 童書發燒友,家有8000餘冊藏書 4年來,我為童書家庭搭建了這個高質量的閱讀平臺 「這本書有刺鼻的味道!」 「書我都不敢拿進臥室,害怕說有汙染!」
  • 兒子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我該怎麼回答?在線等,急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想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該怎麼回答?女兒第一次例假,要怎麼跟她解釋?兒子第一次弄溼了床單,他感到羞恥,該怎麼辦?應該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免受侵犯?不管是哪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總能從這兩本書裡找到答疑解惑的專業意見。這些專業意見,都是基於作者紮實的理論指導和多年的案例研究。
  • 母雞永遠教不會孩子如何遊泳
    ,這些日子每次見到我,都一定要我做圖書推薦:應該給他13歲的兒子買些什麼書?為什麼大家都說好的書這孩子就是不愛看?     一開始,我還真傻乎乎地在頭腦裡仔細搜索,認真回答。可接連被問了幾次,我突然發現,這事情有點兒不太對勁——明明是一個13歲的大小夥子,又不是3歲的娃娃,自己不知道喜歡什麼嗎?哪裡還犯得上他這個當老爸的費心?     所以,後來我就乾脆地回答:「你著什麼急啊?他愛看哪本就是哪本。
  • 兒童圖書看什麼好?看科普漫畫!興趣是孩子科學啟蒙最好的老師
    最近有很多家長問我關於孩子應該看什麼的課外書的問題,我對此的回答一般都是比較謹慎的:看兒童科普書。由於各種文學書籍中往往帶有作者自己的意識形態,會影響孩子的三觀,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自行規劃,而科普書則相對更加客觀具體,哪怕作為「外人」我向各位家長推薦起來也很有底氣。
  • 世界變化這麼快,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能應對最好?
    世界變化這麼快,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能應對最好?現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面對比較複雜的世界,一定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家長最近有幸參加了在北京cbd的奧數培訓機構——巨夢奧數公開課「全面教育」,結合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對這些年家長、孩子的教育話題做了整理。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我忍不住笑著回答:「現在還不可以,不過將來可以幫助你生出寶寶,所以要好好保護它們。」包警長又繼續問:「我和爸爸、弟弟都有蛋蛋,媽媽沒有,但是我和弟弟卻是你生出來的,那男孩子又怎麼可以生出寶寶呢?」聽著包警長的問題,我知道我很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來跟他科普一下男人睪丸的具體作用以及怎麼幫助女人完成生孩子這件事。
  • 出生前我在哪兒呢?針對這個問題,哪些回答是無效的?
    「媽媽,出生以前我在哪裡呢」「出生以前你是一個很小的卵子,在我的身體裡呢」「但是我不是想說這個!我想說我在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卵子之前....」"啊....之前的話,你什麼也不是。」「什麼都不是,我怎麼可能什麼都不是呢!」
  • 當孩子提出這個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回答?
    「我是從哪裡來的?」「例假是什麼?」……當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家長該怎麼回答?很多三四歲的孩子會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家長普遍會迴避,或隨便搪塞式地回答「你是撿來的」「你是天上掉下來的」。陳曉東告訴家長們,當孩子好奇、發問的時候,是最好的教育機會。此時,可以通過漫畫、簡單的科普圖畫,告訴孩子們,他們是怎麼出生的。因為從孩子出生、幼兒時期開始,就應該進行性別教育。
  • 好書推薦| 一本書,告訴孩子「我從哪裡來」
    好書推薦| 一本書,告訴孩子「我從哪裡來」 蔡木蘭 2018-10-04 09:05 來源:澎湃新聞
  •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和案例中的墨軒一樣,青少年在重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過程中,會迷茫、會無助,他們同樣需要來自同伴和師長的協助來共同度過這一成長時期。 自我同一性的動力 在青春期,諸如「我是誰」、「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我屬於哪個地方」和「我該和誰在一起」等一系列的問題開始進入學生的內心,並逐漸佔據了他們人生問題的重要位置。
  • 陳春花:增長從哪裡來?
    陳春花:增長從哪裡來?1企業該在哪裡增長?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可以處在市場上任何一個位置,也可以通過四個角度來改變它的企業市場位置,即通過市場拓展、多元化擴張、增加市場份額以及與自身能力相關的擴張。
  • 《哈利•波特》官方衍生系列圖書上市
    《神奇動物在哪裡》一套只為公益的書 《神奇動物在哪裡》《神奇的魁地奇球》《詩翁彼豆故事集》是J.K.羅琳在創作「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時為助力慈善事業完成的。其中,《神奇的魁地奇球》《神奇動物在哪裡》這兩本書的收益將捐給慈善組織,用於改善兒童和青年的生活。其中20%捐給喜劇救濟基金會,80%捐給「螢光閃爍」慈善組織。
  • 孩子問「聖誕禮物是誰送的」,媽媽的回答暖心極了
    我的女兒今年8歲了,依然深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並且會在每一個聖誕前夕工整地寫下自己的願望,希望聖誕老人能夠看到。記得她6歲的時候,身邊很多人就告訴她聖誕老人是不存在的,那些禮物都是爸爸媽媽買來送給自己的,她回來問我:「真的有聖誕老人嗎?」我並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給她,這是關於一個小女孩的一封信的故事。
  • 這些奇奇怪怪的動物,我敢保證100%的孩子都喜歡得不得了
    動物追蹤百科》是一本專為小小探險家們設計的動物科普圖書。書中羅列了六大線索:便便、腳印、巢穴、食性、骨骼、羽毛。以這六大線索為中心,詳細介紹了如何辨識動物的行跡、分析它們的生活習性等知識。藉助書中展示的動物腳印,推斷自己在野外看到的腳印都是哪些動物留下的,追蹤這些腳印,你就會知道這些動物是從哪裡來的
  • 2020年度圖書榜單來了!《三體》《平凡的世界》連續三年暢銷
    近日,京東圖書2020年度榜單出爐,這一年來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圖書暢銷趨勢到底有什麼變化?不妨了解一下。根據京東圖書大數據,不同媒介的閱讀用戶,在書籍選擇上也有所差別。比如在傳統的紙書方面,經典長銷的圖書生命力依舊持久,包括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現代漢語詞典》、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路遙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在內的三種圖書連續三年成為暢銷紙書TOP10。
  • 暑假過半,你的孩子看了幾本書?這些科普書既有趣又生動!
    暑假過半,你的孩子看了本書呢?這些科普書既有趣又生動!低年級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候給孩子選擇任何書籍,目的都是為了讓他們保持閱讀的興趣,而不是學會什麼高深的學問。常說拉開孩子們距離的,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課堂下。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還有中國有個少數民族有個再生村,裡面再生人很多很多,都可以記起自己的前世。所以單單拿物質能解釋清楚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就是有靈魂的存在。中國古代有女媧造人的傳說,泥人在地上吹一口氣就活了。
  • 這些超讚動畫片幫你整理好了!孩子看了自動學英文~
    許多媽媽關心孩子英語啟蒙,又覺得很難。我的懶法子是這樣:果果3歲前以看繪本為主,3歲以後允許看視頻了,每天會讓她看一會兒英文原聲動畫。我並不鼓勵讓孩子看動畫片。但完全不看是不現實的,既然看了就利用起來,一方面控制好時長,一方面給孩子提供好的資源,把看動畫轉變成「玩著學」。果果現在已經養成更喜歡聽英文的習慣。有時碰到小豬佩奇中文版,還會來找我:」媽媽!
  • 怎樣對兩個基因編輯嬰兒負責?賀建奎依舊有4個問題無法回答
    孩子出生後沒有檢測到脫靶活性,至於露露和娜娜的未來,將對她們持續監測,並且進行隱私保護。未來我們會尊重孩子的自主權,結婚這些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如果是我家孩子我會第一個做這樣的活動。我曾和美國倫理學的專家探討過,也向很多科學家展示過數據,除自己團隊外,有四個人看到過相關資料。
  • 這些科普類圖書陪你過假期,多多增長有趣的知識
    今天,我們為您推薦20本科普圖書,這份書單請收好!海底的山那麼高,那麼險峻,又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萬物生長靠太陽」到了深海就行不通呢?海底的資源該怎麼開發………《深海探索》叢書將為你一一揭曉。你將跟著深潛器澘入深海領略「深海飄雪」,進入高分辨的電子顯微鏡中欣賞海水中的微觀世界,再來一趟超驚險刺激的太平洋海底之旅……所有你想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關於深海的秘密都能在這套書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