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出生以前我在哪裡呢」
「出生以前你是一個很小的卵子,在我的身體裡呢」
「但是我不是想說這個!我想說我在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卵子之前....」
"啊....之前的話,你什麼也不是。」
「什麼都不是,我怎麼可能什麼都不是呢!」
這是一個6歲小女孩和媽媽的對話,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事實上是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孩子問出這個問題,意味著他們頭腦中已經有了因果觀念,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關鍵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因為這個時期,孩子開始養成,和我們認真對話和傾述心事的習慣。重視這個時期,你將能更輕鬆地度過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那麼,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回應呢?哪些做法是無效的?
一、沉默
第一種無效的做法就是沉默。在這個問題上,沉默不是金。裝作沒有聽見孩子的問題,或者迴避孩子:等你長大後會告訴你的;甚至無情的補充:你現在太小,理解不了的。
這些都是很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樣向孩子傳遞了兩個信息:我不重視你的問題,而且你還沒有能力理解這個問題。
二、生氣
「你在想什麼」
「你不害臊嗎?」
「是誰教你這玩意的?」
類似這樣的回答,不僅會中斷和孩子的交流,還會讓孩子覺得,這個問題是禁忌,是不能討論的的。但是,越是禁忌的問題,孩子越好奇,他們會偷偷,用儘自己的方式,去揭開自己的疑惑。
三、毫不保留全部告訴孩子
還有一個極端做法就是,一股腦把整個生育過程告知孩子,什麼精子卵子的結合,細胞分裂長大.....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他們沒有親自接觸過的食物。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一、用寶寶熟悉的語言解答
如果孩子問我們是從哪裡來的,那我們最好用他比較熟悉的話語:爸爸和媽媽擁抱的時候,有時候太親密了,會結合在一起,這樣就出現生命的火花,就有了你。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還會再提起這個問題,到時候再告知孩子具體細節即可。甚至孩子如果還小,我們通常只需要告訴他:寶寶是從爸爸媽媽的愛中來的。
二、不要告訴孩子他們沒有問的內容
如果孩子還沒有問,說明他還沒準備好,還不想知道。採用教科書式的方法從頭講到尾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只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去吸收和理解。
三、不要逃避孩子的問題
我們不能讓孩子覺得問題尷尬,是禁忌,不能回答。
四、只回答孩子問到的問題
如果三歲孩子問我們自己是從哪裡來的,這時候給她解釋什麼是精子、卵子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這些離他生活太遠,他看不見摸不著,根本理解不了。他眼下只想知道小孩是從哪裡來,我們只需要告訴他,所有小孩都是爸爸和媽媽愛情結出的果實,他們從媽媽的肚子裡出生,在媽媽的懷抱中長大。
性教育不應是冷冰冰的知識教學,它是循序漸進的。我們要順應孩子的節奏,解答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對這個問題想要了解的內容。
總結來說,就是當孩子問了我們一個有關性的問題,我們不要像審犯人一樣質問他:是誰告訴你這些的?也不需要覺得要給娃上一節課,把什麼都告訴他。的做法是,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而且只給出孩子能聽懂,理解得了的答案。把性方面問題的話語權交給孩子,等孩子主動提問 的時候,才根據他的節奏,不斷深入地解答他的問題。
#你覺得性教育難以啟齒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