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馳想(ID:iiichixiang),作者:朱明馳,題圖來自:IC photo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知乎上無意中答了一個問題,得到很多贊;而有時認真回答一連串問題,卻都石沉大海。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呢?這篇文章可能給你答案。

先看下面這張圖,這是一個典型知乎問題的79個回答,每個回答獲得贊數的分布如下:

橫軸是知乎回答的默認排列順序,縱軸是每個回答對應獲得贊的數量。明顯可以看到:圖中越靠左位置,答案獲得的贊數越高。

越靠左贊越高,贊越高越靠左(網站展示靠前)。一旦這兩個出現正循環,不就形成了馬太效應?而馬太效應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也就是說,後來者再怎麼認真寫回答,讀者可能根本看不到,更別說給贊了……

為了驗證馬太效應,我採集到回答數分別為14、27、79的三個知乎問題的答案獲贊分布:

對比上面三張圖,從上到下有一個趨勢:隨著回答數增加,贊的整體分布越來越向左靠攏

這就是馬太效應的直觀體現,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後面的尾巴會越拖越長。更多的長尾答案只會淹沒在裡面,得不到展示。

為了進一步驗證,再看下面四張圖,回答數分別為79、118、369、867:

這次的趨勢更清晰,基本確定馬太效應的存在。而作為知乎的回答者,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下面正式給出知乎高贊的三條原則:

原則一:在臨界點之內

我們已經知道,是馬太效應使大部分長尾答案得不到展示。那有沒有可能存在這樣一個臨界點?只要我們在這個點前進入(且答案質量夠高),我們的答案排名就會不斷向前,最後排到第一;而假如你在臨界點後進入,不好意思,你的的答案會被甩到後面的長尾之中,就像進入一個漩渦,普通用戶永遠沒機會接觸到它。

問題的關鍵在這個臨界點。先賣個關子,還記得上面那些柱狀圖嗎?現在把它們放在一張圖裡,看看能否找出它們之間的共性:

上面兩張圖的唯一區別在於橫軸排序方式不同。上面的圖是按網站的默認推薦位置排列,下面的圖則是按回答的先後次序排序。對比兩張圖可以發現,下圖好像沒什麼規律,而上面圖中的贊都集中在黑色虛線左側。好像發現了什麼是不是?

實際上這兩張圖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比如,上圖可以說明用戶在瀏覽答案時,通常最多只會看10個答案左右,10個之後的答案基本就不看了。所以不管在任何時候,只要你的答案出現在10個之後,基本上就宣布涼涼了。

另外,下圖可以看出,一個回答獲贊的多少和時間尺度關係不大。一個高贊答案可能出現在任何時間,而並不是越早回答越有利。但只要那個「對的回答」出現之後,馬太效應就立刻顯現,後面的回答者再想競爭就難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那個「對的答案」。雖然沒辦法準確確定臨界點(大概在10左右?),但這已經幫了我們大忙。通過臨界點原則,我們可以排除大部分無效問題。這些問題,即使回答了也是在無意義的浪費時間。

什麼樣的問題我們一定位於「臨界點」之外呢?一種是發布時間特別久遠的話題,另一種是特別熱門(瀏覽量高)的問題。這兩類問題都有個共同特徵,就是回答人數眾多,那個「對的答案」早已出現。而別忘了,我們的最高目標是要成為第一個出現的「對的答案」。

知乎上各種話題眾多,一個提問動則上千萬瀏覽量,但你要知道那些熱鬧不是你的。對於普通知乎回答者來說,真正有效的問題只有下面紅圈裡這些。

原則二:只答潛在熱門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讓我們只回答新問題嗎?新問題沒流量啊。

我能理解這樣的心情,小小v也有夢想嘛,我自己也是個小小v。但在成為大V之前,我們必須先認清自己的位置,腳踏實地一步步來。

而且在這一階段,我們仍然有辦法提升回答的效率,那就是找到那個「潛在熱門問題」。

篩選潛在熱門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先做一個假設:問題的瀏覽量是勻速上升的。(在剔除熱點類話題類問題不考慮時,這個假設是相對合理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監測過去的流量增速判斷一個問題未來的熱門程度。

下面是我從知乎「發現「欄目裡挑選的20個人氣問題,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特點,發布時間較短,初期瀏覽量都不超過1000。但在監控24小時後,我們來看一下瀏覽量增長趨勢:

顯然,平臺推薦的人氣問題並不一定真的有「人氣」,問題4和問題6才是我們需要找的潛在熱門問題,它們在24小時後的瀏覽量非常高,但實際上我們在第12小時就能預判了。

如果將監控時間的顆粒度縮小,理論上可以實現潛在熱門問題的「隨時定位」。有興趣使用這款工具的小夥伴,可以通過公號後臺聯繫我。

而如果你運氣不好,恰巧回答了問題15,這個問題的的24小時瀏覽量增長為0……

原則三:考慮初始贊

玩遊戲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有天賦一說,有的人物一出生屬性點就奇高,而大多數人都天資平平。知乎平臺也是一樣,每個用戶的「初始點數「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假如你有三個好友,他們是你的鐵桿粉,只要發文章他們就無條件贊你,那麼你的「初始贊「就是3個。而一個坐擁十幾萬粉絲的知乎大V,可能一出場就自帶幾百個贊(他的回答系統會自動推送給粉絲)。

這就是你和大V的差距,你們之間的「初始贊」不同。大V回答一個問題,問題可能就成了熱門;大V給你點個讚,你的回答排名就蹭蹭上漲。所以,想辦法提升初始贊很重要。

那麼如何提高初始贊呢?有三個方法:多找幾個鐵哥們;提升粉絲數;找大V給你的回答點讚。至於選擇哪種方法,就要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最後總結一下,獲得知乎高贊的三條原則:

一、在臨界點之內

二、只答潛在熱門

三、考慮初始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馳想(ID:iiichixiang),作者:朱明馳

相關焦點

  • 知乎引流深度乾貨文,5000字長文教你知乎快速漲粉
    如何最快在知乎寫出高贊回答?我認為有兩種技巧,第一是分析同行成功的原因,第二是分析同行不成功的原因。比如你現在在知乎回答一個問題,你不知道如何創作好內容,不知道什麼是好內容,你就參考現有的高贊回答。切記,不管你是否文字領域的高手,都需要做這一步。
  • 知乎高贊回答身邊,有個讓人放鬆的人是什麼感覺?答案我太喜歡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身邊有個讓人放鬆的人是什麼感覺?有個高贊回答是,你會願意敞開心扉與他分享身邊的喜樂哀怒,分享最真實的自己。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把人際關係處理得非常乾淨,可往往撇得越清楚的人,內心越是戰戰兢兢,活得也就越累。一個能讓人放鬆的人,相處起來如釋重負,如沐春風,自然而然會得到他人真心以待和坦露心扉,做好以下三點你也能成為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 美國「知乎」上這個回答又火了!
    最近,在美版「知乎」Quora上這樣一個提問火了:你去過的國家裡,有哪個是與之前聽到的描述完全不一樣的?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中國!這位外國網友說:這是地球最安全的國家,在這裡,我從未感到過害怕!
  • 美國「知乎」上這個回答又火了
    最近,在美版「知乎」Quora上這樣一個提問火了:你去過的國家裡,有哪個是與之前聽到的描述完全不一樣的?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不 同的用戶想看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前者希望直接進入到該問題頁面,挑選高贊or感興趣的回答後,再進行瀏覽。而現在的情況是,用戶只能先進入回答頁面,再從中進入問題頁面(操作過程如下面三張圖片的順序所示)。對於被問題吸引的用戶來說,這樣的操作流程顯然不夠簡便。
  • 數說知乎的「神提問」
    看來這些問題大多是源自於大家對於人生的探索,否則「為什麼」,「如果」,「怎麼辦」也不會出現那麼多,出人意料的是「體驗」這個知乎專屬tag居然並不多,可能是出於對知乎的尊重,和「體驗」相關的問題都不會問得那麼「沙雕」。
  • 知乎高贊:985計算機視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怒刷leetcode...
    新智元帶你看看這個70萬瀏覽量問題下的答案乾貨:找工作難,是因為前兩年AI領域泡沫太大。然而,真正的人才什麼時候都緊缺,搞紮實自己的基本功比什麼都重要。心態放平,好好刷leetcode,好offer總在不遠處。   計算機視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AI專業畢業後是不是找不到工作?近日,有知乎網友提問,獲得了70萬閱讀量。
  • 知乎高贊:短短十年,為什麼國產手機的崛起那麼快?
    知乎上有人提了一個高贊問題,為什麼國產手機的崛起那麼快,以至於短短十年,就能打敗大多數海外品牌?除了蘋果、三星,我們似乎不怕任何競爭。目前有機會超越華為的,同樣也是我們自己的國產手機廠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中國手機市場的淘汰機制非常殘酷,可能一步走錯了就會萬劫不復。
  • 高贊回答:為什麼有人相信玄學,而且分析得頭頭是道?
    我回答到這裡,如果只是說答案的話,已經說完完了,但是我相信你是不滿意的,你還問了如何看待這些「神秘學」,那我再補充兩句:我只說兩件事:命理也好,風水也罷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列位就不感到懷疑嗎?如果它真的是一種騙術,為什麼能存在這麼久?
  • 知乎高贊:為什麼有些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
    知乎上有個點讚1.7萬贊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越讓你痛苦和想迴避的地方,越能讓你成長」;「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認知層面的,但更多的是執行層面的」。在這裡,你能看到可愛好玩的動物演繹解壓的段子,也能看到性格迥異的角色展現人格化的故事。當你忙裡偷閒,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動物屯,我們希望它能讓你在歡笑中緩解疲勞,更好地投入接下來的工作和學習。當你勞碌一天,用睡前的片刻閱讀動物屯,我們希望她能讓你感受溫暖,帶著充實的內心進入夢鄉。
  • 推薦5個知乎高贊的視頻剪輯網站,一年輕鬆多賺幾十萬
    今天為大家分享5個知乎高贊的視頻剪輯網站!乾貨分享實用且免費的視頻剪輯網站,每一個都逼格滿滿。1、快剪輯我用過的剪輯網站不少,細數下來手機端從幾個輕度剪輯短視頻網站到硬核一些的。它可以把你生活中的照片打造成精美的影片視頻,在視頻製作過程中你可以選取你喜歡的視頻背景音樂和視頻的效果(模版),在影片、視頻的任何一個場景都可添加手繪圖片、精美貼圖,進行音效加工,操作簡便,趣味性強,視頻編輯和製作就是這麼簡單!
  • 知乎高贊回答:有什麼相見恨晚的學英語方法?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在當今社會,英語還重要嗎?  點讚第一的回答是——英語可以差,但你的口語一定要好!  你記住了1萬個單詞、將語法書倒背如流、英語成績名列前茅、英語證書一大摞。  但你的口語差,看見老外張不了口,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沒有人會認為你的英語好,升職加薪永遠沒有你的份。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  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
  • 知乎產品分析——以建城市的方式做產品
    二是經常可看到知乎上一些高贊回答並不是因為具有一定的深度或專業性,而是抓住了看客的心理,成為情緒的發洩出口,或是更單純的抖機靈,純吐槽。這樣的回答能獲得高贊對那些專業回答帶來的傷害也很大,長此以往就沒有人會堅持輸出專業回答了。
  • 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代替了勺子?美版知乎提問,網友回答亮了
    關於我們的餐具,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代替勺子?剛才我們也說道,勺子依然是我們餐桌的一種餐具,它並不像刀叉被筷子完全代替,在我們餐桌上依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使用率上,勺子在我們餐桌上顯然沒有像西方人那樣依賴勺子,原因我們之前說過,這和食物有關,以及和其他餐具有關。
  • 孩子:為什麼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你怎麼回答?
    你有沒有被孩子的「神」問題問倒過?孩子同學小土豆媽媽說,被孩子的一個問題問得一時語塞。「媽媽,為什麼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裡?」突出其來的靈魂之問。小土豆媽媽說,前天孩子一邊寫老師留的寫日記作業,一邊問:「媽媽,為什麼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裡?他是不是想讓別人看到,然後誇獎他嗎」三年級的小土豆一臉認真地問。「為什麼這麼問呢」?小土豆媽媽反問道。
  • 知乎聯合五條人發布十周年合作曲《問題出現我會回答大家》
    1月7日,知乎聯合五條人樂隊發布十周年合作曲《問題出現我會回答大家》,將經典曲目重新演繹,致敬知乎十周年來所有樂於分享、慷慨無私的答主們。如果說《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是對生活的隨性和無畏態度,那麼此次五條人與知乎合作的這首《問題出現我會回答大家》,則更像是對前者的呼應。「回答大家,太空會不會有新的家?機器人它會寫詩嗎?」「告訴大家,下一個風口它吹向哪?」簡單直白的歌詞中飽含知乎網友的好奇心,涉及物理、人工智慧、商業財經、歷史人文、醫學、生活娛樂等多個領域,這是來自不同個體的生活之問,也是知乎站內用戶的熱門討論。
  • 為什麼英語對中國人來說如此困難?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沒有之一
    在美國版知乎上面看到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英語對中國人來說如此困難?」高贊回答:英語與中文完全不同。首先,英語會強調名詞,而中文會強調動詞。你是個很棒的舞者。他能照出來很棒的照片。但如果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你會注意到這不是我們說話的方式。這三句話應該是:我吃素。(我吃素食。)你舞跳得很好。(你跳得很不錯。)
  • 普通人如何通過知乎快速崛起?
    然後點開第一個來自知乎的答案。  哇哦,華一的答案展現到你的眼前,哈哈,不信你試試?  粉絲看到我的問答,如果覺得有道理,自然會加我為微信好友。  哈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相遇了,感謝知乎~  當我在知乎的某個專題下回答了好多問題之後,也有驚喜出現,我每天都收到數10個問題回答的邀請(驕傲臉)。  雖然不是知乎大V,但華一傳授一些成為知乎大V的一些必備技巧。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01 內容產品前兩屏的故事中文網際網路能活過十年的產品,大多在你手機的前兩屏裡,而知乎能幸佔一角,說明還是有唯一性在。這個唯一性是什麼?顯然不僅僅是那個調侃中的「精英世界」,而是更具體、可觸摸的價值。在具體論述這個價值前,可能還是得把時間線往回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