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崛起,就會有人黯然退場。短短十年,國產手機行業從五花八門的低端山寨機,蛻變成可以和三星、蘋果競爭的高端產業。
另一邊,曾是手機巨頭之一的索尼,早已黯然退場。5月14號,日本索尼發布了今年1月到3月的銷售報告,其中索尼智慧型手機僅出貨了40萬部。這個成績別說和華為、小米、OPPO比了,就連衰落的魅族都打不過。
索尼手機的失敗有很多原因,但究其根本,其實和諾基亞是一樣——船大難掉頭。索尼相機部門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卻不願意分享給手機部門,理由是怕智慧型手機擁有和相機一樣的體驗,從而影響相機部門的業績。光這一點,就能看出索尼這家企業的頑固,抱著舊時代的紅利不放,必定會失去未來。
此外,索尼手機定位高端,但是在同價位下卻沒有任何獨特的賣點,也沒有性價比。要知道,諾基亞想重回市場,尚且要自降身價,用性價比拉攏客戶。而索尼手機是不跟隨、不降價、也不悔改,黯然退場是必然的結局。當然了,索尼是一家大公司,手機只不過是做著玩玩的「副業」。
但是,智慧型手機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戰略核心,錯過它,意味著錯過一個時代。
iPhone不是憑空出現的,蘋果是先後生產過電腦、MP3,清晰地認識到了消費者的需求,最後才找到了這個時代的關鍵點。別看華為、小米、OPPO、VIVO現在只是在賣手機,只要他們永遠跟緊時代的脈搏,就能抓住下一次機會。
知乎上有人提了一個高贊問題,為什麼國產手機的崛起那麼快,以至於短短十年,就能打敗大多數海外品牌?除了蘋果、三星,我們似乎不怕任何競爭。目前有機會超越華為的,同樣也是我們自己的國產手機廠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中國手機市場的淘汰機制非常殘酷,可能一步走錯了就會萬劫不復。當年魅族和高通決裂,錯用聯發科,到現在也沒緩過來;錘子科技不過是斥巨資做了一個「平板電腦」,創始人羅永浩直接出局;金立錯過了轉型高端的關鍵時刻,線下渠道沒守住,被OPPO、VIVO打得滿地找牙。在這種殘酷市場裡生存下來的贏家,才是真正的強者。
第二,國產手機廠商都是新興企業,沒有歷史包袱,敢於模仿,更敢於創新。回顧智慧型手機發展史,無非是以iPhone為代表的觸屏式智慧型手機,淘汰了諾基亞、黑莓、摩託羅拉這樣的傳統按鍵手機,這就是所謂的「風口紅利」。而這一次機會,國產手機廠商牢牢地抓在了手裡。
第三,我們有著發達的供應鏈,是世界工廠,產品有極強的價格優勢。小米一開始的打法,就是通過極致的性價比,來擠壓海外品牌的生存空間。當銷量上來以後就形成了馬太效應,銷量越高,產品越強,積累的資源越多,就越不可能被擊敗。傳統手機巨頭們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失去了反抗的力量。
一切的結果,都有原因。國產手機的崛起看似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當年我們買不起昂貴的海外手機,廉價的國產山寨機橫掃大街小巷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國產手機廠商總有一天會破蛹成蝶,成為這個行業的巨頭。
因為沒有低谷期的積累,就沒有成長的根基;沒有卑微地仰視,就沒有超越的野心;沒有當年的苟且,就沒有現在的輝煌。
國產手機總有一天會超越蘋果,打敗三星,我相信,這不是一句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