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山杉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樹幹挺拔、葉色翠綠、樹冠呈塔形的優良樹種,不僅樹形長得漂亮,而且極耐水溼、耐鹽鹼、生長迅速、綠色期長、病蟲害少,優點頗多。在雲南昆明滇池沿岸,中山杉在近水、溼水之處生長旺盛、鬱鬱蔥蔥;在上海崇明島、湖北荊州,中山杉在鹽鹼度較高、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機勃勃,長勢突出;在山東臨沂、濟南、日照、青島等多個中部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山杉成為優質的景觀綠化樹種、道路防護生態林帶樹種。
相對於山東,河南的氣候要乾旱一些,降水要少一些。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山杉經受住了考驗,在洛陽、鶴壁等地種植成活,而且長勢良好。壯美的中山杉挑戰了中部地區,在河南闖出了名堂。
中山杉與洛陽的緣分,起始於2006年。當時洛陽正在建設隋唐城遺址公園,在荷花園岸邊種植了一些中山杉。據洛陽市綠化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孔秋真介紹,因為北方比較乾燥,經常有乾熱風,所以開始種植時很謹慎,沿水岸只種植了少量,而且所用苗子也不大,胸徑只7釐米左右。9月8日,在隋唐城遺址公園的荷花園岸邊,《中國綠色時報》記者看到,幾十株中山杉高大挺拔、蒼翠雄偉,基本上胸徑都在30釐米左右,與盛開的美麗荷花相映成趣。
南湖公園位於洛陽市政府大樓的南面。南湖是近幾年新建的人工湖,岸邊3排長勢良好的中山杉是2014年新添的美景。洛陽市綠化工程管理處處長王世燁告訴記者,此前這片地方曾經種過重陽木,但可能因為地下水位高、人工湖還有一定滲漏問題,所以重陽木長得很不好,甚至有死亡現象。但也正因為這些問題,是中山杉能適應的,所以他才考慮種植中山杉。如今,中山杉長得很好,他基本上每周都去看兩三次。這片中山杉樹陣也得到了洛陽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認可。
洛陽秀林苗木場經理李成才承擔了南湖公園中山杉的種植工程。他告訴記者,這片中山杉樹陣有411株,是2014年3月種下的。苗子從江蘇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以及該公司在合肥的基地分別運來,當時胸徑在10釐米左右,現在基本上都長到了14釐米左右。
因為南湖公園的中山杉樹陣長得好,王世燁對在洛陽種植中山杉更有信心了。他還建議適當引進一些小苗在苗圃試種,在基礎綠化帶試種一些,還可以嘗試把中山杉作為行道樹。
王世燁和孔秋真向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銷售部經理孫峰詳細諮詢了種植胸徑超過10釐米的苗子能否成活、怎樣管護等問題。孫峰介紹,因為北方降水少、天氣乾旱、風大、冷空氣來得早,所以在北方種植的苗子規格應偏大一些。中山杉在北方種植需深栽,要比當地其他苗子深10釐米,栽下後就要澆兩次透水,此後要注意增加澆水次數。此外,一定要適當疏去部分枝葉,在保持樹形的基礎上剪掉1/3至1/2枝葉,減少蒸發,才能提高成活率。苗子栽植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明節之前。冬季寒流來臨之前,應採取提早澆防凍水等措施。
一篇報導,讓鶴壁多了一個綠化樹種。這是9月9日記者在鶴壁得到的驚喜。
站在鶴壁新修成、尚未正式通車的浚鶴快速通道公路上,面對路邊青翠挺拔的中山杉,鶴壁市林業局總工程師郭朝藍告訴記者,之所以種這個樹種,是因為看到了記者在2014年8月26日《中國綠色時報》上發表的一篇關於中山杉在山東種植情況的報導。郭朝藍想,中山杉在山東濟南、臨沂能種得這麼好,在鶴壁也應該能行。他又前往天津泰豐公園、南京植物園考察了中山杉種植情況,由此確信中山杉在河南能夠過冬。於是他擬了報告,建議在浚鶴快速通道兩旁試種中山杉,既可替代老牌通道綠化樹種楊樹,又能豐富當地樹種的生物多樣性。
報告批准後,2015年春,郭朝藍從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購進中山杉1000株,以4×2的株行距種植在浚鶴快速通道的一段公路兩旁。當時苗子胸徑為6釐米,現在基本上有8釐米了。2015年11月21日,鶴壁遇到了驟冷天氣,白天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上,夜裡驟降到零下7攝氏度,蘋果、桃、大葉女貞等一些經濟林樹種和綠化樹種都凍壞了,中山杉卻無恙;2016年元月,鶴壁遇到了零下17攝氏度的極低氣溫,中山杉依然完好。兩次遭遇,充分證明中山杉在鶴壁能順利過冬。
(下轉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