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迎來鳥類遷徙「大年」

2020-11-24 華夏經緯

2018-07-11 12:18:22    華夏經緯網

  盛夏時節,新疆夏候鳥的數量比往年都要多,尤其是椋鳥數量龐大。鳥類專家稱,這是鳥類遷徙「大年」來襲的結果。
  「椋鳥的『大年』來了!」7月6日,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展示了他在精河等地拍攝的多張粉紅椋鳥照片。他解釋,鳥類遷徙「大年」,指種群數量周期性變化的一種現象。今年,粉紅椋鳥和紫翅椋鳥等夏候鳥數量突然增加,幾十萬隻的大軍,橫掃北疆大地,從伊犁谷地到烏魯木齊南山,隨處可見,這種狀態稱為「大年」。過去幾年,人們在野外很少遇見過它們,是所謂的「小年」。
  馬鳴說,椋鳥等鳥類的「大年」每隔七八年出現一次,飛行時遮天蔽日。上一次粉紅椋鳥集大群出現,是在2011年。
  他分析,自然食物鏈會調解鳥類的種群變化,通常情況下,鳥類周期性變化的原因和食物有關,如粉紅椋鳥、紫翅椋鳥在繁殖期主要是吃蝗蟲,這些鳥類多的年份,一般蝗蟲等害蟲也會比較多。另外,由於夏候鳥是遷徙性種類,椋鳥等鳥類種群的波動也與越冬地氣溫、降雨量、植被等情況有關。
  夏候鳥數量增多,還與「西鳥東擴」有關。馬鳴稱,最典型的有西域山雀、歐金翅雀和紫翅椋鳥幾種。它們是逐步「東擴」的,有的一年只移動二十公裡左右,有的上百公裡。
  馬鳴稱,新疆約10%的鳥類存在明顯東擴傾向,東擴距離在600公裡乃至千公裡。調查發現,具有東擴趨勢的物種以小型種類為主,其中雀形目22種,非雀形目20種,主要原因是綠洲、農田開發後,把沙漠中許多破碎的生態環境連在一起,為它們的東擴提供了一條生態廊道。

作者: 江斌偉 王媛媛 來源: 烏魯木齊晚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和6個罕見鳥種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截至目前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 鞏義黃河溼地迎來大批遷徙鳥類
    鞏義黃河溼地迎來大批遷徙鳥類 2020-12-02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濮陽這個地方迎來了大批遷徙鳥類,太美了!
    隨著氣溫漸低,季節轉換,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又拉開了序幕...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來大批遷徙鳥類!來看看濮陽來了哪些「小可愛」~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大批遷徙鳥類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約10860畝,其中溼地面積達到了5212.8畝。
  • 生態好轉迎來白天鵝 南樂成珍稀鳥類遷徙途「驛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蔣曉宇 馮雲麗  得益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南樂縣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野生白天鵝棲息據南樂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不僅僅是白天鵝,在該縣以樂西湖為核心區的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中,已發現多種珍稀鳥類的「身影」,「南樂縣成為珍稀鳥類遷徙途中的『驛站』,說明一系列生態恢復和保護措施已見成效。」  近年來,南樂縣圍繞「宜居宜遊生態南樂」的發展定位,鐵腕整治環境汙染,高標準推進造林綠化工程,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白天鵝的出現振奮人心。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15%的鳥類有遷徙行為,模型揭示遷徙原因
    這麼多鳥類的季節性遷徙是一個生態難題。已知的10600種鳥類大多數並不遷徙。只有大約15%鳥類在它們的夏季繁殖地和過冬地帶之間,往返數千英裡,英勇而不知疲倦地旅行。北達科他天空中的加拿大鵝為什麼有些鳥遷徙,有些鳥不遷徙?沒有明確的解釋。大鳥、小鳥、聒噪的鳥、安靜的鳥——候鳥有各種形狀、大小和習性。即使同一種候鳥,行為方式也千差萬別。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這隻長著長而尖的小紅嘴,胸前戴著一條黑「圍巾」的候鳥,對環境要求十分挑剔;還有灰鶴、豆雁等鳥類在此休整待發、嬉戲覓食,尋找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的棲息之地是野生水鳥的本能習性。近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有不少候鳥選擇在密雲區各大溼地歇腳,尤其是密雲水庫北部地區,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遷徙鳥類途經、駐留此地。
  • 向南飛:鳥類遷徙的故事
    鳥類知道根據白天的時數和降溫來遷徙。北極的鳥類開始遷徙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它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日期取決於秋天開始的時間,這是基於地理、海拔和氣候的。在南半球,秋天是3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到6月初。鳥類,如北極燕鷗,可以遷徙到驚人的近4萬公裡!
  • 全球鳥類遷徙現象比以往預計的更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研究人員對過去5萬年的全球鳥類遷徙模式進行了重建。模型顯示,全球鳥類遷徙在末次冰期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今天。研究結果表明,遷徙現象存在的時間比之前認為得更久。 許多鳥類都會根據氣候的季節變化而遷徙。
  • 10張鳥類遷徙的照片,讓人感嘆鳥類的智慧!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鳥類的遷徙,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不辭辛苦的向著目的地前行。像不像一隻巨大的老鷹?使得同類前來圍觀?「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在遷徙的過程中組織成心形,讓人不得不感嘆鳥類的智慧!
  • 載夢飛翔 新疆首次放飛佩戴鳥類環志白尾海雕
    ——記新疆首次放飛佩戴鳥類環志白尾海雕 它趴在河邊的雪地上一動不動,在相距十幾米遠的地方,人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它似乎有些萎靡,身上的羽毛也顯得雜亂,只有那警惕而犀利的眼神以及充滿攻擊性的尖利鉤嘴在告訴你,它不是普通的鳥類。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學現象。人們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鳥類遷徙的現象,我國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的記載。 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南北方呢?
  • 鳥類奇趣|北極燕鷗:名副其實的「遷徙之王」
    其實,他這點路程相對於鳥類的遷徙之路而言微不足道。  要論世界上回家路最遠的當屬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一種美麗的小鳥,有紅色的喙和紅色的腳,灰白色的外衣配上黑色的帽子,一副時尚模特的樣子。它弱小的身軀不足120克,卻創造了鳥類遷徙史上的奇蹟。它們遷徙一趟需要飛行40000多公裡,相當於繞赤道一圈,是地球上遷徙距離最長的鳥類。這麼長的距離,即便是坐飛機,估計也得飛上50個小時。
  • 新疆首次發現須葦鶯刷新中國鳥類新紀錄
    新疆鳥友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拍到的須葦鶯。   白眉細嘴、翅膀灰褐,乍一看其貌不揚,細看玲瓏秀美的中國鳥類新紀錄——須葦鶯,近日出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據悉,這是新疆鳥友近80年來,首次記錄到這種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外賓」。
  • 新疆生態補水助沙漠邊緣重現候鳥「天堂」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9日電(記者 孫哲、丁磊)入秋後,天山北麓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大批候鳥遷徙。近年來,當地管護部門持續開展生態補水,今年已完成近15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溼地水域面積不斷增加,沙漠邊緣一度萎縮的溼地再現生機。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transient)。例如赤腹鷹在日本繁殖,在菲律賓越冬,遷徙時經過臺灣就是臺灣的過境鳥。過境鳥都是旅鳥。旅鳥不一定是過境鳥。所謂的過境鳥,是以鳥類的生活區域劃分的。一般分為:留鳥、旅鳥等。留鳥是長期在某一區域生存,不遷徙的鳥類。旅鳥,是到一定季節就特定的進行大規模遷徙的鳥類。
  • 條子泥鳥類遷徙大揭秘來了
    你知道它長途遷徙跋涉萬裡時最喜歡的落腳點在哪嗎?你知道東臺條子泥的深秋會迎來哪些鳥類嗎?你知道它們靠吃什麼來增重和美容嗎?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這一次我們都將為你揭秘。精彩僅此一天,錯過再等一年。在期棲地系列直播首秀完整地勾勒出東臺條子泥悠然、健康、清雅的生活方式之後,第二期直播將聚焦核心,告訴你條子泥這塊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何如此受到全球生態圈的「追捧」,超過200種南來北往反覆遷徙的鳥兒,又是如何與這裡結下不解之緣的。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為數量較為稀少,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所以有「鳥中熊貓」之稱。它們是怎麼被監測到的?
  • 鳥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遷徙奇蹟
    為了尋找最理想的生存環境,許多鳥類都會隨季節的變化而進行遷徙,這種鳥被稱為候鳥。候鳥如同超級英雄一樣,有著不可思議的耐力、速度和生存技巧。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鳥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遷徙奇蹟吧。最長的遷徙:北極燕鷗北極燕鷗的繁殖地位於北極附近區域,它們會在8月到9月開始向南遷徙,抵達南極洲附近的海洋後在那裡定居4到5個月,然後在5月到6月返回繁殖區。其全部行程有4萬多千米,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北極燕鷗在遷徙時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滑翔,這樣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它們還會俯衝到海面上捕魚吃。
  • 野生動植物保護|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啟動
    本號訊(9月21日)隨著秋季鳥類遷徙高峰的到來,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東灘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為國際重要溼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網絡的中轉站之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遷徙鳥類環志點。近日,上海市野保事務中心組織人員赴東灘保護區參與鳥類環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