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鳥類有遷徙行為,模型揭示遷徙原因

2021-01-13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生物學類

美國大部分地區現在是候鳥季節,大約有50億隻鳥從熱帶地區飛入美國國土,嘰嘰喳喳的黎明合唱提醒我們,它們才是社交應用tweet這個單詞的發明者。這麼多鳥類的季節性遷徙是一個生態難題。已知的10600種鳥類大多數並不遷徙。只有大約15%鳥類在它們的夏季繁殖地和過冬地帶之間,往返數千英裡,英勇而不知疲倦地旅行。

北達科他天空中的加拿大鵝

為什麼有些鳥遷徙,有些鳥不遷徙?沒有明確的解釋。大鳥、小鳥、聒噪的鳥、安靜的鳥——候鳥有各種形狀、大小和習性。即使同一種候鳥,行為方式也千差萬別。所以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尋找鳥類遷徙的原因,現在他們似乎找到了答案。近日,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一個模型,它以一種非常全面的方式解釋了鳥類的全球分布。

研究人員說,鳥類遷徙的原因簡單又讓人驚訝:一切都因為能源效率。鳥類通過飛行數千英裡來節省能源。更確切地說,長途飛行的鳥兒雖然有能量消耗,但遷徙地夏季有大量蚊子、蒼蠅、昆蟲幼蟲和其他鳥類美食,並且對食物的競爭相對較小。據報告第一作者馬呂思索維爾(Marius Somveille)介紹,聚焦於能量獲得和支出,不僅能解釋鳥類個體行為——比如為什麼一隻鶯選擇從尤卡坦飛到紐約州北部——而且還可以解釋所有鳥類的地理分布。

在該模型中,遷徙行為似乎是由某種全局機制驅動,以便更有效地重新分布鳥類。這不僅僅是進化所賦予動物的本能,更是生物圈在以最合乎邏輯的方式安置鳥類。「我認為這是一項偉大的研究,」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的康奈爾大學遷徙生物學家安得烈法恩斯沃思(Andrew Farnsworth)說,「這是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我們看到的模式背後的指導原則。」

有一個常識,即鳥類會追尋食物。每一個鳥類學家都知道,當春天的腳步逐漸向北移動時,候鳥傾向於追逐「綠波」,實際上,它們是去「能量」(資源)富集地。但這項新的研究表明,遵循能量模型可以解釋全球範圍內鳥類的分布情況(有一些例外,比如安第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並且可以用同樣的概念來解釋為什麼其他動物,比如魚類和鯨,以它們的方式遷徙。這也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氣候變化對鳥類和其他物種未來分布的影響。

北美黃林鶯

為促進項目研究,索維爾創建了一個模擬行星,其中的鳥類首先在熱帶出現,然後逐漸散布全球。該研究利用植被作為環境中能源供應的替代物。

對鳥類來說,熱帶有明顯的優點,包括豐富的動植物群。鳥沒有必要在溫度調節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很快悲劇來了:每隻鳥都想住在熱帶地區。數十億隻鳥擠在一起,爭奪同樣的食物。同時行星圍繞太陽運轉,冬去春來,熱帶的冰雪融化。從空中看,遠離熱帶的地方,到處生機盎然,蔓延著花的海洋。此時,熱帶地區卻非常擁擠,有些物種發現遷徙到資源過剩的地方才是更好的的選擇。

自然選擇有其魔力:遷徙並利用溫帶豐富資源的鳥類能繁衍出許多健壯後代。遷徙本能是可遺傳的,日長的變化觸發著荷爾蒙的改變,孕育著旅行的衝動。它們來了:木鶇(wood thrushes)、慄肋林鶯(chestnut-sided warblers)、靛藍彩鵐(indigo buntings)、 巴爾的摩金鶯(Baltimore orioles)、玫胸白斑翅雀(rose-breasted grosbeaks)、樹燕(tree swallows)、闊翅小鷹(broad-winged hawks)等等。

白頰林鶯

大多數鳥在夜間飛行。有些鳥從墨西哥和美國中部,一夜之間橫渡墨西哥灣,抵達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島嶼和沼澤。很多鳥死在路上。最近的研究描述了一個現象「春天裡鯊魚肚子填滿夜鶯」,史密森候鳥中心的負責人彼得馬拉(Peter Marra)說。

每年這個時候,鳥類保護主義者都會擔心候鳥被人造光源吸引或迷惑後會在夜間與建築物發生碰撞。他們還擔心棲息地的破壞——鳥類停下來休息補充食物的地方。鳥類的另一大威脅:貓。據康奈爾大學鳥類學教授阿曼達羅德瓦爾德(Amanda Rodewald)說,「美國每年大約有20億隻鳥被貓殺死。」「對於遷徙的鳥類來說,它們需要做兩件事。它們需要生存——不要被掠食者吃掉,不要飛進建築物、通訊塔。它們還需要找到適合補充食物的棲息地,」羅德瓦爾德說,「脂肪——脂肪中的能量——是遷徙的資本。」

遷徙的本能會因環境變化而蛻化。白鸛通常在非洲和歐洲之間季節性往來,但它們中很多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垃圾填埋場永久露營,它們的遷徙本能被阻斷。「遷徙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特徵。」馬拉說。這也是那些把鵝屎灑滿高爾夫場的加拿大鵝們拒絕離開的原因。它們的遷徙本能已經蛻化。但索維爾的研究沒有解釋為什麼只是部分物種會遷徙,而大多數物種卻不遷徙。這仍然是鳥類學的未解之謎。

博科園-科學科普| 西岸/編譯|來自:世界科學(World-Science)

相關焦點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transient)。例如赤腹鷹在日本繁殖,在菲律賓越冬,遷徙時經過臺灣就是臺灣的過境鳥。過境鳥都是旅鳥。旅鳥不一定是過境鳥。所謂的過境鳥,是以鳥類的生活區域劃分的。一般分為:留鳥、旅鳥等。留鳥是長期在某一區域生存,不遷徙的鳥類。旅鳥,是到一定季節就特定的進行大規模遷徙的鳥類。
  • 全球鳥類遷徙現象比以往預計的更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研究人員對過去5萬年的全球鳥類遷徙模式進行了重建。模型顯示,全球鳥類遷徙在末次冰期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今天。研究結果表明,遷徙現象存在的時間比之前認為得更久。 許多鳥類都會根據氣候的季節變化而遷徙。
  • 遷徙行為轉變 或促進物種多樣化
    遷徙動物每年遷徙數千公裡。當一個遷徙物種的個體停止遷徙並建立起定居種群時,就會發生遷徙損失(即遷徙下降),這種現象在鳥類和蝴蝶中有記錄。從理論上講,如果定居和遷徙的種群在繁殖上相互隔離,遷徙的損失和收益可能會促進物種形成。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學現象。人們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鳥類遷徙的現象,我國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的記載。 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南北方呢?
  • 新疆迎來鳥類遷徙「大年」
    2018-07-11 12:18:22    華夏經緯網
  • 向南飛:鳥類遷徙的故事
    鳥類知道根據白天的時數和降溫來遷徙。北極的鳥類開始遷徙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它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日期取決於秋天開始的時間,這是基於地理、海拔和氣候的。在南半球,秋天是3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到6月初。鳥類,如北極燕鷗,可以遷徙到驚人的近4萬公裡!
  • 鳥類奇趣|北極燕鷗:名副其實的「遷徙之王」
    我有一個同學家住東北,卻在南方上班,每到年關,他就感嘆「行路難」,路上要坐幾天的火車。其實,他這點路程相對於鳥類的遷徙之路而言微不足道。  要論世界上回家路最遠的當屬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一種美麗的小鳥,有紅色的喙和紅色的腳,灰白色的外衣配上黑色的帽子,一副時尚模特的樣子。
  • 中國科大揭秘遷徙原因
    5月15日,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極地環境研究室謝周清—孫立廣課題組,在大氣環流驅動企鵝棲息地格局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揭示了大尺度氣候模式作用下的島嶼地形、風和積雪的分布對於企鵝種群盛衰和棲息地演化至關重要,並為研究局域尺度的氣候和地形地貌對企鵝行為的影響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 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電話舉報
    春天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將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鳥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遷徙奇蹟
    為了尋找最理想的生存環境,許多鳥類都會隨季節的變化而進行遷徙,這種鳥被稱為候鳥。候鳥如同超級英雄一樣,有著不可思議的耐力、速度和生存技巧。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鳥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遷徙奇蹟吧。最長的遷徙:北極燕鷗北極燕鷗的繁殖地位於北極附近區域,它們會在8月到9月開始向南遷徙,抵達南極洲附近的海洋後在那裡定居4到5個月,然後在5月到6月返回繁殖區。其全部行程有4萬多千米,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北極燕鷗在遷徙時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滑翔,這樣可以節省很多體力。它們還會俯衝到海面上捕魚吃。
  • 盜獵者利用候鳥遷徙拉網捕捉 不乏國家級保護鳥類
    盜獵者利用候鳥遷徙拉網捕捉 不乏國家級保護鳥類 原標題:   北京晨報熱線新聞(記者 郭丹)中秋假期,卻有人「加班加點」趁著候鳥遷徙之際,捕捉鳥兒牟利。
  • 10張鳥類遷徙的照片,讓人感嘆鳥類的智慧!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鳥類的遷徙,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不辭辛苦的向著目的地前行。像不像一隻巨大的老鷹?使得同類前來圍觀?「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在遷徙的過程中組織成心形,讓人不得不感嘆鳥類的智慧!
  • 鳥類的遷徙行為,看似怪異實則很聰明,人類應該好好學學
    在每個秋天,數百億的鳥類會從高緯度地區飛至熱帶地區。如果它們直著飛的話(像烏鴉那樣),它們的旅程將是數千英裡長。地球上的風一般都規律性地往特定的方向吹,當鳥類隨風飛翔時,會至少讓一部分風往他們的背面吹,因此與逆風飛行相比,它們能極大提高飛行速度。
  • 你以為候鳥遷徙只是怕冷?其實我們至今都沒搞清楚原因
    搞笑動圖:加了手臂的麻雀我們從小就知道遷徙指的是,野生動物因時間變化而大規模定向移動的行為,水生動物的「遷徙」又被稱為「洄遊」。但沒有哪個類群的遷徙行為能像鳥的遷徙那樣引起人類極大的興趣。但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具有遷徙行為。根據鳥類遷徙活動的特點,我們可以將鳥類分為留鳥和候鳥兩大類。
  • 春季候鳥遷徙期將至 我省嚴打捕殺販賣候鳥行為
    龍頭新聞訊 14日,記者獲悉,省林草局以視頻形式舉辦了全省春季候鳥等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工作培訓,省林草局提前啟動我省候鳥遷徙路線和棲息地保護管理及疫源疫病監測監控工作。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刻,特別是我省即將進入春季候鳥遷徙期,任何一種野生動物都有攜帶傳播病毒的可能,將對人們生命和身體健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重大危害。省林草局提前啟動了我省候鳥遷徙路線和棲息地保護管理及疫源疫病監測監控工作。
  • 有時,一個晚上最多可以發現5億隻鳥類在天空中遷徙
    ,現在有統計全球有10900多種鳥,中國也有1400多種鳥,但是我們去找資料,還沒有人回答,究竟全世界有多少種遷徙鳥。大陸版塊漂流學說認為,原來的鳥類起源於南方,通過版塊移動的原因,很多南方的鳥類漂到北方去了,為了戀過去的那個家,就發生了遷徙,這是一種解釋。
  •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只是因為怕冷?
    ———小學語文課本《候鳥的遷飛》歷史上,人類也很早就注意到鳥類的遷徙現象,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及《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元鳥至,仲秋之月元鳥歸」句,分別描述了鴻雁和家燕南北定期遷飛的現象,是對鳥類遷徙特性的生動概括。根據鳥類遷徙的行為,可以將鳥類分成不同的居留類型。
  • 野生動植物保護|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啟動
    本號訊(9月21日)隨著秋季鳥類遷徙高峰的到來,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東灘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為國際重要溼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網絡的中轉站之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遷徙鳥類環志點。近日,上海市野保事務中心組織人員赴東灘保護區參與鳥類環志工作。
  • 濮陽這個地方迎來了大批遷徙鳥類,太美了!
    隨著氣溫漸低,季節轉換,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又拉開了序幕...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來大批遷徙鳥類!來看看濮陽來了哪些「小可愛」~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大批遷徙鳥類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約10860畝,其中溼地面積達到了5212.8畝。
  • 候鳥為什麼會遷徙?
    在國際上已知的9000多種鳥類中,4000種是候鳥,其他的則是留鳥(終年棲息於同一地區的鳥類,如喜鵲、麻雀和環頸雉等)。每年,幾十億隻候鳥組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隊伍。  候鳥遷徙的距離遠近不一,近的幾公裡,或者只是從山的南坡飛到北坡。遠的則可飛翔上萬公裡。例如,北極的燕鷗在北極繁殖,飛往南極過冬,遷徙的路途達2.2萬公裡,生命的大半時間都在飛行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