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行為轉變 或促進物種多樣化

2021-01-13 中國日報網

遷徙動物每年遷徙數千公裡。當一個遷徙物種的個體停止遷徙並建立起定居種群時,就會發生遷徙損失(即遷徙下降),這種現象在鳥類和蝴蝶中有記錄。從理論上講,如果定居和遷徙的種群在繁殖上相互隔離,遷徙的損失和收益可能會促進物種形成。美國伊利諾斯州大學芝加哥分校生物學系的戈麥斯-巴哈蒙等研究人員提出的證據表明,叉尾王霸鶲(Tyrannus savana)的遷徙下降導致了物種形成,從而導致繁殖隔離。遷徙下降的頻率明顯高於其增加的頻率,遷徙和部分遷徙的物種形成率超過定居的物種。性狀進化模型表明,部分遷徙是該物種在遷徙和定居狀態之間的中間步驟。考慮到部分遷徙在遷徙動物中廣泛存在,通過遷徙行為的轉換而形成物種可能是一種重要但被忽視的動物多樣化機制。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15%的鳥類有遷徙行為,模型揭示遷徙原因
    這麼多鳥類的季節性遷徙是一個生態難題。已知的10600種鳥類大多數並不遷徙。只有大約15%鳥類在它們的夏季繁殖地和過冬地帶之間,往返數千英裡,英勇而不知疲倦地旅行。北達科他天空中的加拿大鵝為什麼有些鳥遷徙,有些鳥不遷徙?沒有明確的解釋。大鳥、小鳥、聒噪的鳥、安靜的鳥——候鳥有各種形狀、大小和習性。即使同一種候鳥,行為方式也千差萬別。
  • 為了藍色星球 轉變消費行為
    與此同時,昨晚,以「生物多樣性奇妙夜」為主題的活動在自然博物館內舉行,多位環保專家分享自己的環保故事,倡導通過自我消費行為的轉變,擁抱更加生機勃勃的地球。活動中,還啟動了中國綠化基金「物種100」項目。該項目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發300個衛星跟蹤設備給科研及保護機構,用以監測瀕危的鳥獸個體,了解其遷徙動態及棲息地狀況等。
  • 遷徙是否瀕臨絕滅的現象?保護動物王國物種豐富,揭動物遷徙之謎
    聖誕島的紅蟹、澳洲小紅狐蝠、褔克蘭島的象鼻海豹……每年全球動物都進行遷徙活動,往往場面壯觀,當中也出現不少感人或傷感的場面:牛羚媽媽在河邊無助地看著小牛羚淪為鱷魚獵物、帝王蝶每年在北美洲展開遷徙旅程,經歷4代才完成等。而研究動物遷徙模式與習性的專家一直在追問一個問題:遷徙是否瀕臨絕滅的現象?要保護動物王國物種豐富,是保護遷徙生態意義的關鍵。
  • 什麼是遷徙物種,為什麼要保護它們?《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遷徙物種」是指野生動物任何物種或其次級分類的全部種群或該種群在地理上彼此獨立的任何部分,它們中相當大的部分周期性地可預見地穿越一個或多個國家管轄的邊界。遷徙物種的保護往往需要各國合作,因此聯合國建立了《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簡稱CMS公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於1979年6月23日籤訂於德國波恩,故又名波恩公約(Bonn Convention)、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其目標在於保護陸地、海洋和空中的遷徙物種的活動空間範圍。
  • 教師行為轉變正當時
    訪談專家:朱益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        郭紹青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  教師行為轉變正當時所以對教師的能力發展過程進行分析,找出教師在能力發展的不同時期與階段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支持教師能力的持續發展與提高,是促進三種模式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的關鍵所在。
  • 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電話舉報
    春天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將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關於印發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
    穗府辦函〔2018〕101號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
  • 性行為並不能促進遺傳多樣性嗎?
    生物教科書告訴我們性行為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遺傳多樣性,但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分子醫學和遺傳學中心的副教授亨利.恆(Henry Heng)卻認為事實並非如此。根據Sciencedaily網站的報導,亨利和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魯特.戈雷利克(Root Gorelick)副教授提出,儘管遺傳多樣性可能源自於基因的不同組合,但是性行為的主要作用卻不是促進遺傳多樣性,更確切地說,它的作用其實是保證基因體儘可能穩定,從而維持一個物種的特性。 這篇論文 已經被《進化》(Evolution)雜誌選為封面文章發表了。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候鳥在遷徙時經過某地,就被稱為是這個地方的"過境鳥"(transient)。例如赤腹鷹在日本繁殖,在菲律賓越冬,遷徙時經過臺灣就是臺灣的過境鳥。過境鳥都是旅鳥。旅鳥不一定是過境鳥。所謂的過境鳥,是以鳥類的生活區域劃分的。一般分為:留鳥、旅鳥等。留鳥是長期在某一區域生存,不遷徙的鳥類。旅鳥,是到一定季節就特定的進行大規模遷徙的鳥類。
  • 10年投入6個多億換來西雙湖國家級溼地公園物種多樣化
    昨日,西雙湖景區管理處主任楊智介紹,西雙湖國家級溼地公園的物種越來越多樣化了,10年來「扔」進水裡的6個多億,有了不一樣的「響聲」。1958年,為解決百萬人口的吃水問題,東海縣完成了一場浩大的歷史性工程———人工開挖西雙湖。湖區總面積8.1平方公裡,水體面積5.39平方公裡,一度被稱為「小西湖」。但後來湖岸邊建起了磚窯廠、養殖場等,西雙湖一汪碧水不再清澈。
  • 平度市開展清網行動,嚴厲打擊亂捕候鳥行為,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冬意漸濃,當前正值候鳥遷徙季節,也是非法獵捕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高發時期。平度市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大量候鳥飛臨棲息。為有效保護野生鳥類資源,保障候鳥安全過境,2020年11月17日,平度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市公安局、平度綜合行政執法局、平度生態環境局平度分局等在大澤山區域開展了清網行動,嚴厲打擊亂捕濫獵等破壞候鳥等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早上5點,參與行動的20餘人,採用徒步巡查和無人機空中巡邏相結合的方式,對大澤山鎮所裡頭村周邊山頭進行全面巡護巡查。未發現粘網、鐵夾等捕鳥網具。
  • DeepMind利用AI分析動物行為,可正確識別50種大型物種
    據DeepMind官方表示,目前該機器學習系統能夠正確識別大約50種大型物種,和人類的標記員一樣準確。野生動物們在這片土地上遊蕩,還有些動物在季節性降雨後會遷徙數千英裡,橫跨多個國家。但隨著農業、偷獵和氣候異常等人類影響的增加,這些動物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行為,導致種群動態的變化。
  • 推斷系統發育關係和鳥類物種多樣化遺傳機制
    早期鳥類祖先自恐龍演化形成後,經歷了快速的物種大爆發,形成了現今鳥類的物種格局。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現生鳥類物種的分化過程和物種關係樹提出了眾多猜想,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
  • 32萬年前的動蕩時代激發了人類行為的飛躍和適應性
    研究結果表明,它們周圍氣候、土地和生態系統的不穩定性,是形成支撐人類適應能力的新特徵和行為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在10月21日出版的《科學進步》雜誌上,由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人類起源項目跨學科科學家團隊,描述了非洲這一地區(現在的肯亞)景觀長期不穩定的現象,同時,該地區的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行為和文化轉變。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鳥兒的秋季遷徙已經拉開序幕。北紅尾鴝,城市綠地非常容易遇到的小鳥。圖片:南川木菠蘿春秋南來北往客候鳥是指在春秋兩季沿著比較固定的路線,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進行遷徙的鳥類。這是鳥類行為上的定義,並不是分類學上的概念。
  • 春季候鳥遷徙期將至 我省嚴打捕殺販賣候鳥行為
    龍頭新聞訊 14日,記者獲悉,省林草局以視頻形式舉辦了全省春季候鳥等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工作培訓,省林草局提前啟動我省候鳥遷徙路線和棲息地保護管理及疫源疫病監測監控工作。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刻,特別是我省即將進入春季候鳥遷徙期,任何一種野生動物都有攜帶傳播病毒的可能,將對人們生命和身體健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重大危害。省林草局提前啟動了我省候鳥遷徙路線和棲息地保護管理及疫源疫病監測監控工作。
  • 為了吃垃圾和小龍蝦,白鸛都不願意遷徙了!
    局部地區滅絕是指一個物種(或是其他生物分類單元)在一塊選定地理區域中已經消失或者滅絕,但此物種在其他地區仍然存在。局地滅絕可以由其他地區引入相同物種來進行復育,如狼的再引入。圖片:Duncan Usher / ardea.com有研究表明白鸛越冬地非洲薩赫勒地區在80年代前的持續乾旱,是造成白鸛種群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
  • 野生大熊貓增至1864隻,會不會遷徙鄰國,成非中國獨有物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多,而我國的特有物種也不少,例如:華南虎,大熊貓等等,然而華南虎已經宣布在野外滅絕了,而大熊貓依然在野外存在,該物種分布並不是很廣泛,主要集中在我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當然每個地區的大熊貓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這裡就不討論了
  • 春回大地候鳥歸|發現破壞候鳥遷徙行為可撥打0451-87193379舉報
    春季來臨,又到了候鳥遷徙季節,各種野生候鳥開始陸續回遷,此時也是非法獵捕、買賣野生鳥的易發季節。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把保護遷徙候鳥安全納入當前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執法保護工作,並向社會公眾公布舉報電話,一經發現破壞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必將嚴厲查處。
  • 全新世滅絕事件——物種滅絕的背後人類是應該取利還是保衛?
    第四紀滅絕事件的成因有兩個主要的假說:氣候轉變及史前殺戮假說。hylobadistes(黑雁——一種不遷徙的特殊雁類); 黑雁圖新喀裡多尼亞的巨型冢雉;滅絕率已因培養在野外滅絕的物種(如麋鹿)及保存了在生態上已滅絕的物種(如大熊貓、蘇門答臘犀牛及黑足鼬)等而得到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