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獵者利用候鳥遷徙拉網捕捉 不乏國家級保護鳥類

2020-11-23 央視網

盜獵者利用候鳥遷徙拉網捕捉 不乏國家級保護鳥類

原標題:

  北京晨報熱線新聞(記者 郭丹)中秋假期,卻有人「加班加點」趁著候鳥遷徙之際,捕捉鳥兒牟利。據保護候鳥公益組織講,他們已發現三撥盜獵者頂風作案,在京城各地捕捉遷徙候鳥,其中不乏市級、國家級保護鳥類,護鳥志願者們發現盜獵行為後第一時間報警,並對捕鳥網進行了拆除。

  秋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違法捕鳥的高發期。國家林業局9月14日還專門發文指出,要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嚴厲打擊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的違法活動,為野生動物安全遷徙和生息繁衍創造良好條件。然而就在通知發布後的中秋節當天,京城出現了盜獵者頂風作案,分布在三地進行捕捉遷徙候鳥。

  據保護候鳥公益組織講述,9月15日上午,在海澱區上莊鎮八裡村南側的稻田中,護鳥志願者在巡護中發現,三名盜獵者和捕鳥網。「從作案手法來看,三人應是專業捕鳥人,首先是專門驅車前來捕捉,其次現場的捕鳥網為4張長20米的網」。志願者在網上看到有三隻燕雀和一隻紅喉歌鴝被抓。北京晨報記者查詢發現,這兩種鳥類屬於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見此情形,志願者當即報警。執法人員到達後,把盜獵者和捕鳥工具帶走,將現場捕獲的鳥直接放了。隨後,志願者將剩下的捕鳥網拆除。

  而在同一時段,另一組志願者在朝陽區東壩鄉西北門村環鐵會所附近的樹林中同樣發現了專業盜獵者。在森林公安遲遲不露面的情況下,志願者決定自行把鳥網拆除,將繡眼鳥、黃眉 等鳥解救放飛,將一隻尾羽不全的黑尾蠟嘴雀收留,待尾羽長出後再放飛。而記者查詢得知,被捕的黃眉 已被列入國家「三有」動物名錄。

  到了傍晚,在通州區新鳳河路路口東側,一居民跑步時發現路邊荒草叢中有四個人架起捕鳥網,然後藏匿在草叢中等候捕捉,該居民求助志願者,志願者第一時間向通州森林公安報警。

  對此,保護候鳥公益組織呼籲,對於亂捕濫獵鳥類的行為,希望執法人員主動出擊,對群眾多次舉報的捕鳥場地應加強執法,徹底終結盜獵者的行為。線索:馬先生

  相關新聞

  東壩郊野公園 有人彈弓打鳥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記者 張靜姝)近日有市民反映,東壩郊野公園有人用彈弓打鳥。昨日,北京晨報記者到公園回訪,公園管理處表示確實有人用彈弓和彈簧槍打鳥,目前有保安巡查,發現會及時阻止。

  記者來到東壩郊野公園,公園內植被豐富,且中間有湖區,園中鳥類也多。目擊者反映,在院內散步時看到有人手持彈弓在樹林裡、道路間「尋尋覓覓」。不僅白天如此,甚至晚上也有人打著手電筒在「找鳥」。一旦發現目標,就將「子彈」射出,緊接著就會有鳥兒被打落地。記者看到目擊者所拍到的「子彈」照片,是一顆直徑將近1釐米的金屬彈珠。

  在公園內,記者並未見到有手持彈弓的打鳥人。但詢問了多名遊園者後,有人稱確實在樹叢裡發現過死鳥。「一大清早鍛鍊身體的時候看見的,是小麻雀,躺著一動不動。但根本就沒往『人為』的因素上想,以為是自然死亡的。如果真的有人拿彈弓打,那就太可氣了」。

  此外也有人表示了擔憂,公園裡遛彎兒的多為老人孩子。如果真的有人拿金屬彈珠作為「子彈」打鳥,也很有可能誤傷到人,「看著可威力不小,萬一傷了人就太危險了」。

  東壩郊野公園入口處的遊園須知裡,記者看到「獵捕、恐嚇、毆打動物」是被明令禁止的。保安表示,發現過有人拿著彈弓和一些其他簡易裝置打鳥的情況。「不過這現象不多,也不知道那些打鳥的人什麼意圖,大概就是為好玩兒」。此外,保安表示,園區裡一直有人員在巡視,發現這樣的情況會及時制止。

相關焦點

  • 記者暗訪:南遷候鳥正遭殘忍捕殺販賣
    隨著候鳥南遷季節的到來,在候鳥遷徙的路線上,被人們豎起了一片片天羅地網。被捕捉的候鳥,叫聲好聽、模樣好看的會在鳥市上售賣;其他的或被送進餐館,或被賣給鳥販。遷徙,成了候鳥的一場生命搏鬥。公園總有人賣放生鳥周末的八大處公園門口,人頭攢動。
  • 野生動植物保護|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啟動
    本號訊(9月21日)隨著秋季鳥類遷徙高峰的到來,上海秋季遷徙鳥類環志工作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東灘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為國際重要溼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網絡的中轉站之一,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遷徙鳥類環志點。近日,上海市野保事務中心組織人員赴東灘保護區參與鳥類環志工作。
  • 盜獵者下載鳥叫聲誘捕鳥兒 候鳥遷徒之路越發艱難
    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候鳥飛越廣西的主要遷徙通道之一。據相關部門統計,有20多種候鳥把大明山作為南飛的停歇地,包括此前發現的全國最大的冠斑犀鳥種群,以往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候鳥越過大明山飛往海邊。
  • 平度市開展清網行動,嚴厲打擊亂捕候鳥行為,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冬意漸濃,當前正值候鳥遷徙季節,也是非法獵捕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高發時期。平度市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大量候鳥飛臨棲息。為有效保護野生鳥類資源,保障候鳥安全過境,2020年11月17日,平度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市公安局、平度綜合行政執法局、平度生態環境局平度分局等在大澤山區域開展了清網行動,嚴厲打擊亂捕濫獵等破壞候鳥等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早上5點,參與行動的20餘人,採用徒步巡查和無人機空中巡邏相結合的方式,對大澤山鎮所裡頭村周邊山頭進行全面巡護巡查。未發現粘網、鐵夾等捕鳥網具。
  • 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雲集大遷徙~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候鳥遷徙接近尾聲10月下旬以來,丹頂鶴、白鶴、雁鴨等萬餘只水鳥陸續降落到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拉開了2020年冬季候鳥集群遷徙序幕。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大興安嶺腳下松嫩平原上。這裡泡澤密布、煙波浩渺,是我國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的故鄉。一群群的白鶴、雁鴨、大鴇等百類候鳥在湖邊休憩覓食等待遷徙。
  • 黑龍江省遷徙候鳥種類達350種 佔全國一半以上
    19日,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黑龍江流域候鳥遷飛區保護網絡會議透露,黑龍江流域是全球九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的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徑重要組成部分,我省遷徙候鳥達350種,佔全國遷徙鳥類的一半以上。 據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點林區,森林和溼地資源豐富,其中溼地是遷徙候鳥最主要的棲息類型之一,黑龍江流域內的溼地為候鳥的遷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棲息地,是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全國有鳥類1400多種,其中遷徙候鳥種類達600多種,而我省遷徙候鳥就達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總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全省有248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6平方千米,國家級36處,省級85處。
  • 候鳥遷徙之路亟待保駕護航
    胡欣紅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圍網捕鳥」現象都令人有揪心之痛。據新華社報導,因為地處世界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大通道,京津冀地區境內的沿海地區、內陸溼地和燕山—太行山山脈,成為候鳥重要停歇地和集中活動區域。儘管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但利用捕鳥網等工具非法獵捕後販賣野生鳥類行為仍十分猖獗。網捕成風,野生鳥風化成「乾屍」,慘不忍睹。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附視頻】候鳥遷徙有多美?一起來感受下…
    眼下又到了候鳥遷徙的高峰季節,成千上萬隻候鳥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跨越多個地段,飛往地球的另一個方向。據了解,全世界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有4000多種是候鳥。這些鳥由於氣候、溫度、食物、日照時間等因素,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候鳥遷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下面就跟隨小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型涉禽,體長120~160釐米。
  • 一隻琵嘴鴨的血色遷徙之旅
    在全球性的八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條途經中國,東北風一起,候鳥們順風而行,從西伯利亞甚至更遠的北方一路向南,途經沿途、水塘、溼地丘陵順勢休憩,稍作停留後,它們又將南飛,尋找溫暖的越冬地。【陷阱】貴州人劉某今年只有18歲,原本在附近幫人看管魚塘。因為有利可圖,「轉行」做了一名候鳥盜獵者。他對候鳥的習性,幾乎一清二楚。
  • 河南長垣:鳥兒的天堂,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裡是河南長垣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垣市黃河溼地位於黃河下遊地段,包括黃河河道和洪泛平原(黃河灘地),一級支流天然渠、文巖渠、天然文巖渠溼地區域。這裡水域遼闊,灘涂寬廣,地理位置特殊,水文特徵明顯,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看,從西伯利亞南下過冬的候鳥們已經陸續到了。漫漫旅途,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險,終於能在此收羽歇足。
  •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只是因為怕冷?
    ———小學語文課本《候鳥的遷飛》歷史上,人類也很早就注意到鳥類的遷徙現象,戰國時期《呂氏春秋》中「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及《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元鳥至,仲秋之月元鳥歸」句,分別描述了鴻雁和家燕南北定期遷飛的現象,是對鳥類遷徙特性的生動概括。根據鳥類遷徙的行為,可以將鳥類分成不同的居留類型。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有些鳥類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但它們有的是候鳥,有的則不是,比如中國東部最常見的兩種斑鳩——珠頸斑鳩從來都懶得遷徙,而且做窩特別不講究,一度成為網紅;更喜歡山林的山斑鳩則會從東北、華北地區遷徙到南方越冬。珠頸斑鳩(左)與山斑鳩(右)。
  • 從西伯利亞來到上虞 一隻琵嘴鴨的血色遷徙之旅
    在全球性的八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三條途經中國,東北風一起,候鳥們順風而行,從西伯利亞甚至更遠的北方一路向南,途經沿途、水塘、溼地丘陵順勢休憩,稍作停留後,它們又將南飛,尋找溫暖的越冬地。【陷阱】貴州人劉某今年只有18歲,原本在附近幫人看管魚塘。因為有利可圖,「轉行」做了一名候鳥盜獵者。
  • 候鳥為什麼會遷徙?
    在國際上已知的9000多種鳥類中,4000種是候鳥,其他的則是留鳥(終年棲息於同一地區的鳥類,如喜鵲、麻雀和環頸雉等)。每年,幾十億隻候鳥組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隊伍。  候鳥遷徙的距離遠近不一,近的幾公裡,或者只是從山的南坡飛到北坡。遠的則可飛翔上萬公裡。例如,北極的燕鷗在北極繁殖,飛往南極過冬,遷徙的路途達2.2萬公裡,生命的大半時間都在飛行中度過。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彭瑩瑩 祝文平)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非法案件的高發期。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關於開展2020年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
    >中動協秘字(2020)1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保護候鳥志願者「護飛行動」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以下簡稱中動協)從2016年起組織開展的以保護候鳥為目的、以科普宣教、在候鳥遷徙線路上的重點區域巡護監測、救護收容、拆除非法獵捕工具、舉報違法犯罪線索為內容的全國性公民志願活動。
  • 三萬餘鳥兒樂享衡水湖新生活,新增3種國家級保護或內陸罕見鳥類
    它們中大多數是衡水人民的老朋友,但其中3位新「客人」令人眼前一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胸黑雁和我國內陸極為罕見的灰瓣蹼鷸。為讓鳥兒自由飛翔,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全面監測候鳥遷徙區域,巡護員日夜守護,嚴打非法獵捕等幹擾鳥類繁衍生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