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餘鳥兒樂享衡水湖新生活,新增3種國家級保護或內陸罕見鳥類

2020-12-06 衡水頭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初冬時節,衡水湖又熱鬧起來。3萬多隻鳥兒來到這裡,有的歇腳覓食後繼續南下,有的則安家落戶悠閒過冬。它們中大多數是衡水人民的老朋友,但其中3位新「客人」令人眼前一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胸黑雁和我國內陸極為罕見的灰瓣蹼鷸。

為讓鳥兒自由飛翔,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全面監測候鳥遷徙區域,巡護員日夜守護,嚴打非法獵捕等幹擾鳥類繁衍生息的行為。

觀察員張餘廣稱:初遇遺鷗,它正舒展翅膀認真啄食,之後便歡快地在蘆葦蕩間「巡視」;黑白相間的灰瓣蹼鷸閒適地在湖面遊弋;胖乎乎的紅胸黑雁好奇地左右張望,確認安全後才低頭享用美餐。

衡水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一個重要「驛站」,每年9月至12月,上萬隻候鳥長途跋涉,從我國東北三省、內蒙古及蒙古東部、俄羅斯東部等地趕來這裡。

今年秋冬季,抵達衡水湖的候鳥數量創近年來同期新高,刷新了來衡候鳥數量的紀錄。「算上今年年初監測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草原雕,今年以來衡水湖共發現4個新鳥種。這意味著湖區環境持續向好。」張餘廣說。

衡水湖是衡水人民的「母親湖」,清澈的湖水灌溉了農田,豐富的魚蝦資源讓周邊91個村莊的漁民過上好日子。然而,本世紀初網箱養魚急劇發展,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溼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對環境變化敏感的鳥兒受到威脅。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市全部取締1.38萬畝網箱、攔網,完成湖心村搬遷,衡水湖水質由局部劣五類穩定達到常年三類;厚植綠色,在湖區周邊兩公裡區域內打造10萬畝生態林;生態清淤治理內源汙染,今年完成王口閘清淤11.5萬立方米;連年增殖放流淨化水質、增加鳥類食物來源,今年撒放7.1萬公斤魚苗。

人退鳥進,這片擁有75平方公裡水域面積、近千種動植物的湖區成了萬鳥「樂園」:空中,豆雁、灰鶴等在飛舞鳴叫;水上,青頭潛鴨、鳳頭鸊鵜等正覓食玩鬧。

水邊蘆花美,水中魚蝦肥。經過多年保護與發展,如今衡水湖區好景處處、鳥鳴聲聲。監測顯示,這裡的動植物數量連年增加。為了打造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今明兩年我市將再完成環湖綠化3.15萬畝,讓更多遠方的「客人」留下來。

監製:張起軒

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

記者:段文雅

編輯:薛倩 趙亞菲

衡水頭條

微信號 : hengshuitoutiao

電話:0318-2065027

相關焦點

  • 送鳥兒回家!森林公安放飛一批國家級保護鳥類
    送鳥兒回家!森林公安放飛一批國家級保護鳥類 2020-07-19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衡水:十萬畝生態林海染綠衡水湖
    (上接第一版)衡水湖以其迷人的魅力被授予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亞「藍寶石」。 然而,以前的衡水湖還不是這個樣子,周邊到處是散種的莊稼,人與鳥「爭食」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周邊村莊圍欄養魚,直接威脅到衡水湖的生態安全。
  • 河南長垣:鳥兒的天堂,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裡是溼地鳥類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鳥類資源非常豐富,至今觀察記錄到的鳥類有160種,隸屬16目、41科、95屬,其中,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鳥類有33種,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鴇、東方白鸛、黑鸛、金雕、丹頂鶴等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天鵝、鴛鴦、灰鶴等26種。
  • 又一個觀鳥天堂,這裡有國家級保護鳥種40多種
    圖文:唐上波 這一段時間,一些熱心自然、保護環境的朋友都在關注如何保護廣西防城港的山心沙島。由於常年的海水侵蝕,在漲潮的時間,露出海面的面積還不足4公頃大。它是候鳥從東亞-澳大利亞及內陸鳥類的遷徙路線上一個重要的停歇點。
  • 防城港 廣西北崙河口保護區發現罕見鳥類
    廣西北崙河口保護區發現罕見鳥類白眉田雞。唐上波攝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雷倩倩 通訊員廖開軍)2017年12月27日,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鳥類監測中,發現了陌生的秧雞科鳥類。經專家鑑別,這種小鳥為罕見的白眉田雞。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南端。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監測中,發現一隻遺鷗幼鳥,這也是首次在衡水湖發現遺鷗。遺鷗屬於鷗科鷗屬瀕危候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目前全球遺鷗數量在8000隻左右,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中國,以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每年開始10月南遷
  •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新增20餘種鳥類
    生態本底極佳的新津,成為許多鳥兒越冬飛行的寶貴「食堂」和「補給站」。也有不少鳥兒就此駐足,決定在新津越冬,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它們爭相聚集的生態寶地。 今冬又添20種「新市民」 鳥類物種、數量均增加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典型的河流沙洲複合體溼地,擁有大面積的沙洲、卵石灘及草甸交錯的溼地景觀。天清氣朗的生態環境涵養了豐富多樣的鳥類資源,公園內吸引了大量的鳥類在此停留。
  • 常州的鳥兒從70多種增加到169種 你認識幾種
    殷益峰 文 吳愷 製圖  特別感謝常州野生鳥類保護協會提供留鳥圖片  鳥兒也在用翅膀投票,選擇最適合生存的地方  為3萬隻鳥提供棲息場所,武進嘉澤鎮豐莊村的閔浩煥被稱為「常州鳥叔」。大冬天,氣溫零度,在閔浩煥搭建的大棚子裡,還有幾隻鷺鳥飛來飛去。3萬多隻鷺鳥都飛走了,這幾隻怎麼不走?
  • 一年新增13種,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2020年泰山新增野生鳥類13種,其中2種為山東省新紀錄,泰山野生鳥類增至346種。泰山新增13種鳥類分別是白喉斑秧雞、酒紅朱雀、小濱鷸、大杓鷸、蒙古沙鴴、小嘴烏鴉、灰卷尾、北短翅蝗鶯、斑背大尾鶯、蘆鵐、灰斑鴴、紅腹紅尾鴝、禿鷲。
  • 東營:兩萬餘只黑尾塍鷸聚集黃河口 非遷徙高峰期內此場景較為罕見
    (通訊員提供)本報9月4日訊(記者 段學虎) 日前,記者從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意外發現了近兩萬隻黑尾塍鷸在保護區的海灘上覓食。目前還不是鳥類遷徙季節,在入海口發現如此多的鳥類,在黃河三角洲較為罕見,這一現象已經引起業內關注。
  • 河北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河北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央視網消息: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監測中
  • 海南鳥兒種類豐富 現有記錄的鳥類種類超過420種
    原標題:海南現有記錄的鳥類種類超過420種 綠林掩映、鳥兒蹁躚,是很多遊客來海南的第一印象。海南的鳥兒種類有多豐富?3月26日,2019年海南省「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海南日報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海南適宜的氣候和良好的生態孕育了種類繁多的常住留鳥,現有記錄的鳥類種類超過420種,約佔全國現有記錄鳥類的1/3。 當天上午8時30分,在海口市演豐鎮博度村退塘還林示範區,參加紅樹林生態修復與水鳥生境管理現場體驗的代表們走進拋荒的魚塘,種下一株株紅樹林樹苗。
  • 灰翅鶇種類刷新鳥類紀錄 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原標題: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    鳥類是有益於人類的,它們是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江西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發展起到了「築巢引鳳」的作用,引來了從未見過的鳥來到江西境內,即首次發現的灰翅鶇種類刷新了江西省鳥類新紀錄;經過有關部門重新分類,在江西新增了20種鳥類。那麼,灰翅鶇這種鳥當時是在哪個地方發現的?新增20種鳥類屬於什麼級別?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
  • 送鳥兒回家!6隻國保鳥類重返大自然
    近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貢管護分局工作人員的精心護送下,6隻獲救的國保鳥類被放飛山林,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據了解,此次放飛的6隻國保鳥類包含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和大擬啄木鳥、黑喉噪鶥、畫眉等5隻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這些國保鳥類有的是邊境派出所民警在日常走訪過程中,發現村民無證馴養後,帶回來救助的;有的是熱心村民在田間地頭發現其受傷後,主動上交到邊境派出所,而後再移交到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貢管護分局進行救助的。
  • 呼倫湖今年新增三趾鷗、黃腹鷚、斑背大尾鶯等3種罕見鳥類
    圖為正在對鳥類進行監測。 範明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6月14日電 (李愛平 王豔清 龐博)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保護區管理局14日對外通報,今年以來呼倫湖保護區首次發現三趾鷗、黃腹鷚、斑背大尾鶯等3種罕見鳥類。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而在同一區域同時觀測到5種鳥類極危物種,極為罕見。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表示,這說明膠州灣的生態保護非常好,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生活。  「近些年來,青島加大了對溼地的保護力度,先後建立唐島灣國家級溼地公園、少海國家級溼地公園、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等一批自然保護地,環境的改善使得野生鳥類資源得到恢復和增長。」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孫大慶告訴記者,在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姜山溼地、太平山等傳統的候鳥棲息地,每年都有新的鳥類紀錄誕生,全球珍稀瀕危鳥類如青頭潛鴨、小青腳鷸等相繼被發現。
  •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三個鳥綱動物
    ,到目前,今年會澤念湖新增了三個鳥綱類動物。從最初的黑頸鶴、灰鶴、斑頭雁,到現在的火烈鳥、小白額雁、大寶等等,到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橋片區面積達九千公頃,沼澤面積達3000多畝,保護區是以沼澤為主的高原湖泊生態系統和鳥綱類動物自然保護區,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群眾愛鳥護鳥意識的提高,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保護區溼地為候鳥覓食提供了充分保障,來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灰鶴、斑頭雁等候鳥數量呈現逐年增多趨勢,越來越多的候鳥到這棲息。
  • 轎子雪山2019年新發現61種野生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轎子山|國家...
    2020年1月6日,轎子雪山景區工作人員迎來了新年的一個驚喜:在景區連續降雪3天後,白茫茫的雪地裡出現了40多隻血雉。據了解,血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年來,每年冬天都有成群的血雉出現在轎子雪山景區。不僅如此,2019年轎子山觀鳥節期間,在轉龍鎮——轎子山共記錄到182種野生鳥類,較保護區原鳥種記錄新增61種。
  • 與鳥兒共生共榮的村莊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熱帶北緣巖溶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保護區內群峰嵯峨、喀斯特地貌典型,植被為世界上罕見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巖溶地區熱帶季雨林,陸地生物極為豐富。2005年開始,廣西大學教授周放和他的學生蔣愛伍在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外考察過程中,多次觀察到一種未見記載的畫眉科鳥種,經過與多種同屬鳥類比對,他們認定這是一個新鳥種,命名為弄崗穗鶥。後來,周放和蔣愛伍將學術成果發表在鳥類權威期刊《The Auk》上,弄崗穗鶥得到世界鳥類研究界的認可。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可能是小區裡跳躍的斑鳩,可能是公園裡站立的白鷺,也可能是城市上空飛過的猛禽,在四川更廣袤的山野之中,至少有757種野生鳥類和我們生活在同一藍天下,並且23年間新增135種鳥類。這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成都觀鳥會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研究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裡發布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