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初冬時節,衡水湖又熱鬧起來。3萬多隻鳥兒來到這裡,有的歇腳覓食後繼續南下,有的則安家落戶悠閒過冬。它們中大多數是衡水人民的老朋友,但其中3位新「客人」令人眼前一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胸黑雁和我國內陸極為罕見的灰瓣蹼鷸。
為讓鳥兒自由飛翔,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全面監測候鳥遷徙區域,巡護員日夜守護,嚴打非法獵捕等幹擾鳥類繁衍生息的行為。
觀察員張餘廣稱:初遇遺鷗,它正舒展翅膀認真啄食,之後便歡快地在蘆葦蕩間「巡視」;黑白相間的灰瓣蹼鷸閒適地在湖面遊弋;胖乎乎的紅胸黑雁好奇地左右張望,確認安全後才低頭享用美餐。
衡水湖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一個重要「驛站」,每年9月至12月,上萬隻候鳥長途跋涉,從我國東北三省、內蒙古及蒙古東部、俄羅斯東部等地趕來這裡。
今年秋冬季,抵達衡水湖的候鳥數量創近年來同期新高,刷新了來衡候鳥數量的紀錄。「算上今年年初監測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草原雕,今年以來衡水湖共發現4個新鳥種。這意味著湖區環境持續向好。」張餘廣說。
衡水湖是衡水人民的「母親湖」,清澈的湖水灌溉了農田,豐富的魚蝦資源讓周邊91個村莊的漁民過上好日子。然而,本世紀初網箱養魚急劇發展,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溼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對環境變化敏感的鳥兒受到威脅。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市全部取締1.38萬畝網箱、攔網,完成湖心村搬遷,衡水湖水質由局部劣五類穩定達到常年三類;厚植綠色,在湖區周邊兩公裡區域內打造10萬畝生態林;生態清淤治理內源汙染,今年完成王口閘清淤11.5萬立方米;連年增殖放流淨化水質、增加鳥類食物來源,今年撒放7.1萬公斤魚苗。
人退鳥進,這片擁有75平方公裡水域面積、近千種動植物的湖區成了萬鳥「樂園」:空中,豆雁、灰鶴等在飛舞鳴叫;水上,青頭潛鴨、鳳頭鸊鵜等正覓食玩鬧。
水邊蘆花美,水中魚蝦肥。經過多年保護與發展,如今衡水湖區好景處處、鳥鳴聲聲。監測顯示,這裡的動植物數量連年增加。為了打造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今明兩年我市將再完成環湖綠化3.15萬畝,讓更多遠方的「客人」留下來。
監製:張起軒
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
記者:段文雅
編輯:薛倩 趙亞菲
衡水頭條
微信號 : hengshuitoutiao
電話:0318-206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