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衡水湖以其迷人的魅力被授予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亞「藍寶石」。
然而,以前的衡水湖還不是這個樣子,周邊到處是散種的莊稼,人與鳥「爭食」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周邊村莊圍欄養魚,直接威脅到衡水湖的生態安全。對此,衡水提出「生態崛起、綠色發展」的口號,打造衡水湖大綠化格局,以創建5A級風景區為目標,在衡水湖周邊大力度建設生態林帶,建設森林公園、生態休閒林、經濟示範林、觀光採摘林等林業園區。
李宏凱饒有興致地向筆者說起了衡水湖「種綠」,「要讓衡水湖鑲上綠色花邊,就必須成規模流轉湖區綠化用地。」為此濱湖新區活化了造林機制,採取機動地補償、互調互換、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租賃、承包、拍賣等多種方式,配套出臺優惠政策,允許林業經營者以林權抵押申請貸款,激發了沿湖村民土地流轉和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的積極性。「土地流轉活了滿盤棋,隨著工商資本進入,承包經營、合資經營參與林業園區建設在衡水湖畔掀起綠色浪潮。」
「你看,這是碧桃的果實,到了秋冬季節就是鳥兒的美餐。原來這裡是玉米地,流轉後全部種上了綠化樹種,這些樹木結的果不用採摘,全部供鳥兒食用。」在東湖大道東側的林業園區,李宏凱指著一串串碧桃說,「這片園區有6700多畝,全都是近期流轉附近村民土地建起來的,村民們不僅植綠護綠,鳥類保護的意識也在顯著增強。」
「這些年,治理這75平方公裡的衡水湖,我們可沒少花心思。先後拆除了20多萬平方米的沿湖違章建築,清理了13800畝圍埝攔網和網箱養魚水域,對湖區的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進行了有效治理。要不,有些水草一旦爛掉就會造成汙染,萬鳥翔集的壯觀場面也不會呈現。」李宏凱說。
生態林海拱衛衡水湖,不僅涵養了水源,還改善了生態環境,衡水湖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日益顯現。據測算,這一區域每立方釐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4600個,成了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湖區環境好了,引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然而生態綠色的門檻將許多企業擋在了門外。李宏凱介紹說,衡水湖明確將在保護中綠色發展,突出文化牌、生態牌、養生牌,打造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為主的綠色健康產業。
該市聘請園林設計公司對湖區土地進行了科學規劃,相繼建起了衡水湖溼地公園、萬畝森林公園、荷花園、孫敬學堂等。同時推進衡水湖運動公園、水上遊樂園、侯店文化旅遊區、沙灘水世界等景區建設。伴隨著旅遊景點和設施建設,衡水湖荷花園燈展、環湖騎行遊徒步遊、衡水民俗文化節等也應運而生。
7月15日,河北省首屆園林博覽會在衡水湖畔拉開帷幕,園博園主園區89.19公頃,綠地67公頃,水面6.2公頃,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溼地園林,集中展示燕趙園林景觀藝術。主展館、滏陽樓和景觀天橋三大建築巧奪天工,主題園區、城市園區、企業園區、縣市區園區36座展園精彩紛呈。園博園開園以來,如詩如畫的景色吸引了大量遊客。漫步園中,隨處可見遊人結伴遊玩、拍照留念。開園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入園遊客已經達到50餘萬人次。
通過舉辦衡水市首屆旅發大會,該市在園博園周邊集中打造了花溪水寨、水立方、侯店水墨小鎮、嶽良皇家小鎮等一系列旅遊新業態項目,並加快建設與之相關的「快旅慢遊」交通網絡、公共服務體系等配套設施,結合環湖賽道的改造提升,串聯出41公裡環湖風景大道,打造了總面積46平方公裡的大衡水湖全城旅遊片區。
在衡水湖周邊的冀州區小寨村北的林地裡,5000多隻華北柴雞正悠閒地覓食,旁邊的牌匾上標著:蟲草蛋兩元一枚。日鑫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劉軍澤說,原來以為種了樹會斷了生路,沒想到林下經濟讓他開啟了新的創業夢想,他在流轉的1.2萬畝土地上養了2萬隻雞,還種植了綠化苗木,並在林下種植了太空丹參、桑樹、紫薯等十幾個品種,每畝收入2000元以上。
「在衡水湖周邊,像我這樣的林下養殖戶不少於40家。這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啊。」劉軍澤感慨地說。
未來衡水城市發展也將因湖而興,由傳統的以主城區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向以衡水湖為中心的生態發展模式轉變,突出溼地特色,建設生態湖城。衡水市提出,按照近期「一湖三區」、遠期「一湖六區」城市發展規劃,圍繞衡水湖這個中心,形成「大衡水」組團式格局。到「十三五」末將實現「四個一百」發展目標,即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裡、湖區水面100平方公裡、環湖造林100平方公裡、市區人口100萬人,衡水將成為國內少有的一湖聯六區,湖在城中、湖城相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