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廢墟到植物園,看邱縣生態變遷

2020-12-04 中國綠色時報

邱縣,一個冀南平原上的小縣,面積455平方公裡,人口26萬人。邱縣雖小,卻擁有7個國家級森林鄉村,9個省級森林鄉村。「全國綠化工作先進集體」「國家園林縣城」「文冠果名縣」……一張張生態名片,成為邱縣綠色發展的真實寫照。全縣現有林地面積20.5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0.2%,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9%。

不比高樓比綠色

11月20日,記者造訪邱縣。目之所及皆綠,所到之行皆美。除了滿目蔥蘢,頗有意思的是,這裡許多村莊的名字都帶有一個「固」字。歷史上,邱縣是古漳河與黃河混流時期形成的衝積平原,沙質土壤多,風一吹經常是風沙四起。造林綠化、防風固沙是邱縣人不變的追求和夙願。

邱縣將造林綠化作為生態立縣之本、森林城市之基、鄉村振興之景,把義務植樹、村莊綠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全力推進。「不比高樓比綠色」,「平原林海、宜居綠城」一直都是主旋律,生態中國的音符正在邱縣奏響。

漫步城區和鄉鎮,隨處可見10多年以上樹齡的樹林。沿著蜿蜒的道路行駛一段時間後,一片片整齊挺立的樹苗撲面而來。「這是我們前幾天剛種下的樹苗,秋冬季村莊綠化期間全縣萬名志願者共種植20.7萬株。」據介紹,多年來,每年秋冬季植樹造林、春季義務植樹活動,都是邱縣雷打不動的堅守。今年,邱縣實施了「一網一廊一基地,一批一帶一場一中心」的「七個一」造林工程,在新增春季造林1.2萬畝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共建生態家園」秋冬季村莊綠化活動。

廢墟變身植物園

從大廣高速邱縣段出高速口後,迎面而來的是一處面積達450畝的植物園。「這裡原來是城鄉結合處的一片廢墟,現在綠植裝扮,基礎設施完善。」據介紹,像這樣由廢墟變身植物園的例子,在邱縣比比皆是。

縣城公園、綠景有50餘處,人均公園面積達13.9平方米,在全市排名前列。城邊千畝森林公園2個,城外還有千畝以上林地面積達10萬畝。全縣建成區面積1520萬平方米,縣城綠地面積達675萬平方米,縣城綠地率達44.43%。

邱縣堅持「能綠皆綠、見縫插綠」原則,變荒蕪為綠植,變廢墟地為綠地。以農村庭院綠化、街道綠化、環村林、閒散地綠化為主,同時兼顧進出村路、河渠和村內街道綠化,通過新植和補植,合理布局綠化樹種,全面提升村莊綠化水平。

水、林、路「三網融合」

邱縣地處黑龍港流域上遊,歷史上受黃河、漳河衝擊,地勢高低不平,十年九旱。原有河渠常年枯竭,河渠毀壞、淤堵問題一度存在,百姓耕地灌溉用水緊張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今年以來,邱縣創新實施水網、林網、路網「三網融合」工程,以河渠綠化、村間路為主框架,建設農田林網5萬畝,對老沙河、沙東幹、孫樓渠、合義渠等按照河堤岸寬度全部進行綠化。成功打造了集「休閒、觀光、採摘、垂釣」於一體,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濱河景觀帶,成為眾網友爭相打卡的「網紅」生態景區。

截至目前,邱縣疏通擴挖河渠65條,累計長度近180公裡,河渠數量較之前增加了4.6倍,河渠總長度增加了近1倍,地表水灌溉面積大幅增加,實現了全縣所有村地表水灌溉全覆蓋。

一棵苗木賣到2萬元

走進邱縣梁二莊鎮塢頭村,家家戶戶門前都種著一種樹——文冠果樹。在村子的正北方,坐落著一片萬畝文冠果科技產業園。這裡的村民不僅自己種文冠果,還從事著文冠果公司裡相關管護工作。更重要的是,每年藉助文冠果花節,邱縣大力發展鄉村遊,村民們賺得盆滿缽溢。

邱縣依託龍頭公司,大力發展文冠果種植,鼓勵梁二莊鎮作為試點,探索發展新模式。他們通過成立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文冠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並且同步延伸產業鏈條,研發系列產品,成功創建了「東方智慧樹,邱縣文冠果」區域公用品牌。

在邱縣,像文冠果種植這種「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還有邱城鎮的絲棉木綠化苗木種植基地。全縣共計發展絲棉木種植5000餘畝,苗木銷售到新疆、內蒙古、山西等地,最貴的一棵可以賣到2萬元,平均每畝收益達8000餘元,帶動300餘人就業。

作者:劉洪濤 霍飛飛

相關焦點

  • 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鏡頭裡的邱縣青蛙漫畫家們
    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鏡頭裡的邱縣青蛙漫畫家們 2020-09-21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綠色科技 「家庭微型生態植物園」亮相科技節
    中國園林網5月22日消息:昨天,一款名為「家庭微型生態植物園」產品在上海科技活動周徐匯區科技節上亮相。與以往家庭綠化設計不同的是,這款「微型生態植物園」有鮮明的主題,從設計到實施有一整套方案,還有專業人員定期養護。
  • 工業遺蹟重生,從廢墟變為樂園
    看到它們潛力的人,投入大量時間、金錢與智慧,一點一點地讓廢墟變為樂園。  這兩個工業遺蹟重生的案例,特別之處在哪裡?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啟示?  「脫胎換骨」的工廠  至今「未完成」  一個破舊的水泥廠,值得投入40多年時間進行持續不斷地改造嗎?  在常人看來,答案大概率是「不」,但在一個人看來,「廢墟」只是還沒有被開發出潛力。
  • 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領銜「三館一街」引爆暑期
    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攜「三館一街」打造「暑期爆款」,不一樣的暑假,全新的遊玩娛樂體驗,快來正佳打卡吧! 這個暑假,正佳極地海洋世界、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廣正街等正佳廣場全業態融合,給你不一樣的「超級體驗」!
  • 鏡頭中的百年環境變遷
    近花甲之年的他心裡萌發了一個念頭,在退休前,沿著威爾遜曾走過的路再重新走一次,拍出新照片與老照片對比,將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於是他悄悄地開始收集威爾遜的資料和老照片。 2004年9月,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的託尼·柯克漢姆和溫莎植物園的馬克·弗拉納根來四川考察,印開蒲陪同他倆到四川西部岷江上遊當年老照片拍攝的地點時,再次按下了快門。
  • 生態環境優化「肉眼可見」辰山植物園成為候鳥中轉「加油站」
    近年來,上海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吸引候鳥「做客」越冬。日前,辰山植物園就與兩種鳥類親密接觸,提供最優質中轉「加油站」。紅頭潛鴨青睞園內大面積優質水域上周,辰山植物園工作人員在做日常園區巡視時,發現園區東湖水面上來了兩隻不常見的鴨子。
  • 生態環境優化「肉眼可見」 辰山植物園成為候鳥中轉「加油站」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月11日報導:近年來,上海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吸引候鳥「做客」越冬。日前,辰山植物園就與兩種鳥類親密接觸,提供最優質中轉「加油站」。而辰山植物園地處東海和太湖之間,有較大面積的水域,同時園區水質優良,成為了多種水鳥過境休憩的理想之地。近年來已經發現有羅紋鴨、鳳頭潛鴨等鳥類將辰山水域作為歇腳點。這次紅頭潛鴨造訪辰山,也是對辰山近年來的生態建設的肯定。翠鳥受傷翠鳥救助及時,僅一個小時再次自由飛翔「嘟嘟嘟……嘟嘟嘟……」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辰山植物園科普部辦公室的寧靜。
  • (文化漫談)現代植物園與城市公園有什麼不同
    其實,在當今世界的各個角落,現代植物園仍在為農林、園藝和藥物研發提供植物素材,為各界人士提供豐富的植物信息,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閒娛樂場所和更好的生態環境滋養。面向未來,植物園還致力於成為新植物資源和技術中心,助推植物學信息的共享與傳播,解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和健康等難題,從而更好地促進科學發展、踐行生態文明。
  • 從一片湖的變遷看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
    20多年來,雲和湖的蛻變,是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縮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歷時代檢驗的實踐樣本。  一個湖泊的變遷  1986年6月,緊水灘水庫的大壩正式蓄水發電。當大部分人還在回味沉入水底的龍門往事時,村民湯登偉已經遠赴千島湖學習網箱養魚。
  • 到南山植物園感受熱帶雨林風情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9月24日12時訊(記者 董進 實習生 楊璐蔓)國慶長假即將來臨,如果還沒計劃好去哪兒玩的話,重慶南山植物園首次引進的熱帶雨林生態文化展倒是個不錯的好去處。從即日起至12月22日,市民朋友前往南山植物園溫室,就能走進真實的熱帶雨林,看到來自雲南西雙版納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種子,甚至還有來自雲南騰衝的石頭和泥土。
  • 去西安植物園看王蓮
    去西安植物園看王蓮還是比較激動地,感受到了王蓮的特別。王蓮在西安並不多見,第一次見到王蓮是去年在長安區王莽看荷花時看到的,當時還以為是假的,以為是當地農民網了一個如篩子大的圓圈,中間網住了一些綠色浮遊植物,做了一個造型好吸引遊客,所以也就沒太在意。後來去了西安植物園,見到了王蓮感到非常驚奇,原來是真實的植物。首先,驚嘆王蓮有這麼大葉子,確實在平時像這麼大的葉子真的很少見。
  • 版納植物園證實生態系統向著冠面溫度變低的方向發展---中國科學院
    版納植物園證實生態系統向著冠面溫度變低的方向發展 2016-10-21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研究結果證明,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植被能夠獲取更多的淨輻射,但是維持更低的冠面溫度。這四個參數中,熱響應數對生態系統的發展最為敏感。「生態系統向著冠面溫度變低的方向發展」得到證實,表明生態系統冠面溫度不僅代表了系統的熱力性質,也是系統狀態的綜合體現,這為認識植被的生長和演替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世界植物園賞析——康提皇家植物園
    來源:上海植物園ID:shbg_shzwy植物園具有科學屬性、生態屬性、社會屬性、文化屬性和經濟屬性多重屬性
  • 到植物園百花廳看「網紅」空氣鳳梨
    想要了解鳳梨科大家族的科普趣事,近距離一睹上千株鳳梨植物的風採,那就趁著五一假期來廈門市園林植物園逛逛吧!日前,市園林植物園鳳梨科植物展在百花廳拉開帷幕,將持續至5月6日,許多品種是首次在廈門亮相。  據植物園專家介紹,鳳梨科植物原產美洲,國內的所有鳳梨都是外來物種。通俗地說,除了能吃的菠蘿,其他鳳梨科植物都統稱為觀賞鳳梨。
  • 中國最大,物種最全的植物園,還可以看螢火蟲漫天飛舞
    本期「款款說」,介紹中國最大,物種最全的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葫蘆島植物園裡漫天飛舞的螢火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與遠離繁華市區的位置優勢。
  • 辰山植物園過冬候鳥已就位 自然生態交響曲即將開場
    秋冬季節,來辰山植物園觀鳥聽鳥、同時邂逅植物的另一種生命之美吧!  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
  •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2017-12-21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因此,研究不同溫、溼條件下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現狀及時空特徵,探討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可以為不同森林生態系統碳源-匯能力的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區域生態系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支持。
  • 在中國,城市中心就擁有面積巨大的植物園,也只有這裡了
    算起來在不同的時期,我一共到訪過6次廈門植物園,最早要追溯到1998年。那麼為何會如此這般,一而再再而三地前來遊覽?原因有二,其一,廈門植物園是我見過最好的植物園。其二,廈門植物園很大,總覺得沒有走全。每一次來都不會錯過萬石湖,因為它與植物園叢林中熱鬧的景象比較起來顯得靜怡而開闊,是一處小憩的好地方。
  • 城市發展到哪樹就種到哪 「花城」相城的生態印象
    中國園林網4月22日消息:走在相城區這個蘇州最年輕的新建城區,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這裡到處處有樹,生態環境特別好。城市發展到哪裡,樹就種到哪裡。從2001年建區起,相城給自己的城市建設定位:要建綠色生態城區,成為蘇州的「綠肺」。
  • 這才是探測器拍到的最真實的金星,所謂的「城市廢墟」並未被證實
    自1970年蘇聯朝著金星發射了第一顆探測器以來,陸陸續續的傳回了多張金星的生態環境照片。證實這是一顆沒有生命生存孕育的星球。至少在將近一億年的時間內。金星是荒蕪的。然而不知道從何時起,有關於前蘇聯在金星發現到城市廢墟的消息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