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高原荒丘變成人工林海——《天天向上》講述塞罕壩「務林人」的...

2021-01-15 湖南在線

將高原荒丘變成人工林海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講述塞罕壩「務林人」的故事

記者 陳薇

塞罕壩林場3代務林人,如何將高原荒丘變成人工林海?8月18日晚10時,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功案例——塞罕壩為典型製作的《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特別節目將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播出。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上個世紀50年代,從內蒙古高原南下的沙塵暴無遮無掩,頻襲北京,塞罕壩是必經之地。專家們曾斷言:如不從速治理,不出50年,漠北風沙將使北京成為另外一座樓蘭古城。

為阻斷京津沙源,涵養水源,1962年2月,國家批准建立塞罕壩林場。第二年,原國家林業部從全國18個省市緊急調配24所大中專院校畢業生127名,前往塞罕壩,與當地242名幹部工人一起,組建塞罕壩林場。

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隊伍,鑿開了塞罕壩的第一個樹坑。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氣溫零下1.4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43攝氏度的惡劣氣候環境,加上管理經驗不足,林木成活率不足5%。但塞罕壩人不氣餒,接著幹。

55載寒來暑往。塞罕壩機械林場3代務林人,將「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變成了百萬畝人工林海,林木的成活率從最初的不足5%到如今的95%以上。塞罕壩人用他們的執著、勤勉、堅守,書寫了一段綠色傳奇。

據了解,為體現塞罕壩從荒漠變為森林的震撼變化,《天天向上》外拍組一次又一次深入塞罕壩進行全方位拍攝。路程偏遠,又要扛著攝像機工作,道路不好走,外拍組5位成員多次負傷。

在這期節目中,除了邀請林淵、楊海靈、張宸、鹿偉4位記者代表,「務林人」成為節目主角——「跟害蟲死磕到底的森林衛士」國志鋒,「青春熱血90後」張旭、王崇,「無畏孤獨寂寞的望海樓夫妻」 劉軍、齊淑豔,「塞罕壩金牌導遊」劉靜,「高原綠色衛士」武警西藏森林總隊官兵等代表,講述了為環保奮鬥的故事。

國志鋒守護塞罕壩林場17年,帶來了頗具特色的昆蟲標本,講述了害蟲對森林的巨大危害。因為長期在林場工作,不能和家人團聚,國志鋒此次來《天天向上》,終於實現了帶女兒出去旅遊的心願。

劉軍、齊淑豔守著瞭望臺,防火期每隔15分鐘要匯報情況。漫長歲月,只能靠書畫娛樂。寂寞把劉軍「倒逼」成了一名畫家。

劉靜講述了塞罕壩的歷史故事和《還珠格格》拍攝的趣事,提醒遊客在遊玩時別忘記對森林的保護。

所有嘉賓講述的故事,語言質樸,卻充滿力量。

為使節目更加完美,《天天向上》一改往日節目舞美包裝,將道具和舞美進行「色綠」改造,並邀請舞蹈演員進行動物形象扮演,打造了「天天生態家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去塞罕壩,這裡的科技含量令人驚嘆
    以下圖中,傳祺GS8主要在這些樹種的林海中取景;2、不是所有對森林的採伐都是亂砍濫伐,合理的森林採伐是一種經營手段。在林業上,間苗就是撫育採伐;3、高原選苗很有講究,株植粗壯、根系發達的更容易存活。除此之外,塞罕壩人還發明了石質陽坡造林法、全光育苗法等方法。
  • 【砥礪奮進的五年】塞罕壩:高寒荒漠的綠色傳奇
    面對這樣的機遇,塞罕壩人坐不住了:這兒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林,6、7、8三個月的平均氣溫只有14.8℃,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空調、巨型氧吧啊!   於是,在國家項目資金的扶持下,塞罕壩機械林場累計籌集1.7億元,修通核心區旅遊環路,打造七星湖等15個高品位生態旅遊文化景區。目前林區配套賓館、度假村120餘家,日接待能力達1萬人次以上。
  • 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
    從衛星雲圖上看塞罕壩112萬畝人工防護林,這一片深綠,就像一隻展開雙翅的雄鷹,牢牢扼守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這萬頃林海,和河北承德、張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連成一體,築起一道綠色長城,成為京津冀和華北地區的風沙屏障、水源衛士。
  • 【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從衛星雲圖上看塞罕壩112萬畝人工防護林,這一片深綠,就像一隻展開雙翅的雄鷹,牢牢扼守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這萬頃林海,和河北承德、張家口等地的茂密森林連成一體,築起一道綠色長城,成為京津冀和華北地區的風沙屏障、水源衛士。
  • 再過十天,您心念念的塞罕壩林場將五彩色斑斕
    當年遵從王書記的遺願,把他的骨灰撒在了林間,林場將這片林地命名為「尚海紀念林」。老書記王尚海,他就是塞罕壩林海中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這面旗幟,在一屆又一屆黨委班子手中高高擎起,接力傳承。作為壩上林二代,30多年來,我從這些老一代務林人艱苦創業的先進事跡中,漸漸讀懂了第一代林業工人那份深深植根於骨子裡的執著與堅強。」塞罕壩人嚴格執行環環相扣的營造林作業流程,確立了人工林大密度初植、多次撫育利用和主伐相結合的可持續經營理念,完善了撫育間伐為主的生產體系。在生產實踐中總結了塞罕壩標誌性的營林標準,走出了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經營之路。
  • 綠色奇蹟|好一個大「林子」,河北塞罕壩55年發展歷程速寫
    司鐵林、李振林、於瑞林、張林、劉慶林、谷慶林、孟慶林、王樹林、楊國林、姜清林、李清林、張清林、李佔林、孫佔林、孫建林、張建林、張玉林、竇寶林、李大林、李鳳林、劉鳳林、陸愛林、穆秀林、鹿德林、吳德林、邵和林、孫有林、閆曉林、張曉林……這些塞罕壩人,有的名字裡邊原本就帶有「林」字,來到塞罕壩,成了務林人,延續著與樹木、森林的緣分。
  • 河北塞罕壩:55年蓄木成海
    三代人,55年。將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相當於為每3個中國人種下一棵樹,創造出當之無愧的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綠色奇蹟    塞罕壩從一棵樹到一片「海」的實踐證明,以超乎想像的犧牲和意志苦幹實幹,荒原可以變綠洲,生態環境一定能實現根本性改善    樹,在塞罕壩是最平常的東西,也曾是塞罕壩最稀罕的東西。
  • 記者心目中塞罕壩:「這裡詮釋了什麼叫艱苦奮鬥」
    一想到那片林海、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起來。我發現,塞罕壩的綠已經根植在我的心底。」新華社記者侯雪靜曾經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蹲點採訪半個月,和同事一起撰寫了長篇通訊《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啟示錄》。如今對於她來說,「塞罕壩」這三個字有著特別的意義。
  • 從此我也是塞罕壩人
    出發前,我們開了好幾次策劃會,也做了多個方案,但在到達塞罕壩的第一天,就全被刷新了。記得剛一上壩,我就拿出手機迫不及待地拍攝路邊高高低低的林木,並且指著其中一片山坡上的小樹苗,隨口問林場的同志:「這些是才種的吧?」他的回答嚇了我一跳:那些不起眼的小樹,竟然已經長了十來年了! 常言道,十年樹木,但在塞罕壩,十年的樹,只有半人高。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司鐵林、李振林、於瑞林、張林、劉慶林、谷慶林、孟慶林、王樹林、楊國林、姜清林、李清林、張清林、李佔林、孫佔林、孫建林、張建林、張玉林、竇寶林、李大林、李鳳林、劉鳳林、陸愛林、穆秀林、鹿德林、吳德林、邵和林、孫有林、閆曉林、張曉林……  這些塞罕壩人,有的名字裡邊原本就帶有「林」字,來到塞罕壩,成了務林人,延續著與樹木、森林的緣分。
  • 尋訪塞罕壩六十年代第一批東林畢業生,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
    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沙起好荒涼」的沙地荒原,到如今守護京津的綠色長城;從「一棵松」到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從飛鳥不棲、黃沙遮天到蒼翠連綿、綠水潺潺……塞罕壩之所以成為「華北的綠寶石」,正是因著幾代勞動者矢志不渝的艱苦奮鬥。
  • 綠色發展要聞|塞罕壩奇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
    這一點在塞罕壩奇蹟創造過程中得到了鮮明體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而且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還創造了塞罕壩「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 一、塞罕壩奇蹟靠的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956年,毛主席發出了「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
  • 中國最大人工森林公園,55年造林112萬畝,樹木可繞赤道12圈!
    而在我國就有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森林,被稱為世界奇蹟。這個人工森林便是著名的塞罕壩林場,因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卓越貢獻,他們還獲得了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塞罕壩林場位於河北省承德境內,追溯塞罕壩林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遼金時代,遼金時代這裡便是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稱為「千裡松林」,後來到了清朝,從康熙時開始,為了鍛鍊八旗子弟的戰鬥力和震懾北部蒙古族各部以及遏制沙俄勢力,塞罕壩被劃入木蘭圍場,稱為木蘭圍場的一部分。每年,清朝皇帝都要組織八旗子弟到此狩獵,這項活動從康熙時候一直持續到嘉慶年間。
  • 塞罕壩獲得首批「中國生態旅遊十大示範景區」
    近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在「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入選首批「中國生態旅遊十大示範景區」。11月20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辦的「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舉行。
  • 探秘世界最大在役風電場塞罕壩風電場
    科技創新 引領風電行業發展新方向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地處內蒙古高原與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處,地貌上界於內蒙古熔巖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間,主要是高原臺地。就是在這樣一片土地上,誕生了世界在役最大的風電場。
  • 天天向上10周年同名主題曲 天天兄弟天天向上完整歌詞介紹
    天天向上10周年同名主題曲 天天兄弟天天向上完整歌詞介紹  天天向上 (天天向上10周年同名主題曲) - 天天兄弟  詞:汪涵/大張偉  曲:大張偉  編曲:大張偉/程振興  製作人:大張偉/程振興  合:  啊 啊 啊 啊~~~  我們天天向上 散發著光
  • 中國最成功人工森林公園,樹木可繞地球12圈,作為屏障保護北京
    清朝王室的專用獵場就是木蘭圍場,原來有大片森林和牧場重疊,裡面有很多野生動物,由於清朝過度砍伐牧場內的樹木,後來外國侵略者重新開採這片綠地,木蘭圍場變成了荒地,此後,國家提高了對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認識,將人力投入到這片荒地上人工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