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利用陽光和水,將二氧化碳改造成有機物,其中一部分成為了人類等動物的食物,比如蔬菜,另一部分經歷複雜地質運動後,變成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植物的這種特性被稱作固碳作用,其中在陸地上,森林的固碳作用最大。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除了動物呼吸產生之外,還由人類的工業活動和汽車尾氣所產生。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層中,使得大氣層的散熱效果變得越來越不好,陽光產生的能量進得來,但是出不去,因此會導致地表平均溫度越來越高,所以二氧化碳就是溫室氣體。
根據聯合國IPCC的報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是導致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除了採用更加環保的生活方式,改善能源結構之外,我們還可以多種樹,擴大森林面積,因為在陸地上森林的固碳作用最大。
全球森林觀測(GFW)數據
在全球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19年損失375萬公頃即5625萬畝),中國卻在植樹造林方面對世界貢獻突出,具體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NASA根據衛星數據的報告顯示,在全球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背景之下,中國和印度對植被的貢獻最大,其中中國表現特別突出,在已經過去的17年內,植被的增長量佔到了全球增長量的25%,從這數據反映出的是中國背後的努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北防護林工程。
記得小時候看到天邊捲起黃色的煙霧,然後一陣大風襲來,吹的臉生疼。原來這些是沙子,為何沙子會被捲起來呢?原來是濫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植物的根系原本起到固定沙土的作用,結果大風一刮,所有的沙子和土粒都被捲起來,似乎是對於濫砍濫伐的報復行為。
後來隨著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施,近年來,幾乎再也見不到漫天黃沙的情景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顯示,目前三北防護林工程累計造林45210畝,在實施地區將森林覆蓋率從5.1%提高到13.6%,具體代表就是毛烏素沙漠,沙漠竟然逐漸變綠了。該工程已經實施了40多年,還將繼續實施30多年。
根據最新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數據,我國森林面積達33億畝,全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2.96%,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那我再補充一點數據,我國成立之初的森林覆蓋率僅有8%,從8%到22.96%,中間是幾十年的持續奮鬥,而且這份努力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回報。
我國森林覆蓋率22.96%相比上一次森林清查時,多了整整1.33%,這是什麼意思?換算成面積就是約18992萬畝,這比福建還大,這也讓我國成了世界上森林面積增長最快的國家,沒有之一。我國也讓世界更綠了。
但我們並沒止步於此,根據國家林草局所言,我國將確保到2035年,讓森林覆蓋率達到26%,每年製造森林1.1億畝,其中植樹造林的方法,就有我們常見的某寶種樹活動,這讓我們每個人動動手指就能參與進來,這是真正的全民植樹,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維護全球生態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生態環境的改善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改善不必多說了,通過增加森林面積,還間接推動了各地的旅遊業,比如去年我國森林旅遊人數達到了約2.25億人次,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因為護林工作和由此衍生的旅遊業對扶貧有直接作用,比如國家林業局曾下達中央財政補助45億人民幣,來選聘生態護林員的工作,已經讓130多萬貧困戶實現了脫貧。什麼是生態護林員呢?
這是一種專門負責監管林場的工作,一般職責有防火護林,禁止破壞和亂耕亂伐。其中防火很重要,因為山火也是導致全球森林不斷減少的原因,比如最近美國加州等地的山火,導致損失了186百萬畝土地被燒毀,這可能跟防火工作不到位有關係。
總之,森林面積增多,對於修復生態系統是件好事,這關乎到人類的生存,而且因為一系列工程的實施,對提供就業崗位也是極有好處的,我們應該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多多支持,多種樹,這樣我們才能迎來明天,人類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