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山森林公園綠意盎然
冬春時節,造林正當時。市林業局日前透露,今冬明春,我市24.28萬畝中心城區林業生態圈工程將全面完成,為城市築起綠色屏障。
去冬今春,我市啟動中心城區林業生態圈建設工程,計劃通過兩年時間,按照「一廊、一帶、三組團」的格局,造林24.28萬畝,增加城市近郊綠量。目前,我市已累計完成造林10.78萬畝,後續建設任務將於今冬明春完成。
1 打造「一廊、一帶、三組團」綠化格局
寒冬時節,伊川北部龍鳳山依然綠樹蔥蘢、青翠欲滴。這裡,去年還是黃土裸露、枯草叢生。
「山,還是這座山,卻是不一樣的風景。這背後,是我市中心城區林業生態圈建設工程的傾力實施。」伊川縣林業局副局長趙萬欽說,龍鳳山綠化按照森林公園的標準,所植樹種大部分為女貞、雪松、紅葉石楠等,綠化和觀賞效果極佳,為後期綜合開發奠定基礎。
根據方案,林業生態圈按照「一廊、一帶、三組團」的格局,實施環城高速景觀廊道綠化、高速沿線可視範圍荒山荒地綠化、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等工程,著力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
其中,「一廊」是指對環城高速兩側各100米範圍進行綠化提升,建設綠廊1.55萬畝;「一帶」即對環城高速兩側各100米至1000米範圍實施種植結構調整,建設綠帶10萬畝;「三組團」是指實施北部鳳凰山、南部龍門山和西部西苑文化森林公園三大組團綠化工程12.43萬畝。此外,環城高速13個收費站和5個互通區域將進行綠化提升,建設綠島0.3萬畝。
目前,林業生態圈累計造林10.78萬畝。其中,「綠廊」造林1.6萬畝,「綠帶」造林3.51萬畝,「綠園」造林5.36萬畝,「綠島」造林0.31萬畝。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綠廊」和「綠島」工程任務均超額完成,「綠園」和「綠帶」的後續建設任務將於今冬明春全面完成。
2 市場化運作,讓企業成為造林主體
為破解生態建設「錢從哪裡來」的難題,林業生態圈建設之初,我市就探索市場化造林模式,對具有開發前景的林業生態圈「綠園」板塊進行公開招商。龍鳳山綠化項目就是「綠園」板塊的子項目。
在公開招商階段,龍鳳山綠化項目被伊川龍泰林業生態園有限公司收入囊中。目前,該園區已累計投資6800萬元,完成造林5800畝,形成8大綠化功能區。今年入夏以來,雖然遭遇嚴重旱情,龍鳳山苗木的成活率依然穩定在95%以上。
「政府投資不到500萬元的水電路配套工程,撬動6800萬元的社會投資,這在以往國土綠化中是從未有過的。」趙萬欽坦言,未來,園區將依託造林成效,開發休閒度假、苗木培育等經濟項目,效益十分可觀。
近年,都市近郊生態休閒遊方興未艾,城郊生態園區前景看好,而城郊荒山恰恰是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最佳空間載體。所以,綠化招商項目首次啟動,就備受關注。目前,我市已與33個企業或個人籤訂了投資綠化協議,籤約面積達到13.34萬畝,超出原定招商計劃。
「以往造林大多由政府主導,如今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市場的力量在林業生態圈建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綠化效果和質量方面,市場化運作充分調動了社會力量,打破了以往政府造林「重建設、輕管護,大投入、小收益」的困局,樹種品質和林木成活率大幅提高。
3 落實政策,讓「樹定主、人定心」
市場活力的激發,得益於政策槓桿的撬動。今年以來,我市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綠化項目,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見右邊內容),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部門等市場和社會主體,紛紛參與造林增綠。
據介紹,相關補貼政策將在工程驗收合格後落實到位。對符合條件的造林項目和綠化工程,林業部門將統一頒發林木所有權證,讓「樹定主、人定心」。
(記者 白雲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