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22 央視網

河北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央視網消息:河北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監測中,發現一隻遺鷗幼鳥,這也是首次在衡水湖發現遺鷗。遺鷗屬於鷗科鷗屬瀕危候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目前全球遺鷗數量僅8000隻左右,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中國,每年開始10月南遷。

編輯:劉暢

相關焦點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17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遺鷗一半在河北康保棲息,拍到罕見交尾照片
    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遺鷗一半在河北康保棲息,拍到罕見交尾照片 2018-05-13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000隻遺鷗生態城越冬 約佔該物種總數四分之一
    >天津北方網訊:隨著本市生態環境逐漸變好,在本市一些水域看見紅嘴鷗已不是新鮮事,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遺鷗卻不常見昨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溼地保護志願者協會秘書長王建民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3000多隻遺鷗來到中新天津生態城越冬,雖然往年也有遺鷗在此越冬,但今年的數量很多,約佔該物種總數的四分之一。王建民介紹,他一直在關注大神堂至北塘沿線的溼地,這處溼地大部分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區域內。
  • 三萬餘鳥兒樂享衡水湖新生活,新增3種國家級保護或內陸罕見鳥類
    它們中大多數是衡水人民的老朋友,但其中3位新「客人」令人眼前一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紅胸黑雁和我國內陸極為罕見的灰瓣蹼鷸。為讓鳥兒自由飛翔,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全面監測候鳥遷徙區域,巡護員日夜守護,嚴打非法獵捕等幹擾鳥類繁衍生息的行為。
  • 專家:青頭潛鴨已極度瀕危,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3月19日-20日,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與會專家建議,鑑於青頭潛鴨已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並加強對青頭潛鴨棲息地管理,特別是繁殖棲息地保護
  • 濱海警方為瀕危鳥類撐起「保護傘」
    天津北方網訊:天氣逐漸轉涼,天津中新生態城八卦灘又增添了一道新的亮麗風景,一隻只遠道而來的「貴賓」——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遺鷗飛臨溼地,最高峰時近萬隻。它們中的一部分將在此越冬,另一部分停留月餘後繼續向南遷飛。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保山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資料圖)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 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 雲南保山青華海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因素,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20年2月22日,該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東湖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3月1日監測到3隻,2020年共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青頭潛鴨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
  • 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經過近5年的持續觀測,發現不僅有珍稀瀕危候鳥頻繁現身,而且數量和種類很穩定。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食料充足多樣,溼地類型多樣,是理想的候鳥越冬地。每到冬季,雁鴨類候鳥向南遷徙中,或到漢豐湖歇腳或留下來過冬。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候鳥落戶漢豐湖溼地過冬。
  • 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高偉)6月30日,記者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監測人員在查看紅外相機監測時發現一隻野生河麂。
  • 松茸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即使松茸價格下降,也並未改變其瀕危的事實。松茸一直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近日,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松茸保鮮期只有3天,曾大量出口日本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困難,加之陰雨天較多,松茸產量高,造成價格大跳水,但這並未改變松茸資源銳減的現狀,日漸枯竭。
  • 祁連山境內拍到4隻雪豹同時漫步 瀕危物種現生機
    祁連山境內拍到4隻雪豹同時漫步青海西寧首次監測到雪豹 距離市中心僅約150公裡記者4月2日從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根據紅外線相機監測視頻顯示,1月7日,西寧首次捕捉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蹤跡。
  • 雲南首次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圖為民警救助的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餘澤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李宗穎)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瀕危物種豹紋鯊在珠海首次成功繁育
    本次豹紋鯊是海洋王國首次成功繁育豹紋鯊,也是廣東省首例成功繁育兩尾幼瀕危物種幼豹紋鯊。記者在鯨鯊館後場的育幼池看到,兩尾幼豹紋鯊正在歡快暢遊。據保育員介紹,此次共成功孵化出2尾幼豹紋鯊,孵化日期分別為2020年4月30日和2020年5月25日;目前還有一枚成型的小豹紋鯊正在孵化中。
  • 河北小五臺山首次拍攝到金錢豹野外活動圖片
    新華網石家莊5月1日電 (記者曹國廠)記者5月1日從河北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該局工作人員首次在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高度的山區拍攝到金錢豹的野外活動圖片,這是迄今為止最接近北京地區的大型野生貓科動物存在的直接證據。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