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長垣:鳥兒的天堂,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1-01-11 姬山石

秋已遠,冬已至。這世界本該漸漸沉寂,然而它們的到來卻使這片天地變得更加鮮活了起來。這裡是河南長垣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垣市黃河溼地位於黃河下遊地段,包括黃河河道和洪泛平原(黃河灘地),一級支流天然渠、文巖渠、天然文巖渠溼地區域。這裡水域遼闊,灘涂寬廣,地理位置特殊,水文特徵明顯,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看,從西伯利亞南下過冬的候鳥們已經陸續到了。漫漫旅途,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險,終於能在此收羽歇足。

這裡是溼地鳥類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鳥類資源非常豐富,至今觀察記錄到的鳥類有160種,隸屬16目、41科、95屬,其中,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鳥類有33種,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鴇、東方白鸛、黑鸛、金雕、丹頂鶴等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大天鵝、鴛鴦、灰鶴等26種。此外,保護區內被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64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18種,還有大量的食蟲益鳥,如灰喜鵲、杜鵑等。

這裡是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途和部分候鳥的越冬(夏)地。近年來在此通過、暫停、越冬(夏)的候鳥逾來逾多,每年約有數萬甚至十萬隻。其中大雁約5萬隻,鷺類約3萬隻,野鴨約1萬隻,鷸類約1萬隻,灰鶴約5千隻、大鴇約4百隻。大雁、鷺類、野鴨、灰鶴、大鴇等鳥類常常集群活動,景象壯觀,令人嘆為觀止。

我市的主要候鳥遷徙通道有兩條,一是沿黃河及兩岸灘涂,部分也會從近河村莊上空飛過,種類包括以上所列所有種,其中灰鶴、大鴇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是沿天然文巖渠及近河兩岸村莊,種類主要包括鷺類、野鴨、鷸類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候鳥比較少,觀察到的僅有小葦鳽。

長垣市溼地總面積為7779.9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的7.4%。灘區面積339平方公裡,3.39萬公頃。灘地共20萬畝。我市通過黃河溼地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周營縣級飲用水源保護區、黃河魯豫交界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方式將溼地納入保護。經省局核定,保護溼地面積達3272.54公頃,佔溼地面積的42.1%。

長垣市林業局積極做好溼地的鳥類保護工作,組織開展好"溼地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為主題的宣傳活動。組織系列宣傳活動。加大巡護力度。長垣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股聯合大自然保護地、森林公安及愛鳥社會人士對黃河灘區、國家級保護地等所有鳥類越冬棲息地、遷徙停歇地、遷飛通道和其他野生動物集群活動區域加強野外巡護和看守,嚴厲打擊候鳥及野生動物的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開展野生動物救護工作。按照"就地搶救、分級收容、依法處置"的原則,依照相關規定依法處理,確保野生動物得到很好的救助。

冬天的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自然,茂盛的植被已經完成了綠色向金黃的轉換,暖陽藍天、河野茫茫,蘆花飛揚、麗鳥輕翔,黃黃的河水旋旋蕩蕩,徑向遠方。隨處可見的大雁三五成群在水中遊弋,或嬉戲打鬧,或引吭高歌,或盤旋飛翔,或梳理羽毛,鳴叫聲此起彼伏。更有大鴇等珍稀鳥類在自在地覓食,愜意的歌舞。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裡儼然成了鳥兒的天堂!

相關焦點

  • 珍稀鳥類大鴇與數萬小夥伴越冬棲息,長垣黃河灘區變身「鳥族天堂」
    >  長垣黃河灘內遷徙過來的大雁鋪天蓋地  黃河九曲十八彎,進入長垣境內,更是左擺右蕩,彎道不斷,這也造成了大量的灘涂溼地。每年到了冬天,這裡就成為了鳥類的天堂,約160種鳥類在這裡留下足跡,各種禽鳥能達到數萬甚至十萬隻。  這裡也是大鴇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除了當地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外,還有不少當地的「鴇衛者」,為了給候鳥提供一個安全的棲息環境,義務付出財力、精力、體力等。
  • 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檢察官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現場查看檢察建議落實整改情況。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河南孟津段意外發現了大約80餘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的到來,標誌著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
  • 孟津黃河溼地黑鸛「扎堆」成風景
    初冬季節,一群黑鸛在孟津黃河溼地休憩。(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馬朝紅供圖)初冬季節,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又成群出現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段。它們連續多年在這裡越冬,已成為這裡的「常客」,給黃河溼地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
  • 海興溼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變成殺戮場
    昔日鳥兒的天堂,如今已經變成了殺戮場。」海興縣一名環保人士向本報反映,最近一段時間,在海興溼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周邊,不少附近的村民埋設捕鳥器具獵殺鳥兒。11月6日,記者來到海興溼地進行了調查走訪。    中招喜鵲腿部鮮血淋淋    幾天前,海興縣小山鄉的環保人士宋先生,和幾位外地的朋友一起來到海興溼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觀鳥、拍鳥。宋先生說,在溼地旁宣惠河上一座危橋東側的空地上,正當他全神貫注拍照時,不遠處一塊空地上卻發生了一幕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 河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1)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中下遊段,是中國東部平原與西部山地丘陵、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保護區東西長301公裡,總面積68000公頃,橫跨河南省4個省轄市8個縣。主要保護對象為黃河溼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瀕危野生水禽。
  •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黃河溼地保護的「吉利樣本」
    吉利區坐落在距洛陽市區30公裡的黃河北岸,是一座年輕的石化城,上世紀70年代末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中石化洛陽分公司)而設立,1982年正式建區。  吉利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黃河中下遊溼地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河南孟津段意外發現了大約80餘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
  • 生態如畫 鳥兒安家 河南省溼地保護率過半
    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記者12月21日從河南省林業局獲悉,「十三五」以來,河南省著力加強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溼地保護面積和溼地保護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受保護溼地面積為489萬畝,溼地保護率由2015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51.93%。  「這5年是我省溼地保護管理工作發展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5年。」
  • 水多了 地綠了 風小了 艾比湖自然保護區成鳥類重要棲息地
    目前,艾比湖的鳥類種類已經從保護區建立初期的111種增加到267種,觀測 鳥類總量超過200萬隻。其中,珍稀瀕危鳥類91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54種,艾比湖已經成為新疆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和候鳥中轉站。北京林業大學鳥類生態學博士、博爾塔拉蒙古 自治州精河國有林管理局局長克德爾汗·巴亞肯說,他從事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已經12年了。「近年來,阿拉山口颳大風的天氣越來越少,沙塵天氣也隨之減少。」23年前來到鄰近艾比湖的阿拉山口紮根的河南周口人張勝利說。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馬朝紅:黃河溼地鳥類的守護者(1)
    新華社照片,洛陽(河南),2019年12月18日馬朝紅:黃河溼地鳥類的守護者12月17日,馬朝紅(左)和同事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巡護鳥類。今年50歲的馬朝紅,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的一名管護員。冬日,黃河灘刺骨的寒風裡,她通過望遠鏡,靜靜凝視著遠處河面上成群的鳥兒。10隻、20隻、143隻……馬朝紅掏出筆記本,用凍得發僵的手,飛速記錄下觀測到的鳥類數據。
  • 七裡河成南京鳥類天堂
    晨報訊南京鳥兒哪裡最豐富?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國祥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期對南京一城三區植物物種多樣性「摸了家底」。專家發現,在已觀測到的67種鳥中,僅七裡河就聚集了43種,堪稱南京鳥兒天堂。
  • 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 世界稀有的10餘種
    作為保護黃河溼地候鳥的志願者,王慧已經工作了6年,她告訴記者,她手裡的這些照片是6年來一批志願者記錄下來的瞬間,也是她一直堅持做候鳥保護志願者的「原動力」,因為這些鳥類太稀少了。而截至目前,僅據他們這些志願者的記載統計,就已有7種世界稀有鳥類,一直遷徙來我省黃河溼地過冬。「正因為每年都有記載,也有數字,所以急需保護。」
  • 大河萬物生|「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這一片黃河溼地?
    孟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自然級保護區內,雖然已是隆冬時節,卻進入了一年中頗為熱鬧的時段。風吹蘆葦,瑟瑟作響;荷葉乾枯,狼藉坑塘;水落石出,灘涂遍布。黃河經過小浪底、西霞院的約束後,流速放緩,河道變寬,邙山如帶,成為黃河灘區的天然分界線,也是孟津和偃師的行政區劃線。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朱永傑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主講專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朱永傑      候鳥需要溼地作為休息和補充營養的中轉站和棲息地,溼地中的動植物成為遷徙鳥類的食物。世界上很多溼地因為處在候鳥遷徙的必經路線上,而成為自然保護區。        候鳥遷徙是一種規律性的季節性旅行,遷徙的路線在鳥類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很多候鳥遷徙路線的距離都很長,常常會跨國或跨洲,長達數千或上萬公裡。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
    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四大水系。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到西分布有大興安嶺原始林區和11片次生林區,以及長期建設形成的人工林區。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有2351種,獸類24科114種,鳥類51科365種。
  • 未見黃河水 先聞鳥鳴聲
    □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河灘上原來是人的吵吵聲、抽砂的轟轟聲,現在也熱鬧得很,但主角變了。」2020年12月29日,來到孟津縣會盟鎮黃河灘,還未看到黃河水,便聽見鳥鳴聲此起彼伏,馬朝紅停下腳步說,「你聽,像小孩叫的,那是赤麻鴨。」
  • 煙臺溼地面積大 「鳥類天堂」在身邊
    而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對環境的影響同樣非常重大。植樹節來臨之際,記者背起相機、帶上紙墨,走進身邊的「鳥類天堂」——溼地,拜訪了林業部門和專家學者,傾聽城市「綠腎」的脈動。河流清澈見底,草叢內群鳥飛舞  昨天上午9時,感受著微涼的春風,記者來到了位於萊山區逛蕩河入海口。
  • 溼地公園這次成「群」了!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將打造成四個景區
    封丘縣陳橋村旁邊的陳橋黃河溼地公園黃河岸邊的一處溼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白周峰攝影山清水秀,水清河美,藍天白雲,這是每個人都憧憬的美好生態環境。目前河南省正在加快森林河南建設,打造綠滿中原、四季常青、三季花開的生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