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黃河水 先聞鳥鳴聲

2021-01-07 瀟湘晨報

□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

「河灘上原來是人的吵吵聲、抽砂的轟轟聲,現在也熱鬧得很,但主角變了。」2020年12月29日,來到孟津縣會盟鎮黃河灘,還未看到黃河水,便聽見鳥鳴聲此起彼伏,馬朝紅停下腳步說,「你聽,像小孩叫的,那是赤麻鴨。」

51歲的馬朝紅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家就在會盟鎮。從小長在黃河邊與野鴨子為伍,長大後又跟隨同是林業人的父親觀鳥、識鳥,她對黃河、對鳥兒的愛深到了骨子裡。

在保護區搞鳥類監測20年,馬朝紅的心情好似坐過山車。「有一段時間,情況特別差,人為幹擾太大了。」指著前方一馬平川的草地,她說:「想不到吧,以前這裡的沙堆有三四層樓高,附近1.1萬畝全是採砂場的地盤。」

2016年以來,馬朝紅的心裡越來越暢快。政府把採砂場清走了,畜禽養殖業整治了,河灘裡不再種莊稼了,隨之而來的是退地還溼、水系連通、綠植栽培等一系列措施,先後建成3個共1.9萬畝的溼地恢復示範區。

人退鳥進。她驚喜地發現,多年不見的普通燕鴴、普通燕鷗等數百隻夏候鳥回來了,它們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在此「生兒育女」。

鳥兒青睞「溼」情畫意,「鳥況」日益豐富多樣。如今,保護區鳥類數量已超10萬隻,增加了黑雁、火烈鳥等6種鳥類新記錄。更讓馬朝紅興奮的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也結伴來了。「這就是我們去年12月17日那天看到的黑鸛,有76隻。全世界也就3000隻左右!」指著手機裡拍攝的國寶級珍禽,她的話語裡難掩興奮。這些年,黑鸛與保護區一直堅守著這個「冬天之約」,一方不遠千裡趕來,一方守好家園以待。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相信黃河溼地的生態環境會越變越好,人水和諧、人鳥相親,見到珍稀鳥類將不再是稀奇事!」馬朝紅充滿信心地說。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小雪節氣:家鄉小雪未見雪,長江黃河花無缺
    因此,上古黃河流域的祖先將農耕生產勞作與大自然節律緊密聯繫,根據天體運行(觀天象)到不同的時候,將導致不同的氣候和物候這「三侯」結合起來,發明了「二十四節氣」。今天是小雪節氣,黃河流域的大多數區域已下雪。而武漢屬於長江流域,雖未下雪,這兩天也是強降溫伴降雨。因此,筆者的家鄉武漢以及長江流域的大多數城市,在小雪節氣這天,雖然未見雪花,但是也見到了雨花。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曹雪芹為啥要這樣來描述王熙鳳的出場?
    1.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王熙鳳與林黛玉的見面是很有意思的。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在於,大觀園其他的人,只是當人站在面前時,黛玉才感覺到了這個人的氣場,而王熙鳳,則是還沒出場,氣場就已經到了。王熙鳳出場,人未出來,聲音先到。
  • 未見炊煙起 但聞飯菜香:榆中縣1.3萬戶群眾用上沼氣灶
    未見炊煙起 但聞飯菜香榆中1.3萬戶群眾用上沼氣灶  每日甘肅網訊  (通訊員 田野) 「炊煙嫋嫋、飯菜飄香」,以往常被用來描述農家生活。由於改用沼氣做飯,「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已成為該村農民新生活的真實寫照。  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村民張秀英告訴記者,沒建沼氣之前,主要用柴草做飯,煙燻火燎,浪費柴草不說,還極不衛生。2006年,她家成了蘭州市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戶,現在她家的沼氣每年可用8至9個月,燒一壺開水只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上沼氣後,不僅節省人工,還改善了環境、減少了汙染。
  • 黃河水原本是清澈的
    提起黃河,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渾濁,顏色黃黃的,其實黃河本身的水並不黃,在黃河的上遊地區水還是比較清澈的,只是在流經的途中混入了泥沙,尤其是在流經黃土高原時,大量泥沙的混入,直接導致河水變成了黃色。在早期,黃河水是清澈的,名字也不叫黃河,叫大河,黃河水變黃是由於人們長期對森林植被的破壞,使原來的草原、森林變成了荒漠
  • 黃河水是如何變黃的?有沒有可能讓黃河水變得清澈?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提到黃河,心中總是感慨萬千、熱血沸騰,同樣是發源於世界屋脊、華夏脊梁的長江、黃河,但黃河水有長江水的長度卻沒有長江水清澈到底的命,孕育我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母親河竟然如此渾濁不清,惹得阿貓心中感慨萬千,迫不及待想去了解一下原因,以及有沒有讓黃河水變清澈的方法
  •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歷來就有許多文人騷客面對黃河有感而發,那麼,都有哪些描寫黃河之景的唐詩呢?一起來看看吧。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徵怨》筆法巧妙,境界闊大《徵怨》是唐代詩人柳中庸創作的一首邊塞詩。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 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河南省黃河實驗室……關於黃河,未來我省還有...
    關於黃河,一直都有許多人牽掛。9月16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層科技論壇在鄭州召開。研究實施桃花峪水庫工程、謀劃建設河南水博物館、推進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融合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紛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別在黃河水脈上的「紐扣」!
    一座座水利工程,依勢就水,縱橫南北,它們就像別在黃河水脈上的顆顆「紐扣」,水枯時繫上,開源存儲;水豐時解開,調劑分流,不讓一個孩子缺水喝、餓肚子。 得益於母親河的滋養,遍布全區、阡陌縱橫的渠系如同毛細血管一般,織就了一張巨大的水網,母親河的乳汁流淌進千溝萬壑,潤澤塞上山川。
  • 黃河水應該怎麼用
    節水型社會建設不是簡單地用行政的辦法去節水,其本質特徵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節水模式
  • 蘭州百餘市民走進黃河源制水車間 見證放心水生產流程(圖)
    百餘市民走進黃河源制水車間見證放心水生產流程  市民代表參觀純淨水生產過程。本報記者劉佳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劉佳師向東 實習生王凱強)近期,飲用水問題又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在大家對「水問題」產生疑問的當下,蘭州黃河源公司特別開展了工廠開放日活動,邀請市民進廠參觀。3月14日,百餘位通過電話報名的市民來到鄭家莊蘭州黃河源公司廠區參加該公司「水廠開放日」活動,大家全程了解了黃河源純淨水的淨化程序,見證了黃河源的清潔水源和嚴謹的生產加工流程,與水廠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 違規選址黃河灘區且未批先建,河南蘭考緊急叫停光伏發電站
    違規選址黃河灘區且未批先建,河南蘭考緊急叫停光伏發電站 張興軍/新華網 2015-05-23 13:41 來源:澎湃新聞
  • 黃河的顏色
    源頭之水本是冰川雪水,流經紅壤區域便呈紅色;流經黃土高原,便又現土黃;流水減緩,泥沙沉積,越是植被茂盛,水質則越清;黃河水哺育兩岸,春韭綠、青苗長。此時是它的枯水期,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它都是這個樣子,偶爾來場暴雨,使得水重新在河道裡流淌,想來也是濁浪滾滾。
  • 有哪些關於黃河的傳說值得分享?
    文/婷西聊齋關於黃河的傳說有很多,被證實的很少。圍繞著黃河有著非常多未證實的傳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號召挖河工,拓寬河道。在河道上挖出太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或真或假的謠言的流傳。孰真孰假,已經難以辨別。炒米挑幾個還算靠譜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 我國正打通南水北調東線 長江水過黃河「咽喉」
    中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穿黃河工程28日正式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長江水過黃河的咽喉將在未來36個月內被打通。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28日在穿黃河工程開工儀式上說,工程建成後,將打通東線穿黃河隧洞,連接東平湖和魯北輸水幹線,實現調引長江水至魯北地區的目標,同時具備向河北省和天津市應急供水的條件。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為了緩解北方地區嚴重缺水問題而實施的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特大型工程。
  • 青海對黃河流域十年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回頭看」:護「黃河水塔」
    中新網西寧9月17日電 (賈克文 張添福)青海省水利廳17日消息,該省正式啟動黃河流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專項整治行動,以有效防治人為水土流失,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64.3億立方米,佔黃河徑流量的49.4%,向下遊提供了近一半的優質源頭活水,是名副其實的「黃河水塔」。「青海既是黃河源頭區也是幹流區,要自覺扛起源頭責任、拿出幹流擔當,把黃河源頭保護好,紮實做好黃河源頭及幹流的水生態、水環境、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等水保護與治理重點工作,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力量。」
  • 黃委主任李國英:治理黃河泥沙重在「調水調沙」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談黃河調水調沙,指出治理黃河時著重調整黃河水沙關係,使其更加符合黃河泥沙的自然規律,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調」  中新社記者 史寶銀  「我們不怕水少,也不怕沙多,就怕水沙關係不平衡,不平衡的水沙關係使得黃河下遊河道形態持續惡化,給黃河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 探秘東營最大自來水廠 多數家庭喝「黃河水」
    東營多數家庭喝的是「黃河水」據了解,目前,勝利油田供水公司7座水廠擔負著東營市多數家庭和工農業生產、勝利油田單位及社區、濱州部分地區共100萬以上人口的用水任務,黃河水是唯一的水源。此外,據東營市自來水公司提供數據,東城約15萬人口的自來水由東營市自來水公司供給,東從東青高速以東西到觀海棧橋,南北區域為北二路到南三路,這些區域的自來水水源也來自黃河;廣饒縣居民飲水由廣饒自來水公司獨立擔負,為廣饒地下水。勝利油田供水公司生產技術信息管理中心主管師劉偉剛介紹,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地下水礦化度高,黃河水幾乎是唯一可以利用的飲用水源。
  • 黃河之水天上來!那黃河從哪來的,咋演變的?這個課題組搞清楚了
    黃河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出現與發展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李白有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黃河是從哪裡來的呢?他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約古宗列曲,一路流經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從渤海入海,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2長河。
  • 厚積薄發勇亮劍‖東營黃河河務局水行政執法工作紀實
    、敢於亮劍、普執並舉的水行政執法隊伍。這是東營黃河河務局水行政執法人員正在執法辦案模擬現場對兄弟單位模擬過程中的亮點進行交流。完善隊伍建設,健全水政執法網絡。一支專業的水行政執法隊伍法律素養的體現在能辦案,更要會辦案,對案件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了如指掌。按照這一思路,東營黃河河務局秉持「以案促學」的原則,積極組織參與執法辦案模擬演練,並在模擬過程中對以往的案件進行復盤、回溯,總結各個環節中的得失。
  • 蘭州市民走進黃河源制水車間 見證放心水生產流程
    市民和消費者走進蘭州黃河源公司,了解黃河源純淨水的淨化程序。姚孫雪兒/攝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 實習生姚孫雪兒)一桶黃河源純淨水,是如何經過一道道工序變成品質優良、健康安全的飲用水進入千家萬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