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唐詩描繪的黃河之景
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歷來就有許多文人騷客面對黃河有感而發,那麼,都有哪些描寫黃河之景的唐詩呢?一起來看看吧。
《登鸛雀樓》
結語天成,非可意撰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徵怨》
筆法巧妙,境界闊大
《徵怨》是唐代詩人柳中庸創作的一首邊塞詩。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此詩抒寫了徵人在邊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對著荒涼的環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狀,表現了詩人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的譴責之意。詩中不著一個「怨」字,只是客觀地記錄徵人歲歲朝朝徵戰的生活情況,描繪邊地荒涼寒苦的景象,而徵人深深的怨情已寓於其中。
《黃河》
新警深刻,構思獨特
《黃河》是晚唐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佔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這首詩借著吟詠黃河對晚唐以科舉制度為代表的整個社會政治進行了影射和諷刺,句句扣緊黃河,寫得形象生動,故事連篇;但又句句話外有話,表現了羅隱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憤慨與不平。
《使至塞上》
錘鍊有力,獨絕千古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薰陶、淨化、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將進酒》
亂道故妙,一學便俗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具有出色的藝術成就。
《塞下曲四首》
雄健奔放,悲壯沉雄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組詩作品。第四首描寫了黃河。龍鬥雌雄勢已分,山崩鬼哭恨將軍。黃河直北千餘裡,冤氣蒼茫成黑雲。第四首詩寫一位將軍因戰殉國後被埋葬的場面,透露出了作者對朝廷對有功將士的不公,以及對連年徵戰的批判。
《北風行》
出鬼入神,惝恍莫測
《北風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古詩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此詩通過描寫一個北方婦女對丈夫戰死的悲憤心情,揭露和抨擊了安祿山在北方製造民族糾紛,挑起戰禍的罪行。詩人從一個「傷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一般題材中,出神入化,點鐵成金,開掘出控訴戰爭罪惡,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題,從而賦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義。
作者:蒼朮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