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什麼時候變黃的?

2020-11-23 地圖帝

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都無比熟悉這句歌詞「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等九省(自治區),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裡。又有詩仙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黃河浩蕩的氣勢描繪得淋漓盡致。

因為太熟悉了,可能不少人都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黃河為什麼叫黃河?你可能會說,這個問題還不簡單?黃河因為泥沙多,而水色濁黃,所以叫黃河。這麼說也對,但也不全對。黃河最早並非叫黃河,而是叫「河」,因為夠大,「河」便是它獨有的稱呼,古代「四瀆」---「江河淮濟」中的「河」便是現在的黃河。

我們都知道黃河經過黃土高原時,每年裹挾十數億噸泥沙東流,以至於河水混濁而顯黃色。形容黃河水混濁的俗語有不少,如「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等。其實,黃河早期並不混濁,反而很清澈,古人曾在《詩·魏風·伐檀》中這麼形容黃河之清澈「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說明古時候的黃河水和後來的黃河水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那黃河是什麼時候開始變黃的呢?雖然沒有確切的時間記載,但是從古人的隻言片語中可以進行推斷。在《左傳·襄公八年》中有這樣的句子「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人的壽命很短,等待黃河變清是不可能的。《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說明至少在春秋戰國時黃河的水已經開始變得混濁。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黃河水會開始變混濁呢?和鐵製工具大量用於人類的生產活動有關。我國歷史上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的時間是在春秋時期,鐵器因為製造成本低,價格便宜又好用,容易傳播和普及,後來便逐漸在農業生產中佔主導地位。鐵製農具的使用加快了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對黃土高原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巨大。

黃土高原也因為人類生產活動加劇,大量森林、草原等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黃河水開始逐漸變得混濁。到了秦漢時期,建都關中的帝王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陵寢等,以及為防禦匈奴,大規模的移民屯墾戍邊,加劇了對黃土高原地區的植被破壞。黃河在兩漢時期已經非常混濁了,人們稱之為「濁河」。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中形容黃河的混濁,也首次出現了「黃河」二字。

黃河從哪裡開始黃的呢?古代很大可能是從秦晉所在的關中和黃土高原開始的,因為那裡是當時秦國和三晉等諸侯國主要活動區域,人口相對稠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比數千年前的秦漢時期更加活躍,範圍更廣,黃河水開始變混濁的地方更是往上遊移動。黃河同長江一樣,也分上、中、下遊。從源頭到內蒙古託克託縣河口鎮(舊鎮,今河口村)為上遊,長3472千米;從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為中遊,長1206千米;從桃花峪往下則為下遊,長786千米。

黃河從巴顏喀拉山脈的源頭緩緩流出,匯入青藏高原上一對姐妹湖扎陵湖、鄂陵湖,又從鄂陵湖流出一路流至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這裡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點,黃河水在此之前都是清澈的,之後開始變黃。但因為甘肅臨夏永靖縣西南一公裡處的劉家峽水庫對泥沙進行沉積,水庫流出的水依然是清澈的。不過從劉家峽水庫流出以後,河水很快因為衝刷河道兩岸的黃土,又變得渾黃了。

近幾十年來,因為對黃土高原不斷地進行生態治理,退耕還林,植被有所恢復,水土流失情況有很大改善。另外,在黃河幹流上修建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水庫,對泥沙攔截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總體而言,近幾十年黃河也沒有那麼黃了,在中下遊有些地段已經變清,但是黃河治沙是個長期的大工程,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

相關焦點

  • 黃河水是如何變黃的?有沒有可能讓黃河水變得清澈?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提到黃河,心中總是感慨萬千、熱血沸騰,同樣是發源於世界屋脊、華夏脊梁的長江、黃河,但黃河水有長江水的長度卻沒有長江水清澈到底的命,孕育我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母親河竟然如此渾濁不清,惹得阿貓心中感慨萬千,迫不及待想去了解一下原因,以及有沒有讓黃河水變清澈的方法
  • 黃河變清是利是弊?專家:或對沿途生態平衡造成破壞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下稱「黃委會」)原副主任、水文局原局長陳先德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目前,黃河河段變清的比例有多高,還值得探討。「但整體上呈現出泥沙銳減,水流相對變清的趨勢。」  他認為,現在出現的「黃河清」局面,是從1946年開展「人民治黃」至今,幾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aps車衣出現黃變的問題是什麼原因
    車衣出現黃變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在生活中,有些車主在為自己的愛車裝貼完隱形車以後,都會想著這個車衣可以為自己的漆面帶來全方位的保護,不會讓漆面受損,並且在日常的生活中還可以抵禦一些輕微的刮擦事故等等問題,隱形車衣都是可以做好保證。
  • 黃河尋根之旅下半程:探尋當地黃河景觀、體味獨特風土人情
    寧夏銀川——暢遊沙坡頭景區 觀賞黃河塞外風光來到銀川,這裡更多的是黃色的色調,落葉、黃沙伴隨著深秋一起到來。行程的第二日我們便來到了距離銀川市兩百多公裡的中衛沙坡頭景區,進入景區後,映入眼帘的就是寫著」天下黃河第一漂「的亭子後面的黃河,走上前看這裡的黃河還是很寬的,並且這裡的黃河水不似東營入海口處的黃河水那麼黃。
  • 黃河變清調查:泥沙每年減少7.6億噸 大洪水機率增加
    歷史記載可查的「黃河清」共有43次,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黃河澄清2000餘裡,持續20多天;新世紀以來的「黃河清」,持續時間之長遠超記載,史所罕見。然而,泥沙銳減黃河變清,成因複雜懸疑待解,下遊「懸河」利劍仍然高懸。 《瞭望》周刊9月刊發《黃河變清調查》專題報導。
  • 黃河水原本是清澈的
    提起黃河,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渾濁,顏色黃黃的,其實黃河本身的水並不黃,在黃河的上遊地區水還是比較清澈的,只是在流經的途中混入了泥沙,尤其是在流經黃土高原時,大量泥沙的混入,直接導致河水變成了黃色。在早期,黃河水是清澈的,名字也不叫黃河,叫大河,黃河水變黃是由於人們長期對森林植被的破壞,使原來的草原、森林變成了荒漠
  • 為什麼是黃河?
    圖/圖蟲·創意但好景不長,自鄂陵湖奔流而下,途徑「達扎陵湖鄉」,在頻頻現身的山洪和本就鬆散的土質的雙重助力之下,黃河變濁了。黃河蘭州段。攝影/徐小天變濁的河水一路東行,從青藏高原躍身而下,席捲至千溝萬壑、地表裸露的黃土高原,浩浩湯湯,裹挾著大量泥沙激流勇進,載過蘭州的羊皮筏子,灌過河套的千畝良田。
  • 銀杏變黃的速度有多快?
    銀杏變黃的速度是怎麼樣的?電影《無極》裡有句臺詞:「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見的,就像風起雲湧、日落月升。就像你不知道樹葉什麼時候變黃,嬰兒什麼時候長出第一顆牙來。就像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愛上一個人。」 這句話說的倒也沒錯,銀杏葉變黃很快。
  • 黃河上遊最大支流的湟水河水質持續變優 年徑流量46.3億立方米
    黃河上遊最大支流的湟水河水質持續變優 年徑流量46.3億立方米 2020-12-17 10:41: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16日,記者從青海省海東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2020年海東市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獲悉,截至11月底,海東市主要河流中,黃河
  • 黃河水變清對下遊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這是一種危險信號
    今日話題:黃河水變清對下遊生態是好事還是壞事?專家:這是一種危險信號中國有句俗語「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形容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漫長歲月裡黃河的泥沙堆積渾不見底,你跳進去就是一身泥。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 牙齒泛黃吃什麼好?怎樣讓牙齒變白
    原標題:牙齒泛黃吃什麼好?怎樣讓牙齒變白   有時候刷牙並不能真正的把牙齒變得很乾淨,牙齒泛黃或者是發黑也可能在生活交流中受到朋友的排斥,如果自己的牙齒發黃或者是發黑,在朋友面前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一口潔白的牙齒,能夠幫助提升我們的形象,但是很多人卻被牙齒發黃的問題所困擾著,那麼牙齒黃應該怎麼辦呢?用什麼能夠改善牙齒黃的狀況呢?
  • 【壯美黃河行③】 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屏障 讓鳥兒在黃河邊有個家
    黃河溼地保護區  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黃河溼地保護區主要是以保護溼地的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並且也是為鳥類提供一個優美適宜的棲息環境。」
  • 黃河鱉!黃河鱉!終於可以去「釣鱉」了
    「麥稍黃,釣鱉忙!」,這是黃河流域釣魚人中流傳的一句諺語,意思是在麥稍發黃的季節,正是野釣黃河甲魚的大好時機。每年的6月份,正值黃河的酷暑季節,氣溫升高,在水底蟄伏了大半年的黃河甲魚,終於來了!此時如果方法得當,在黃河灘中很容易釣到正宗的黃河鱉。
  • 鄄城銀杏林位置 銀杏林什麼時候最好看
    秋天這個季節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季節,在這個季節當中有特別多的人都喜歡旅遊,那麼,大家在旅遊的時候都會選一些好的景色景點去旅遊,銀杏林這個地方是比較出名的,那麼,我們要看一下鄄城銀杏林的位置都在哪裡,我們要根據位置去旅遊,除此之外,銀杏林什麼時候最好看。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郭準 馬朝紅近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
  • 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鄭佔波 馬朝紅 郭準)8月19日,黃河溼地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在稻田裡發現80多隻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
  • 黃河變綠的地方
    黃河出土默特平原,黃土高原橫刀立馬,鄂爾多斯(內蒙古高原)高原也擠壓下來,刀劈斧斷,形成一段形銷骨立、兩岸爭峙的黃河大峽谷,一河兩岸,東岸分屬內蒙古清水河縣,山西省偏關縣、河曲縣,西岸則全域均屬準格爾旗,故命名準格爾大峽谷。因像一條巨龍,又分屬三個峽,故名龍口、龍脊、龍垂三峽,又稱黃河三峽。
  • 黃河的顏色
    黃土高原每年向黃河輸送著巨量的泥沙,黃河之「黃」,實從此來。「黃」的,大海是藍的。但這種景觀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的,一要有足夠的黃河來水量,二要適逢大海漲潮,二者兼備,形成力的抗衡,才可以看到。,減少入黃泥沙專門建設的一個實驗壩。
  • 河南孟津:黃河溼地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數量如此多的黃胸鵐出現在孟津黃河溼地,十分罕見。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小型鳴禽。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黑,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慄褐色帶,下體餘部鮮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