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黃河行③】 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屏障 讓鳥兒在黃河邊有個家

2020-11-23 大河網

  黃河溼地保護區

  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黃河溼地保護區主要是以保護溼地的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並且也是為鳥類提供一個優美適宜的棲息環境。」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相關負責人孟科峰告訴大河網記者。9月4日,「壯美黃河行」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的黃河溼地保護區,近距離接觸這片原生態的鳥類棲息天堂。

  保護區的大門隱藏在小徑深處,走進保護區,只見棧道兩旁草木鬱鬱蔥蔥,雖然看起來沒有十分規整,但它們卻生長得自由,不受拘束。走上觀景高處,望見溼地緊鄰黃河,河面水波不興,與一望無際的草木叢共同構成了一幅靜謐的畫面。

  一隻鳥從空中飛過

  據了解,黃河溼地保護區總面積為15000公頃,其中核心區4500公頃,緩衝區3500公頃,實驗區7000公頃。保護區內有河道水域生態系統、河灘生態系統、沼澤生態系統、林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為水禽創造了活動、覓食及隱蔽的棲息地。目前,保護區並未對外界開放。

  水禽的觀測研究對於保護溼地來說,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溼地局高級工程師馬朝紅愛鳥護鳥,時間幾十年如一日,對保護區的鳥類情況十分了解。馬朝紅告訴記者,她的工作主要是用望遠鏡觀察保護區內鳥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每周對於觀測結果做三到四次的記錄。「冬季在保護區越冬的主要是雁鴨類,夏季在這裡棲息的主要是鷺科的鳥類。」馬朝紅向記者講解。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溼地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256種。其中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大鴇、黑鸛等11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灰鶴、大天鵝等32種;河南省重點保護動物30種,鳥類數量達10萬多隻。

  植被茂盛

  為了保護溼地環境,去年溼地內有兩家非法採砂的企業被吊銷證照,129.5萬方砂石餘料全部清運出保護區,原有12條生產線全部拆除並外運,採砂船隻全部拆除拖離,共拆除違章建築18800平方米,並將砂場和石料場的土地重新平整綠化,恢復溼地原貌和原有的生態。

  近年來,黃河溼地保護區加大了生態環境整治力度,採取人工修復和自然恢復相結合的方式,來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屏障,讓溼地真正成為鳥類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園。


相關焦點

  • 建設沿黃生態屏障 推動流域地區高質量發展
    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從黃河流域省份及黃河流經市縣的兩個層次,統籌把握,一體推進,形成良性互動、整體推進的貫徹工作格局,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山西應有的努力和貢獻,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中國夢·黃河情】黃土高原披綠裝 沿黃公路串起生態景觀致富路
    未來網宜川9月20日電(記者 謝青)沿黃公路被稱之為中國的「1號公路」,它是一條沿著黃河西岸串聯陝西省4市12縣50多景點,全長800餘公裡的高顏值公路。  「早年間沿黃公路周邊鄉鎮都是荒山荒坡,生態環境不好,也阻礙了經濟發展。」
  • 山西永濟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範循環圈——做好「沿黃」綠色文章
    (資料圖片)立足「黃河沿岸、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富地」的生態建設定位,近年來,山西省永濟市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地理優勢、文化積澱,以產業為支撐,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範循環圈,推動優良生態、美麗城鄉、全域旅遊互促共進。「不是海,卻比海更美」,這是很多到過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的遊客對它的評價。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相統一,我市堅定不移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謀劃核心示範區總範圍為鄭州市全域7446平方公裡,重點區域為連霍高速以北沿黃區域約1200平方公裡,起步區為桃花峪段至花園口段約210平方公裡,並明確了核心示範區三大功能定位: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
  • 河南黃河沿線將編織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
    城市郊區及重要河流入口、重要乾渠出口、重要生態部位和省級以上道路交叉口等重要節點處,實行公園化、景觀化、特色化,實現「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打造沿黃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春風又綠河兩岸,生態廊道黃河邊。《通知》提出,加快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構建堤內綠網、堤外綠廊、城市綠芯的區域生態格局,儘快實現黃河生態廊道貫通。
  • 【壯美黃河 潤澤三秦】陝西大荔:鹽鹼地的重生
    原標題:【壯美黃河潤澤三秦】陝西大荔:鹽鹼地的重生  黃河,這條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發源,一路奔騰,在中國大地上綿延5000多公裡,走了個大大的「幾」字。在陝西境內,黃河由北向南,沿途滋養了3個市、13個縣,陝西渭南大荔縣就是其中之一。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東阿縣舉全縣之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百裡沿黃岸邊,奏響魯西大地上的新樂章。  加強保護治理 黃河兩岸「美」起來  9月,秋高氣爽,景色宜人。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圍繞國家戰略,我市進一步明晰,要「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的重要標杆;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鹽鹼地高質高效農業創新高地;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沿黃沿海和山東半島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節點城市。」循著歷史上大河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依存關係,未來,一個生態與經濟兼美、特色與特長相發的東營將愈發熠熠生輝。
  • 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將會建成什麼樣?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近日,我省發布了《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打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先來看看生態保護的網紅代表——黃河灘地公園提起黃河,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最近非常火的網紅打卡地——黃河灘地公園。冬日裡的黃河灘地公園,藍黃相間的觀光步道貫穿在泛黃秋葉中,極度寒潮下湖面結了一層薄冰,湖邊蘆葦搖曳,遠處是靜默遼闊的母親河黃河,多了蕭瑟少了豔麗。
  • 這就是山東|綠色發展、統籌規劃,山東「千帆競發」保護治理黃河生態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建立涉黃河流域案件「綠色通道」  近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黃河水利委員會山東黃河河務局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涉黃河流域案件綠色通道,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
  • 鳥中「大熊貓」光臨黃河邊,帶來好消息!
    孟津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馬朝紅,在黃河溼地河南孟津段意外發現了大約80餘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義為「極危」物種的黃胸鵐。此前,由於歷史原因,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內曾經存在大量畜禽養殖場、加工廠,以及大型採砂企業在黃河邊大肆採挖。「拉砂的車輛四處往來,塵土飛揚,破壞了溼地植被,汙染了溼地環境,威脅著鳥類生存,更別說這些珍稀鳥類了。」
  •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黃河溼地保護的「吉利樣本」
    其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及其他瀕危的野生動植物。  進入吉利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看到,清凌凌的黃河水緩緩流淌,岸邊樹木挺立,蘆狄搖曳,草木金黃,鳥兒們有的落下來散步覓食,有的在空中自由飛翔,整個保護區內沒有一戶人家,也沒有任何人類活動點,宛若一方自然的領地、鳥兒和昆蟲們的樂園,讓人不由地想把心安放在這一片寧靜裡。
  • 黃河入海口 | 黃河入海口/黃河文化館/清風湖/網紅抽油機大巴兩日遊
    ,入門後目之所及便是一口按照1:1的比例複製的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走進了「壯美黃河」展廳。兩個展廳以自然的黃河為主線,從黃河源頭講起,主要展示沿黃主要流經的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省區的自然風光、物產資源、民俗風情。後前往【清風湖】(必須自理遊船60元/人)清風湖公園是山東省最大的城市公園,是全國首個以展現黃河文化為主題的公園,擁有山東省最大的8000平方米市民健身廣場、作為國內最高的音樂噴泉之一、中國唯一的黃河水體紀念碑。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黃河流域合理的水資源分配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實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加快「一帶一路」倡議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必然要求。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沿黃地區要構建縱貫黃河的「幾」字形經濟帶,更好地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短期內首先要進行合理的水資源分配。
  • 通過黃河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 鄭州人也可以沿黃河乘船入海?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11月26日,在鄭州舉行的黃河通航及生態航道建設調研工作座談會,再次引起人們對黃河通航的熱議。通過航道疏浚、河勢控制、碼頭建設等系列舉措,可以把黃河河南、山東段打造成整體Ⅳ級、局部Ⅲ級航道標準的生態航道,從而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會上,專家的設想讓人振奮,但沿著黃河乘船入海真的能實現嗎?
  • 黃河文化融入城市品牌,濱州打造黃河流域明珠城市
    濱州市作為黃河下遊一座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的城市,致力打造黃河流域的「明珠城市」,將濱州打造為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的新樣板、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標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5月31日至6月3日,「中國晚報主流媒體聚焦濱州融媒行」活動在山東濱州舉行,總編和記者們兵分兩路,圍繞濱州黃河風情文化進行了體驗式採訪。
  • 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山東譜出最強音
    將東阿裝扮成萬裡黃河上的最美地段;在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的現代化社區裡,變身居民的村民們,拿著「三金」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好日子……作為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唯一沿黃又沿海的省份,山東將高水平編制規劃實施方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一批重大事項,「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唱響了黃河大合唱的最強音。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人們再次把關注的目光聚焦於黃河三角洲、聚焦於黃河、聚焦於黃河流域、聚焦於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這一斷論真是字字千鈞!
  • 守一片綠水青山 築一道綠色屏障
    人民視覺  生態立區 築起綠色屏障  人民日報記者 李增輝 朱磊 劉峰   守住一片綠水青山,就是要築起祖國西北方的一條綠色屏障。2017年6月,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環境優美」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將生態立區作為「三大戰略」之一,首次從政治、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構筑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擺在全區發展的突出位置。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呼和浩特新聞網5月20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導(記者 雲豔芳)近年來,首府以更強的定力、更大的決心、加倍的努力,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