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黃河 潤澤三秦】陝西大荔:鹽鹼地的重生

2020-11-24 東方網

  原標題:【壯美黃河潤澤三秦】陝西大荔:鹽鹼地的重生

  黃河,這條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發源,一路奔騰,在中國大地上綿延5000多公裡,走了個大大的「幾」字。在陝西境內,黃河由北向南,沿途滋養了3個市、13個縣,陝西渭南大荔縣就是其中之一。

  大荔縣位於關中渭北平原東部,黃、洛、渭三河在此交匯,黃河在其東部自北向南流去。站在大荔境內黃河老岸崖上向東望去,河對岸山西永濟的鸛雀樓在霧靄中若隱若現。

  受惠於黃河,早在新石器時代,大荔已有了原始農業。經過長期的發展,當地農民培植出黃花菜、同蒺藜、西瓜等土特產,秦川牛、關中驢、同州羊等優良種畜,成了關中的米糧川,在中國農業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時至今日,農業在當地經濟中仍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黃河在滋養這片土地的同時,也為這裡帶來不少麻煩,河水泛濫導致的洪災在所難免,但困擾當地人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土地鹽鹼化。

  地處大荔縣沿黃地區的小坡村曾經流傳著一句諺語——「往老崖上一站,遠看是水一片,近看全是鹼,種啥啥不長,農民真可憐」。據悉,小坡村總共15000畝的耕地,有三分之二已經鹽鹼化,曾經有人在這裡20塊錢一畝包的地,種了一年後,5塊錢都不願意要。黃河因其巨大的流量,導致大荔縣沿黃地區地下水位偏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加上常年不合理的灌溉,土地鹽鹼化問題日益嚴重,一度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小坡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形容當時的情況是「種一葫蘆收半瓢」。

  10000畝的地,眼看著就要荒了。最終,薛安全跟其他村委會成員帶頭「接盤」,開始在這裡挖渠、種棗樹,時間大概是二十年前。

  萬事開頭難。在承包這片鹽鹼地最初那段時間裡,薛安全跟其他村委會成員上午、下午在自家地裡幹活,中午到鹽鹼地修路挖渠。就這樣,用了5年時間,他們在鹽鹼地上挖了大大小小十幾條水渠,引來洛水,解決了灌溉問題,但還沒有賺到一分錢。

  沒過多久,薛安全種的棗終於上市了,但一斤只能賣到三毛錢。「咱當時種的是雪棗、梨棗,價不行,當時市面也就賣兩塊六到三塊錢。」薛安全說道,於是,他把先前種的600畝棗樹全部嫁接成了冬棗,事情終於迎來轉機。經過2年的努力,冬棗在小坡村的鹽鹼地上試種成功,有人10畝地賣了23萬。薛安全想都不敢想,「以前10000畝地連兩萬都賣不到。」

  此後,小坡村在鹽鹼地上的種棗事業一路高歌猛進。不久後,小坡村冬棗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11000畝,當地所有的鹽鹼化土地都得到有效利用,經濟效益達1.2億元,人均收入超過25000元,二十年前從鹽鹼地上「逃」走的村民又陸續回來了。2013年,大荔縣通過政府扶持建園、合作社統一管理、村民分戶經營的方式,將小坡村的種棗產業延伸到儲存、物流以及銷售的各個環節。這片鹽鹼地上生產的冬棗皮薄肉脆、甘甜清香、營養豐富,可食率達95%,今天的小坡村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冬棗第一村」。

  由小坡村向南,不到10公裡,坐落著朝邑國家溼地公園。公園內,湖水碧波蕩漾、岸上清風習習,不時有鳥兒從蘆葦蕩裡起飛在空中盤旋。然而,五年前的這裡,還是個臭氣燻天、雜亂無章的積水窪地。

  很早以前,這裡是當地人製鹽曬鹽的地方,但那種古老的製鹽工藝最終被時代淘汰,卻留下了一片2800畝的積水窪地。很長一段時間裡,除了村裡的牛羊和工廠排出的汙水造訪,這片窪地似乎已被世界遺忘,直到2013年12月,大荔縣決定將這裡打造成生態溼地,這片窪地才逐漸走入世人的視野。

  朝邑國家溼地公園(攝影張靜攀)

  大荔縣溼地辦辦公室主任任建合全程參與了朝邑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設,回憶起第一次到窪地來所看到的情景時就不住地搖頭:「那氣味……」於是,溼地公園的建設就以關停排汙廠為開端。隨後,大荔縣將窪地周圍15000畝鹽鹼化土地納入其中,引入洛水,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朝邑國家溼地公園已初具規模,水域面積由原來的2800畝增加到現在的8000多畝。隨著水域面積的擴大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目前已有55科164種植物和57科159種動物在這裡棲息。

  土地鹽鹼化是地處黃河之濱的大荔縣經濟、社會和民生發展繞不過的問題。近幾年,大荔縣依託特色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改革升級,突破了土地鹽鹼化這個障礙,出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推進的「雙贏」局面。

  目前,大荔縣已建成國家A級景區8個,建成美麗鄉村50個,現代農業園區21個。截至2018年5月底,大荔縣旅遊接待人數609.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0.45億元,同比增長70%,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鄉村旅遊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2017年,大荔縣生產總值實現13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8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335元、11001元。此外,大荔縣還先後榮獲「陝西最美休閒旅遊度假地」、陝西省「十大旅遊強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亞洲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等稱號。

相關焦點

  • 大荔黃河溼地綠頭鴨和斑嘴鴨鬧冬圖
    (李世居)入冬以來,在陝西最大的大荔縣黃河溼地蘆葦蕩,綠頭鴨和斑嘴鴨「拖兒帶女」和睦共處歇息黃河溼地成為一景。 近年來,大荔林業部門加大對溼地保護力度,加之水草豐茂,有著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較為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而吸引了綠頭鴨和斑嘴鴨來此越冬。
  • 「大荔模式」的聚變效應
    本報「走基層·蹲點」小分隊一行來到陝西渭南市大荔縣。這裡地處華山腳下,是陝西省重要的糧食產區。近年來,當地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政府引導,群眾點菜,企業埋單,科技送餐」的新鮮經驗,被稱為「大荔模式」。在本次採訪報導中,本報小分隊將跟隨農業技術人員走村進戶,深入田間地頭,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向讀者呈現這個地方政府全力推廣、農技人員點頭稱讚、農民兄弟拍手叫好的農技推廣模式。敬請關注。
  • 陝西大荔·亞琦國際物流商貿城項目在北京籤約
    11月24日,大荔縣人民政府與亞琦集團有限公司的巜大荔·亞琦國際物流商貿城項目》在北京籤約。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主要建設智能化物流倉儲、物流總部基地、物流交易所、物流交易平臺、商貿交易市場、總部經濟、電商孵化及相關配套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商貿物流創新園區。
  • 幸福黃河的陝西實踐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九曲黃河波浪滾,奔騰萬裡水流長。從陝北高原到關中平原,奔騰不息的黃河水一路滋養著陝西大地。渭河兩岸,草綠、花紅,1000平方公裡的渭河生態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生態公園;陝北高原,「黃山」變「綠山」,清秀亮麗的榆溪河讓生態綠地建在了陝北人民家門口,三秦大地實現由黃到綠的歷史性轉變,把陝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了400公裡,為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提供了「陝西樣本」。
  • 陝西:氣象衛星遙感監測助力黃河防凌工作
    受此影響,陝西省黃河河道從2012年12月24日開始出現封河和流凌情況,黃河小北幹流上遊河道封凍加劇,下遊河段流凌密度將會持續加大,將會加重凌情。目前黃河陝西段封河,主要集中在府谷、黃河壺口及韓城段。  根據陝西省氣象局遙感中心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圖像對黃河小北幹流凌情進行監測結果顯示:受近期持續低溫影響,陝西省黃河小北幹流上遊河道封凍加劇,封凍面積持續增加,小北幹流下遊河段流凌密度加大,其中大荔段尤為突出,防凌形勢嚴峻,應密切關注凌情變化,防止出現災情。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埋地雷」毒品交易炸翻毒犯 陝西大荔公安偵破「4.22」特大團夥...
    2020年4月20日,大荔警方獲得一條重要線索:郭曉良去四川購買毒品。4月21日,縣公安局政委陳永鋒和副局長黨健排兵布陣,從禁毒大隊、巡特警大隊和東關派出所抽調80名民警,兵分兩路撒網圍剿,一路在禁毒大隊長邊慶平率領下直奔川陝高速,另一路由東關派出所副所長邊建宏帶隊在大荔組織抓捕。
  • 大荔秦川牛賣到香港 每斤毛牛增值近兩塊
    來到大荔縣下寨鎮北潘村的陝西牛犇牧業有限公司秦川牛育肥基地,這裡已經裝載了一車秦川活牛等待發車,這批活牛發往香港,總計17頭,預計20個小時內就可到達香港。大荔秦川牛養殖基地的沙苑特殊環境,在紅薯蔓、花生秧等優質飼草的滋養下,造就了秦川牛肉質細膩,肥肉少,精瘦肉多,雪花肉質沉澱豐富的特點,同時沙苑環境也使活牛寄生蟲發生率少,因此深受港澳等地市場的歡迎。
  • 億居國際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來大荔考察
    5月9日,億居國際企業管理集團執行總裁邸啟曄一行5人來大荔考察交流,大荔縣委書記劉莉進行了接待,縣經合局、同州湖景區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陪同,就文化旅遊綜合體項目進行了詳細溝通交流。考察組一行實地對同州湖、平羅農業公園、豐圖義倉、黃河溼地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詳細了解了大荔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會上,劉莉書記首先對企業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從歷史文化底蘊、農業產業發展、交通區位優勢、園區建設、投資前景等方面,就大荔縣投資發展的優勢向企業做了介紹。希望雙方攜手共謀發展,實現雙方跨越式發展。
  • 為什麼耕地用黃河水長期灌溉會形成鹽鹼地?罪魁禍首竟然是「只進不...
    耕地鹽鹼化單純歸咎於黃河水是不合理的,鹽鹼化要看水鹽運動是否平衡,可惜的是黃河流域有許多地方水利用不合理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封閉的長期沉降的繼承性拗陷盆地,以前就是一個湖盆的存在,黃河經過多次改道泛濫存積巨厚的細粒泥沙,降水少、蒸發強,年蒸發量降水量比16:1,旱季甚至大30:1,經長時期積鹽,地層含鹽量普遍較高,一般200米地層平均含鹽量為0.2%~0.4%,北部深拗陷帶達0.4%~0.8%。這也是為什麼該地區的地下水是苦。
  • 靖遠20多萬畝鹽鹼地有望獲「新生」!
    更多精彩,靖遠:院地合作攻堅治理難題20多萬畝農田有望獲「新生」黃河流經靖遠縣境154公裡,哺育著靖遠兒女,造就了物產豐富的靖遠,潤澤著周圍的萬畝良田,賦予黃土地生機與活力。在烏蘭鎮營防村、北灣鎮天字村等地,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眼前的蕭瑟景象讓人很難想到它曾有過的生機與美麗。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考察組一行,來靖遠考察了解全縣鹽漬化土地面積、鹽漬化程度及治理情況,現場對當地鹽漬化土地形成原因進行分析。雙方經過交流協商達成院地合作的共識,確定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 公示|「天下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全國攝影大賽揭曉
    專業組一等獎景區裡的新農村——小程村陳祖俊(山東膠州)迎親楊濤(陝西延川)二等獎乾坤灣雪景楊樂(陝西延安)壯美黃河乾坤灣(組)薛俊(山西運城)萬排齊發乾坤灣(組)韓金龍(山西太原)黃河巨龍尚建周>吳志林(陝西子洲)虎踞龍盤武躍鋼(山西太原)天下黃河第一索王福建(陝西延長)優秀獎梁家河蘋果園一角 姜利麗(陝西延川)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水衙門 張源遠(陝西延川)如意乾坤 劉紅衛(陝西延川)延川乾坤灣 王軍生(陝西延安)延川清水灣 王軍生(陝西延安)
  • 【壯美黃河行③】 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屏障 讓鳥兒在黃河邊有個家
    黃河溼地保護區  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黃河溼地保護區主要是以保護溼地的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並且也是為鳥類提供一個優美適宜的棲息環境。」
  • 黃河入海口 | 黃河入海口/黃河文化館/清風湖/網紅抽油機大巴兩日遊
    黃河從這裡入海形成海河交匯的奇觀黃河入海口/黃河文化館/清風湖/網紅抽油機大巴兩日遊發團日期:8月22、29日參團價格:,入門後目之所及便是一口按照1:1的比例複製的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走進了「壯美黃河」展廳。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巴彥淖爾蒙語意為「富饒的湖泊」,地處中國北部邊疆,黃河自東向西橫貫該地,形成黃河中遊的大型灌區——河套灌區。灌區引黃控制面積1743萬畝,年引黃水量約52億立方米,佔黃河過境水量的七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也是亞洲最大的自流灌區。該地區現有耕地面積1058萬畝,擁有5個國家重點產糧大縣,被外界譽為中國的「塞外糧倉」,是中國重要農業區和商品糧基地。
  • 黃河為什麼「幾」字形繞開陝西?
    來源;騎遊通州企鵝號黃河為什麼「幾」字形繞開陝西?傳說,黃河發源於「星宿海」,之後到達蘭州,只是到了蘭州之後,黃河並沒有直接流向東部地區,而是向北轉彎,繞到了陝西北部到達寧夏以及內蒙古的巴彥淖爾,並在呼和浩特南下,形成一個「幾」字形狀。
  • 黃河壺口瀑布「霧雨翻騰」!還有這兒,超適合「遛」娃!
    悄悄告訴你 陝西黃河壺口瀑布迎來了 一年一度的最佳觀賞期 近日 陝西黃河壺口瀑布每秒水流量達到1280立方米 主瀑布出現落差
  • 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
    11月13日,記者從陝西省氣象局獲悉:今年,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利用氣象衛星可見光、植被覆蓋度、植被固碳、土壤保持等數據及多元衛星遙感與地面站點監測數據,形成了陝西黃河流域監測專題報告。
  • 蒙草鹽鹼地土壤立體改良技術 讓荒灘披綠裝
    巴彥淖爾市黃河溼地公園鹽鹼地改良前彥淖爾市黃河溼地公園鹽鹼地改良後當地在農作生產時引用黃河水灌溉,導致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加上氣候乾燥蒸發強度大,誘發下部鹽分向表層聚集,產生土壤次生鹽漬化,在一些地勢相對低洼的地段形成了大量的鹽鹼地。蒙草團隊進入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對當地鹽鹼地進行改良研究,經過對當地的水、土、氣、植物等多方面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了綜合的治理方案。
  • 大茘黃河溼地:黑鸛、綠頭鴨和斑嘴鴨 和睦共處美好景象
    大茘黃河溼地:黑鸛、綠頭鴨和斑嘴鴨 和睦共處美好景象 新年伊始,在陝西大荔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綠頭鴨和斑嘴鴨和睦共處的畫面成為一景。它們棲息在溼地「竊竊私語」或在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