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山東譜出最強音

2021-01-11 齊魯網

在菏澤東明縣長興集鄉八號試點村臺,一座座小別墅拔地而起,今年十月底,這裡將成為4602位黃河灘區百姓的新家;在聊城東阿縣黃河大堤畔,萬畝牡丹連阡累陌,花開時節雍容華貴,將東阿裝扮成萬裡黃河上的最美地段;在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的現代化社區裡,變身居民的村民們,拿著「三金」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好日子……

作為沿黃九省區唯一地處東部、唯一沿黃又沿海的省份,山東將高水平編制規劃實施方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一批重大事項,「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唱響了黃河大合唱的最強音。◎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高玲

菏澤東明:灘區村民即將入住新房

「在黃河灘住了大半輩子,每天提心弔膽地過日子,就怕大水把房子衝壞了,現在再也不用愁了。」今年66歲的劉士魁是土生土長的黃河灘人,如今,他們一家五口即將住進位於長興集鄉八號試點村臺的新家。

東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黃河南岸,黃河入魯第一縣。「三年攢錢、三年墊房臺、三年建房、三年還帳。」曾是東明縣灘區村民逃不掉的魔咒。為了避免洪水漫灘,灘區百姓家家戶戶都墊了最少三四米高的房臺,鄰裡之間溝壑縱橫,下雨時積水嚴重,極不安全。

根據《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東明縣在黃河灘區建設24個村臺、外遷1個社區,涉及4個鄉鎮119680人,規劃總投資100.98億元,在全省17個涉及灘區遷建縣區中,東明縣遷建規模最大、任務最重,是全省黃河灘區遷建的主戰場。目前,馬集外遷安置社區已經完成縣級驗收,待市級驗收完成後即可啟動搬遷工作;長興集鄉八號村臺民居主體全部完工,正在進行院牆和地下管網施工,其他的村臺正在快速推進中。

據了解,長興集鄉八號村臺是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兩個試點村臺之一,涉及東黑崗、北許莊、姚莊、崔莊四個自然村,村臺佔地807畝,規劃建設安置房1141套,安置群眾4602人。

長興集鄉長王方領介紹,「我們的試點村臺房屋類型一共有10種,符合不同村民的需求,而且門窗、水錶、電錶、暖氣和太陽能也都全部安好,讓村民真正做到拎包入住。」據悉,試點村臺建成後,村民的住房安全、生活環境、生活條件都將得到極大改善。目前社區住宅已全部封頂,正在進行內外裝修。道路管網、學校、幼兒園和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正在抓緊建設,預計十月份左右達到入住條件。

聊城東阿:打造萬裡黃河最美地段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每年的4月中旬,中國油用牡丹觀光節在聊城東阿黃河岸邊隆重舉行。行走在黃河大堤上,萬畝盛開的牡丹花連阡累陌,雍容華貴,色豔香濃,豔若蒸霞,蔚為壯觀,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打卡。

東阿縣沿黃河57公裡。一直以來,東阿縣在不斷加固黃河堤壩、確保黃河安瀾的前提下,自覺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植樹造林,據悉,整個大堤森林覆蓋率達到61%,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黃河百裡生態長廊。通過推進綠色東阿、生態強縣建設,在百裡黃河岸邊打造綠色屏障,保護黃河、造福人民;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特色農業;不遺餘力保護傳承黃河文化,東阿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萬裡母親河,最美在東阿。」東阿黃河森林公園管理處副主任王尚勇介紹,東阿黃河森林公園沿黃邊界27.5公裡,規劃面積2446.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2%,園內集山、水、林、寺、墓、橋、堤、壩、閘、洞諸多景點於一體,有各種植物67科237種,野生動物300餘種,其中珍稀鳥類120餘種,僅喜鵲就有兩萬餘只。2004年東阿黃河森林公園被批准為市級森林公園,2008年被授予省級森林公園,2010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迄今全國唯一在黃河衝積平原上建起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如今這裡已成為聊城市民觀光休閒的最佳去處之一。

濟寧曲阜:村民吃上「旅遊飯」

走進山東曲阜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一排排精美的別墅,整潔的街道,美麗的街心花園映襯其中,村民往來間有說有笑,儼然新時代的「桃花源」。

魯源新村位於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鎮,北依尼山,南鄰沂河。尼山聖境推出夜遊聖境項目後,許多外地遊客有了在景區附近住宿的需求,魯源新村抓住這一機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吃上了「旅遊飯」,旅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金鑰匙」。

作為村裡較早開民宿的村民,孔凡玲有著自己的「生意經」。「咱們村民們必須要抱團發展,不能打價格戰,大家齊心協力全都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孔凡玲家150平方米的小別墅,她和家人住在一樓,二樓、三樓的房間通過精心布置,改成了民宿。她通過加入村裡的民宿推廣微信群,在「美團」和其他旅遊APP上註冊信息,實現了線上和線下推廣,每逢周末、節假日,民宿的三個房間都能住滿,有時她還幫著鄰居的民宿安排客人。孔凡玲說,藉助「民宿經濟」,自己每年至少能掙三萬元。據介紹,目前,魯源新村村民開辦的民宿已近百家。

魯源新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介紹,2019年魯源新村實現整體搬遷,建成了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的「別墅村」,2800餘人搬進了788套新房。村民未搬進新村之前,魯源新村就成立了旅遊經濟合作社,與曲阜市三孔文化旅遊服務公司合作開發了「裡仁美宿」項目。由三孔文化旅遊服務公司負責特色民宿品牌建設和管理運營平臺建設,魯源新村用集體宅基使用權入股,和投資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如今,村裡成立了兩家物業公司,為尼山聖境景區、停車場、魯源新村提供物業管理、保潔保安和用工服務,有效解決了村莊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泰安東平:拿上「三金」過上好日子

每天到小區裡的幼兒園接送兩個小孫女上學,然後到小區的公園裡和老鄉們嘮嘮嗑,就是徐玉常和老伴的主要工作。今年57歲的徐玉常是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村民,依靠村集體企業分紅,徐玉常一家每年能夠領到十幾萬元的收入。曾經在黃河灘上生活了幾十年的他,做夢也沒想到能夠過上今天的好日子。

耿山口村作為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試點村,是全省首個實現搬遷的黃河灘區村。三年攢錢,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還帳。耿山口村與黃河相伴了600多年,灘區人大多一輩子就幹三件事:種地、抗洪、蓋房,不斷重複著「抗洪—重建—抗洪」的悲情輪迴。據史料記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這裡遭遇大小洪水40餘次。

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村783戶、2331名村民離開黃河灘,搬進了樓房社區。新社區同步建設了居民樓、綜合服務樓、老年公寓、幼兒園、商業街等,居民樓全部安裝了中央空調、電梯、天然氣等,居民生活十分方便。

村民們不僅要安居還要樂業。在耿山口村支部書記耿進平的帶領下,耿山口村積極引進了銀河鞋業等多個企業,吸納兩千多位居民就業。此外,原村莊土地復墾後,村裡拿出1000畝土地進行流轉,盤活搬遷村民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資源,由公司、合作社或種養大戶統一流轉經營,發展高效農業。

「上班拿薪金、土地拿租金、分紅拿股金,做新時代的『三金』農民。」如今,耿山口村已經規劃了以蔬菜種植和食用菌養殖項目為主的集農業種植、畜牧養殖、休閒農莊和高效經濟作物等多產業融合的新型農業經濟體。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紀念冼星海誕辰115年|《黃河大合唱》81年,依舊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在1939年初的延安誕生了在抗戰烽火中詩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在艱苦的條件下與時代、人民共命運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時代最強音這兩件簡單甚至有些「粗糙」的樂器卻是那個年代延安藝術家們手裡最常見的也就是這樣一支簡陋而奇特的「交響樂團」卻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 世界潮我看丨中俄交響樂團首次長沙合演《黃河大合唱》!
    7月18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暨「黃河大合唱」八十周年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將在長沙音樂廳上演。中俄交響樂團首次聯袂演出《黃河大合唱》長沙交響樂團將特邀俄羅斯愛樂樂團,聯合組成120人的交響樂團,會同長沙交響樂團歌劇中心合唱團與長沙市直機關星辰合唱團超過200人的合唱團隊共同演繹。音樂會上半場演出俄羅斯經典作品,下半場演出《黃河大合唱》。據悉,這是中國的交響樂團和俄羅斯的交響樂團首次聯袂演出《黃河大合唱》。
  • 冼星海紀念館於澳門開幕,黃河大合唱手稿真跡等展出三個月
    冼星海紀念館於澳門開幕,黃河大合唱手稿真跡等展出三個月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19-11-23 16:58 來源:
  • 這就是山東|綠色發展、統籌規劃,山東「千帆競發」保護治理黃河生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7日訊 (記者 王浩然 韓蓓蓓 胡高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建業集團我家住在黃河邊之岸邊說 | 逄小威:山川河流 生生不息
    當然,這一次,不止是黃河,960平方公裡遼闊土地,近6億農民生活百態,被記錄在鏡頭之下。大江大河,一撮鄉土,新農民群像,足以表達整個中國。」鏡頭和影像是撒不了慌的,今天就是明天的歷史,一束光下就是最自然的表達,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就是當今中國農民生存的見證,也是一個時代興盛的縮影。我們的拍攝其實就是在有意無意為歷史做記錄。「大河上下滔滔」建業:您之前拍攝過黃河嗎,黃河給您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逄小威:中國的兩大河流,長江和黃河。
  • 「奮進·新時代」交響合唱音樂會在哈爾濱奏響
    10月19日晚,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聯等主辦的「奮進·新時代」交響合唱音樂會暨「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群眾文化主場音樂會在哈爾濱音樂廳隆重上演,著名的家鄉歌唱家劉和剛、劉航和我省多位歌唱家參加演出,音樂會在全體演員合唱「走向復興」的樂聲中結束。
  •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金羊網  作者:羅仕  2020-10-06 據介紹,該紅色文化講堂開辦至今,共開展宣講
  • 黃河戰略怎麼看怎麼幹?濟南「舉全市之力」知行合一
    「濟南答卷」的中心思想鮮明而深刻——搶抓歷史機遇,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中錨定濟南發展新坐標……  「濟南答卷」的思路清晰而務實——立足濟南進入「黃河時代」新階段,研究提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實施十大行動……  「濟南答卷」的推進迅速而有力——溯流而上,赴鄭州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學者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那麼這個記載距今也有3000年了。人類文明的孕育離不開大江大河。正如埃及尼羅河定期泛濫,給河谷披上厚厚的淤泥,孕育出發達的農業文明,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但也有桀驁不馴的一面,黃河河道的搖擺不定,隨之帶來的是中國人利用黃河、改造黃河、與大自然鬥爭的宏偉經歷。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學者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那麼這個記載距今也有3000年了。人類文明的孕育離不開大江大河。正如埃及尼羅河定期泛濫,給河谷披上厚厚的淤泥,孕育出發達的農業文明,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但也有桀驁不馴的一面,黃河河道的搖擺不定,隨之帶來的是中國人利用黃河、改造黃河、與大自然鬥爭的宏偉經歷。
  • 「火星熱」激蕩科技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當公眾對航天的期待從服務民生的現實渴望,延伸為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對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深究,乃至對建立人類第二棲息地的遙望,「火星熱」所激蕩的,正是科技進步與銳意創新的時代最強音。
  • 央視《直播黃河》報導——北跨黃河 一覽芳華 穿...
    從150多年前黃河改道入海開始,濟南就在黃河臂彎裡生息發展。黃河將濟南一分為二,長期以來,濟南城市的發展格局,是不斷向東西擴展,城市的南北方向並未拓展開來。因為河道逐年淤積,河床普遍高於兩岸地面4~6米,部分地方甚至高出12米,黃河在濟南是典型的「地上河」。
  • 山東黃河冰凌爆破隊磨礪精兵防凌汛
    本站訊 為進一步提高冰凌爆破水平,應對可能出現的嚴重凌情,山東黃河濱州濱城、河口墾利兩支黃河冰凌爆破隊分別於11月24日至25日、12月1日至2日進行培訓和演練,90餘名隊員參加了爆破理論、黃河防凌知識學習及冰凌爆破演練。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面對新時代賦予的全新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東營把自身發展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程結合起來,按照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在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市域保持「零疫情」的基礎上,部署開展「十大改革攻堅」「四項重點工作」和「九個三年行動計劃」,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生態保護取得新成效。
  • 黃河山東段——拆浮橋 防凌汛
    □記者 方壘 趙國陸 盧鵬 通訊員 崔慧聰 張睿 報導本報濟南1月6日訊 記者從今天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黃河山東段凌情發展迅速,流凌河段長度、密度將大幅增加,隨時可能出現封河。據悉,2020-2021年度,黃河山東段首次流凌出現在2020年12月19日,長度17千米,首凌日期與常年持平。6日8時,黃河山東段流凌長度426千米,流凌密度10%~40%,冰厚0.5~3釐米,最大流凌密度40%,為利津東壩控導工程附近。面對嚴峻的防凌形勢,山東黃河河務局召開防汛抗旱例會暨防凌會商會,下發緊急通知,安排部署當前防凌工作。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山東港口呼叫武漢港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古老的東方有條黃河在黃河入海的盡頭是綿延三千多公裡的山東港口世界的東方有條長江在長江的中部
  • 加速集聚科創資源 山東濟南跑出發展「加速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 黃河重卡「溯源之旅」路上的那些事兒|新黃河|黃河源|新黃河重卡|...
    千年黃河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深遠。而與之同名的黃河重卡同樣亦是歷史悠久!為踐行黃河精神,中國重汽全新一代黃河重卡「溯源之旅」於11月2日在黃河入海口山東東營啟程。一路上走山東、跨河南、經陝西、過寧夏……於11月19日勝利抵達黃河源頭青海果洛州瑪多。本次「溯源之旅」是中國重汽展現產品品質、彰顯品牌力量的挑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