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雅致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露

2021-01-09 金臺資訊

連敬春 攝

人民網鄭州10月24日電(尚明楨)深秋時節,漫步黃河岸邊,黃葉蝶舞,滿徑落葉,俯首拾起片片,思緒萬千;舉目遠眺,昔日奔騰的黃河此刻無比溫柔,風乍起,蘆葦搖蕩,令人神清氣爽文思流淌,想吟幾句唐詩宋詞來抒發心中逸興。

這裡,是建設中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這裡,很「靜」。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位於惠濟區黃河文化公園東部,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要求和「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項目,項目西起江山路,東至花園口黃河大橋,南達S312,北抵黃河,規劃面積44平方公裡,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等14個功能區。

按照惠濟區委「慢行系統先行,節點推進,水系貫通,分區實施」的要求,黃河灘地公園目前主要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渡口廣場三個觀景點和九縱三橫22條61公裡彩色慢行道路,重點打造了體現黃河自然風光的溼地片區。

南裹頭觀景點,系1963年破除原花園口樞紐工程攔河壩遺留的一段,長2244米,64年該段經裹護整理,因處於河水南側,故名「南裹頭」,工程靠河。

該觀景點總面積3公頃,南北長度170米,東西寬110米;項目西側設計了觀河平臺讓人登高遠望,感受黃河的壯美奇觀;中部設計了惠濟黃河客廳,滿足市民喝茶賞景休憩功能訴求。東側為惠濟劇場,給遊客一個集小型音樂會、表演、演講、休息等多種複合功能為一體的惠濟劇場空間。

黃河灘地公園規劃建設突出自然生態保護。結合黃河灘地生態特徵,堅持嫩灘、中灘、高灘三灘分治,高標準實施生態修復,推動綠色發展。科學處理車行、慢行、步行系統間的關係,優化交通組織,配套服務驛站,形成慢行遊憩單元,滿足市民休閒遊憩需求。

據了解,黃河灘地公園近期投資約13.5億元,重點建設慢行系統骨架、黃河灘地保護核心區生態修復、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和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目前,22條共計61公裡的慢行系統道路基本建成;南裹頭觀景點、海事觀景點、惠武浮橋觀景點(一期)3個節點基本建成。建成後的黃河灘地公園,展現田園風光、自然風貌,集休閒觀光、農業採摘、林間漫步、親子研學多項功能,將成為鄭州市民的後花園和網紅打卡地。

相關焦點

  • 黃河灘地公園初露「芳容」
    彩色慢行道路,總長達到60多公裡,縱橫於黃河灘地公園內。記者張琮攝影彩色慢行道路,總長達到60多公裡,縱橫於黃河灘地公園內。候鳥在灘地裡休憩,遊人在林海裡穿行,彩色的道路,縱橫交錯,彩色的樹葉,在陽光下斑駁。西起江山路,東到花園口黃河大橋,總面積超過40平方公裡,鄭州市惠濟區北部的黃河岸邊,黃河灘地公園正在建設之中。黃河自然教育基地、黃河灘地植物園、田園花海休閒區、大河文化森林公園、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灘地公園,將打造鄭州市區「北靜」的一處休閒場所。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冬日,來到黃河灘地公園南裹頭觀景點,岸邊的蘆葦隨風搖曳,但見水面波光粼粼,靜謐而遼闊。「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太原市清徐縣:新建機庫喜迎賓客,花海棧道初露芳容
    讓我們一起靜候新建機庫的驚豔亮相~金秋時節,碩果纍纍位於堯城機場的花海景觀初露芳容
  • 溼地公園這次成「群」了!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將打造成四個景區
    11月26日上午,全省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推動會議召開,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全省將加快溼地的修復與建設,在黃河幹流沿線建設溼地公園群,重點打造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一是依託黃河幹流建設可淹沒型溼地,依託引黃調蓄工程建設人工湖泊溼地,形成沿黃河溼地和引黃湖泊溼地相結合的溼地公園群,重點建設具有全省核心影響力的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形成全省溼地的龍頭。二是依託重要河流、大型水利樞紐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大型重要溼地和溼地公園,如丹江口庫區、宿鴨湖、白龜湖、出山店水庫等,形成全省溼地的骨幹。
  • 瀋陽塔灣灘地歷史文化公園
    無垢淨光舍利塔,建於 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築,清崇德五年重修,國寶級珍稀歷史文物,為公園的主題文化中心回龍寺寺院,重建於2008年, 主要建築布局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法堂藏經樓公園正門漢白玉石雕牌樓,刻有「盛京碑林」 園內碑林分別記載瀋陽文化歷史
  • 首次公布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 你認得幾種?
    中國園林網6月4日消息:據介紹,首次發布的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突出常見和地方特色,既有區域內特有的黃河蟲實、荷花柳等植物,又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等珍稀植物。
  • 三門峽:要新建四個溼地公園,在這些地方
    前不久,省委書記到三門峽時來到三門峽好陽河溼地公園:黃河岸邊的好陽河溼地公園,幹部群眾正抓住時機植樹造林。省委書記王國生實地查看溼地公園生態恢復、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叮囑當地負責同志,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打造堤內綠網、堤外綠廊、城市綠芯的區域生態格局。
  • 《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出版
    日前,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編的《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300餘種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基本涵蓋了我國北方常見野外植物種類。
  • 目前全國最大的人造海浪浴場,鄭州黃河谷馬拉灣海浪浴場
    鄭州有著歷史悠久三大公園,而水上樂園,大家去過的也不少吧,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鄭州非常有名的黃河谷馬拉灣海浪浴場,黃河谷馬拉灣海浪浴場是在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黃河大堤路佛爺廟附近,周邊的交通也是非常方便的,如果大家要是想去馬拉灣水上樂園遊玩的話,可以選擇自己開車去也可以乘公交或者地鐵
  • 這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國外的旅遊景點裡國家公園佔了很大一部分比如黃石國家公園、伊瓜蘇國家公園瑞士國家公園等等這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有著「中華水塔」的美稱。 旅行戶外時光說起國家公園,何為國家公園? 散步的魚中西部和北部為河谷山地,多寬闊而平坦的灘地,因凍土廣泛發育、排水不暢,形成了大面積的高寒草甸和沼澤溼地。
  • 鄭州黃河鯉魚保護區為何名存實亡?
    導讀:黃河鄭州段電魚鬼橫行,黃河鯉魚正遭受滅頂之災!中國四大名魚之首的黃河鯉魚,由於保護力度不足,正在逐漸消亡!電魚行為橫行,是黃河鯉魚遭受劫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希望能夠給黃河鯉魚的種群保護帶來一絲幫助。四大名魚之首:鄭州黃河鯉魚鄭州黃河鯉魚,養殖歷史悠久,為黃河河段特產,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美味名揚四海。百度百科中這樣描述:鄭州黃河鯉魚表現為金鱗赤尾,色彩豔麗,外形美觀,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俗稱銅頭鐵尾豆腐腰。
  • 鄭州讓鳥兒們慕名而來 這些鳥你估計沒見過
    夜鷺不是鄭州「土著」,而是典型的「新鄭州鳥」,來鄭州安家也不過20多年。  鄭州自然博物館館長、鄭州師範學院生物物種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李長看教授研究夜鷺10多年,通過廣泛走訪考察,最終確定夜鷺是在1990年左右來到鄭州。最初是在黃河南岸的灘地生活,棲息在周邊村莊的毛白楊樹上,當地村民一開始對這種漂亮的大鳥很歡迎,但後來發現它們會啄魚塘裡的小魚,就驅趕它們。
  • 鄭州觀鳥森林公園正式開園了!國慶假期來這裡賞秋看鳥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通訊員 蔡彥玲黃河蒼茫東流去,秋天黃葉紛落地,雁燕南翔向南遷,飛入觀鳥森林裡。黃河之南,中牟之北,雁鳴湖鎮南部國有林場北林區,鄭州觀鳥林森林公園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這裡草木蔥蘢,蟲獸共生,眾鳥啼鳴,讓人們耳聽其聲,想見其形。
  • 鄭州青少年公園規劃改了?綠色植被咋辦?別急!官方回應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帥 6月16日,鄭州市民張先生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反映,稱他突然發現他家隔壁不遠的青少年公園內,原本已經栽種好的綠化樹,以及建起的鋼架結構建築突然被推平了,又變成了一塊在建工地,這是咋回事?6月17日上午,記者前往現場核實。
  • 鄭州黃河溼地首次發布野生植物圖譜
    本報訊(記者 杜君 實習生 王鵬舉)6月2日,記者從鄭州市林業局了解到,《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首次發布,共錄入了300餘種常見的野生植物,對研究和利用當地野生植物資源提供了基礎性權威資料。    鄭州黃河溼地兼具山地丘陵河段和遊蕩性地上懸河,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物種繁多,是我省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重要地帶,堪稱植物基因寶庫。
  • 夫妻承包灘地養魚,一年純收入100萬元
    河南鄭州一帶的農民,有著養魚的好習慣,他們在當地大力發展漁業 ,既富裕了自己,同時又為市場提供了非常優質的魚類產品。在當地,有一位農民養了十幾年的魚,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又積累了豐富的養魚經驗。由於當地的養魚戶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決定到其他地方去養魚。這位農民姓王,我們就叫他老王吧 。
  • 鄭州大學冠名衛星「人民黃河鄭大號」將於下周發射
    鄭州大學冠名衛星「人民黃河鄭大號」將於下周發射 澎湃新聞記者 李文姬 2020-10-04 18:47 來源:澎湃新聞
  • 在黃河流域、沿線城市新建12個省級溼地公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的重要一年,省林業局圍繞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等七方面做好林業生態建設。
  • 在黃河入海口,中國的陸地每天都在增加!
    黃河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黃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達每立方米37千克,在下遊淤積形成華北平原。大量泥沙隨黃河水注入大海,入海口的陸地每天都在增長,黃河三角洲的形狀每天都在改變。1992年,黃河入海口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