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溼地保護率過半 生態如畫 鳥兒安家
▲12月21日,航拍下的光山縣龍山湖風景如畫。近年來,該縣持續推進溼地生態改善,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謝萬柏 攝
12月20日,幾千隻大雁、野鴨等候鳥在寧陵縣黃河故道溼地五屯水面自由嬉戲。 呂忠箱 攝
黃河岸邊,生態廊道一望無際,鬱鬱蔥蔥的防護林保護著漫長堤岸。 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記者12月21日從河南省林業局獲悉,「十三五」以來,河南省著力加強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溼地保護面積和溼地保護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受保護溼地面積為489萬畝,溼地保護率由2015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51.93%。
「這5年是我省溼地保護管理工作發展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5年。」河南省林業局副局長朱延林介紹,近年來,河南省一方面完善溼地保護立法,持續開展打擊破壞溼地資源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一方面不斷加大溼地保護修復投入,溼地保護修復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省已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11處,總面積371.3萬畝;已建立溼地公園(試點)71處,總面積157萬畝。2020年申報的27個省級溼地公園批覆後,全省國家級、省級溼地保護區和溼地公園數量將達到115個,主要縣區均建立溼地保護區或溼地公園,溼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2016年以來,河南省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溼地和黃河溼地、淮河流域等重點流域實施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溼、溼地保護恢復補助項目74個,持續對退化溼地恢復與修復,有效改善了溼地生境,豐富了溼地生物多樣性。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和新鄉黃河鳥類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數量達300多隻,黃河溼地保護了大鴇、青頭潛鴨、大天鵝、震旦鴉雀等150多種珍稀鳥類。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溼地公園還成為展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熱點區域。
朱延林說,「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建立健全溼地分級管理體系,增加溼地保護面積,重點開展黃河流域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溼地保護和修復,改善溼地生態環境,全面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穩定性。(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 通訊員 柴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