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如畫 鳥兒安家 河南省溼地保護率過半

2021-01-09 國際在線

  原標題:我省溼地保護率過半 生態如畫 鳥兒安家

▲12月21日,航拍下的光山縣龍山湖風景如畫。近年來,該縣持續推進溼地生態改善,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謝萬柏 攝

12月20日,幾千隻大雁、野鴨等候鳥在寧陵縣黃河故道溼地五屯水面自由嬉戲。 呂忠箱 攝

黃河岸邊,生態廊道一望無際,鬱鬱蔥蔥的防護林保護著漫長堤岸。 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記者12月21日從河南省林業局獲悉,「十三五」以來,河南省著力加強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溼地保護面積和溼地保護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受保護溼地面積為489萬畝,溼地保護率由2015年的37%增加到目前的51.93%。

  「這5年是我省溼地保護管理工作發展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5年。」河南省林業局副局長朱延林介紹,近年來,河南省一方面完善溼地保護立法,持續開展打擊破壞溼地資源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一方面不斷加大溼地保護修復投入,溼地保護修復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省已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11處,總面積371.3萬畝;已建立溼地公園(試點)71處,總面積157萬畝。2020年申報的27個省級溼地公園批覆後,全省國家級、省級溼地保護區和溼地公園數量將達到115個,主要縣區均建立溼地保護區或溼地公園,溼地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2016年以來,河南省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溼地和黃河溼地、淮河流域等重點流域實施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溼、溼地保護恢復補助項目74個,持續對退化溼地恢復與修復,有效改善了溼地生境,豐富了溼地生物多樣性。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和新鄉黃河鳥類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數量達300多隻,黃河溼地保護了大鴇、青頭潛鴨、大天鵝、震旦鴉雀等150多種珍稀鳥類。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溼地公園還成為展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熱點區域。

  朱延林說,「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建立健全溼地分級管理體系,增加溼地保護面積,重點開展黃河流域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溼地保護和修復,改善溼地生態環境,全面提升溼地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穩定性。(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 通訊員 柴明清)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好 鳥兒「扎堆」來靖「安家」
    紅網時刻4月23日訊(靖州站記者 劉媛)4月22日,湖南省靖州縣渠陽鎮團結村的田野間,眾多鳥兒在此盤旋、嬉戲、覓食,田園美景與嬉戲覓食的小鳥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美麗畫卷。不遠處,一隻白鷺在田間悠閒地覓食,空中,一大群白鷺低空盤旋。藕田裡,還有一群不知名的黑色鳥兒在此悠閒自得地棲息、遊玩。
  • 「十三五」我國新增溼地300多萬畝 溼地保護率過半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採取政策、法律、科學等綜合措施,統籌推進溼地保護與修復,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5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 中國溼地保護率達50%以上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23日從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五年來中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溼地保護率達50%以上。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生態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 我國五年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 溼地保護率達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採取政策、法律、科學等綜合措施,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五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強化溼地管理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溼地生態系統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 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而在黃胸鵐之前,來到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的還有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蓑羽鶴。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的到來,標誌著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正在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此前,由於歷史原因,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內曾經存在大量畜禽養殖場、加工廠,以及大型採砂企業在黃河邊大肆採挖。「拉砂的車輛四處往來,塵土飛揚,破壞了溼地植被,汙染了溼地環境,威脅著鳥類生存,更別說這些珍稀鳥類了。」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綠鏡頭·發現中國】婺源饒河源溼地公園吸引珍稀鳥藍冠噪鶥安家
    ——好似口哨聲的清脆鳥鳴響徹在婺源繞河源國家溼地公園,枝繁葉茂的樹林間,幾隻白色尾羽的小鳥兒輕輕飛過。它就是珍稀神秘的鳥類——藍冠噪鶥。  日前,「綠鏡頭·發現中國」媒體採訪團有幸深入藍冠噪鶥的棲息地——婺源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保育區,一睹它的神秘風採。  繞河源生態保育區是繞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的組成部分,這片饒河源頭的茂盛樹林,面積225公頃。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引來眾多鳥類棲息
    韓起璞/攝 黃芳芳/文近日,在隨州溼地公園,有遊人發現一群越冬的白鷺翩躚起舞。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通過加強河湖水環境管護、實施河道環境整治等多項措施,全面整治區域水環境,水庫、河流水質連續提升,溼地水環境水生態質量不斷提升,逐步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的美麗景觀藍圖,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栖息安家。
  • 規範溼地利用行為 發揮溼地生態功能
    本報訊(記者 盧小龍)昨日,記者在市林業局採訪時獲悉,為進一步加強我市淮河流域溼地的保護修復,規範溼地利用行為,充分發揮溼地生態功能,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淮河流域溼地保護修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上海:兩大溼地公園生態功能顯現
    溼地養育著豐富的水生植物和灘涂小動物,引來眾多水鳥在此棲息覓食,是候鳥南來北往停留的最佳驛站,目前已有60多種飛鳥來此安家或駐足停留,如烏鶇、灰背鶇、畫眉、八哥、北紅尾鴝、夜鷺、斑嘴鴨及黑海番鴨等。炮臺灣溼地公園突出「自然—生態—溼地—森林,休閒—軍事—文化—歷史」的主題,以突出吳淞文化為重點,結合溼地特點和公園遊園需求,建設了一批兼具溼地特徵、歷史文化意義的景點,如濱江溼地、瀑布溪流、吳淞炮臺紀念廣場、礦坑花園、貝殼劇場、木蘭雅苑、泛舟攬勝、鏡湖映影等。此外,通過鏡湖的施工技術來表現的生態修復「水下森林」景觀。
  • 為了讓遷徙的鳥兒從容歇腳,這個「國際班」辦到了黃海之濱
    12月1日結束的此次活動,由國際溼地協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主辦,規格之高可見一斑。參加培訓的人,也都是跟溼地、跟鳥兒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保護區溼地管理者、溼地與水鳥保護人員。為什麼要在鹽城辦這個「國際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河溼地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
    蓑羽鶴是鶴類中個體最小者,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極高。它的到來,標誌著孟津黃河溼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此前,由於歷史原因,孟津黃河溼地保護區內曾經存在大量畜禽養殖場、加工廠,以及大型採砂企業在黃河邊大肆採挖。「拉砂的車輛四處往來,塵土飛揚,破壞了溼地植被,汙染了溼地環境,威脅著鳥類生存,更別說這些珍稀鳥類了。」河南省孟津縣檢察院員額檢察官韓德金告訴記者。
  • 溼地公園這次成「群」了!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將打造成四個景區
    封丘縣陳橋村旁邊的陳橋黃河溼地公園黃河岸邊的一處溼地□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白周峰攝影山清水秀,水清河美,藍天白雲,這是每個人都憧憬的美好生態環境。目前河南省正在加快森林河南建設,打造綠滿中原、四季常青、三季花開的生態景象。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細蟌現身白琵鷺安家 深圳生態資源「家底」喜人
    漫步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河畔兩邊綠樹成蔭,蟲鳴鳥啼此起彼伏,白鷺在灘涂閒庭信步……這是深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處剪影。 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深圳生態文明建設採風活動。深晚記者採訪獲悉,深圳在全國已率先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市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喜結碩果。11月1日,深圳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 【壯美黃河行③】 打造沿黃綠色生態屏障 讓鳥兒在黃河邊有個家
    黃河溼地保護區主要是以保護溼地的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並且也是為鳥類提供一個優美適宜的棲息環境。」孟津縣黃河溼地保護區相關負責人孟科峰告訴大河網記者。9月4日,「壯美黃河行」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的黃河溼地保護區,近距離接觸這片原生態的鳥類棲息天堂。  保護區的大門隱藏在小徑深處,走進保護區,只見棧道兩旁草木鬱鬱蔥蔥,雖然看起來沒有十分規整,但它們卻生長得自由,不受拘束。走上觀景高處,望見溼地緊鄰黃河,河面水波不興,與一望無際的草木叢共同構成了一幅靜謐的畫面。
  • 麻雀在空調洞內安家 主人不忍拆掉常被鳥兒吵醒
    鳥兒在空調洞內安了家。   浙江在線10月13日訊最近,家住永康市江南街道下園朱社區的潘先生遇到一件糾結的事:一窩麻雀在他家臥室外的空調管道洞內安家,鳥巢就建在兒子床鋪上方的牆體內(如圖)。每天天剛亮,小麻雀就「嘰嘰喳喳」開始叫早了,影響他兒子休息。
  • 天藍水清百鳥飛|北大港溼地繪製美麗生態畫卷
    在北大港溼地的獨流減河試驗區河灘地附近,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孫寶年指著成片的鹽地鹼蓬告訴記者,植物是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恢復溼地生態功能中發揮關鍵作用。「過去溼地部分區域土壤鹽鹼化程度高,幾乎寸草不生。我們幾經試驗,最終利用蘆葦、鹽地鹼蓬等本土植物恢復溼地1680畝。」孫寶年介紹說。
  • 洛陽將再建5處省級溼地公園
    日前,繼伊川伊河國家溼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後,洛陽溼地建設再傳喜訊:經河南省林業局批准,洛陽5處溼地將開展省級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這意味著洛陽創建國際溼地城市駛入「快車道」。  此次獲批的5處溼地試點分別包括:洛陽洛河省級溼地公園、洛陽伊河省級溼地公園、洛陽澗河省級溼地公園、欒川伊河省級溼地公園、汝陽北汝河省級溼地公園。  溼地被譽為「城市之腎」,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生態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設立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是溼地保護的重要方式。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