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在空調洞內安家 主人不忍拆掉常被鳥兒吵醒

2020-11-22 浙江在線

鳥兒在空調洞內安了家。

  浙江在線10月13日訊最近,家住永康市江南街道下園朱社區的潘先生遇到一件糾結的事:一窩麻雀在他家臥室外的空調管道洞內安家,鳥巢就建在兒子床鋪上方的牆體內(如圖)。每天天剛亮,小麻雀就「嘰嘰喳喳」開始叫早了,影響他兒子休息。但潘先生不忍心傷害麻雀,不知如何是好。

  「我是做外貿的,一般在晚上12點左右才睡覺,每天早晨天剛亮就被麻雀吵醒,人一點精神也沒有,不知道該怎麼辦?」潘先生的兒子說,今年3月份,偶爾聽到麻雀的吵鬧聲,當時也不是很在意,可到了5月,麻雀越來越多。後來他在窗戶上綁了個紅氣球,麻雀安靜了幾天,但不久又開始吵起來了。

  兒子說麻雀吵,起初潘先生還不信。他覺得很奇怪,因為兒子臥室外面就是馬路,附近沒有綠化,路邊沒有樹,這些鳥兒從哪裡來的呢?臥室外的鳥叫聲越來越響,從清晨響到傍晚。他仔細檢查後,發現洞裡竟然有個麻雀窩,裡面有幾隻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若要剷除鳥窩,就要把空調拆掉,抽出管道,打牆擴大洞口,潘先生覺得這是件麻煩事。而且他也不忍心傷害這窩麻雀,於是特意準備了一個人工鳥巢,想讓這窩鳥兒「搬家」,但又不知怎麼做。

  記者在潘先生家臥室外的牆壁上看到,這個空調管道洞洞口只有成年人的拳頭大小,偶爾有麻雀飛出來停在空調外機上,潘先生說,他家的這臺空調是去年安裝的,當時這個洞鑽得偏大了些,裡面是空心磚,有一定的空間,因而成了麻雀窩。

  怎樣處理才能不傷鳥兒又還兒子清靜呢?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建議,潘先生可以找東西把空調牆壁上的洞堵掉,這樣鳥兒自然就會飛離尋找新家。一般情況下每年5、6月份是鳥兒哺育雛鳥的時候。現在小鳥已飛離,堵掉小洞不會影響小鳥的生命。

  來源:金華晚報

相關焦點

  • 麻雀安家空調洞成「天然鬧鐘」 這家人很糾結
    福州新聞網訊 最近,家住北大路九彩巷九彩華庭小區的劉先生遇到一件挺糾結的事:一窩麻雀在他家臥室外的空調管道洞內安家,鳥巢就建在他兒子床鋪上方的牆體內。每天早晨五六點,這窩小麻雀就成了他家的「天然鬧鐘」,影響兒子休息。但劉先生不忍心傷害這窩小麻雀,不知如何是好。劉先生住在二樓,大約一周前,他兒子說每天早上五六點都會聽到房間外面有好幾隻鳥在叫,影響休息。劉先生到兒子的臥房調查,發現鳥叫聲來自兒子床鋪上方的牆外。但是劉先生覺得很奇怪,因為兒子臥室外面就是街道,一棵樹也沒有,這些鳥兒從哪來的呢?
  • 西安一村民蓋房時牆上留洞 就為幫助麻雀安家
    原標題:西安一村民蓋房時牆上留洞 就為幫助麻雀安家    昨日,邱峰從二樓窗戶探身為牆壁上特意預留的鳥窩填入小草,改善麻雀的「居住環境」 記者 閆文青 攝   人常說「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可你聽說過外牆上留洞,等麻雀安家的嗎?
  • 鶴壁女子發現院子外牆破大洞 引麻雀「安家」
    晨報訊(記者 劉倩倩)11月20日,淇濱區錦繡園小區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近日她家院子裡總是出現很多泡沫塑料屑,後來發現是外牆保溫層破了個大洞,引來麻雀「安家」造成的。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女士所說的大洞在空調外機下方,還有麻雀飛出,帶出的泡沫塑料屑,散落一地。
  • 麻雀夫妻空調內築巢 住戶怕鳥受傷用風扇抗高溫
    習慣了在小鳥鳴唱聲中醒來的汪銘感覺有些失落——半個月前有對麻雀夫妻在他家的空調機內築巢孵蛋,現在幼鳥們翅膀長硬了,便和爸爸媽媽飛離了這個臨時的家。汪銘說,怕空調的噪音和熱氣影響可愛的「鄰居」,他寧願買風扇來抵禦暑熱。
  • 郊外的家:鳥兒鄰居
    整個屋子找下來,原來是臥室牆上為空調室外機預留的孔洞。這個對外是一個孔眼的管道,正好做了麻雀天然的家。當時自己是從裡面用了一塊板子釘住了的,但是逐漸的釘子和牆壁之間有了縫隙,經常會有鳥窩裡的稻草和鳥毛掉到屋子裡來,有時候還能聽到小鳥的喳喳叫聲……這些麻雀顯然是擁開了釘在那裡的硬紙板而進到屋子裡來的。
  • 麻雀一家空調內築巢 戶主愛鳥不敢裝修推遲結婚
    南方網訊 一對老麻雀,築巢空調外機機殼內,還孵了小麻雀。麻雀一家和和美美,卻苦了室主王先生。為了小麻雀健康成長,王先生窗不敢開,連婚期都受了影響———不敢裝修。「只能等小麻雀翅膀硬了,自個兒飛走。」王先生說。  昨天(9日),記者來到鄭州市大橋局家屬院王先生家中。王先生家住七樓,室內有些悶熱。
  • 棗莊:麻雀空調管道裡築巢 與市民當起「鄰居」
    原標題:棗莊:麻雀空調管道裡築巢 與市民當起「鄰居」   棗莊齊魯網6月12日訊(棗莊臺:李冬雷 通訊員: 張喬陽)近一段時間,家住青檀南路的吳先生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走自己的新鄰居。這些新鄰居,五六隻麻雀,每天早晨天不亮,它們便嘰嘰喳喳的在吳先生屋內環繞一圈,著實有些讓人不勝其擾。
  • 搭窩空調罩麻雀有新家
    本報報導 麻雀把窩搭在空調室外機的機罩裡,窩裡還有3隻活蹦亂跳的小麻雀。讀者孫先生發現後,放棄了近期使用空調的打算。他說,一定要看著這些小傢伙長大飛走。  今年6月初,孫先生打算清理空調,當他掀開空調室外機的機罩時,意外在機罩裡發現了一個鳥窩。再一看,窩裡還有3隻擠成一團的小麻雀。
  • 辦公室住著一窩麻雀
    不久前,因為裝修辦公室,室內的空調機換了一個位置,原先安裝空調機的牆腳處便留下了一個連通到室外的圓洞,我胡亂地用一團報紙將室內的這個洞口堵住了,這嘰嘰之聲好像就是從這洞裡傳出的。我不敢輕易拿開那團報紙,怕驚動了裡面的生靈。我繞到辦公樓的拐彎處向外張望,果然發現有兩隻麻雀在牆外那個圓洞口進進出出。原來這裡住著一窩麻雀!沒想到聰明的小鳥從外面的洞口進入,把這深約兩尺的圓洞當成了自己的家。
  • 曾經絕跡的鳥兒又回來安家了 至少有320種鳥在溫州被拍到
    原標題:曾經絕跡的鳥兒又回來安家了 至少有320種鳥在溫州被拍到 這些鳥兒你認識嗎? 圖為溫州各地拍到的比較少見的鳥兒。圖為紅胸秋沙鴨,去年1月攝於靈崑。  早上起床,耳邊多了清脆的鳥鳴聲;傍晚,凌空的電線上密密麻麻的鳥兒排成隊……這幾年,隨著城市綠化面積擴大、環境改善,溫州越來越向「森林城市」靠近,在紛擾的城市中,鳥兒也有了棲身之所,與人們的相處也越發和諧。昨天,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劉鳴表示,最近幾年市區範圍內各種鳥類數量的確有所增加,而且一些曾經在我市絕跡的鳥兒,也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中。
  • 再熟悉不過的麻雀
    麻雀屬都是小型鳥類,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我喜歡麻雀是因為它的堅韌與頑強。以前養過幾次鸚鵡鳥,終是沒有時間照顧,最後沒有堅持再養了。
  • 空調外機內藏一窩幼鳥,10多位「鳥媽媽」爭相餵養,專家卻這麼說…
    4月9日,成都書院西街一間辦公室內,老舊的空調外機剛被拆除拿進來,空調內的微弱叫聲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同事們細細觀察後發現,空調外機裡竟然搭起一個鳥窩,4隻眼睛還沒睜開的小鳥嗷嗷待哺。沾上「人氣」的小鳥沒能再等到「鳥媽媽」。辦公室裡的十多個同事成為它們的「鳥媽媽」。
  • 飛來麻雀上千 丈夫高興妻子趕
    每天下午五六點鐘,上千隻麻雀就會飛到他家院子的兩棵大梧桐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而清晨五六點鐘時,這些麻雀又撲哧撲哧地飛開。自打這些「客人」不請自來後,江妻馮群英就沒睡過一個好覺,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鳥兒趕走。但江智勇卻不這樣想,因為恰好這段時間,江家的雙胞胎兒子都考上了重點高中,他認為這些是帶來喜訊的「喜」雀,反對妻子趕麻雀。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網友阿凡家裡養了一隻金毛,一次帶女兒出去遛狗的途中,遇到了一隻不會飛的小麻雀,金毛嗅覺和聽覺都十分敏銳,第一個發現了麻雀,並且掙著繩子把女兒拉到了麻雀的跟前。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女兒才七歲大,正是童心瀰漫的年齡,看到小麻雀後就覺得很可憐,把它捧在手心給阿凡看,阿凡見周圍也沒有樹木,只有路邊青草,如果鳥兒一直不會飛翔的話很可能遇到危險。
  • 窗臺上的麻雀
    可是最近不行,總有幾隻嘰嘰喳喳的麻雀吵鬧在我的窗前。被幾隻麻雀吵醒的時候,抬腕看手錶,未到將到7點。恨死我了。  這個麻雀,當初曾經是「四害」之一,它要偷吃田間的糧食。為了消除麻雀之害,人們想了不少辦法,人海戰術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小時候牧牛。冬天的時候沒有野外的芳草可供牛兒吃,只好把牛關在牛棚裡。早晚牽牛出去飲水,其他時間在牛欄之間塞上乾淨的稻草,讓牛隨時享用。
  • 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原標題:斑鳩陽臺安家 市民發朋友圈記錄孵化全程(組圖)   3月28日11:02:窗臺有鳥築巢圖/瀟湘晨報記者蔣麗梅   如果你家的窗臺上多了一堆樹枝,不要急著清理,可能是鳥兒要來安家啦。   住在長沙雨花區山水洲城小區的雷先生就在一天早上發現了這樣一堆枯樹枝。過了幾天再看就發現有鳥蛋。原來,有一對準備繁衍後代的珠頸斑鳩在這裡安家。雷先生拍照發朋友圈記錄了鳥爸鳥媽從孵蛋到呵護寶寶的全過程。
  • 上萬麻雀「安家」浦江方宅村 來看背後的動物學原理
    昨天晚上7點左右,這些成群的鳥兒就從不同的方向飛來,在方宅村委會辦公樓前的電線上空不停盤旋。嬉戲追逐了幾分鐘後,鳥兒們有序地停到電線上棲息。  很快樹上的鳥兒越聚越多,密密麻麻地停滿了將近120米長的電線。上萬隻小鳥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似在空中演奏一場歡快的音樂會。  附近的村民介紹,這些小鳥在電線上安家落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大多數是麻雀。
  • 捕捉麻雀
    那時候小孩們玩心大,一次,一夥小孩打賭說看誰能最先抓住一隻麻雀。孩子們採取扣、套、網等方法怎麼也抓不住一隻活麻雀。我三叔家的院牆是用石頭砌成,高約1.5米,石縫裡住著幾窩麻雀。我看到麻雀進窩後就想方設法抓捕,但由於石縫細窄且通道多,怎麼也抓不住。我細心觀察後,發現院裡西北角的羊圈牆旁立著一大捆幹樺梢,麻雀嘰嘰喳喳常飛落在樺樹枝上嬉戲。
  • 玉米地來了一群麻雀 居民:寧願被吃光也要保護它們
    昨日,南濱路,密密麻麻的麻雀在空中飛舞首席記者 鍾志兵 攝 近半個月來,一大群麻雀在南濱路江邊的玉米地裡追逐嬉戲。玉米地主人寧願讓麻雀吃光玉米,也要保護它們的安全。昨日上午10點過,記者來到南濱路長江複線橋往巴濱路方向沿線,只見江邊玉米地上空密密麻麻的全是麻雀,黑壓壓的一片。玉米地主人陳國珍說,她每天都要來看看這片玉米地,「月初我看到有幾隻麻雀在附近覓食,後來越來越多,變成了一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