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經絕跡的鳥兒又回來安家了 至少有320種鳥在溫州被拍到
這些鳥兒你認識嗎? 圖為溫州各地拍到的比較少見的鳥兒。
圖為紅胸秋沙鴨,去年1月攝於靈崑。
「六城」,指的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等。自2010年10月全市六城聯創大會召開以來,我市正以穩健的步伐向園林城市、森林城市邁進,累計完成綠化造林61萬畝,全市種苗花卉栽培面積2.5萬畝。目前,洞頭縣、永嘉縣、市本級(三個市轄區範圍)和樂清、瑞安、文成、蒼南等已經創成省級森林城市。「六城聯創」,正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早上起床,耳邊多了清脆的鳥鳴聲;傍晚,凌空的電線上密密麻麻的鳥兒排成隊……這幾年,隨著城市綠化面積擴大、環境改善,溫州越來越向「森林城市」靠近,在紛擾的城市中,鳥兒也有了棲身之所,與人們的相處也越發和諧。昨天,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劉鳴表示,最近幾年市區範圍內各種鳥類數量的確有所增加,而且一些曾經在我市絕跡的鳥兒,也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中。
市民不怕鳥兒擾
鳥多說明環境好
家住市區漲橋頭的潘小姐曾來電,她興奮地說,溫九中校園內一樓頂聚集著數百隻鳥,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家住市區黃龍康城的葉女士也向溫都88868886反映,一大群小鳥出現在家對面公寓的樓頂上,有數百隻之多,特別壯觀。
「這麼多小鳥一起飛過來,特別壯觀,感覺自己不像在城市裡。我在這裡住了3年多,以前從來沒見過。」葉女士說,後來她才知道,她看到的鳥兒有一個雅名,叫絲光椋鳥,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及華東等地區,溫州也是它們的棲居範圍,這種鳥屬於溫州地區的留鳥(指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因為黃龍一帶靠近市區景山,植被茂盛、食物豐富,可能是吸引鳥兒駐足的原因之一。
在市區下呂浦,一到傍晚,不少人會發現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不絕於耳,這是鳥兒集體歸巢。也許有人會說,鳥叫打擾人們休息。不過更多的市民認同葉女士所言:「鳥多了,說明環境好了。」
有隻怪鳥飛到我家了,怎麼保護
溫都熱線接到很多此類求助電話
「有隻怪鳥飛到我家裡來了,你們來看看是不是受保護動物。」這幾年,溫都熱線88868886接到的類似求助電話數不勝數,來電的讀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芒芒是綠眼睛環保組織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鹿城區的各類救助工作。「有人認為,鳥兒的救助工作一般多發生在文成、泰順等自然生態保護較好的地區。事實證明,這樣的想法錯了。」芒芒說,根據綠眼睛環保組織的統計,去年,鹿城區範圍內的救助量已躍居全市11個縣(市、區)第二位,僅次於蒼南。
「去年,鹿城區總的救助量有60多次,平均一周就有一次,忙的時候經常要加班到夜裡。而鳥類的救助明顯增多,其中以鷹類等猛禽居多,如鵂鶹、領角鴞。」芒芒認為,人們的文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保護鳥類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有批愛鳥人士自稱「溫州鳥人」,還建了微信群
至少有320種鳥被他們拍到
戴美傑是野生鳥類攝影愛好者,他戲稱自己是「鳥人」。在他的手機裡,有一個名叫「溫州鳥人」的微信群,群裡還有十多個志同道合的「鳥人」。戴美傑說他拍鳥已經有三四年,在群裡算是「老人」,這幾年加入拍鳥隊伍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在楊府山公園看到了一隻很漂亮的鳥,大家趕緊來啊!」平時,一有人發現珍稀的鳥兒,就會在這個群裡發消息,不用多久,大家就會湧到現場。戴美傑說,有時他們也會三五成群,相約去拍鳥,市區幾大公園,還有景山、七都、靈崑等地,都是他們的活動地。
2012年5月,戴美傑在市區一公園蹲守了8個多小時,拍到了一隻很特別的鳥,尾巴後面的羽毛特別長,極其漂亮。它名叫壽帶鳥,是一種稀少又難得一見的受國家保護的益鳥。在民間,壽帶鳥甚至被譽為「神鳥」,難得一見。
「這幾年,我拍到的出現在溫州地區的鳥兒就已經有320多種。」最讓戴美傑興奮的是,他拍到的其中三種鳥,竟然連《浙江動物志》裡都沒有記載。最終經省自然博物館確認,它們分別是長嘴鷸、烏燕鷗和白喉紅臀鵯。
珍貴樹種吸引了更多鳥類來溫安家
下一隻漂亮的鳥兒會是誰呢
最近,劉鳴在市區發現了一種名為「叉尾太陽鳥」的鳥兒。「這種鳥以花蜜為食,也吃蟲子,之前被認為已經在溫州市區絕跡了。」劉鳴認為,諸如叉尾太陽鳥、啄木鳥等鳥兒,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生存環境變化,在溫州市區消失過,如今再次出現,是好現象。
劉鳴說,溫州市區的鳥類主要以八哥、烏鶇、白頭翁、麻雀等為主。這幾年,綠化面積擴展,再加上種植的樹木與這些鳥類的生活習性相符,鳥兒的數量有所增加,這和市民們的直觀感受是一致的。不過他也認為,市區鳥類的種類相對單一。
市林木種苗站副站長李祖酒說,早年我市以栽種榕樹等為主,多吸引黃鶯、麻雀等鳥類。近幾年,我市開始栽種浙江樟、浙江楠等珍貴樹種,而且在市區錦繡路、甌江路等主要幹道,開始大面積種植玉蘭花、黃山欒樹、紅葉石楠、無患子、烏桕等開花樹種或彩色樹種,希望能吸引更多鳥類來溫州安家。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朱斌/文 通訊員:戴美傑/攝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