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新鳥5種絕跡鳥安家滇池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在滇池邊覓食的反嘴鷸 鳥協供圖

成群出現在枝頭的灰頭椋鳥 鳥協供圖

綠樹成蔭、生機盎然、鳥類繁衍、物種聚集、水質變清、煙波浩渺的高原水鄉畫卷映入眼帘。滇池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5萬畝滇池湖濱生態溼地吸引了許多鳥類來昆明「安家落戶」,消失已久的喜鵲、烏鴉,又重新翱翔在滇池湖面上,近8種鳥類在昆明被發現,其中有3種為首次在昆發現,滇池湖濱生態溼地逐漸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和樂園。

發現

絕跡多年的烏鴉喜鵲來了

美麗的昆明有著「春城」之稱,也正因春城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吸引鳥兒們紛紛飛到昆明過冬。每年入冬,成群的被稱為「西伯利亞小精靈」的海鷗棲息昆明,環西橋和滇池的海埂大壩成為市民觀賞海鷗的一大景點。隨著人們保護意識的提升,滇池周邊生態環境越變越好,「入駐」昆明的鳥類也增多了。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3次考察中,昆明市鳥類協會的專家們在滇池溼地裡,發現了8種新鳥類。其中有在滇池絕跡多年的烏鴉、喜鵲、大麻鳽[jiān] 、金眶鴴[héng] 、灰頭椋[liáng]鳥等,還有從未在昆明出現過的白頭鵯[bēi] 、紫水雞、反嘴鷸[yù]等鳥類。

解析

滇池溼地吸引鳥類棲息

昆明市鳥類協會副秘書長楊明介紹,昆明鳥類種類逐漸增多,與生存的環境有關。綠地面積的增加,滇池湖濱生態溼地的增多,生態環境得到了修復,為鳥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棲息之處。加之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昆明出現了一些從未被記錄過的鳥種,如白頭鵯、紫水雞等。「滇池水質治理取得了成效,溼地環境較好,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為各種鳥類棲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鳥兒的數量以及品種就相對增加了。」

記錄

昆明現存鳥類達300餘種

楊明表示,2007年年底以來,昆明鳥的種類進入快速增長期。根據對滇池鳥類的調查,從2008年到2009年,短短1年時間裡,可記錄的昆明鳥類總數已達到124種,現存鳥類達到300餘種,大部分生活在滇池溼地裡。

早期廣泛分布的一些種類,如鳶、紅隼、喜鵲、烏鴉等幾乎在城市的公園裡都能見到。由於滇池環境汙染嚴重、水質變差等原因,致使早期能見到的鳥類物種遷徙外地。一些鳥的留居情況也有所改變,如灰掠鳥和北紅尾鴝曾是冬去春來的冬候鳥或旅鳥,但近年來發現有的種群在昆明也有繁殖,成了終年留居的地方性留鳥。

隨著昆明轄區在記錄範圍內的鳥類品種增加,就目前來看,大概有300多種。楊明表示,鳥類協會的工作人員拍下了很多雲南各種鳥類的珍貴照片,在向昆明市科協申請通過後,湊齊經費,就會出一本關於昆明地區鳥類的圖鑑,到時候可以讓市民更好地認識這些鳥兒。

 

●鳥類名片

白頭鵯(bēi)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格活潑,不甚畏人,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常見的一種鳥,多活動於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也見於針葉林裡。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至四川、雲南東北部;北達陝西南部及河南;東至沿海一帶,包括海南和臺灣;南及廣西西南等地。

金眶鴴(héng)

(學名:Charadrius dubius)

是一種小型鴴科鳥,全長約16釐米,上體沙褐色,下體白色。有明顯的白色領圈,其下有明顯的黑色領圈,眼後白斑向後延伸至頭頂相連。常棲息於湖泊沿岸、河灘或水稻田邊。以昆蟲為主食,兼食植物種子、蠕蟲等。候鳥,在非洲過冬,其它時候則在歐洲和亞洲西部棲息繁殖。春季於3月末4月初即見有個體遷到中國東北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遷離中國東北繁殖地往南遷徙。世界分布範圍較廣,其中包括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等,國內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紫水雞

(學名:Porphyrio porphyrio)

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中型涉禽,共有13個亞種。嘴粗壯,鮮紅色,短而側扁;鼻溝淺而寬,鼻孔小而圓,在鼻溝前部下方,額甲寬大,後緣呈截形,橙紅色。跗蹠和趾長而有力,暗紅色;能用腳趾抓住和操縱食物,這在秧雞科中很特殊。兩性同型,體羽大都為紫色或藍色,尾下覆羽白色,翅和胸藍綠色。棲息於江河、湖泊周圍的沼澤地和蘆葦叢中。以昆蟲、軟體動物、水草等為食。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

大麻鳽(jiān)

大型鷺類,體長59-77釐米。身較粗胖,嘴粗而尖;頸、腳較粗短;頭黑褐色,背黃褐色,有黑褐色斑點;下體淡黃褐色,有黑褐色縱紋;嘴黃褐色,腳黃綠色。野外特徵明顯,容易識別,在我國還未見有特別與之相似的種類。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非洲中南部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

灰頭椋(liáng)鳥

(學名:Sturnus malabaricus)

屬椋鳥科、椋鳥屬的鳥類。中等體型(20釐米)的淺灰色椋鳥。頭及後枕具絲狀珍珠色羽,肩無白紋。與灰背椋鳥及絲光椋鳥幼鳥的區別在外側尾羽慄色,腰色深,兩脅具些許棕色。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常見於河谷邊木棉樹上或榕樹上以及營巢於樹洞中。在臺灣也有出現。

烏鴉

雀形目鴉科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為雀形目鳥類中個體最大的,體長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烏鴉共36種,分布幾乎遍及全球。中國有7種,大多為留鳥。常見的烏鴉為北美洲的短嘴鴉和歐亞的小嘴烏鴉,其他種類如家鴉,分布在印度到馬來西亞(已引入到非洲東部),而熱帶非洲的斑鴉頸和胸呈白色。

喜鵲

(學名:Pica pica)

是鳥綱雀形目鴉科鵲屬的一種,共有10個亞種。喜鵲體形很大,羽毛大部為黑色,肩腹部為白色。喜鵲多生活在人類聚居地區,喜食穀物、昆蟲,一般3月築巢,巢築好後開始產卵,每窩產卵5-8枚。喜鵲分布範圍很廣,除中、南美洲與大洋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在中國,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見於全國各地,有4個亞種,均為當地的留鳥。喜鵲肉可入藥。

反嘴鷸(yù)

體高(43釐米)的黑白色鷸。形長的灰色腿,黑色的嘴細長而上翹。飛行時從下面看體羽全白,僅翼尖黑色。具黑色的翼上橫紋及肩部條紋,整體大致似高翹行鳥,但翼有大白斑。飛行時,背兩側、部分覆羽、初級飛羽黑色,其餘部分白色。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北部;冬季結大群在東南沿海及西藏至印度越冬。偶見於中國臺灣。(李妍)

相關焦點

  • 曾經絕跡的鳥兒又回來安家了 至少有320種鳥在溫州被拍到
    原標題:曾經絕跡的鳥兒又回來安家了 至少有320種鳥在溫州被拍到 這些鳥兒你認識嗎? 圖為溫州各地拍到的比較少見的鳥兒。圖為紅胸秋沙鴨,去年1月攝於靈崑。昨天,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劉鳴表示,最近幾年市區範圍內各種鳥類數量的確有所增加,而且一些曾經在我市絕跡的鳥兒,也再次回到人們視線中。  市民不怕鳥兒擾  鳥多說明環境好  家住市區漲橋頭的潘小姐曾來電,她興奮地說,溫九中校園內一樓頂聚集著數百隻鳥,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
  • 滇池溼地獲修復 絕跡鳥類重返春城
    5月4日電 滇池的富營養化汙染長期以來一直是雲南人的「心頭痛」。但隨著連年治理,滇池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綠樹成蔭、水質變清、鳥類繁衍」的高原水鄉重返人們的視線。近日,消失已久的多種鳥類重回滇池湖面,其中3種為首次在昆發現。  昆明素有「春城」之稱,正因其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許多鳥兒紛紛飛到昆明過冬。在滇池、河道、城市公園裡,鳶、紅筍、喜鵲、烏鴉等鳥類隨處可見。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長相太驚豔了,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 興化首次發現新鳥種彩䴉 曾一度被認為已在我國絕跡
    姚建興 攝近日,興化市民姚建興在千垛鎮劉溝村拍鳥時,在河邊草叢裡意外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彩䴉,這是在泰州境內首次拍攝到其珍貴的影像資料。這兩天,興化市民沈海波在朋友圈裡曬了一張鳥圖。這是一隻黑色涉禽,嘴是淡黑色,特別長,腳是綠褐色,上體帶有紫色光澤。「這是什麼鳥?從來沒見過。」網友們既驚奇又驚喜。據了解,這是我市首次發現的新鳥種彩䴉。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長相太驚豔了,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寸草心鄉村環境保護促進會會刊《鄉村觀鳥》雜誌特設了一個欄目叫《京山鳥種新記錄》,會根據京山和外地鳥友的觀鳥、攝鳥記錄,不定期發布京山新發現的鳥種,展示京山鳥類之美。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
  •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合肥去年發現10個新鳥種  第32個「愛鳥周」昨天啟動,專家推薦不少觀鳥好去處  昨天下午,合肥市第32個「愛鳥周」活動在野生動物園正式啟動,百餘名學生跟隨觀鳥專家在動物園百鳥園辨識鳥類。
  • 4種雲南沒有過的鳥近兩年出現在昆明 盤點昆明10大觀鳥勝地
    昨日,記者從昆明市鳥類協會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昆明滇池溼地的增加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來昆明「築巢安家」。1963年至2015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昆明先後增加鳥類113種,其中包括19種雲南省新記錄,1種全國新記錄。2016年至2017年兩年時間裡,昆明周邊地區又增加了多種野生鳥類,其中包含4種雲南新記錄鳥類。
  • 中國有多少種鳥?幾個是咱命名的?
    前幾天與居士哥哥聊到關於鳥的分類問題,其中談到鳥綱—佛法僧目項下的鳥,覺得這個命名很「中國味兒」,以為是跟中國人有關,後經小編查詢,其實是隔壁的日本和尚空海發現的。如果非要說跟中國沾邊,那就是空海和尚曾經留學過咱大唐。以發現新鳥種為人生目標的居士哥哥,他對鳥的分類、命名少有中國人的參與耿耿於懷。
  • 商州沙河子丹江溼地發現新鳥種——金斑鴴
    我一直在夢中希望也能拍攝到這種罕見的鳥種,由於受到地界的影響,金斑鴴根本不可能來到商州的幻想今天被徹底打破,終於圓了我拍攝金斑鴴的夢。今天(10月12日)中午,偶遇幾位攝友在商州沙河子丹江溼地拍鳥中,好友侯老師和好友趙輝同事發現一隻金斑鴴。他們及時通知了我,由於當時不知是什麼鳥種,我也很納悶,跟著了魔似的趕赴拍攝地點,能拍到新的鳥種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鳳凰傳奇。
  • 春城惜別小精靈 北歸前約3000隻紅嘴鷗聚滇池
    記者 周平洋  看鳥  西雙版納新鳥種  雲南柳鶯現身  近日,西雙版納觀鳥協會和世界觀鳥界頗具知名度的丹麥觀鳥人Jesper Hornskov一行,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臘子保護區觀鳥時,發現雲南柳鶯(Phylloscopus
  • 福建明溪發現新鳥種:灰卷尾
    據福建省林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餘希分析,福建有灰卷尾二個亞種,均為夏候鳥【指名亞種(leucogenis)和華南亞種(salangensis)】,這次出現在明溪的灰卷尾,應該是華南亞種(salangensis
  • 臺灣鳥類名錄今年新增17鳥種 破歷年紀錄
    繡眼畫眉今年從臺灣特有亞種改列為臺灣特有種,讓全臺特有種鳥類增加至25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新鳥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發現17種新鳥種!
  • 小濱鷸,寧夏再增新鳥種
    來源:寧夏新聞網4月14日,經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找尋國內多位專家幾日辨認,最終確定記者4月10日在銀川一鹽鹼湖內拍到的鳥兒為小濱鷸,為寧夏從未記錄過的新鳥種。據相關資料顯示,小濱鷸是鴴形目丘鷸科濱鷸屬的鳥類。
  • 鳥友拍到紅尾歌鴝、闊嘴鷸 再添兩成員揚州「鳥種」272種
    揚州網訊 揚州「鳥家族」再添新成員!鳥友分別在揚州大學、北方寺附近溼地記錄到了紅尾歌鴝和闊嘴鷸。至此,揚州鳥類記錄超過270種,共有272種。叫聲甜美的紅尾歌鴝來揚在一次校園觀鳥時,揚州大學綠行社學生記錄到了一隻紅尾歌鴝,這是揚州的新發現。
  • 兩種新鳥種出沒廈門 均出現在大山中
    據悉,這種鳥是短尾鴉雀,此次系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紀錄。  記者獲悉,這隻短尾鴉雀是13日7時許,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開展鳥類調查時發現的。據他介紹,短尾鴉雀是全球易危鳥種,喜歡穿梭在竹林間覓食、棲息,模樣特殊,叫聲尖銳。  據了解,短尾鴉雀在福建主要分布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一帶,十分罕見。其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因此也俗稱「掛墩鴉雀」。
  • 明溪發現新鳥種
    此次發現為明溪填補了一個新鳥種的空白。當前正值候鳥遷徙的高峰,當天觀察到的灰卷尾應該是與鴛鴦一起從北方遷徙過來的候鳥,鴛鴦將在明溪過冬,而灰卷尾則是遷徙過境而已。(肖書平 藍金獎 攝影報導)
  • 64種鳥絕跡武漢
    轉自搜狐  武大鳥類學家胡鴻興教授昨告訴記者,有64種鳥類已在武漢絕跡。轉自搜狐  胡教授介紹,武漢大學從1931年開始採集武漢的鳥類,到1978年累計採集到282種;其後20多年中,有64種鳥類出現「區域性絕滅」。
  • 近3年洛陽市已發現的鳥種新增21個
    灰卷尾  「觀鳥會上癮」,這是觀鳥人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上癮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熱衷於尋找新的鳥種。目前,我市已發現的鳥種有323個。其中,近3年我市新記錄的鳥種有21個。通過對周邊山區和溼地的調查,我市觀鳥愛好者近3年新記錄的21個鳥種包括:黑冠鵑隼、靴隼雕、彩鷸(yù)、流蘇鷸、闊嘴鷸、棉鳧、卷羽鵜鶘(tíhú)、寶興歌鶇(dōng)、褐頭鷦(jiāo)鶯、斑文鳥、銀臉長尾山雀、白喉林鶯、慄頭鶲(wēng)鶯、酒紅朱雀、橙翅噪鶥(méi)、小灰山椒鳥、長尾雀、白腹短翅鴝(qú)、紅尾歌鴝、黑喉紅尾鴝、灰卷尾。
  • 5種絕跡多年的動物,第3種於2018年宣告滅絕
    東部美洲獅,東部美洲獅是美洲獅的一個亞種,曾經生活在美國東北部,在加拿大地區也有少量存在,東部美洲獅經常出沒在人煙罕至的山上,因此也被稱為「山獅」,十分罕見,已絕跡80年,最終於2018年宣告滅絕。梅氏馬鹿,曾出現最大的一種馬鹿,主要分布於美國亞裡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其角十分漂亮美觀,但只有雄性個體才擁有的,雌性梅氏馬鹿是沒有角的,梅氏馬鹿曾經數量繁多,因人類獵殺導致梅氏馬鹿1942年在野外絕跡。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記者閆笑然報導)    新鳥種名錄    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斑姬翁鳥(于田縣普魯村;此鳥實行一夫一妻制)    白兀鷲(烏恰縣;會用石頭敲破鳥蛋,(烏恰縣)    藍頰蜂虎(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鵑頭蜂鷹(伊寧市伊犁河)    印度池鷺(阿克陶卡拉庫勒湖)    高山雨燕(伊寧市伊犁河)    其他新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