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舞稻香,攝影:劉曉萍
它也許長期生活在京山,不過從未被人發現;
它或許是京山的匆匆過客,只留下驚鴻一瞥;
它或許只是因為掉隊或者迷路,偶留京山......
但在某一天,它們被京山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攝下來,從而成為了京山鳥類名錄中的一部分。
寸草心鄉村環境保護促進會會刊《鄉村觀鳥》雜誌特設了一個欄目叫《京山鳥種新記錄》,會根據京山和外地鳥友的觀鳥、攝鳥記錄,不定期發布京山新發現的鳥種,展示京山鳥類之美。
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此次新增鳥種中的蒼鷹、白尾鷂、灰鶴、雕鴞系補錄鳥種。其中的雕鴞由一礦山老闆於2018年4月20日在觀音巖林場附近的石場發現,報京山市林業局野保站後,交由野保站在錢場鎮立農孔雀園特設的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救助,並於2019年6月19日送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京山鳥種數量的持續增加得益於政府對於野生鳥類保護的重視,京山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等職能部門持續地野生動物監管,京山本土成長起來的觀鳥人基於保護的長期本底調查以及京山野生鳥類保護社會力量的參與。
京山本土觀鳥人群體分布在京山各中小學校、行政企事業單位,他們是京山推行觀鳥教育的受益者,參與者和踐行者,觀鳥成為了很多人的業餘生活愛好。本次新增的13個鳥種記錄,便是永隆灰喜鵲(鄭兵)、周強、鄧勇兵、張文勝等觀鳥攝鳥人的汗水結晶,也是他們的自然探索之路。
工作在永隆鎮中心小學的鄭兵老師被京山觀鳥人親切的稱為「鳥痴」,他常年背挎著望遠鏡和相機在田野阡陌中尋找、觀賞飛鳥,此次新增的14種鳥種中,10種就出自他長期的細心觀察和孜孜不倦的戶外探索,並全部發現於永隆鎮。不僅如此,他還進行了詳細地觀鳥筆記記錄,每一個新鳥種的發現,他都寫成了短文來進行描述性總結並記錄存檔。
在永隆的油菜尖尖上昂首歌唱的藍喉歌鴝。攝影,鄭兵
比如藍喉歌鴝的發現:「繼續回走,發現前面的油菜地裡菜尖上有小鳥飛舞,還有幾隻停在菜尖上昂首高歌。聽聲音看姿態,有種預感,我碰到新鳥種了。用望遠鏡一掃,果不其然,是藍靛頦,又叫藍喉歌鴝。這次居然沒帶相機,先用手機架在望遠鏡裡拍,手抖得不行,根本對不住焦。果斷騎車回家,希望時間還來得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對藍喉歌鴝的生活習性進行了更為詳細的科學描述:「藍喉歌鴝4月中旬至月底從京山過境,大約持續三周,從油菜灌籽到飽滿變黃飛走。天氣晴朗時,早上7:00-9:00,下午5:00-6:30,氣溫約19-24℃最為活躍,喜歡在大片大片的油菜地裡活動,取食。雄鳥更是喜歡在油菜頂端高處進行炫耀式鳴叫,展示喉部金屬光澤的藍色羽片,雌鳥則安靜得多,不過也經常到油菜頂高處觀望。過冷過熱逢陰雨天時,就都蟄伏在油菜叢下,輕聲鳴叫不出來。」他將此觀鳥信息分享出去後,一時間引得鳥友們趨之若鶩。
在反覆觀察藍喉歌鴝的過程中,他又收穫了紅喉鷚:「我興奮地立刻從小麥地裡出來,回到拍攝最佳地,一處高塘埂上(可以俯視油菜地的塘埂)。一隻藍喉歌鴝正在傾情歌唱,狂拍了十幾張,感覺拍得還行,繼續拍下去也不會更好,因為距離不會再近了。突然兩隻小鳥從鏡頭中穿過,其中一隻喉胸部似乎有某種紅色,另外一隻就停落在距我八、九米處,四處張望著。由於體型太小,看不十分清,抱著試拍一張的心態,將鏡頭對準了它。哇,絕對的新鳥種!它跟我以前見過的鷚不同,腦子裡冒出了名字『紅喉鷚!』興奮點燃,一膝託相機,一膝脆地,追拍了十幾張。這隻鳥太給力了!以住小鳥一見人靠近面對自己,立馬飛走,今天居然能讓我在無遮無擋的情況下拍了上十張,有一半還很清晰。不錯!太棒了!」真真是收穫多多,生趣盎然。
4月4日下午5時50分,觀鳥愛好者周強開車經過新市街道四嶺村馬刨泉水庫,突然對面山崖一隻體型很大的黑鳥俯衝過來,體型很像黑鸛。他連忙下車觀看,但因當時未帶觀鳥設備,未能辨別鳥的品種。第二天一早,周強帶著幾名觀鳥愛好者再次來到黑鳥出現的地方,拍攝到了兩隻黑鸛(亞成鳥)。附近村民說,這兩隻鳥已在這片水域活動兩個月。據鳥友分析,由於黑鸛不在京山越冬,在京山還沒有發現記錄。拍到的是兩隻幼鳥,可能是遷徙時與父母或大部隊走散。
在馬跑泉水庫自由覓食的黑鸛。攝影:周強
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呈現多種顏色。黑鸛同時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數量急劇減少,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
在新鳥種的發現過程中,鳥友們的故事總是被津津樂道,更多的故事被描述和記錄。新鳥種的發現不僅充實了觀鳥愛好者的業餘生活,也為京山鳥類本底調查累積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以事實證明了京山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和鳥種的豐富。期待更多的京山新鳥種被發現!
京山鳥種新記錄
( 2019年1月-2020年8月)
1、白尾鷂(學名:Circus cyaneus),發現時間:2014年11月1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保護級別:國家2級
白尾鷂,圖片來自網絡
2、蒼鷹(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發現時間:2017年12月26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保護級別:國家2級
蒼鷹(雌),圖片來自網絡
3、灰鶴(學名:Grus grus),發現時間:2018年2月1日,記錄地點:京山溫泉,記錄人:張文勝,保護級別:國家2級
灰鶴,圖片來自網絡
4、雕鴞(學名:Bubo bubo),發現時間:2018年4月20日,地點:距觀音巖林場七公裡處。記錄單位:京山市林業局野保站,保護級別:國家2級
雕鴞,圖片來自京山市林業局野保站
5、紅尾歌鴝(學名:Luscinia sibilans),發現時間:2019年4月16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紅尾歌鴝,圖片來自網絡
6、紅尾鶇(學名:Turdus naumanni),發現時間:2020年1月1日,記錄地點:宋河鎮,記錄:鄧勇兵
紅尾鶇,攝影:鄧勇兵
7、綠背山雀(學名:Parus monticolus),發現時間:2020年2月29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綠背山雀,攝影:鄭文芳
8、白眉鶇(學名:Eyebrowed Thrush),發現時間:2020年3月17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白眉鶇,圖片來自網絡
9、黑鸛(學名:Ciconia nigra),發現時間:2020年4月4日記錄地點:新市鎮馬跑泉水庫,記錄人:周強,保護級別:國家Ⅰ級
黑鸛,攝影:鄧勇兵
10、藍喉歌鴝(學名:Luscinia svecica),發現時間:2020年4月15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藍喉歌鴝,攝影:鄭兵
11、灰林鵖(學名:Saxicola ferrea),發現時間:2020年4月18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灰林鵖的雄鳥(右)和雌鳥,圖片來自網絡
12、紅喉鷚(學名:Anthus cervinus),發現時間:2020年4月24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紅喉鷚,攝影:鄭兵
13、方尾鶲(學名:Culicicapa ceylonensis ),發現時間:2020年5月12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方尾鶲,圖片來自網絡
14、東方大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orientalis),發現時間:2020年5月15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東方大葦鶯,攝影:鄭兵
特別鳴謝張玉和鄭兵一直做著京山鳥種記錄收集和整理工作!
來源:鄉村觀鳥
【來源:荊門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