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長相太驚豔了,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2020-11-23 瀟湘晨報

鳥舞稻香,攝影:劉曉萍

它也許長期生活在京山,不過從未被人發現;

它或許是京山的匆匆過客,只留下驚鴻一瞥;

它或許只是因為掉隊或者迷路,偶留京山......

但在某一天,它們被京山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攝下來,從而成為了京山鳥類名錄中的一部分。

寸草心鄉村環境保護促進會會刊《鄉村觀鳥》雜誌特設了一個欄目叫《京山鳥種新記錄》,會根據京山和外地鳥友的觀鳥、攝鳥記錄,不定期發布京山新發現的鳥種,展示京山鳥類之美。

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此次新增鳥種中的蒼鷹、白尾鷂、灰鶴、雕鴞系補錄鳥種。其中的雕鴞由一礦山老闆於2018年4月20日在觀音巖林場附近的石場發現,報京山市林業局野保站後,交由野保站在錢場鎮立農孔雀園特設的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救助,並於2019年6月19日送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京山鳥種數量的持續增加得益於政府對於野生鳥類保護的重視,京山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等職能部門持續地野生動物監管,京山本土成長起來的觀鳥人基於保護的長期本底調查以及京山野生鳥類保護社會力量的參與。

京山本土觀鳥人群體分布在京山各中小學校、行政企事業單位,他們是京山推行觀鳥教育的受益者,參與者和踐行者,觀鳥成為了很多人的業餘生活愛好。本次新增的13個鳥種記錄,便是永隆灰喜鵲(鄭兵)、周強、鄧勇兵、張文勝等觀鳥攝鳥人的汗水結晶,也是他們的自然探索之路。

工作在永隆鎮中心小學的鄭兵老師被京山觀鳥人親切的稱為「鳥痴」,他常年背挎著望遠鏡和相機在田野阡陌中尋找、觀賞飛鳥,此次新增的14種鳥種中,10種就出自他長期的細心觀察和孜孜不倦的戶外探索,並全部發現於永隆鎮。不僅如此,他還進行了詳細地觀鳥筆記記錄,每一個新鳥種的發現,他都寫成了短文來進行描述性總結並記錄存檔。

在永隆的油菜尖尖上昂首歌唱的藍喉歌鴝。攝影,鄭兵

比如藍喉歌鴝的發現:「繼續回走,發現前面的油菜地裡菜尖上有小鳥飛舞,還有幾隻停在菜尖上昂首高歌。聽聲音看姿態,有種預感,我碰到新鳥種了。用望遠鏡一掃,果不其然,是藍靛頦,又叫藍喉歌鴝。這次居然沒帶相機,先用手機架在望遠鏡裡拍,手抖得不行,根本對不住焦。果斷騎車回家,希望時間還來得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對藍喉歌鴝的生活習性進行了更為詳細的科學描述:「藍喉歌鴝4月中旬至月底從京山過境,大約持續三周,從油菜灌籽到飽滿變黃飛走。天氣晴朗時,早上7:00-9:00,下午5:00-6:30,氣溫約19-24℃最為活躍,喜歡在大片大片的油菜地裡活動,取食。雄鳥更是喜歡在油菜頂端高處進行炫耀式鳴叫,展示喉部金屬光澤的藍色羽片,雌鳥則安靜得多,不過也經常到油菜頂高處觀望。過冷過熱逢陰雨天時,就都蟄伏在油菜叢下,輕聲鳴叫不出來。」他將此觀鳥信息分享出去後,一時間引得鳥友們趨之若鶩。

在反覆觀察藍喉歌鴝的過程中,他又收穫了紅喉鷚:「我興奮地立刻從小麥地裡出來,回到拍攝最佳地,一處高塘埂上(可以俯視油菜地的塘埂)。一隻藍喉歌鴝正在傾情歌唱,狂拍了十幾張,感覺拍得還行,繼續拍下去也不會更好,因為距離不會再近了。突然兩隻小鳥從鏡頭中穿過,其中一隻喉胸部似乎有某種紅色,另外一隻就停落在距我八、九米處,四處張望著。由於體型太小,看不十分清,抱著試拍一張的心態,將鏡頭對準了它。哇,絕對的新鳥種!它跟我以前見過的鷚不同,腦子裡冒出了名字『紅喉鷚!』興奮點燃,一膝託相機,一膝脆地,追拍了十幾張。這隻鳥太給力了!以住小鳥一見人靠近面對自己,立馬飛走,今天居然能讓我在無遮無擋的情況下拍了上十張,有一半還很清晰。不錯!太棒了!」真真是收穫多多,生趣盎然。

4月4日下午5時50分,觀鳥愛好者周強開車經過新市街道四嶺村馬刨泉水庫,突然對面山崖一隻體型很大的黑鳥俯衝過來,體型很像黑鸛。他連忙下車觀看,但因當時未帶觀鳥設備,未能辨別鳥的品種。第二天一早,周強帶著幾名觀鳥愛好者再次來到黑鳥出現的地方,拍攝到了兩隻黑鸛(亞成鳥)。附近村民說,這兩隻鳥已在這片水域活動兩個月。據鳥友分析,由於黑鸛不在京山越冬,在京山還沒有發現記錄。拍到的是兩隻幼鳥,可能是遷徙時與父母或大部隊走散。

在馬跑泉水庫自由覓食的黑鸛。攝影:周強

黑鸛是一種體態優美、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餘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可以呈現多種顏色。黑鸛同時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數量急劇減少,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

在新鳥種的發現過程中,鳥友們的故事總是被津津樂道,更多的故事被描述和記錄。新鳥種的發現不僅充實了觀鳥愛好者的業餘生活,也為京山鳥類本底調查累積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以事實證明了京山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和鳥種的豐富。期待更多的京山新鳥種被發現!

京山鳥種新記錄

( 2019年1月-2020年8月)

1、白尾鷂(學名:Circus cyaneus),發現時間:2014年11月1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保護級別:國家2級

白尾鷂,圖片來自網絡

2、蒼鷹(學名:Accipiter gentilis ),發現時間:2017年12月26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保護級別:國家2級

蒼鷹(雌),圖片來自網絡

3、灰鶴(學名:Grus grus),發現時間:2018年2月1日,記錄地點:京山溫泉,記錄人:張文勝,保護級別:國家2級

灰鶴,圖片來自網絡

4、雕鴞(學名:Bubo bubo),發現時間:2018年4月20日,地點:距觀音巖林場七公裡處。記錄單位:京山市林業局野保站,保護級別:國家2級

雕鴞,圖片來自京山市林業局野保站

5、紅尾歌鴝(學名:Luscinia sibilans),發現時間:2019年4月16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紅尾歌鴝,圖片來自網絡

6、紅尾鶇(學名:Turdus naumanni),發現時間:2020年1月1日,記錄地點:宋河鎮,記錄:鄧勇兵

紅尾鶇,攝影:鄧勇兵

7、綠背山雀(學名:Parus monticolus),發現時間:2020年2月29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綠背山雀,攝影:鄭文芳

8、白眉鶇(學名:Eyebrowed Thrush),發現時間:2020年3月17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白眉鶇,圖片來自網絡

9、黑鸛(學名:Ciconia nigra),發現時間:2020年4月4日記錄地點:新市鎮馬跑泉水庫,記錄人:周強,保護級別:國家Ⅰ級

黑鸛,攝影:鄧勇兵

10、藍喉歌鴝(學名:Luscinia svecica),發現時間:2020年4月15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藍喉歌鴝,攝影:鄭兵

11、灰林鵖(學名:Saxicola ferrea),發現時間:2020年4月18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灰林鵖的雄鳥(右)和雌鳥,圖片來自網絡

12、紅喉鷚(學名:Anthus cervinus),發現時間:2020年4月24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紅喉鷚,攝影:鄭兵

13、方尾鶲(學名:Culicicapa ceylonensis ),發現時間:2020年5月12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方尾鶲,圖片來自網絡

14、東方大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orientalis),發現時間:2020年5月15日,記錄地點:永隆鎮,記錄人:永隆灰喜鵲(鄭兵)

東方大葦鶯,攝影:鄭兵

特別鳴謝張玉和鄭兵一直做著京山鳥種記錄收集和整理工作!

來源:鄉村觀鳥

【來源:荊門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長相太驚豔了,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上一次發布新鳥種是2018年12月雜誌的第10期,發布了諸如小天鵝、禿鷲、棉鳧等8種新增鳥類。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 京山又發現14種新鳥種,目前已記錄243種鳥類
    但在某一天,它們被京山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攝下來,從而成為了京山鳥類名錄中的一部分。一年多的時間,京山新增了綠背山雀、紅喉鷚、藍喉歌鴝、黑鸛(國家1級)、紅尾鶇等14種鳥種,分別發現於永隆鎮、宋河鎮、新市鎮等地,至此,京山鳥類總數達到了243種。
  •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合肥去年發現10個新鳥種  第32個「愛鳥周」昨天啟動,專家推薦不少觀鳥好去處  昨天下午,合肥市第32個「愛鳥周」活動在野生動物園正式啟動,百餘名學生跟隨觀鳥專家在動物園百鳥園辨識鳥類。
  • 小濱鷸,寧夏再增新鳥種
    來源:寧夏新聞網4月14日,經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找尋國內多位專家幾日辨認,最終確定記者4月10日在銀川一鹽鹼湖內拍到的鳥兒為小濱鷸,為寧夏從未記錄過的新鳥種。據相關資料顯示,小濱鷸是鴴形目丘鷸科濱鷸屬的鳥類。
  • 淮南溼地發現新鳥種,快看看長啥樣?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鑫吳國強通訊員彭大國楊德政文圖    本報訊每年秋冬都是候鳥遷徙的季節,11月29日,在淮濱縣淮南溼地發現了新鳥種——蒙古銀鷗。銀鷗是體大(64釐米)的淺灰色鷗,為新疆、內蒙古的普遍夏候鳥,冬季在河北沿海、長江以南越冬,亦偶見於臺灣。
  • 兩種新鳥種出沒廈門 均出現在大山中
    這驚豔一幕,被廈門觀鳥協會資深觀鳥人凌飛鶴捕捉了下來。據悉,這種鳥是短尾鴉雀,此次系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紀錄。  記者獲悉,這隻短尾鴉雀是13日7時許,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開展鳥類調查時發現的。據他介紹,短尾鴉雀是全球易危鳥種,喜歡穿梭在竹林間覓食、棲息,模樣特殊,叫聲尖銳。  據了解,短尾鴉雀在福建主要分布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一帶,十分罕見。
  • 廈門小坪山森林公園發現未見過的新鳥種 短尾鴉雀和黑眉擬啄木鳥
    這驚豔一幕,被廈門觀鳥協會資深觀鳥人凌飛鶴捕捉了下來。據悉,這種鳥是短尾鴉雀,此次系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紀錄。黑眉擬啄木鳥記者獲悉,這隻短尾鴉雀是13日7時許,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開展鳥類調查時發現的。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
  • 首次發現草鷺 青海湖添新鳥種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在最近一次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草鷺。圖片由楊守德拍攝 本報訊(記者 吳夢婷 見習記者 王鳳利)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的最新青海湖水鳥監測中,監測人員發現一隻草鷺,這是青海首次記錄到這種鳥類,青海湖鳥種記錄也由此增加至224種。
  • 2019第四屆香格裡拉冬季國際觀鳥節記錄到48種新鳥種
    近日舉辦的2019第四屆香格裡拉冬季國際觀鳥節上記錄到48種新鳥種。 來自全國的7支專業觀鳥團隊首戰告捷,每支隊伍記錄鳥種均超過100種。
  • 臺灣鳥類名錄今年新增17鳥種 破歷年紀錄
    繡眼畫眉今年從臺灣特有亞種改列為臺灣特有種,讓全臺特有種鳥類增加至25種。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新鳥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發現17種新鳥種!
  • 明溪發現新鳥種
    近日,在明溪縣蓋洋鎮白葉村水口區域,河南師範大學劉偉博士一行在開展拯救明溪珍稀動植物調查時,發現灰卷尾,同時在周圍還觀察到12隻成年鴛鴦。此次發現為明溪填補了一個新鳥種的空白。
  • 近3年洛陽市已發現的鳥種新增21個
    灰卷尾  「觀鳥會上癮」,這是觀鳥人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上癮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熱衷於尋找新的鳥種。目前,我市已發現的鳥種有323個。其中,近3年我市新記錄的鳥種有21個。通過對周邊山區和溼地的調查,我市觀鳥愛好者近3年新記錄的21個鳥種包括:黑冠鵑隼、靴隼雕、彩鷸(yù)、流蘇鷸、闊嘴鷸、棉鳧、卷羽鵜鶘(tíhú)、寶興歌鶇(dōng)、褐頭鷦(jiāo)鶯、斑文鳥、銀臉長尾山雀、白喉林鶯、慄頭鶲(wēng)鶯、酒紅朱雀、橙翅噪鶥(méi)、小灰山椒鳥、長尾雀、白腹短翅鴝(qú)、紅尾歌鴝、黑喉紅尾鴝、灰卷尾。
  • 神農架發現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靴隼雕
    經專家評審確定,本次賽事共記錄到有效鳥種219種,其中包括靴隼雕在內的神農架新記錄種7種。靴隼雕也是湖北省鳥類新記錄種。10月12日,2020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在神農架林區開幕,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34支觀鳥隊深入木魚、神農頂+紅坪、大九湖三大賽區,穿行在低山、中山、亞高山、溼地等鳥類生境,尋訪飛羽精靈的蹤跡。
  • 「愛鳥周」啟幕 「雲觀鳥」上線 上海記錄的野鳥種類已達501種
    記者獲悉,上海新近陸續發現了多種從未到訪過的鳥類身影,目前本市記錄「在冊」的野鳥種類已達501種。圖說:主辦單位海報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鳥類新記錄記者獲悉,今年年初以來本市觀鳥愛好者記錄到了多種新鳥種。
  • 嶽陽東洞庭湖記錄到新鳥種紅頭穗鶥
    記者昨日從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本次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0目44科98種,東洞庭湖區域記錄到新鳥種——紅頭穗鶥。  為期6天的鳥類調查,該局工作人員分成了兩大組,一組對東洞庭湖區域進行了為期5天的調查,二組對南洞庭湖、橫嶺湖進行了為期6天的調查。調查區域為東、南、西、橫嶺湖及其周邊區域,共11個監測區域。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製圖 楊波 圖/新疆觀鳥會提供鳥網    12月6日,新疆觀鳥會年會公布了10年來新疆觀鳥界的主要收穫,10年間共觀測到41個鳥類新記錄,其中9個屬於中國鳥類新記錄。    根據2004年至2014年發現鳥類新記錄的時間看,2011年、2012年發現新記錄的數量最多,均為7個;喀什地區和阿爾金山保護區以及烏魯木齊周邊(五家渠、烏拉泊)等地發現新記錄的鳥類較多。    「截至2014年11月,新疆新觀測到的鳥類為477個。觀鳥會由原來幾個人到現在100餘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不久的將來也許會發現更多鳥類新記錄。」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說。
  • 1458種!中國鳥類種數最新數據新鮮出爐
    2010年起,以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IOC)世界鳥類名錄為藍本的中國觀鳥年報《中國鳥類名錄》開始在網絡發布。2013年底,V3.0版記錄中國鳥類1434種。從V3.0到V4.0,兩年多時間,中國鳥類種數增加到1458種。
  • 福建明溪發現新鳥種:灰卷尾
    9月27日中午,在明溪縣蓋洋鎮白葉村水口區域,河南師範大學劉偉博士一行,在開展拯救明溪珍稀動植物調查任務時, 發現「灰卷尾」,同時在周圍還觀察到了12隻成年的鴛鴦。據資料,灰卷尾屬於雀形目鴉科,此前,明溪僅記錄有黑卷尾和發冠卷尾二個卷尾類的品種,它們都是夏天在明溪繁殖的夏候鳥,經常成對活動,立於林間空地的裸露樹枝或藤條,捕食過往昆蟲,攀高捕捉飛蛾或俯衝捕捉飛行中的獵物。據專家分析,當前正值候鳥遷徙的高峰,當天觀察到的灰卷尾應該是與周邊的鴛鴦一起從北方遷徙過來的候鳥,鴛鴦將在明溪這裡過冬,而灰卷尾則是遷徙過境而已。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你知道四川現在有記錄的野生鳥類有多少種嗎?答案是757種。3月27日,北大核心期刊《四川動物》刊發《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摸清了四川境內鳥類的「家底」。四川目前分布鳥類757種,相較於1997年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記載的628種,新增13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