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小坪山森林公園發現未見過的新鳥種 短尾鴉雀和黑眉擬啄木鳥

2020-11-26 落筆如有神

身著褐色「短毛衫」,頭套慄色「圍脖」,一隻約10釐米高的小鳥跳上竹子,發出尖銳的「啾啾」聲。這驚豔一幕,被廈門觀鳥協會資深觀鳥人凌飛鶴捕捉了下來。據悉,這種鳥是短尾鴉雀,此次系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紀錄。

黑眉擬啄木鳥

記者獲悉,這隻短尾鴉雀是13日7時許,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開展鳥類調查時發現的。據他介紹,短尾鴉雀是全球易危鳥種,喜歡穿梭在竹林間覓食、棲息,模樣特殊,叫聲尖銳。

據了解,短尾鴉雀在福建主要分布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一帶,十分罕見。其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因此也俗稱「掛墩鴉雀」。十年前,凌飛鶴在掛墩見過一次短尾鴉雀,記憶猶新。只可惜此次短尾鴉雀在同安只出現了十幾秒。

短尾鴉雀

此外,今年年初,廈門觀鳥協會還發現了另一新鳥種———黑眉擬啄木鳥。這種鳥雖不罕見,但此前在廈門沒有記錄,直到今年,它出現在了同安、集美、海滄等地。黑眉擬啄木鳥身著綠色「大衣」,「圍」著紅藍相間的「圍巾」,眼前的黑色條紋是其標誌。其鳴聲單調而洪亮,聲似「噶噶噶」或「咯咯咯」,像和尚念經的木魚聲。

凌飛鶴表示,短尾鴉雀和黑眉擬啄木鳥此次均出現在大山中,排除人為飼養的可能。觀鳥協會專家認為這兩種鳥的分布有逐漸往南擴散跡象,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全球性易危鳥種短尾鴉雀現身廈門小坪山森林公園
    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拍到了這種全球性易危鳥種——短尾鴉雀,刷新了廈門市觀鳥新紀錄。6月13日,市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像往常一樣,到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做鳥類調查。在水庫邊,幾聲清脆的「啾啾」聲引起他的注意。輕聲靠近後,一隻體型微小、體態輕盈的小鳥從竹林間跳了出來。
  • 兩種新鳥種出沒廈門 均出現在大山中
    黑眉擬啄木鳥 陳躍生攝短尾鴉雀 凌飛鶴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彭怡郡)身著褐色「短毛衫」,頭套慄色「圍脖」,一隻約10釐米高的小鳥跳上竹子,發出尖銳的「啾啾」聲。這驚豔一幕,被廈門觀鳥協會資深觀鳥人凌飛鶴捕捉了下來。
  • 在廈門小坪山森林公園發現了新的鳥種短尾鴉膽子和黑眉類啄木鳥
    一隻身穿棕色「短毛衫」和慄色「圍脖」的鳥跳上竹子,發出「啾啾」的尖銳聲音。這個驚人的場景是由廈門觀鳥協會凌飛鶴的高級觀鳥拍攝的。據悉,這隻鳥是短尾烏鴉,首次在廈門中觀察到,創造了廈門野生鳥類的新紀錄。記者了解到,這隻短尾烏鴉是由凌飛鶴於左右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發現的。
  • 廈門鳥類迎「神秘來客」 掛墩鴉雀現身同安
    掛墩鴉雀學名短尾鴉雀,是全球性易危鳥種,也是我國「三有」(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三大價值)鳥類之一。它的出現刷新了廈門野生鳥種新紀錄,至此,14種中國鴉雀,廈門已發現4種。  發現  「神秘來客」結伴出行,只留10秒給「鳥友」  6月13日一早,凌飛鶴和往常一樣前往固定觀測點之一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走到一處水邊灌木叢時,一個小巧美麗的身影突然出現,乍一看,以為是棕頭鴉雀,但凌飛鶴將鏡頭對準它拍下後定睛一看,竟是此前從未在廈門觀測到的短尾鴉雀!
  • 麗水白雲山迎來難得一見的「貴客」黑眉擬啄木鳥
    在麗水分布的鳥類中,黑眉擬啄木鳥堪稱一大傳奇。2016年夏天,它才在麗水首次被發現。 黑眉擬啄木鳥這次它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多虧了它那極富特色的鳴叫——「機關槍掃射」一般的叫聲。黑眉擬啄木鳥曾經長期被認為在中國大陸只分布於廣西一帶,後來的研究才表明它的「勢力範圍」被低估了。隨後幾年,黑眉擬啄木鳥在麗水也越來越多。除遂昌外,松陽、龍泉、青田等地的高山上到處響起了它奇特的叫聲。而現在,麗水市白雲山也出現了它們的身影,這讓麗水廣大的愛鳥人士「瘋狂打CALL」。
  • 重慶鳥類又多一種 黑眉擬啄木鳥了解下
    08-22 19:45:08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縉雲山發現黑眉擬啄木鳥!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縉雲保護站了解到,此次發現,使重慶市鳥類紀錄增加到了497種。
  • 【千羽集】長鬍鬚的大嘴啄木鳥——擬啄木鳥
    引用:https://fryap.wordpress.com/2014/07/05/fire-tufted-barbet-at-frasers-hill/世界上已知的擬啄木鳥有八十餘種。擬啄木鳥物種數量最多的地方是非洲,多達42種,除此之外在南美和中美洲也有十餘種,大多顏色非常奇異瑰麗,相較於亞洲的啄木鳥,它們的形態也更奇特一些。
  • 羅卜巖自然保護區 啄木鳥的天堂
    黃嘴慄啄木鳥  黃維錦攝「咕咕咕……」深入保護區腹地,不時有陣陣響亮的聲音傳進耳朵。「這是黑眉擬啄木鳥的叫聲。」黃茂根篤定地說。是因為經過長期自然演替,羅卜巖保護區已形成較為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食物鏈、食物網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物種結構,為啄木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環境。」黃茂根解釋道。
  • 羅卜巖自然保護區:啄木鳥的天堂
    「這是黑眉擬啄木鳥的叫聲。」黃茂根篤定地說。2015年,他從沙縣官莊國有林場調至羅卜巖保護區工作,每周在這片林子裡轉悠,對這裡的一切都如數家珍。「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餘種。」
  • 普洱市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
    」,但擬啄木鳥和啄木鳥有差別,啄木鳥被稱為「森林醫生」,能幫樹木吃蛀蟲,擬啄木鳥則喜歡吃果實。外形上看,啄木鳥的嘴巴尖銳,擬啄木鳥的粗短。   藍喉擬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谷、丘陵、溝谷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常綠闊葉林中,也出現於林緣和村邊喬木樹上。
  • 南京首次發現大擬啄木鳥
    雖然天公並不作美,一會兒多雲,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又出了太陽,但我們卻是碩果纍纍,不僅看到了稀有的黑頭蠟嘴,甚至還發現了從未在南京甚至江蘇範圍內出現過的大擬啄木鳥。   「趕快到停車場附近,發現疑似大擬啄木鳥了!」江蘇野鳥會的帕帕激動萬分。這種鳥從未在南京甚至是江蘇出現過,帕帕會不會看錯了?記者和其他普查隊員一起,飛快地衝到了目的地,也許是從未見過這麼多人圍觀自己,鳥兒飛快地逃走了。
  • 一個新鳥種的發現過程——眼鏡啄木鳥
    雖然這種鳥並不像婆羅洲熱帶雨林中發現的許多特色鳥類那樣多姿多彩或裝飾華麗,但這只不起眼的啄花鳥卻以另一種方式與眾不同:自2009年首次被發現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它是一種新的科學物種。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這種神秘的鳥一直難以捉摸。它只被發現了屈指可數的幾次,科學家們希望捕捉一個樣本進行科學研究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 3月31日一切都變了。
  • 生態雲南 | 普洱: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
    生態雲南 | 普洱: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大家都熟知「啄木鳥」,但擬啄木鳥和啄木鳥有差別,啄木鳥被稱為「森林醫生」,能幫樹木吃蛀蟲,擬啄木鳥則喜歡吃果實。外形上看,啄木鳥的嘴巴尖銳,擬啄木鳥的粗短。
  •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安徽合肥去年發現冠魚狗、紫翅椋鳥等10種新鳥種   合肥去年發現10個新鳥種  第32個「愛鳥周」昨天啟動,專家推薦不少觀鳥好去處  昨天下午,合肥市第32個「愛鳥周」活動在野生動物園正式啟動,百餘名學生跟隨觀鳥專家在動物園百鳥園辨識鳥類。
  • 自然散步 | 直抵瀾滄江:擬啄木鳥與巨松鼠
    勐海,有著「中國普洱茶第一縣」和「西雙版納的春城」的美譽,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從2019年12月開始,一直到2021年春天,張海華將多次飛赴勐海,到那裡的熱帶雨林、壩子溼地、高山森林中,尋找富有特色的鳥類,同時儘可能地記錄當地的美麗景色與民俗風情。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將獨家刊發這一「勐海觀鳥筆記」系列,敬請期待。
  • 「森林醫生」啄木鳥,森林益鳥之一,能吃樹裡樹外的多種害蟲
    在樹木採伐方面,人們往往會根據有這種鳥光顧過的痕跡來進行衛生採伐,因此它們還有個綽號,叫「森林醫生」。鶲鴷亞目中最著名的大概是鵎鵼科中的巨嘴鳥了,這主要是因為它們有一張巨大的且色彩鮮豔的大嘴,同時它們中一些種類還是南美的居民們飼養的家禽。
  • 神秘稀有短尾鴉雀再現四明山
    開欄寄語  無論是在小區,在街頭,在公園,還是在鄉村,在山裡,在溪邊,你可曾停下匆匆的腳步,看看天空是否蔚藍,大地是否蔥綠,河流是否清澈?你是否還在傾聽,身邊有多少種婉轉的鳥鳴?你是否在注意觀察,白天會有多少美麗的蝴蝶在振翅?傍晚哪裡還能見到螢火蟲的微光?  今天,晚報生態版與大家見面了。
  • 全民科學素質 | 脊椎動物·藍喉擬啄木鳥
    脊椎動物門,鳥綱,啄木鳥目,擬啄木鳥科。生活於1600米以下的山谷、丘陵及壩區多榕樹的闊葉林、村寨旁。國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是西雙版納最常見的擬啄木鳥。照片攝於普洱。藍喉擬啄木鳥身長約17釐米,眼若瑪瑙,嘴角看上去有明顯的「長鬍子」,該鳥的面部呈寶石藍,頭頂前部及後方的毛為紅色,中間呈翡翠綠,頭頂兩邊還有黑色縱紋,身體上部為草綠色,下部為淡黃綠色,色彩斑斕。
  • 啄木鳥;森林裡的白衣天使,雖然漂亮但卻有好多不知道它們的名字
    大擬啄木鳥大擬啄木鳥屬於中型鳥類,上體以草綠色為主,背部肩部有暗綠色羽毛,看上去非常的鮮豔,只看體型和嘴,不看羽毛顏色像極了鷯哥大擬啄木鳥喜歡以物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為食,育雛期間才會捕獵各種昆蟲,以哺育幼雛快速成長。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林和各種混交林內。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南和東南各個省份,國外在緬甸和泰國也能見到這種啄木鳥。
  • 明溪發現新鳥種
    近日,在明溪縣蓋洋鎮白葉村水口區域,河南師範大學劉偉博士一行在開展拯救明溪珍稀動植物調查時,發現灰卷尾,同時在周圍還觀察到12隻成年鴛鴦。此次發現為明溪填補了一個新鳥種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