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羽集】長鬍鬚的大嘴啄木鳥——擬啄木鳥

2021-01-19 國家動物博物館

中國南部和西南地區的森林是美麗的林鳥們棲息的天堂。南方的鳥兒多種多樣,相較於北方的鳥類,大多羽色豔麗奪目,十分吸引眼球。這其中有一類鳥,可以說是集花枝招展與憨態可掬於一體,漂亮裡帶著一點呆萌——這就是擬啄木鳥。


擬啄木鳥屬於鴷形目(Piciformes)須鴷科(Capitonidae),和啄木鳥科(Picidae)是親戚。我們大家都知道啄木鳥喜歡在樹上打洞築巢,名字裡也有「啄木鳥」三個字的擬啄木鳥也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擬啄木鳥僅僅在腐朽死去的木頭上開鑿洞穴,而啄木鳥更傾向於選擇鮮活堅硬的樹幹挑戰自己。

啄木鳥的喙尖長如錐,很適合打洞。攝影:蘇靚


除去築巢方式上的差異,兩者在外形上也有很大的區別:啄木鳥作為一種靠吃樹幹裡的昆蟲為生的鳥,長有十分尖銳,像錐子一樣長而直的喙,整個體態看起來犀利又纖細,宛若一位英俊的紳士;而擬啄木鳥是一種主要吃水果的鳥,為了能一口多叼點果子,它們的喙自然就比較粗壯彎曲,喙基部還密布長長的嘴須,光看嘴巴仿佛一個不愛刮鬍子的糙漢,自然也就沒有啄木鳥那麼優雅了。

火簇擬啄木鳥擁有又長又濃密的嘴須。

引用:https://fryap.wordpress.com/2014/07/05/fire-tufted-barbet-at-frasers-hill/


世界上已知的擬啄木鳥有八十餘種。擬啄木鳥物種數量最多的地方是非洲,多達42種,除此之外在南美和中美洲也有十餘種,大多顏色非常奇異瑰麗,相較於亞洲的啄木鳥,它們的形態也更奇特一些。而亞洲的擬啄木鳥與非洲和美洲相比較少,有將近30個物種,且其中的大部分物種集中在炎熱的東南亞。

來自非洲的雙齒擬啄木鳥,長相要比亞洲的擬啄木鳥誇張很多。

引用:http://blogs.thatpetplace.com/thatbirdblog/2012/03/21/barbets-stunning-unique-aviary-birds-for-experienced-keepers/#.WTuRbfmeqk4


擬啄木鳥的體型有些像八哥,不算大也不算小,一般長度在17-37釐米之間。它們翅膀的飛羽短而圓,由於鳥類的飛行能力和飛羽的形態息息相關,擬啄木鳥的飛行能力自然也不是特別的強大,因此平常活動的範圍也比較小,一般局限在10-12公裡之內。雖然當飛行員略顯笨拙,但是它們的雙腳卻非常靈活,能夠在樹上自由地旋轉跳躍閉著眼,因此十分適應密林裡需要騰挪躲閃的生活方式。

一隻綠擬啄木鳥在樹枝上表演單腳懸掛的雜技。

引用:https://leesbird.com/megalaimidae/


前面說到了擬啄木鳥是一種吃水果的鳥,它們不是挑嘴的食客,不論是熟透的大水果還是小型的莓果,都是適口的美餐。不過在眾多的熱帶水果中,它們還是更喜愛熱帶廣為分布的榕樹果實,尤其是正榕、菩提榕和垂葉榕的榕果。除此之外,有些擬啄木鳥,比如綠擬啄木鳥,還比較喜歡吃花苞,以及木棉花、刺桐等植物的花蜜(del Hoyo et. al., 1999)。


擬啄木鳥嘴巴粗大,不僅能吃,能採集的果子數量也很多,紅肛擬啄木鳥甚至能夠一次性攜帶十個莓果回巢,而且它們還有吃完飯把糞便清出巢穴的講衛生好習慣。擬啄木鳥的這種習性使它們成為了擴散植物種子和傳播花粉的好幫手,因此對維護森林的自然生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這種食性也成為了一把雙刃劍——它們會無差別地吞吃各種植物的果實,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些外來物種,比如青棕(Ptychosperma macarthurii)的果實。這些植物的種子也會和本地物種一起被排洩在叢林中,最終導致了入侵物種的擴散(AFSL. Lok, B. S. Tey & R. Subaraj, 2009)。

取食水同木榕果的綠擬啄木鳥。(Photograph by: Mark Chua)


不過光吃水果可是不夠長身體的!有研究表明,許多高度植食性的鳥類食譜中蛋白質的缺乏會導致雛鳥孵化期和發育期延長,甚至進一步影響身體發育(Morton, 1973)。也因為如此,即使像擬啄木鳥這樣把水果當主菜的鳥類,日常的食譜裡也會含有一定比例的動物成分。舉例來說,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會取食多種昆蟲,包括螽斯、甲蟲、白蟻、螳螂和各種軟綿綿的幼蟲(Shorts & Horne, 2002)。在綠擬啄木鳥的幼期以及繁殖期,由於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較大,它們還會升級到捕食蛙類餵食雛鳥(Shorts & Horne, 2002),甚至曾經有人對同一隻金頰擬啄木鳥進行過跟蹤調查,居然記錄下了它捕食麻雀和啄花鳥的情形(Lim, 2008; Redzlan Abdul Rahman, 2008)。擬啄木鳥育雛時的動物飼料很廣泛,除了前面提到的動物以外,所包括的無脊椎動物還有大個的蟬、木蜂、胡蜂、食蟲虻、蝽以及大型蜘蛛等,飼育雛鳥的末期甚至會帶回長達幾十釐米的變色樹蜥、飛蜥、瞼虎等中小型蜥蜴(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也有一部分擬啄木鳥本身就更傾向將昆蟲當主食,比如小綠擬啄木鳥(Megalaima viridis)就是重要的害蟲控制鳥類(Yahya, 2000)。


臺灣擬啄木鳥捕捉螳螂。作者:Alder

引用: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aiwan_Barbet_7609.jpg


除了擬啄木鳥之外,它們的一些熱帶近親,比如鵎鵼(tuó kōng)(巨嘴鳥)等,也是具有動物性食譜成分的食果者。


鵎鵼(巨嘴鳥)正在吃樹蛙。

引用:https://www.pinterest.com/pin/161918549072606435/


雖然大家都是一家鳥,但是也不是每一個小飯桌上都有一樣多的硬菜。不同的擬啄木鳥,育雛中期食譜中動物性成分的比例差別也很大。比較能吃肉的是紅肛擬啄木鳥,高達40-45%,而肉菜佔比非常少的紅額擬啄木鳥則只有2%(Yahya, 2001)。我國的臺灣擬啄木鳥動物食物含量為27%,而藍耳擬啄木鳥則為15%。


紅肛擬啄木鳥捕食蜥蜴(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


鳥類世界中有千奇百怪的求偶儀式,有信天翁那樣相敬如賓的,也有美洲鸊鷉這樣搞笑的,而相比起來擬啄木鳥的求偶儀式就比較俗氣了,主要也就是雄鳥衝著雌鳥殷勤地唱歌跳舞而已。不過有的雌鳥很矜持,甚至會採取欲擒故縱的策略吊著熱情似火的雄鳥。


馬來西亞的ATH.Lim經常定期在自己家的陽臺上觀察兩公裡外的一對藍耳擬啄木鳥。他發現雄鳥每天都會飛到一棵大樹上放聲歌唱,發出十分獨特,有點像足球裁判哨子的叫聲,而且這種聲音聽起來要比它平常巡視領地時的叫聲更溫柔一些。這隻雄鳥每一兩秒鳴叫一聲,每次鳴唱歌曲約持續一分鐘,而每叫一聲,它都會先縮緊胸部,同時膨大頸部周圍的皮膚,露出黑色的喉囊,因為膨大的喉囊能夠像音響一樣放大它的求偶叫聲。它不僅殷勤地放聲歌唱,還會在嘴裡銜滿食物討好雌鳥,而這時候姑娘家則淡定地坐在附近的樹上,看起來仿佛很被雄性的表演折服的樣子,但其實卻在等著它把食物送到嘴裡來取悅自己。這一儀式進行完成後,它們才會進行交配。但雄性的運氣也不總是這麼好,它經常要多放下幾次身段,多送幾次禮物才能獲得雌鳥的芳心(Adrian T. H. L, L. K. Wang & Y. C. Wee, 2009)。

藍耳擬啄木鳥雄鳥(左)嘴裡叼著果實,並膨大喉囊鳴叫,而雌鳥(右)則在一旁的樹上張大了嘴等候餵食。(Adrian T. H. L, L. K. Wang & Y. C. Wee, 2009)


約會成功的一對小夫妻會在一起K歌蹦迪,然後進行交配。在交配時,紅肛擬啄木鳥的雌性採取主動權,她會向雄性抖動羽毛並垂下翅膀,然後開始持續5-6秒左右的交配。交配後的夫妻倆關係變得十分親暱,經常在一起卿卿我我,尤其是在每天的下午,會花三四十分鐘時間安安靜靜地依偎在一起說悄悄話(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而雄性在交配後還會經常性地餵食雌鳥,持續好幾天之久(Short & Horne 2001, 2002)。


結了婚的小兩口就準備造房子了。它們也會和人一樣挑選房產,最理想的選擇當然是一根粗細與體型匹配的樹枝,以及較為開放的庭院空間,便於日常的出入(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然後就可以挽起袖子埋頭苦幹,認真裝修了。赤胸擬啄木鳥一般在雨樹、鳳凰木、盾柱木等喬木上挖掘巢穴,並且每年會在同一根樹枝上挖掘好幾個洞穴。但這些洞穴中只有一個是真正用來繁殖的,一般位於一整排洞穴的最下方,其餘的洞則都是備用出口或者休息室(Wina M, 1998)。親鳥會輪流挖掘巢穴,配合親密無間,這一合作行為其實也是求偶儀式的一部分。


雄性hodgsoni試圖挖掘巢穴 (Photograph by: Mark Chua).


大部分擬啄木鳥都會挖個新家進行繁殖,但也有一些會選擇去年的二手房,將舊巢清理檢查一番之後重新利用起來。巢穴一般為襪子形,有一個彎曲的隧道狀開口,深度甚至可以達到80釐米(AFSL. Lok, B. S. Tey & R. Subaraj, 2009)。有的擬啄木鳥,比如紅肛擬啄木鳥,巢穴內並沒有巢材,巢壁也是乾燥平整的。


赤胸擬啄木鳥在一根樹幹上挖了不少洞,但是只有最下面一個是繁殖巢。(Wina M, 1998)


赤胸擬啄木鳥巢穴的剖面呈襪子形。(Wina M, 1998)


擬啄木鳥的產卵數量一般在3個左右,孵化期約15天。有些物種的卵孵化率較低,但卵數量略高,形成了存活後代數量上的補償(Lin et al., 2010)。


十四天大的紅肛擬啄木鳥寶寶(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


不同擬啄木鳥物種之間,雛鳥孵化到離巢所需要的時間有一定差異,體型越大,出巢之前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小個子的臺灣擬啄木鳥需要23-29天 (Lin et al., 2010),赤胸擬啄木鳥大約需要30天,藍耳擬啄木鳥需要33-36天(Trounov & Vasilieva, 2012),小綠擬啄木鳥需要36-38天(Yahya, 2001),而體型最大的大擬啄木需要38天以上(Short & Horne, 2002)。


之前講到了擬啄木鳥由於缺乏動物飼料而使得發育時間延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擬啄木鳥雛鳥較長的發育期也與其利用洞穴育雛以規避風險的習性有關,畢竟在洞穴裡它們可以安安心心地養育後代,不用太過擔心發生危險(Martin & Li, 1992)。


而成鳥也是十分負責任又愛乾淨的父母,它們會定期清理巢穴中的糞便,而且有潔癖的它們還會不辭辛勞地把這些臭粑粑丟棄在遠離巢穴的地方。育雛期間,親鳥會頻繁地飼餵小鳥,但是並不是每次都會把食物餵給寶寶,有時也會自己直接吃掉(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


綠擬啄木鳥成鳥用果子和種子引誘雛鳥出巢。(Photograph by: Mark Chua)


有些綠擬啄木鳥的親鳥會在第一波雛鳥開始學飛時產第二窩卵,再繁殖一窩寶寶,所以老一波的青少年們往往會在二胎卵產出前兩天就被爸爸媽媽趕出家門(AFSL. Lok, B. S. Tey & R. Subaraj, 2009)。


雖然有溫暖結實的家,有盡職盡責的父母,育雛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偶爾還是會有雛鳥不幸夭折。曾經有研究人員觀察過一窩養育獨生子女的紅肛啄木鳥,鳥寶寶在快要出巢時突然意外身亡,親鳥鍥而不捨地多次試圖將屍體挪出去,它們非常努力,連死鳥的尾羽都拽下來了,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將屍體清理出巢(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


一隻赤胸擬啄木鳥親鳥將糞便清除出巢,而另一隻剛剛返回,準備給雛鳥餵食菩提榕果 (Photograph by: Lee Tiah Kee)


現在在南方的森林中還是有機會看到野生的擬啄木鳥,不過隨著人類文明不斷發展,農田和城市逐漸蠶食了它們原始的棲息地,人類和擬啄木鳥的生存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些高度依賴森林資源的鳥類不堪重負,許多物種的種群數量受到森林退化和森林砍伐的影響而減少。但也有一些適應力很強的擬啄木鳥慢慢融入了新的生活方式,大膽地進入人類的城市,在果園或街道上尋找食物,安營紮寨,與人類和平共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赤胸擬啄木鳥,它們成功地利用起了果園中的食物和城市中的行道樹、綠化樹,安逸地定居了下來。2008年,有人竟然在斯裡蘭卡的Kambarawa記錄到了赤胸擬啄木鳥把人類建造的水泥電線桿頂端的凹槽當做巢穴休息的畫面(DMSS. K. Arunarathna & A. A. T. Amarasingh, 2008)。


赤胸擬啄木鳥在水泥電線桿上的凹槽裡休息。(DMSS. K. Arunarathna & A. A. T. Amarasingh, 2008)


可並不是每一種擬啄木鳥都這麼幸運,這麼吃苦耐勞。雖然赤胸擬啄木鳥、綠擬啄木鳥、藍喉擬啄木鳥都還算常見,但也有一些擬啄木鳥家族的成員深受環境破壞之害。比如我國沒有分布的花彩擬啄木鳥(M. rafflesii),曾經由於人類對森林的過度砍伐,幾乎從泰國消失了(Wells, 1999)。而除了棲息地的破壞,它們中的許多都因為外形漂亮,討人喜歡,受到了鳥類貿易的威脅,其中就有長相十分豔麗的臺灣擬啄木鳥。寵物店中經常有臺灣擬啄木鳥售賣,但是這些個體究竟是來自於人工繁殖,還是私自捕捉到的野生個體,就很讓人玩味。同時,即使是適應了城市生活的擬啄木鳥,它們建築在行道樹和公園中的巢穴也不一定會倖免於難,因為城市規劃經常變更,指不定哪一天,從睡夢中醒來的擬啄木鳥一家,會傷心地發現自己可愛的家已經不復存在(James & Kannan, 2009)。


下面放一段筆者在雲南百花嶺拍攝的藍喉擬啄木鳥取食蘋果的畫面,裡面還可以看到它拉出粑粑。百花嶺鳥塘是個有一定爭議的有趣話題,以後有機會筆者專門寫一篇文章討論一下。




擬啄木鳥是一類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美麗鳥類,它們對環境的良性影響,獨特的生活習性,甚至美麗外表所具備的藝術價值,都十分值得被關注,值得被保護。


我國有分布的擬啄木鳥一共有9種,全部都屬於擬啄木鳥屬(Megalaima)。它們的身體大多為明亮的綠色,因此主要的鑑別特徵都集中在頭頸部上。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中國的擬啄木鳥。


大擬啄木鳥Megalaima virens

大擬啄木鳥站在刺桐枝上。作者:Supriyo Ghoshal 

引用: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search.php?Bird_ID=304&Bird_Image_ID=117644


大擬啄木鳥是我國有分布的最大的擬啄木鳥,其體色也和其他擬啄木鳥的差異較大,有著暗藍色的頭頸部,以及黃色的大嘴。


大擬啄木鳥一共有4個亞種,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一帶以及中南半島。不過國內僅有兩個亞種,即藏南亞種marshallorum和指名亞種virens。指名亞種比藏南亞種分布得更靠東一些。


這種大型的擬啄木鳥比較喜歡活動在森林的冠層中。


綠擬啄木鳥Megalaima lineata

綠擬啄木鳥正在挖掘樹洞。作者:Allan Seah 

引用:https://500px.com/photo/48406060/lineated-barbet-by-allan-seah


又稱斑頭綠擬啄木鳥,紋擬啄木鳥等。它和黃紋擬啄木鳥長得比較像,主要區別在於沒有綠色的耳羽,頭頸部的斑紋更偏白一些,並且眼周的裸皮是明亮的黃色。共有兩個亞種:hodgsoni(雲南亞種),可見於西北印度,尼泊爾東部,馬來西亞半島北;指名亞種lineata見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和峇里島。我國僅有一個亞種,即雲南亞種hodgsoni,見於雲南的西部和南部,也可見於藏東南。


這種擬啄木所中意的居住環境相較大擬啄木鳥更開闊一些,並且有著比較弱的飛行能力。


在青棕上取食果實的一對綠擬啄木鳥。(Photograph by: Mark Chua)


黃紋擬啄木鳥Megalaimai faiostrica

黃紋擬啄木鳥。拍攝者:Remo Kohrimpoh 

引用: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birdimages.php?action=birdspecies&Bird_ID=294&Bird_Image_ID=30877&Bird_Family_ID=


黃紋擬啄木鳥用尾巴抵住樹幹挖掘巢穴。

引用:http://www.besgroup.org/2008/11/09/barbets-and-cavity-excavating/


黃紋擬啄木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漂亮的綠色耳羽。在國內僅僅有一個亞種,即廣東亞種praetermissa,比較局限地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附近以及廣東西部。是一種喜歡吃種子的擬啄木鳥。


金喉擬啄木鳥Megalaima franklinii

金喉擬啄木鳥。作者:Manjula Mathur 

引用: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search.php?Bird_ID=302&Bird_Image_ID=42598


金喉擬啄木鳥的顏色十分討喜,和赤胸擬啄木的長相有些相似,但是過眼紋整個都是黑色的,並且足也是灰黑色。


共有兩個亞種,國內的指名亞種franklinii分布在藏東南、雲南和廣西。

這種中型的擬啄木鳥比較喜歡在森林的冠層中單獨活動。


赤胸擬啄木鳥Megalaima haemacephala

一對赤胸擬啄木鳥。作者:Jineesh Mallshery 

引用:http://lifeofwilds.com/coppersmith-barbet/


赤胸擬啄木鳥雲南亞種取食菩提榕果後,將種子隨著糞便排洩出來 (Photograph by: Alvin Francis Lok Siew Loon)。


赤胸擬啄木鳥的英文名叫Coppersmith Barbet,是銅匠擬啄木鳥的意思,其來源是因為赤胸擬啄木鳥的叫聲「Tonk! Tonk!」,聽起來像錘子敲擊鐵砧的聲音。


赤胸擬啄木鳥分布在巴基斯坦南部、中國南部、斯裡蘭卡南部、越南、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島和菲律賓,共有9個亞種,其中大部分亞種分布在菲律賓的群島中。中國所具有的亞種為雲南亞種indica,分布在雲南西部和南部。而和中國的其他擬啄木鳥不同的是,它們的足也是亮紅色的。


由於這一亞種對棲息地多樣性的適應能力較強,因此相較於其他亞種,它們擴散的能力也更強,東南亞的一些亞種成功融入人類生活,並棲息在森林邊緣、林地、灌木叢和花園中(Glenister, 1971; Jeyarajasingam & Pearson, 1999)。


臺灣擬啄木鳥Megalaima nuchalis

一對臺灣擬啄木鳥。 作者:Alder 

引用:http://alder-birds.blog.ntu.edu.tw/2014/06/22/taiwan-barbetc-k-s-memorial-hall-20140617/


臺灣擬啄木是中國特有物種,只分布在臺灣省,曾經被歸為黑眉擬啄木鳥(M. oorti)的一個亞種,直到2008年才依據基因比對(Feinstein et al., 2008)、形態學和行為學(Collar, 2006)的綜合證據被獨立出來。廣泛分布於臺灣省的中低海拔區域,喜愛闊葉林。適應能力較強,不僅棲息於自然林地中,也會選擇公園、學校、花園、植物園,甚至行道樹這樣的人居區域。


許多個體都喜歡選擇香樟樹作為築巢樹木(Koh & Lu),並將巢穴開口面向西北或西南,利於通風。臺灣擬啄木一般在整個雛鳥發育期內都會提供動物蛋白,尤其在發育中期,這使得它們的後代發育得比其他擬啄木鳥物種更快。雄鳥更多負責採集食物,而雌鳥更多負責清理巢穴(Lin et al., 2010)。


黑眉擬啄木鳥Megalaima oorti

黑眉擬啄木鳥廣西亞種。作者:Mirror Lake 

引用:http://pixdaus.com/black-browed-barbet-or-mller-s-barbet-megalaima-oorti-by-mir/items/view/248870/


黑眉擬啄木鳥海南亞種。作者:John & Jemi Holmes

引用: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birdimages.php?action=birdspecies&Bird_ID=2808&Bird_Image_ID=40926


黑眉擬啄木鳥有4個亞種,分布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國內的兩個亞種分別是廣西亞種sini和海南亞種faber,海南亞種的前額黑色是黑色的,僅在眼先有一個小小的紅色斑點。


藍喉擬啄木鳥Megalaima asiatica

藍喉擬啄木鳥指名亞種站在刺桐的開花枝條上。作者:Kind courtesy Koshy 

引用:http://www.rediff.com/getahead/report/nature-is-under-siege-from-uttarakhands-forest-fires/20160503.htm


這一種擬啄木鳥較為常見,與臺灣擬啄木鳥長得很像,但頦和喉都是天藍色,而且胸部的紅斑只在胸兩側,並且只有喙的端部是黑色的。


藍喉擬啄木鳥一共有兩個亞種,這兩個亞種在國內都有分布,分別是指名亞種asiatica和雲南亞種davisoni,二者的區別在於頭頂橫帶的顏色,一個為黑色,另一個為藍色。


藍耳擬啄木鳥Megalaima australis 

藍耳擬啄木鳥。

引用:http://picssr.com/photos/aby1220/interesting/page26?nsid=56891930@N05


藍耳擬啄木鳥與藍喉擬啄木鳥的配色比較接近,但是頭部的紅藍色部位仿佛反了過來,頭頂和頦為藍色,而頭部兩側則有多個紅斑。一共有三個亞種,而國內僅分布了其中的一個 ,即雲南亞種cyanotis。除了通常單獨活動的情況外,偶爾也會集小群活動。


最後給喜歡繪畫的朋友們附加一段內容,是筆者前陣子所畫的藍喉擬啄木鳥和簡單的創作過程,希望大家喜歡。


首先查閱足夠的文獻資料,包括繪製對象的外形,鑑定特徵,雌雄差異,亞種區別,生境等,並收集圖片資料,深入觀察鳥兒的樣子,並確定相匹配的生境。


打一些草稿,熟悉結構和特徵以及色彩。


快速繪製小樣。


根據小樣修改並繪製線稿,並鋪上底色。


繪製虛化的背景,並將畫面中最鮮豔的顏色——紅色固定下來。


鋪上擬啄木鳥的底色,然後開始逐步深入細節。


鳥兒畫完後,就可以開始畫配套的植物了。


最後修改一下各種細節和錯誤,整張畫完成。


國家動物博物館在8月份將要舉辦主要針對青少年的科學繪畫班,屆時歡迎喜愛繪畫,熱愛動物和自然科學,並且有一定繪畫基礎的朋友們報名,一起繪製美麗瞬間。


參考文獻:

1. 段文科,張正旺,2017. 中國鳥類圖志,上卷(非雀形目)。中國林業出版社。619 pp。

2. 鄭光美,2012. 鳥類學(第二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612pp。

3. Adrian T. H. L, L. K. Wang & Y. C. Wee, 2009. The Blue-eared Barbet Megalaima australis and its gular sac. BirdingASIA 11: 98-101.

4. AFSL. Lok, B. S. Tey & R. Subaraj, 2009. Barbets of Singapore part 1: Megalaima lineata hodgsoni Bonaparte, the Lineated barbet, Singapore’s only exotic species. NATURE IN SINGAPORE 2: 39-45.

5. Collar, N. J, 2006.A taxonomic reappraisal of the Black-browed Barbet Megalaima oorti. Forktail 22: 170-173.

6. D. M. S. S. K.arunarathna & A. A. T. Amarasingh, 2008. Unusual roosting behaviour of Coppersmith Barbet Megalaima haemacephala in Matale district, Sri Lanka. BirdingASIA, 10: 102.

7. Feinstein, J., X. Yang, & S. -H Li, 2008.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of the Black-browed barbet species complex (Megalaima oorti). Ibis 150: 40-49. 

8. Glenister, A. G., 1971. The Bird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Singapore and Pena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291 pp.

9. James, D. A &R. Kannan, 2009. Nesting habitat of the Great Hornbill (Buceros bicornis) in the Anaimalai Hills of southern India.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21:485-492.

10. Jeyarajasingam, A. & A. Pearson, 1999.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West Malaysia &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460 pp.

11. Koh, C. -N &F. -C. Lu, 2009.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nest-tree and nest-ca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wan Barbet (Megalaima nuchalis) in Taipei Botanical Garden.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24: 213-219.

12. Lim, A. 2008. Gold-whiskered barbet eating a Flowerpecker. http://besgroup.talfrynature.com/2008/05/11/goldwhiskered-barbet-eating-a-flowerpecker/

13. Lin et al., 2010. Breeding biology of the Taiwan barbet in Taipei Botanical Garden.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22(4): 681-688.

14. Martin T.E. & Li P., 1992. Life history traits of open- vs. Cavity-nesting birds. Ecology, 73: 579–592

15. Morton E. S., 1973. On the evolutionar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ruit eating in tropical birds. American Naturalist 107: 8–22.

16. O』Neill, D. 2007. A 「Japy-Romano」 avian bath. http://besgroup.talfrynature.com/2007/11/01/a-%e2%80%9cjapyromano%e2%80%9d-avian-bath/.

17. Redzlan Abdul Rahman, 2008. Gold-whiskered Barbet preying on a Eurasian Tree Sparrow. http://besgroup.talfrynature.com/2008/05/08/gold-whiskered-barbet-preying-on-eurasian-tree-sparrow/.

18. Shorts, L. L. & J. F. M. Horne, 2002. Order Piciformes. Family Capitonidae (Barbets). In:del Hoyo, J., A. Elliot & J. Sargatal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Volume 7. Jacamars to Woodpecker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Spain. Pp. 140–219.

19. Trounov VL & Vasilieva AB, 2012. Nesting biology of the blue-eared barbet (Megalaima australis, Capitonidae, Piciformes) in plain forests of southern Vietnam. Zoologicheskii Zhurnal 91(5): 566–576. [In Russian]

20. Vitaly, L. T & Anna B. V., 2014. First record of the nesting biology of the red-vented barbet, Megalaima lagrandieri (Aves: Piciformes: Megalaimidae), an Indochinese endemic.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62: 671-678.

21. Wells,D.R., 1999. The birds of the Thai-Malay Peninsula.VolumeI.Non-passerines.Christopher Helm, London, United Kingdom.

22. Wina, M., 1998. Nest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smith Barbets (Megalaima haemacephala indica, Latham,1790).The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of the Siam Society 46: 55-62.

23. Yahya, H.S.A.,2000.Food and feeding habits of Idian Barbits, Megalaima spp. Journal of the Bombay Hatural History Society 97: 103-116.

24. Yahya H.S.A.,2001.Biology of Indian Barbets.Authors Press,New Delhi,170pp.



長按圖片即可關注國家動物博物館官方微信平臺。








相關焦點

  • 全民科學素質 | 脊椎動物·藍喉擬啄木鳥
    脊椎動物門,鳥綱,啄木鳥目,擬啄木鳥科。生活於1600米以下的山谷、丘陵及壩區多榕樹的闊葉林、村寨旁。國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是西雙版納最常見的擬啄木鳥。照片攝於普洱。藍喉擬啄木鳥身長約17釐米,眼若瑪瑙,嘴角看上去有明顯的「長鬍子」,該鳥的面部呈寶石藍,頭頂前部及後方的毛為紅色,中間呈翡翠綠,頭頂兩邊還有黑色縱紋,身體上部為草綠色,下部為淡黃綠色,色彩斑斕。
  • 南京首次發現大擬啄木鳥
    雖然天公並不作美,一會兒多雲,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又出了太陽,但我們卻是碩果纍纍,不僅看到了稀有的黑頭蠟嘴,甚至還發現了從未在南京甚至江蘇範圍內出現過的大擬啄木鳥。   「趕快到停車場附近,發現疑似大擬啄木鳥了!」江蘇野鳥會的帕帕激動萬分。這種鳥從未在南京甚至是江蘇出現過,帕帕會不會看錯了?記者和其他普查隊員一起,飛快地衝到了目的地,也許是從未見過這麼多人圍觀自己,鳥兒飛快地逃走了。
  • 美麗的藍喉擬啄木鳥
    2020 年6月9日,南寧市龍州縣上降鄉藍喉擬啄木鳥開始育雛了。今天,讓我們隨著攝影師一心的鏡頭去看看美麗的藍喉擬啄木鳥勤勞覓食的精彩畫面吧。藍喉擬啄木鳥是在一棵老樹上築窩產蛋養仔。小鳥已出生,爸爸媽媽正忙碌往返給寶寶餵食。鳥爸鳥媽每天餵食完,還要將巢中的粑粑帶出來,鳥兒特別講究衛生,保持鳥巢乾淨。
  • 麗水白雲山迎來難得一見的「貴客」黑眉擬啄木鳥
    在麗水分布的鳥類中,黑眉擬啄木鳥堪稱一大傳奇。2016年夏天,它才在麗水首次被發現。 黑眉擬啄木鳥這次它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多虧了它那極富特色的鳴叫——「機關槍掃射」一般的叫聲。黑眉擬啄木鳥曾經長期被認為在中國大陸只分布於廣西一帶,後來的研究才表明它的「勢力範圍」被低估了。隨後幾年,黑眉擬啄木鳥在麗水也越來越多。除遂昌外,松陽、龍泉、青田等地的高山上到處響起了它奇特的叫聲。而現在,麗水市白雲山也出現了它們的身影,這讓麗水廣大的愛鳥人士「瘋狂打CALL」。
  • 【生物百科】脊椎動物•藍喉擬啄木鳥:紅配綠,不俗氣
    脊椎動物門,鳥綱,啄木鳥目,擬啄木鳥科。生活於1600米以下的山谷、丘陵及壩區多榕樹的闊葉林、村寨旁。國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是西雙版納最常見的擬啄木鳥。照片攝於普洱。藍喉擬啄木鳥身長約17釐米,眼若瑪瑙,嘴角看上去有明顯的「長鬍子」,該鳥的面部呈寶石藍,頭頂前部及後方的毛為紅色,中間呈翡翠綠,頭頂兩邊還有黑色縱紋,身體上部為草綠色,下部為淡黃綠色,色彩斑斕。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藍喉擬啄木鳥:紅配綠,不俗氣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藍喉擬啄木鳥。asiatica  脊椎動物門,鳥綱,啄木鳥目,擬啄木鳥科。國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是西雙版納最常見的擬啄木鳥。照片攝於普洱。  藍喉擬啄木鳥身長約17釐米,眼若瑪瑙,嘴角看上去有明顯的「長鬍子」,該鳥的面部呈寶石藍,頭頂前部及後方的毛為紅色,中間呈翡翠綠,頭頂兩邊還有黑色縱紋,身體上部為草綠色,下部為淡黃綠色,色彩斑斕。較有特色的是,它的下喉兩側各有一個紅色斑點,讓本就美豔的它更顯精緻。
  • 重慶鳥類又多一種 黑眉擬啄木鳥了解下
    黑眉擬啄木鳥。 平時的鳥叫,持續時間不會很長,它叫持續時間很長,叫聲特別大,500米的範圍內都聽得到。」龍傑回憶,「最開始我們保護站的工作人員一起去巡護,聽到了這叫聲,他們就問我是什麼在叫,我說估計是夜鷹,後來我看見這鳥的另外一隻了,估計是雌鳥,沒這隻漂亮,頓時就感覺比夜鷹小很多,不是夜鷹。過了幾天後又看見了這隻,可惜太遠,手機拍不下來,就錄了聲音。」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藍喉擬啄木鳥:紅配綠,不俗氣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藍喉擬啄木鳥。藍喉擬啄木鳥Psilopogon asiatica脊椎動物門,鳥綱,啄木鳥目,擬啄木鳥科。生活於1600米以下的山谷、丘陵及壩區多榕樹的闊葉林、村寨旁。國內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是西雙版納最常見的擬啄木鳥。照片攝於普洱。
  • 普洱市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
    藍喉擬啄木鳥的下喉兩側各有一個紅色斑點,讓它的美豔顯得更加精緻。     藍喉擬啄木鳥#美麗的羽毛  擬啄木鳥≠啄木鳥  」,但擬啄木鳥和啄木鳥有差別,啄木鳥被稱為「森林醫生」,能幫樹木吃蛀蟲,擬啄木鳥則喜歡吃果實。
  • 「森林醫生」啄木鳥,森林益鳥之一,能吃樹裡樹外的多種害蟲
    憑著直覺,我相信它是一種啄木鳥。在後來的兩天中,我看到了它,原來是我一直很想見到的大斑啄木鳥。在我國,啄木鳥是孩子們最早知道的森林益鳥之一,也是孩子們鳥類想像中最頻繁出現的。事實上在國外,啄木鳥也是孩子們進行鳥類藝術表現的主要對象。
  • 杭州稀奇鳥兒來不少 首次拍到大擬啄木鳥
    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 據《青年時報》報導很多人都知道,啄木鳥是「森林醫生」;但很少有人知道,有一類啄木鳥,羽毛繽紛,以美麗著稱。  前日下午,浙江野鳥會會員「YMG」(網名)在浙大之江校區拍到了這種美麗的啄木鳥。專家說,這是杭州首次拍到大擬啄木鳥。
  • 生態雲南 | 普洱: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
    生態雲南 | 普洱:藍喉擬啄木鳥——沒見過紅配綠還這麼好看的!藍喉擬啄木鳥的下喉兩側各有一個紅色斑點,讓它的美豔顯得更加精緻。>大家都熟知「啄木鳥」,但擬啄木鳥和啄木鳥有差別,啄木鳥被稱為「森林醫生」,能幫樹木吃蛀蟲,擬啄木鳥則喜歡吃果實。外形上看,啄木鳥的嘴巴尖銳,擬啄木鳥的粗短。
  • 自然散步 | 直抵瀾滄江:擬啄木鳥與巨松鼠
    當天的徒步距離之長、體力消耗之大,在我十幾年的拍鳥經歷中,可謂無出其右。好在,我的機智之處在於,背包裡放了幾包堅果、巧克力,還有一把摺疊小凳子!過門山管理站處在半山腰,海拔約1100米;山頂有瞭望塔,海拔約1600多米;谷底的瀾滄江,海拔約600多米。
  • 羅卜巖自然保護區 啄木鳥的天堂
    一場新雨後,位於福建省沙縣與明溪交界處的三明市羅卜巖省級自然保護區,便自帶幾分「仙氣」——薄霧中,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林,形成一道道光束,斜斜地、密密地灑滿了大地……福建省記錄的13種啄木鳥,這裡就有11種。這裡,被稱為「啄木鳥的天堂」。到底是怎樣的一塊寶地,能聚集這麼多種類的啄木鳥?
  • 羅卜巖自然保護區:啄木鳥的天堂
    這裡被稱為「啄木鳥的天堂」。到底是怎樣的一塊寶地,能聚集這麼多種類的啄木鳥?        「這是黑眉擬啄木鳥的叫聲。」黃茂根篤定地說。2015年,他從沙縣官莊國有林場調至羅卜巖保護區工作,每周在這片林子裡轉悠,對這裡的一切都如數家珍。「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餘種。」
  • 一種曾被認定為「滅絕物種」的啄木鳥又奇蹟般的「活」了過來
    象牙喙啄木鳥因為長著一隻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體形第二大的啄木鳥,也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鳥,體長有50釐米,兩翼伸開時長90釐米。印第安人認為它的鳥嘴有神奇的魔法力量,於是捕獵它們,而獵人也會用它的羽毛來造帽子。因為它太漂亮了,幾乎每個人在看到它的時候都禁不住說一句「上帝啊,多美麗的鳥」,所以愛鳥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鳥稱作「上帝鳥」。
  • 廈門小坪山森林公園發現未見過的新鳥種 短尾鴉雀和黑眉擬啄木鳥
    黑眉擬啄木鳥記者獲悉,這隻短尾鴉雀是13日7時許,凌飛鶴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開展鳥類調查時發現的。短尾鴉雀此外,今年年初,廈門觀鳥協會還發現了另一新鳥種———黑眉擬啄木鳥。黑眉擬啄木鳥身著綠色「大衣」,「圍」著紅藍相間的「圍巾」,眼前的黑色條紋是其標誌。其鳴聲單調而洪亮,聲似「噶噶噶」或「咯咯咯」,像和尚念經的木魚聲。凌飛鶴表示,短尾鴉雀和黑眉擬啄木鳥此次均出現在大山中,排除人為飼養的可能。觀鳥協會專家認為這兩種鳥的分布有逐漸往南擴散跡象,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
  • 動物趣談/啄木鳥
    啄木鳥的職業是醫生,並終身享有「保護森林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它辛勤勞動,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它被授予此榮譽,也是眾望所歸,而且森林中的眾多樹木也都投了它一票。啄木鳥是典型的攀援類的鳥,它用彎曲銳利的爪子牢牢地釘在樹幹上,它的爪子有四個厚厚的腳趾,兩個在前,兩個在後,又彎又長的趾甲深入樹身,而其尾巴由十根翎羽組成,末端的硬毛有支撐身體的作用。它在站穩之後,便用它強有力的喙,開始在樹木上敲敲打打,這種「篤篤篤」的聲響給大森林帶來了生機。正是由於啄木鳥用喙在不斷地探索和檢查,任何一種樹幹上的害蟲都無處藏身。
  • 啄木鳥;森林裡的白衣天使,雖然漂亮但卻有好多不知道它們的名字
    啄木鳥稱為森林裡的白衣天使一支尖而長的利嘴,可輕易地啄開堅硬大樹,一條帶有倒鉤的長舌,讓樹洞深處的害蟲無法藏身,大擬啄木鳥大擬啄木鳥屬於中型鳥類,上體以草綠色為主,背部肩部有暗綠色羽毛,看上去非常的鮮豔,只看體型和嘴,不看羽毛顏色像極了鷯哥
  • 生病的啄木鳥
    森林醫生啄木鳥生病了,可是誰來給她看病呢?這時候見多識廣的貓頭鷹大姐飛過來,說「:你去求求咱們的鳥神鳳凰吧,你給這麼多樹治過病,做了這麼多貢獻,她一定不忍心看你被病痛折磨的」。啄木鳥問「:我要從那裡去找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