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城惜別小精靈 北歸前約3000隻紅嘴鷗聚滇池
暖春三月,萬物復甦,不知不覺又到了草長鶯飛、春暖花開的季節,不妨趁著春光正好,出外搜搜奇看看花吧!
今天晚報搜羅了文山丘北楊雄山上嬌豔如火的馬纓花,昆明海埂大壩上正與春城依依惜別的紅嘴鷗,昭通鎮雄集聚的「四大名木」之首楠木,還有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認證的新鳥種雲南柳鶯;如果你對化石感興趣的話,我們還為你準備了驚現晚白堊紀地層的鳥類化石——楚雄微鳥,讓我們一起去賞花、看鳥、尋奇木,腳踏青青草地,沐浴和煦陽光,呼吸陣陣花香,一起出遊,醉在春天吧……
看鳥
昆明城區已無紅嘴鷗
到海埂大壩送別老朋友
21日,昆明鳥類協會海鷗觀察員、74歲的「海鷗老人」劉震在負責的翠湖水域守望8個小時,都沒見到紅嘴鷗的蹤影。「最近一周,翠湖的紅嘴鷗數量一天天減少,從500隻減到400隻,從400隻到一隻沒有了……」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相關人員及紅嘴鷗觀察員處了解到,紅嘴鷗20日下午正式告別城區,翠湖、環西橋、大觀樓等城區水域都沒了紅嘴鷗。
紅嘴鷗去哪兒了呢?原來,相當數量的紅嘴鷗都去海埂集合,即將飛離昆明。據負責海埂大壩統計的觀察員張師傅介紹,21日還有約3000隻紅嘴鷗在海埂大壩水域,近幾天應該還不會走,人們還可趕到那裡餵食和送別老朋友。
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楊明介紹,紅嘴鷗去年是3月23日跟城區水域及遊客說「再見」的,今年提前了兩天,屬正常現象,也說明市民餵鷗比較正常,確保紅嘴鷗「衣食住行」規律化。根據往年觀察情況判斷,即使紅嘴鷗大部隊撤離後,可能還會有幾十上百隻老弱病殘的滯留在昆明,這些紅嘴鷗等於把生命獻給了春城。
記者 周平洋
看鳥
西雙版納新鳥種
雲南柳鶯現身
近日,西雙版納觀鳥協會和世界觀鳥界頗具知名度的丹麥觀鳥人Jesper Hornskov一行,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臘子保護區觀鳥時,發現雲南柳鶯(Phylloscopus yunnanensis),這是該鳥種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首次認證,為保護區461種鳥類記錄再添新種。
據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專家介紹,雲南柳鶯體型稍小,長僅10釐米左右,體色偏淡綠色,眉紋長而白,頂紋近兩翼斑間顏色。與其他柳鶯的區別之處在於:翅具兩道白色翼斑,第一道短小有時不甚明顯,第二道較第一道長,色近飛羽色,因此色斑與飛羽間過渡不明顯。腹灰白色,虹膜褐色;上嘴色深,下嘴色淺,腳近褐色有時稍微偏黃。多棲於低地落葉次生林,尤其喜歡林緣林地帶。
記者 戴振華 通訊員 羅愛東 張國英
看鳥
楚雄微鳥
驚現晚白堊世地層
楚雄微鳥是在楚雄發現的一種體型微小的反鳥。這是我國首次在晚白堊世地層中發現鳥類化石。
反鳥類是中生代物種數目最多、地理分布範圍最廣的中生代鳥類支系,在全世界各大陸幾乎都有發現。2011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光輝在楚雄州晚白堊世的江底河組中發現了一個鳥類標本。研究顯示,新鳥具有典型的反鳥特徵,同時其獨特的跗蹠骨和腳趾形態區別於已知的其他反鳥,表明其代表了一反鳥新屬種。新鳥個體微小,其肱骨長度不到20毫米,小於所有已知反鳥。
在演化過程中,反鳥個體有不斷增大趨勢,晚白堊世的反鳥個體多接近現生火雞,而新鳥個體大小不及同時代反鳥的1/5,因此該發現豐富了人們對晚白堊世反鳥個體大小多樣性的認識,據此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楚雄微鳥(Parvavis chuxiongensis)。
楚雄微鳥是我國首次在晚白堊世地層中發現的鳥類化石,同時也是首次在我國南方發現的中生代鳥類標本,因此該項發現擴大了中國中生代鳥類的時代和地理分布範圍。
記者 楊質高 實習生 張麗莎(春城晚報)
尋奇木
昭通鎮雄
「木材貴族」楠木大量集聚
21日從昭通市鎮雄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境內發現大量素有「木材貴族」美稱的珍貴樹種——楠木。
此前,鎮雄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王寧等人在野外調查中發現,楠木在鎮雄縣碗廠、杉樹、鹽源、羅坎、場壩、以古等鄉鎮均有分布。
據了解,楠木生長較為緩慢,20年內胸徑最多為六七釐米,而在鹽源鎮付家寨村門坎洞村民小組、遼葉壩村楠木村民小組、溫水村發現的連片楠木林中,很多楠木胸徑達20多釐米。經初步鑑定,當地發現的楠木群有五六個,其中以楨楠、細葉楠、滇潤楠為主要品種,其他品種名稱還在上報鑑定中。
楠木是國家二級保護漸危樹種,歷史上位居「四大名木」之首,因材質優良而馳名中外。
記者 易科彥 通訊員 王雲貴
賞花
丘北楊雄山上
馬纓花嬌豔如火
3月初春,正是馬纓花開的季節。在文山州丘北縣捨得鄉楊雄山上,馬纓花已陸續綻放,如血如火,美豔絢麗,引來無數遊客駐足觀看、留影。
據了解,每年3月中旬至5月初,捨得鄉楊雄山上的馬纓花競相綻放,花期50天左右,特別壯觀動人。
記者 蔣天燦 通訊員 張德華 趙紅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