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瀘沽湖畔初次見到紅嘴鷗的時候,只覺得新奇有趣,一簇簇潔白自遠處飛來,輕點水面忽而盤旋離去,給湛藍的瀘沽湖平添了幾分異國情調。
直到在滇池見到成群結隊的紅嘴鷗,才令我嘆為觀止。除了肉眼可見的壯觀景象,更多的是被紅嘴鷗每年往返近萬公裡,只為追尋更高生命質量的精神所打動。
當地人說,這批紅嘴鷗來自西伯利亞,其實從2015年的科學探秘活動中可知,每年來雲南高原湖泊過冬的紅嘴鷗來自四面八方:蒙古共和國的烏布蘇湖、吉爾吉斯湖流域、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南部地區、新疆的博斯騰湖流域.每年11月份,紅嘴鷗從遙遠的寒地起飛,最遠途經8000多公裡,歷經近80個日日夜夜,最終落腳春城昆明,翌年3月底至4月初開始成群結隊遷離,返回繁殖地繁衍後代,越冬期持續5個月左右。
無法得知,在這樣長途的飛行過程中,有多少紅嘴鷗被迫掉隊而亡,又有多少無法飛行只能待在苦寒之地。明知是條險途,但為了生命的延續,為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面對坎坷長途,它們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完成每年往返的南北大遷徙。人生亦如此,要麼是原地踏步被淘汰,要麼是迎難而上,飛向更高更遠的未來,若非有這股執著和勇敢,怎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餵紅嘴鷗的時候我們笑說這些紅嘴鷗好不容易飛過來,要是被投食客餵得太胖回程飛不動了該怎麼辦呢?凡事過猶不及,想必紅嘴鷗的祖先肯定也教過它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